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獨立!這個電影節,只有一個人

2021-01-17 看電影看到死

在2017年的12月27日,張獻民老師公開向國內的電影作者們徵集他們的作品。直至今年二月左右,張獻民老師一共收到了三百多部獨立電影。在觀看完所有的片子後,他選出兩份片單:一份是新導演的推薦作品,一份是成熟導演的推薦作品。

在公布這些片單之前,張獻民老師為這些獨立電影撰寫了一篇綜述,在文內,他簡單地講述了當下獨立電影的現狀及未來發展。

今天,我們就為各位帶來這篇獨立電影的綜述,明後天將會陸續公布張老師關於新導演的「十薦」片單與成熟導演的「十薦」片單。

註:文中所有的配圖劇照均來自於這三百多部獨立電影中,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十薦」——一個人的影像推介暨酒會現場

張獻民老師與羅漢興導演、祝新導演(由左至右)

「十薦」綜述

「十薦」是我個人詢問別人是否想把ta的獨立電影給我看,我將在裡面以個人名義推介一些。不能說是十佳,我不能保證它們是最佳的,我的自由就是保留判斷的個人性。從17年12月27日到18年1月15日,共收到影片約320部。拋去很多技術細節或統計,如短片的比例等,我想說每個寄送者都是主觀的,是ta認為自己的影片是獨立電影,我不保證我會同意,當然總有一些既不獨立、也不是電影。那又如何?

下面是這輪連續五十天的觀影總結。基本不涉及具體影片。我推介的影片,回頭會有幾篇單獨的影評。別以為這些影評既然不用讀者付費就是白給的,它也是對展映困難的一種反抗或補償。你真往下讀、恐怕會受到這些文字的影響。

《漫遊》劇照

亞類型

獨立電影內部有幾個亞類型。它們往往在與產業有點交集時,被產業助推的社交媒體放大。廣義的觀眾接觸別人說法時會反覆收到這些信息,所以會認為這就是獨立電影。

這也是所謂電影依靠題材的一個升級方向,就是為固定的題材找到一套表現方式。但它還沒有被大眾認可,表現方式的組合沒有固化到被小眾文化批判/革命的地步,所以是亞類型,「亞類型」這個詞本身是模仿生物學的分類。

比如獨立電影很多年前有「礦工」的題材。這個題材可以泛化為「生存」的主題。但它一直沒演變為亞類型。演變為亞類型的是與此相關的社會底層黑社會化的一系列影片(或影片的嘗試,很多太幼稚了,實在不好意思說它是影片)。可能因為黑社會是一個固定的類型,可以套用的有很多。這裡面還有一個詭異的,不是底層黑社會化所以這些影片只能地下,而是相反的,就是高層沒黑社會,高層是紅社會,而對於高層電影、底層這個階層都不存在,所以底層在獨立電影中的黑社會化是與新聞聯播一個意思,新聞聯播裡只有基層官員才是壞蛋吧,後來抓大老虎了、就只在電影裡壞蛋必須級別低。

延伸出來還有另一個網友熟悉的話題:整個中產階級拒絕黑社會化。中產階級擴大的話,黑社會就被邊緣化了,江湖陷入無家可歸的狀態,俠客都是流浪漢、大隱在要飯。中國北方的俄羅斯崇拜還很普遍,俄羅斯有個「愚聖」的傳統,東聖說過「卑賤者最聰明」,中國北方獨立電影就不時祭出「智障最有智慧」絕招,這與日本任俠片非說瞎子武功最高是一個道理。看客願意相信。

《合群路》劇照

在經濟領域,領導、專家都闡明過城市對農村的不平等剝削。獨立電影領域有點像。大家都在某個洞穴中,誰比誰更先進文化?底層黑社會化在過去幾年集中於鄉村,作為可能的類型點,細分之下有幾個方式:

城裡人(貪便宜、挪移虛擬、套用)跑去拍鄉下與鄉下人回故鄉拍攝

黑色電影模式(科恩兄弟或塔倫蒂諾看多了)與港產茅山派模式(林正英附體)

