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掉一個團隊最快的方式 就是讓員工彼此競爭

2020-11-22 東方財富網理財頻道

摘要

【廢掉一個團隊最快的方式 就是讓員工彼此競爭】我們的團隊成員開始互相搶客戶,一個銷售顧問正在跟進的客戶,被另一個銷售顧問以更低的折扣給搶走了。 加一公司是一家服務型企業,其銷售負責人張強加入公司不久,似乎面臨著總也解決不完的團隊內部麻煩。 (中外管理)

  「我們的團隊成員開始互相搶客戶,一個銷售顧問正在跟進的客戶,被另一個銷售顧問以更低的折扣給搶走了。」

  加一公司是一家服務型企業,其銷售負責人張強加入公司不久,似乎面臨著總也解決不完的團隊內部麻煩。

  「公司有人說這是銷售人員狼性的體現,但很明顯,這樣會損害公司的整體利益,更會破壞團隊內的氛圍,增加銷售管理的難度。」

  現在的銷售團隊中每一個人都展現出自私利己的一面,整個團隊也更多表現出利己團隊的特徵。

  雖然公司希望銷售團隊更有狼性,但現在的狀況顯然不是公司希望看到的,一定是哪裡出現了問題。

  利己團隊的困境

  「你會希望自己的員工是利己的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大部分管理者會給出明確的答案——「不會」。

  但在實際的管理實踐中,我們卻能看到,大量企業的管理動作是導向員工利己行為的。

  對於為何會出現搶單的情況,加一公司銷售負責人張強如此回答:

  「主要是利益的驅使。我們銷售顧問的收入中,成單的提成佔一大部分,還有一部分績效獎金也跟個人業績關聯。」

  「整個公司或團隊的業績目標未達成會影響銷售顧問的收入嗎?」

  「不會影響」。

  下面的公式反映了加一公司銷售人員的薪酬結構:

  薪酬總額 = 固定薪酬(佔比30%或更少)+ 績效薪酬(佔比20%)+ 業績獎金(佔比50%甚至更多)

  很多公司以極低的固定薪酬和極高的提成比例,鼓勵員工為自己——而不是為團隊——獲取最大的利益。

  為獲得高提成回報,員工不會考慮團隊的利益,在團隊利益、他人利益與自己的利益產生衝突時,他們會心安理得優先保護自己的利益。

  有些企業實行內部承包內部結算

  在這種彼此暗暗競爭下,團隊的合作效果不會好的,可能還會毀掉一個團隊。

  在這樣的企業裡,結算單元之間會因為一分一毫的利益爭得面紅耳赤;承包單元會為了一點點的價格差異寧願選擇外部供應商或外部客戶,而不會考慮優先內部採購,支持兄弟部門發展,即便這對於公司整體的戰略價值要比那些利益大很多。

