忙碌的時候,總盼望能一直閒著什麼都不用想不用幹,可是真正閒的久了,反而沒那麼快樂。
忙碌消耗的是腦力和體力,但閒著無所事事消耗的是一個人的心理能量。明明什麼都沒做卻感到疲勞;缺乏動力,沒有鬥志,忘記為什麼要努力;事情一多就不知所措,壓力爆棚;稍微難一點的問題,就想要逃避。
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的大腦一直閒著、閒著、閒著……直到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1、對低級快樂成癮
羅曼·羅蘭曾說:「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
什麼是低級快樂?刷短視頻一飽眼福,看小說把自己代入其中,看娛樂新聞操心別人的雞毛蒜皮……
讓自己適當的放鬆很有必要,但沉溺於及時滿足的低級快樂中,就會影響到我們的正常生活。
為什麼說低級快樂過後是無聊?因為聽故事、看劇都不需要我們調動太多專注力去思考,這類休閒屬於被動式休閒,而被動式休閒的快樂是因為滿足了感官刺激和生物性需要,快樂過後會產生一種「我什麼都沒做」的空虛感。
這種空虛感對我們身心的消耗是低級快樂遠遠無法抵消的,一味沉溺其中,只會讓自己虛度光陰。
而當我們腦子裡只剩下靠放縱享受低級快樂的時候,就再也感受不到發自內心的快樂和人生的意義了。
我們喪失了思考的能力,也就失去了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別人餵給你什麼,你就接受什麼,漸漸淪為別人思想的傳播者而不加思辨。
但是,品酒品茶、吟詩作對、琴棋書畫、讓身體在路上這些主動式休閒不會廢掉你,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反而能滋養他的靈魂。真正廢掉一個人的是沉溺於不動腦少動手的被動式休閒。
2、喪失對目標的追求
海德格爾曾說:「人不自由時感到不滿,自由時感到惶恐。」
很多人一邊過著996的苦逼生活,一邊羨慕自由職業的輕鬆。然而,想要自由職業的自由,前提是你得自律,不然你所謂的自由只會毀掉你的鬥志。
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閒暇時也能保持自律。而自律的關鍵不是意志力有多麼強大,而是目標有多麼堅定。
當每天喚醒你的是夢想而不是鬧鐘的時候,你就不會選擇睡懶覺。當你一想到自己熱愛的事情就興奮不已的時候,你就不會選擇拖延。當你想要實現目標的欲望足夠強烈,你的內驅力就會足夠強大,那些誘惑也不足以羈絆住你前進的腳步。
而如果你的目標不夠堅定,甚至沒有目標,把自由的時間都用來吃喝玩樂,在安逸中消磨鬥志,你也就辜負了這份難得的自由。
蔡康永曾說:「當你沒有上進心的時候,你是在殺人,你不小心,殺了你自己。」
沒有目標的人生看似很輕鬆,不用努力、不用拼命,但同時你也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每天都安於現狀,不願意學習新的技能給自己多一份保障;每天做完工作就等待下班,不願意復盤自己的努力成果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每天都墨守成規,不願意接觸新鮮事物以免被時代落下……
喪失了對目標的追求,人生也就失去了動力。不願意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不願意動腦思考,又怎麼能成長呢?
3、忙到沒時間思考
每天都在做重複、單一的事情,不論這件事本身的價值高低,時間長了,你就會陷入內捲化效應。
水平和技能長期得不到提升,對生活也失去了熱愛和嚮往,長此以往,活成了一個只會機械式工作的機器。
而內捲化效應更可怕的地方在於你會自我懈怠,對於變化完全缺乏應變能力,等到變化到來的那天,人也就真的廢掉了。
沒時間慢下來思考人生,是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
誠然,在正常的學習工作當中,我們不可避免地會重複同樣的事情,但是我們一定要留點時間給自己用來思考和成長。
要知道,懶得思考是一個人的天性,但上進心也是一個人的本能。比別人多想一點,才能比別人更優秀一點。
當你真真正正在思考的時候,你的一切煩惱、痛苦都會暫時被丟在一邊,而當一個人進入心流狀態的時候,恰恰也是他學習力和創造力的巔峰時刻。
4、最後
閒著是福,太閒是禍。我們需要的只是偶爾的放鬆休閒,而非一勞永逸。
茨威格曾說:「命運所贈送的每一份禮物,都暗自標好了價格。」
深入思考,學會與自己對話,才能真正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內心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才不會隨波逐流,做著沒有目標的低效努力。
而當你每天都在想如何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的時候,就沒時間胡思亂想、斤斤計較,當一個人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自我提升上,就沒有時間空虛迷茫、焦慮彷徨。
沈從文曾說:「我一生最怕是閒,一閒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
所以,不要太閒,也不要太忙,始終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會勞逸結合,才能一邊享受生活,一邊終身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