女巫布萊爾神話與恐怖片神話(在國際範圍內,低成本電影利潤率最高的是色情片,這個政策環境成本太高,利潤率第二高的就是恐怖片)

所以獨立電影在亞類型中發展的部分、上承錄像廳、下啟網大,它是上一批大眾消失、下一批大眾還沒到來的中間狀態。這可以反過來說明大眾不是恆常的,它也是波動態,有時它會消失,大眾以為大眾不見了,但有時它也會發力刷到天際,以為大眾就是一切。

《江湖佬》劇照

在鄉村黑社會化這個亞類型中,黑色電影的這個小類型,發展乏力。我理解原因如下:

這種電影燒腦,編寫很費勁;

黑色電影的似真性很強,把鄉村黑勢力描繪得不離譜、又確實很黑,太需功力;

對中年男演員要求也不低,哪兒來那麼多型男,長得怪還得討喜;

對黑勢力的描繪有政策風險,獨立電影的從事者多數沒啥政策經驗,搞不好就封號,網絡時代,作品消失起來像硫酸化骨,渣渣都找不到(作為公立大學教授我馬上申請省部級科研要深入研究這些渣渣,歡迎相同癖好者留言、沒準能搭把手);

黑色電影還是需要一點資金,比如比拍色情片成本要高,成本高就得找投資,投資的決策者們一般政策覺悟比編導更高,而且ta能決策、個人生活肯定比較滋潤,就會傾向於「哪有這麼黑、你瞎編的吧」或「請不要阻擋我的陽光」。

《天落水》劇照

所以,這個亞類型這兩年更多地往神鬼的方向發展。鬼,在城市已經接近被驅逐乾淨,城裡人很多年都見不到墳地,以為醫院就是離ta最近的地方。還是鄉下方便。這與美國通俗文化、以及日本的異次元文化都可以關聯上,幾個年輕的創作者、即使不關心鄉村的權力運作或村民之間的人際網絡、即使根本不看中國其它的獨立電影、但看了幾個美劇、中二時看過幾本漫畫,都有可能覺得自己可以動手拍個同學們下鄉、女生半夜不知去向的影片。

亞類型發展到這裡,還有一個小方向,就是留守在宿舍的男大學生。這類影片可以被精神分析為打飛機之後的空虛、或集體壓抑了打飛機的暴力傾向。找個類似「今夜是我上鋪的頭七」之類的藉口,看編寫的功力、同學們的直播能力和女生的姿色了。

來到陌生鄉村被不知名神鬼騷擾或大學宿舍密室禁閉(女神上身、打美國航母幾百架飛機、檣櫓灰飛煙滅)這兩個分支在未來幾年還會更多產。

廣義的底層黑暗、或稱為鄉村驚悚,包括警匪和鬼片兩個分支,目測是我看到的最大亞類型,這次有十個以上。

這個簡單數據還是說明獨立電影相當分散,大家的思路不大統一。也是因為缺乏交流平臺,影展關閉、創作論壇也沒有,大家只能在各自的角落摸索,對類型的總結都不是創作者相互交流、或創作者與觀眾的交流,而是社交媒體的刷屏,所以影評的權力相應增大了,助推著模糊多變的類型化努力。

《無水之橋》劇照

中國孩子

泛指那些去了海外的。兒女英雄傳。他們散布在各個發達國家。後來他們更散布到了比較發達的國家和地區。最近他們甚至也散布到不太發達地區。東聖說,「我們的朋友遍天下」,改開更進一步,我們的兒女遍天下。雖說這些各地的中華兒女有不少讀環球時報中文版的,但也有不少從事個人創作的。他們佔著幾個優勢,說起來留在國內的人可能會有點傷心:

對白和題材的陌生化。其實我們不一定喜歡看熟悉的東西,本來講方言是獨立電影一大優勢,比如一講方言、很多樸素的觀眾就以為那就是真的。現在升級了,講外語。紐約腔調就算了,還有雪梨腔調,還有捷克語,葡萄牙語。大家超越了法語才是小清新的歷史期。甚至有時可以回歸一點,在陌生的環境中使用漢語也會更加時髦。外文的劇本還是外國的當地人寫的對白,那些發達國家的話劇傳統比中國的雄厚啊,常常把對白寫得像尤金 奧尼爾的臺詞。這也是一種全球化吧,也給了個人性更大的發揮空間。