  企業利己的管理傾向,危害遠不止於此。

  他們會讓高能力的團隊變得低能力,在這樣的團隊中,團隊的協作是稀缺品,因為團隊內部沒有充分的知識共享與流動,導致團隊進步緩慢。

  那些真正能夠踐行利他的團隊,則會讓低能力的團隊快速變為高能力。

  如圖所示:利他導向的團隊成員會主動向同事分享知識、共享信息,也願意輔導團隊的其他成員。

  在這樣的團隊中,更多的團隊成員會效仿這樣的行為,也會對別人的付出予以回報,當團隊內的信息、知識、技能都能夠及時共享時,團隊的整體能力會更快的提升。

  團隊特徵四象限模型

  企業的管理實踐,需要最大化地發揮利他團隊的協同效應、組織凝聚力,為組織賦能。

  高固定低浮動的薪酬、團隊績效兩種人才激勵模式,是能夠實現上述目的的最佳實踐。

  最佳激勵實踐打造利他團隊

  對於企業而言,從一開始就選擇有利他之心的員工,顯然是最經濟、簡單的方式。

  利他員工的加入,能通過個體的影響力,帶動他人的利他行為。然而企業如何長期堅持對員工的利他引導,則需要從管理的長效機制上著手。

  最佳激勵實踐協同打造利他團隊

  高固定低浮動薪酬構建利他團隊

  薪酬結構根據固定和浮動部分所佔比例,有截然相反的兩種組合模式:高固定低浮動模式與低固定高浮動模式。

  如加一公司那樣,很多企業傾向於選擇低固定高浮動薪酬結構,將大部分薪酬作為浮動部分與績效掛鈎,更有公司在某些業務崗實行零底薪。

  管理者錯誤的認為員工創造多少業績就給相應的浮動獎金,是公平而合理的。並且,薪酬的高浮動可以激發內部競爭,促使他們創造更大的業績產出。

  實際上,從長期來看,低固定高浮動的薪酬結構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

  「龍湖地產採用的是高固定加績效獎金的薪資體系,績效獎金佔的比例比較低,我們對他們的期待不僅是短期的業績,更希望他們能與公司一同成長」,原龍湖集團執行董事秦力洪說。

  在加一公司的銷售團隊中,不僅存在互相「撬單」的行為,團隊成員之間的協作幾乎為零,更不願主動將自己的知識、技能分享給他人。

  「我在跟進一個很重要的客戶,確實沒有時間來參加會議。」

  當張強建議大家每周開一次內部溝通、協作會議的時候,有銷售人員如此回答。

  「那找時間你來分享一下你的成功挖掘客戶需求的經驗吧?」

  「其實我沒什麼好的經驗,跟大家都一樣,大家也都掌握這些方法。」

  對於公司提出的參加季度經營會議或內部文化活動時,銷售人員雖然沒有公開反對,卻在私下裡抱怨:

  「我們是要靠自己去跑客戶的,參加這個活動那個活動,對我們完成業績有啥幫助?」

  低固定高浮動的薪酬結構,是在容忍甚至是鼓勵員工的利己傾向,很難構建起利他的團隊。

  在招聘中,有候選人在拒絕了加一公司的offer後,向公司招聘人員吐槽:

  你們一直說希望找到優秀的人才,但這樣的固定薪酬讓我感覺不到你們是這麼做的。

  不是我對自己的能力沒信心,是我對於貴公司如何看待跟員工的關係沒信心——都不相信自己引入的人才,我也很難相信公司會重視人才。

  候選人將薪酬的結構定義為公司對於人才的信任程度。

  信任來源於了解與理解,在短期內無法了解與理解的情況下,企業與員工如何破解信任的難題?

  從個人的角度上,是需要有先付出信任與工作投入的勇氣;對於企業,則是要有先付出信任與高固定薪酬的勇氣(如下圖)。

  付出勇氣矩陣

  在實施中,高固定低浮動薪酬需要遵循兩個原則:

  第一,高固定,以具有市場競爭力、能夠吸引優秀人才作為標準;

  第二,低浮動,起到激勵效果但又不會導致過度個人業績導向。

  按照對於企業業績貢獻方式的不同,可將員工分為業績的直接貢獻者和間接貢獻者。

  前者大多為企業的管理者以及業務人員,他們的工作績效直接決定企業的直接業績表現;後者指企業運行和業績取得的重要支持者,諸如技術人員、職能人員等等。

  業績的間接貢獻者需要「高固定低浮動」的薪酬結構來給與他們充足的安全感,保障企業大後方的穩定性。

  對於業績的直接貢獻者,薪酬結構要體現一定的彈性,可適當提高薪酬結構的浮動部分。

  不同類別人員薪酬結構差異

  不同層級的員工,因其對於公司整體業績的影響程度不同,薪酬結構中的固浮比也有所差異(如圖所示)。

  不同層級薪酬固浮比趨勢

  根據這樣的原則,加一公司調整了薪酬結構,將原有的低固定高浮動的薪酬結構向高固定低浮動轉變。

  薪酬總額 = 固定薪酬(佔比50%甚至更多)+ 績效薪酬(佔比20%)+ 業績獎金(佔比30%或更少)

  這種轉變本身並不難,難的是老闆和管理層的決心。在理解了勇氣矩陣後,管理層都需要拿出『勇氣』來做出改變。

  雖然我們不能一次到位,但一定是向這個方向努力,我們在打造一支利他的團隊上意見一致。

  張強對於能夠開始這樣的轉變而感到欣慰。

  團隊績效成就利他團隊

  除了薪酬結構上固浮比的變化,在加一公司的薪酬公式中,另一個需要的轉變是績效薪酬的發放依據:從基於個人業績指標的達成轉向依據團隊整體業績的達成。

  「雖然固定薪酬的提升增強了員工與公司的情感聯接,如果還是有一部分收益的獲得與團隊業績、公司整體業績沒有關聯,仍然是在鼓勵員工背離利他的導向,無法形成一個利他的團隊。」

  張強對於加一公司原有的激勵體系存在擔憂,他擔憂的情形在績效模式沒有及時轉變時確實存在。

  加一公司的銷售人員因為個人業績目標的存在,依然對於協作、分享存在牴觸。

  事實上,低固定高浮動薪酬結構下可能的弊端,在過度強調個人績效的傳統績效模式下,都會存在。

  傳統的個人導向績效管理模式與團隊績效在目標設定、評價重點與激勵模式上都存在差異,其激勵的效果自然也會導向不同的方向。

  傳統個人績效與團隊績效對比

  「需要鼓勵員工個人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實現業績目標最大化。」

  有些員工對於團隊績效存在疑問,認為個人導向的激勵能夠激發員工自身奮鬥的力量。

  「但即便是最需要個體的進取心和奮鬥意識的銷售工作,要完成任何一單的籤約,都離不開市場、財務、運營等部門同事的支持,特別是需要其他銷售人員的配合。每一單籤約中,單個銷售人員的貢獻最高不會超過40%。」

  雖然加入公司時間不長,但張強已經通過與管理層和員工的溝通了解到了加一公司業務運作的邏輯。

  「顯然,按照這樣的貢獻比例,直接計算銷售人員個人的業績是不合適的,我們的銷售工作也是需要高度協作的工作。」

  績效管理本質是為戰略目標服務,或者可以說,績效根本作用在於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和安排,確保戰略目標能夠得以實現。

  如果不能剔除市場因素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不能排除某項工作需要其他同事的緊密配合,過度強調個人導向的績效會對目標達成造成負面影響,更有可能傷及團隊的氛圍,成為團隊利己化導向的催化劑。

  團隊績效導向,並不是完全對個體的貢獻差異不做區分。

  通過對個體業績、素質能力的綜合評估,以人才盤點的形式對員工的差異做出準確定位,將其作為員工晉升、加薪、調崗、淘汰的主要參考依據,這對於員工貢獻差異的激勵性足夠大。

  在團隊績效的激勵機制上,同樣可以體現出個體間貢獻的差異性,即在計算員工的績效獎金時綜合考量團隊業績目標與個體業績目標的達成情況(如表中所示)。

  團隊績效獎金計算模式示例

  「團隊績效導向,讓加一公司的員工越來越關注團隊內部、不同部門之間的協作;而個體的綜合評估模式,也讓那些想跟著團隊吃大鍋飯的人員沒有機會偷懶。整體的氛圍在向更加積極向上的、利他的方向轉變。」

  利他團隊對於企業持續發展和文化構建的價值已得到普遍認可。

  但對於企業而言,利他從來不是一種強制的行為規範,除了精準選拔擁有利他傾向的人才,企業激勵機制的構建是打造利他團隊的重要良方。

  高固定低浮動薪酬結構與團隊績效模式,既各自影響著團隊氛圍,又協同打造了一個團隊的特質,是企業在構建高效的激勵體系時的最佳選擇。

(文章來源:中外管理)

(責任編輯:DF513)