演員。與波蘭、捷克等地青年演員比,天朝表演學生的話劇功底、含蓄的浪漫、回頭的糾結、無語問上蒼,都不大好來對比。天朝最棒的表演訓練是衝著熱播電視劇去的,美女的臺詞是「本宮」,大叔演員主要靠瞪眼和爽朗的尬笑,來演繹皇上與抗日軍官的合體,找馮遠徵廖凡那樣的純靠運氣而不是靠行業標準。

播放環境。發達國家的電影節是開放和自由的體系。而反過來講,在國內習慣了特權、從而也習慣了封鎖了人們,一旦發現在國外誰都可以隨便辦電影節,就有過度興奮,所以最近幾年創辦的華人電影節特別多。發達國家電影是個走下坡路的媒介,但展映環境的自由,還是在特權社會無法理解的,在我們身邊,展映是一個特權,需要批文。

《在死海裡醒來》劇照

即使有這些優勢,也不是沒有劣勢,比如可能更昂貴,作品拍出來似乎與華人社會和華人文化沒關係,很難突破發達國家「優質」行業標準等。

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海外創作迅速擴大是過去幾年中國獨立電影最引人注目的現象,它是人力資源層面最大的變化、或最大的增量,也為影片的美學特徵、題材的開拓、參展和傳播的多元化帶來很多變化。它對這些人才和中國國內的製作環境提出了雙重要求:這些人才不一定能適應中國國內的產業環境、有些甚至不能適應一般性的社會環境;本土人才不一定能配合海歸們工作,比如演員是否有心配合、是否有能力來配合,這就是一個疑點。

這些中國孩子,留在海外還是回到國內,在未來幾年似乎主要將聚焦於感情話題。家庭、代際關係、兩性關係、家族、文化差異、老齡社會、孤寂的少年等。他們普遍比較敏感,不時透露出失望、甚至擔憂。有時我看到中間會心悸,那種感受能傳遞過來,即使ta可能拍得並不怎麼樣。國內的產業環境對這些人有期待,但是否會迅速拉攏他們走向更激烈的題材、更激烈的表演,從而阻隔情感的傳遞,實在是未知數。所以這些短片,值得有心的觀眾自己多找來看看,它們不可能得到大眾傳播渠道。

《我是上帝》劇照

你好南國

中國獨立電影的主要陣地一直在北方。可能北方人比較直接,從而表達暢快;也可能北方鄉村遭遇的物質困難更多,那裡的人們對獨立電影更有感觸;還有隨著改開的深入、中國電影各個方面的中心都在北京,恐怕也是北方文化的勝利。但是這個輪次對三百多個影片的觀看,明顯南方作品在增多,驚喜多數來自南方作品,南方作品也比以前增加了多樣性和對問題處理的深度。

這需要多觀看來自己體會。作為一個先行的視力工作者,我提醒幾點:

北方是薩滿的基底,南方是巫文化的基底。關鍵點和延伸闡發,都有差別。比如影響到對火的理解,火的理解又會影響到對夜的理解。

對城市底層人口的態度。以及城市底層人口對自己的態度。

《合群路》劇照

影片的故事就發生在南方

自在性。南方電影中人的自在性更強一點,更像自然人,北方電影中人的依賴性更強一點,更像社會人。

南方中產階級化的程度似乎更深一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受相互之間的矛盾影響、不太受權貴們的影響。

所以,中國獨立電影的重心在南移。伴隨著或引領著南移的,是獨立電影相對來說的中產階級化。我們似乎習慣了獨立電影主體是無產階級的狀態,過去七八年不時有左派跟我說「你張獻民是真左派因為你支持的是窮人的電影」。他們總結的因果關係不大準確,我不知我是哪派的,但我知道我不是因為窮所以主張獨立電影的,我是因為搞獨立電影所以窮的。殊途同歸。