相關焦點

  • 拼多多事件反思:廢掉一個人最正能量的方式就是告訴他,底層逆襲,靠...
    01  廢掉一個人最正能量的方式  就是讓他拼命加班  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  前段時間我面試一個新媒體編輯,她問:你們每天就發這幾篇文章,為什麼需要這麼多轉載編輯?  這是廢掉一個人最正能量的方式,因為你會覺得每天都做了很多工作,甚至陷入自我感動。  你每天都加班幹了很多活,是沒錯,但你過去半年、一年進步了多少?你自己心裡沒數麼。  為什麼說這是廢掉呢?
  • 廢掉一個人最正能量的方式就是告訴他:底層逆襲...
    01廢掉一個人最正能量的方式就是讓他拼命加班讓他忙到沒時間成長前段時間我面試一個新媒體編輯,她問:你們每天就發這幾篇文章,為什麼需要這麼多轉載編輯?是的,我們就倆日更的公眾號,一個每天發三篇,一個每天發一篇,加起來就是每天發4篇,我們幾個人幹這個事呢?4個人,我加3個編輯。我寫原創,3個編輯做轉載。
  • 管理|毀掉一個團隊最快的方式,就是領導不停「講道理」
    「既想用道理來管理,又想發揮人的主動性」這條路看來行不通,那麼,不如表達領導者的願望和想法,用這種方式經營企業,豈不是最能打動人心? 我不喜歡用「管理」這個詞。我希望每個人都能察覺自身擁有的願望和想法,並將它們發揮出來;我希望提供令人得到啟迪的場所,創造出讓這些啟迪充分發揮作用的環境。
  •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不是讓他一直閒著,而是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廢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的大腦一直閒著、閒著、閒著……直到喪失獨立思考能力。 但是,品酒品茶、吟詩作對、琴棋書畫、讓身體在路上這些主動式休閒不會廢掉你,一個人的興趣愛好反而能滋養他的靈魂。真正廢掉一個人的是沉溺於不動腦少動手的被動式休閒。
  • 《中餐廳》黃曉明:廢掉一個人的方式,就是讓他當老闆
    03 角色定位不清楚——「這是你的問題,你必須要解決」 林述巍大廚一個人做菜,工作量很大,當林大廚覺得備菜不合理時,黃曉明就像我們的老闆上身,工作任務分配出去了,就是員工自己的問題了,可以甩手不管了。
  •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閒著
    文/小鳥飛過羅曼·羅蘭說:「生活中最沉重的負擔不是工作,而是無聊。」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讓他閒著這段時間,綜藝節目《妻子的浪漫旅行第三季3》正在熱播,四對明星夫妻的相處模式曝光,也讓觀眾更了解了曾經飽受爭議的女人唐一菲。有人很喜歡她大大咧咧的女俠性格,有人為她叫屈,當然還是有人罵她,說她舊事重提。
  • 毀掉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給他足夠的安逸
    道理很簡單,因為熊貓犯了兩個錯誤, 首先它退出了競爭的行列。 溫帶地區的食肉動物很多,如老虎、獅子、狼,它們常會和它搶食物吃,所以熊貓一生氣不吃肉了,退出和那些兇猛動物競爭的行列。
  • 眾所周知,螞蟻是最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動物,讓員工具有執行力
    同時,努力使彼此了解截長補短的重要性。畢竟,合作才會產生巨大無比的力量。因此,經常教導灌輸成員了解相互依存、培養下屬整體搭配的團隊默契,是增進團隊精神的另一個法門。眾所周知,螞蟻是最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動物。寒帶、熱帶、屋裡、屋外都可以見到它們的蹤跡。
  • 養花種樹,就是七月最難熬,一個搞不好,幾年心血全廢掉,別瞎搞
    養花種樹,最難熬的就是七月,一個搞不好,幾年心血全廢掉。鄰居王姐就搞了這麼個事情,閒來無事時候,打打麻將,喝喝酒不香嗎?她不,非要玩好自己的花草。其實,會玩是沒有問題的,就怕自己覺得會,實際卻玩不好。這下我就擔心了,要知道,七月是很多地方最熱的一個月,對於植物來說,大多都是休眠的狀態。此時還著急修剪,著實不好。另外,七月時候很關鍵,因為溫度高,最好是對盆景植物啥也別搞。這個期間,做好澆水才是王道。首先,因為溫度高的緣故,水分蒸發較快。
  • 團結、凝聚力對一個團隊的重要性