現在來看,南方即使是關於留守兒童的題材,學校、家庭等環境也多數中產階級化了,鄉村住家獨棟有空調、粗暴體罰者從教師隊伍中消失、打工的母親回鄉時挎著假驢包、連廣場舞都普及到了每一個村寨。

按這個趨勢發展下去,中國獨立電影會繼續中產階級化。從積極意義上講,它說明中產階級(和中產階級的孩子們)更多獨立地思考自己處境了、更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了。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的,只剩下權貴,就是「悶聲發大財」那些人。既然他們不分享他們的故事,我也就無從知道ta是否對自己的生活或處境有所獨立思考。

《團魚巖》劇照

獨立電影中產階級化,與「中國孩子」的趨向都是一致的。年輕人能去國外學電影或拍電影,大體來自中產階級這個層面,權貴家庭反而又沒有這樣的追求了。這與計劃經濟時代很不一樣,當時的老帥們有不少孩子立志搞電影、後來也確實搞了一輩子電影。

這次來自貴州、湖南、浙江的好作品最多。

北方獨立電影逐漸失去活力的原因也值得分析幾條。比如性工作者權益問題,值得深入紀錄、也有很多虛構方式。但有幾個瓶頸,比如政策,比如npo挑頭的不許拍攝放映性工作者的政治正確教條,比如性工作者的處境過去幾十年沒啥變化所以也就拍不出啥新鮮模樣等。男大學生鼓勵女友去賺外快、單身老年人去髮廊、夫妻長期兩地的一些畸形效果等,其實全看電影人的本領,怎麼寫、怎麼拍、怎麼傳播。這些本領有一些是專業領域的,也有一些是社會領域的。這次又看見幾個這個話題的影片,基本都是北方小城,故事人物樣式都比較陳舊,可信度也打著折扣。

《漫遊》劇照

你是誰

中國獨立電影的另幾個傳統領域,如lgbt、口述史、青春鬥毆片等,這次觀看明顯感到創新乏力、乃至創作數量在減少。這倒沒有南北方的差別,都一樣。

我把這些變化理解為媒介的變化。

獨立電影曾經更多聚焦於社會亞健康,但社會亞健康目前更多以網絡視頻、以比電影更直接的方式來展現和處理,管理方面也發展了一套比電影審查更完備的體系去應付它。

所以獨立電影正逐漸轉向聚焦於心理亞健康,這個問題海外的中國孩子們仍是典型甚至主力,但也不排除發財了的人們出現症狀。心理亞健康以前的首要提問是「我是誰」,就是身份困惑。這個提問也是現代主義藝術電影的根本。現在這也改變了,首要提問是「你是誰」,就是社交恐懼,對交往的疑惑和拒絕,宅時代的根本。

恰恰這樣的提問能夠勾聯起我們對人與人關係的審視、讓交往變得迷離。這種不確定性帶來新的戲劇張力,也讓我們審視自己構建起的空間。

這樣的轉變也意味著我們正在從社會的電影轉向心理的電影。

——張獻民

農曆丁酉年小年夜

《藝術民工》劇照

作者介紹

張獻民:

教書、監製、演戲。每個月寫兩三篇電影方面的文章,多年致力於推廣中國獨立電影。

相關焦點

  • 聖丹斯電影節|全球獨立電影領域的風向標
    聖丹斯電影節,即日舞影展,專門為獨立電影人而設。作為一個連續舉辦36年的電影節,它在業內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獨立製片電影節。它早可追溯至1978年,當時的美國猶他州政府想要吸引更多的電影人來當地拍攝電影,於是斯特林·凡·瓦格倫、約翰·厄、西瑞納·漢普頓·卡塔尼亞和現任主席羅伯特·雷德福便共同創辦猶他/美國電影節,這成為了聖丹斯電影節的前身。
  • 前沿,獨立,原創,2020聖丹斯電影節新作速遞!
    被稱為「獨立電影奧斯卡」的第36屆聖丹斯電影節,本月初剛在美國猶他州帕克城落下帷幕。 今天我們選取了本次聖丹斯最亮眼的12部新作,它們有的刷新了電影節交易價格紀錄、有的因為題材大膽而備受爭議、有的是演員成功轉型導演引爆了盛讚…… 每一部足夠都值得你關注,快來先睹為快吧!
  • 唐·錢德爾將獲頒洛杉磯電影節獨立精神獎
    網易娛樂6月13日訊美國洛杉磯影展將於本月19日開幕,黑人演員唐·錢德爾將獲頒本屆洛杉磯電影節「獨立精神」榮譽獎。《通緝犯》和《地獄男爵》將是本屆洛杉磯電影節的開幕片和閉幕片。洛杉磯電影節為期10天,將於6月29日閉幕。唐·錢德爾曾經出演過影片《盧安達飯店》,該片使他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 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
    曾經這樣想過:其實全世界只有我一個人,其它看到的人和事物都是自己的幻覺! 各位朋友也有沒有這樣懷疑過:這個世界,其實只有你一個人? 網友一:這世界本來就你一個人。你不在了了世界就不在了。但是對別人來說,你不在了,他們的世界依舊。
  • 世界上最北的電影節,風雪再大也不能阻擋觀影熱情
    1月14日至20日舉行的特羅姆瑟國際電影節(Tromsø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以下簡稱TIFF)恐怕是這個星球最「冷」的電影節。相較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和以峽灣聞名於世的卑爾根,位於這片狹長國土西北偏北方的特羅姆瑟知名度似乎要小許多。
  • 15部坎城電影節最好看的爆米花電影
    畢竟是坎城電影節,每年都匯聚了全世界最棒的藝術電影。所以,這裡的爆米花電影其實是兼顧了坎城一貫的藝術性和商業電影的觀感,大概就是看完後既不會感覺腦子被藝術給糊了一地,又不會因為看了爛片而覺得智商欠費,既好看又耐看的那種。  到今年,坎城電影節走過70年了。這麼多年,出現在坎城電影節上的電影豈止百部。
  • 奧斯卡和歐洲三大電影節的水平相比誰更高?
    奧斯卡單屆設置24個常規獎項,採取各大公會(如演員工會、導演工會)投票機制決出各種技術獎項以及個人獎項,而最重要的最佳影片(BP)則由所有會員一起投票決定。
  • 【今日開幕】東京國際電影節四大看點
    此外,為紀念著名詩人、評論家、導演寺山修司誕辰80周年,電影節還特別設置了「寺山修司誕辰80周年 TERAYAMA FILMS」,回顧其經典作品《把書丟掉來到這個城市》《田園之死》《草迷宮》《再見吧,箱舟》。
  • 空速動漫《沉默之藍:序》入圍美國奇異電影節
    奇異電影節(Something Wicked Film Festival)發源於美國喬治亞州,已有5年舉辦歷史,通過對動畫、科幻、奇幻題材影片的明確關注,來支持與幫助新興藝術家和電影創作者,為他們提供一個展示、慶祝科幻影片的獨立場所和渠道。
  • 曾入圍坎城電影節,為什麼《氣球》是11月最不容錯過的電影?
    這部入圍過2019年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影片、多倫多電影節「當代世界單元」等數十個國際電影節的,從劇本構思到改寫小說再到成片,已經耗費了差不多十年時間,才終於登陸大銀幕。正如一隻代表現代文明的「保險套」,在達傑口中竟變成了難以言說的「氣球」,現代化最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思維觀念,兩代人因為現代生活產生的鴻溝昭然若揭。也因為達傑在孩子面前的這次不真實發言,也為兩個小兒子後面再次偷保險套吹氣球,從而造成一系列悲劇矛盾埋下了伏筆。
  • 世界各大電影節最強掃盲貼
    不過,這裡的A、B、C、D並不代表等級優劣之分,而是電影節類型的區別,這個分類完全是根據電影節本身的性質來劃分的,下面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不同類別的電影節都有哪些~國際A類電影節-競賽性綜合類電影節國際A類電影節是由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劃分的「競賽型非專門類電影節」。此類電影節主要特點是:有競賽單元,關注劇情長片,題材主題不限。
  • 2019最該收藏的年度好片在坎城電影節
    第72屆坎城電影節已於上周開幕,各國明星電影人齊聚紅毯,自然星光無限。 如果能夠獲得金棕櫚的肯定,無疑是如虎添翼,所以每年都會有許多的高品質的優秀電影想藉助這個機會出位。 在去年的電影節上,是枝裕和導演憑藉《小偷家族》拿下金棕櫚大獎,熱度一路燃燒到國內,使其成為當時最受關注的一部藝術電影。
  • 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只有一個人,名字叫「庫格穆格爾共和國」
    旅行中會有很多事情打破你對這個世界原有的認識,讓你不禁感嘆:「哇,原來這世界上還有這樣的事情!」今天小編就帶你看一個特別神奇的事情。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一下,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它的名字叫做「庫格穆格爾共和國」,是不是沒聽說過這個國家的名字?不僅你們沒聽過,小編也是第一次聽說,在我們的認識裡,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好像並不是叫這個名字,而且最神奇的是,這個國家只有一個人,這怎麼可能呢?
  • 從聖丹斯電影節開始,進入猶他州的西部世界
    狂野西部的幻想和現實,風景與電影奇妙交織……每年1月,全世界的電影迷們都因一場盛大的獨立電影節而心潮澎湃,你完全有理由以電影節為鑰匙去打開猶他州不止於電影的精彩。從1984年至今,電影學院在距離度假村45分鐘車程的帕克城(Park City)舉辦聖丹斯電影節(Sundance Film Festival)。每年1月,全世界的電影迷們都因這場盛大的獨立電影節而心潮澎湃,此時也是這片山谷的滑雪好時節。電影節在聖丹斯度假村、鹽湖城和奧格登設有分會場,你完全有理由從帕克城或鹽湖城出發,以電影節為鑰匙去打開猶他州不止於電影的精彩。
  • 男女相處中最舒服的狀態:「獨立」
    彼此依賴,卻又彼此獨立。 你們可以是最佳戰友,相互扶持,相互欣賞,但同時又是獨立的個體,你可以做你自己想做事情,他亦可以有自己的空間。 在這一點上,我特別欣賞奶茶劉若英和丈夫的相處方式,她們之間的狀態讓我感覺是最舒服的。
  • 玩轉日本三大電影節
    不論是亞洲最早躋身國際A類電影節的東京國際電影節,還是近年融合傳統和當地藝術展示等各種活動的衝繩國際電影節和京都國際電影節,都各有所長。  而這三大城市,恰好也是日本的熱門旅遊城市。如果到日本旅遊正遇上當地的電影節,會是怎樣一番體驗?
  • 又到威尼斯影展,有一部坎城電影節被拒的片子
    當地時間9月10日,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將揭曉歸屬。近日,電影網站The Playlist做了一期威尼斯電影節top20觀影榜單,《第一財經日報》精選了其中最值得期待的8部作品和1部榜單之外的焦點。
  •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不是讓他一直閒著,而是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忙碌消耗的是腦力和體力,但閒著無所事事消耗的是一個人的心理能量。明明什麼都沒做卻感到疲勞;缺乏動力,沒有鬥志,忘記為什麼要努力;事情一多就不知所措,壓力爆棚;稍微難一點的問題,就想要逃避。 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的大腦一直閒著、閒著、閒著……直到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 電影《乘客》入圍香港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 劇情簡介
    ­  近日,第四十三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於官網公布了各單元的入圍影片放映計劃。導演許振昊憑藉處女作《乘客》入圍了費比西影評人周及新秀競賽單元。­  影片《乘客》講述了一個帶著秘密回到故鄉的女人與中年計程車司機之間的愛情故事及他們背後的家庭關係衝突。導演許振昊先後就讀於重慶師範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
  • 第15屆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發布會亮相2019北京國際電影節
    於4月14日在北京飯店召開了2019年第15屆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首次新聞發布會。 發布會上,組委會首次公布了第15屆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的主要活動安排: 11月4日 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影視盛典 11月5日 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高峰論壇暨影視市場 11月5日 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開幕式暨「金天使」獎頒獎典禮 11月6日 中美電影節、中美電視節影視推介會 11月7日-11月30日 全美系列展映及研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