    我們也是做團隊,講究團結和合作的。剛做這一行,銷售做的不太好。因為沒有客戶的積累,客戶資源也比較少,我們的小洋房是一套也沒有賣。也不好意思的,心裡壓力特別大。幹任何一份工作,都想做好,都想做到前面。而我做的特別不好,心裡難受也著急。而著急的結果也並不理想,因為路不是很快就能走完的。當時我們項目分為兩個小組,作為競爭。其中我所在的那個小組大家都是新入職員工,另一個小組都是老員工。
  • 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讓他整天閒著、閒著、閒著
    屢屢碰壁的阿蒼終日無所事事,開始焦躁惶恐、患得患失,沒有工作也得不到別人的認可,他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緒之中無法自拔。無奈,他只好退掉房子回了老家。可回家之後又因為有父母可以供養他的生活,他更加沒有動力去找工作了。 直到現在,他依然在家啃老,每天只有吃、睡、玩這三件事,人胖了幾十斤,完全是自暴自棄的狀態。
  • 25歲後,一個女人開始廢掉的跡象,就是停止思考
    用思維模型做工作計劃、保證營收增長、讓團隊有默契地工作,提升溝通力、執行力、判斷力…… 當同事們還在為一個項目焦頭爛額時,我已經可以同時帶著3個團隊,操作4個大難度項目。 很快,公司就把年度最重要的百億級項目放心地交給了我。
  • 華為為何認為為股東創造價值或為員工創造價值都不靠譜?
    關鍵是人才及其執行力,人才的關鍵就是機制,機制是整個體系頂層設計的原點。從最堅實的原點出發,來打造超強學習力和執行力的組織,即學習型的卓越組織。 一個企業裡是劣幣驅逐良幣?還是良幣抑制劣幣? 到底是管理員工,還是激勵員工,還是讓優秀人才自我激勵?
  • 老員工不理,新員工不服?3招,坐穩管理崗,引爆團隊「向心力」
    只是他每天都埋頭於此,很少跟團隊成員溝通,更沒有關注過他們完成工作的過程,在工作結果出來後,直接給出自己的評判,幾位老員工就是因此才拒絕他的管理,調離了部門。這就像平時一個團隊裡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年下來,領導也沒有說某員工有什麼不好,結果年底績效評估或考核,該員工居然不合格。
  • 知名男主持人自曝屈辱經歷:廢掉一個人最隱蔽的方式,竟如此殘忍
    他小時候臉皮很薄,在生人面前容易害羞,最怕的就是當眾演講,一上臺就緊張。然而,他的一位中學老師卻看出了他的潛質,鼓勵他上臺試試,在全校師生面前做一次演講。為此,竇文濤做出了充足的準備,提前把稿子背得滾瓜爛熟,就怕當天出差錯。沒想到,當天一上臺,發現全校師生都看著他,他一下子懵了,周圍聲音都聽不見了。
  • 360年會:優秀團隊、員工獎品豐厚
    100萬,優秀員工50萬股票+父母香港遊,更送出年度創始人特別獎保時捷1輛。    而獲獎標準,就是周鴻禕年會演講中提及率最高——60次提及的「創新」。    獲得100萬現金獎勵的3個團隊是:360隨身Wifi團隊、360搜索技術團隊、360手遊團隊。    360搜索因1年內砍下25%市場份額,領頭人董毅獲贈保時捷SUV一輛。年會上360總裁齊向東給360搜索提出新目標,2014年底拿下35%市場份額。
  • 一個團隊精神的重要性
    團隊精神就是公司上下精誠團結、目標一致、協同共進,就如航行於大海的巨艦,有聰明艦長的正確指揮,有勇敢船員的協同配合,在這艘巨艦上每一個人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凝聚成劈波斬浪的巨大動力。一個成功的企業,只要具備了這種精神,就能在激烈的競爭中長盛不衰。
  • 員工管理:新生代員工管理的四個著力點
    其實這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問題,進入21世紀20年代,90後全面進入職場,00後初試鋒芒。新型就業模式不斷顯現,當下最火的現象要數直播了,年輕人樂此不疲。一來展現自己的愛好和興趣,二來想更加快捷的成功。人的成名似乎變得容易了許多。但有時候也是曇花一現。
  • 【水發人才集團】團隊協作效率低?多半是這5大障礙搞的鬼
    使團隊所有成員齊心協力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團隊協作才顯得難能可貴。 企業最根本的競爭優勢既不是來自資本實力、發展戰略,也不是來自技術,而是來自團隊協作。使團隊所有成員齊心協力實際上是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團隊協作才顯得難能可貴。
  • 亞馬遜被指「冷酷無情」 貝索斯發員工郵件辯駁
    面對公司聲望可能受到的嚴重威脅,貝索斯向員工發了一封郵件稱,他不會容忍一篇記述其工作場所文化的文章所描述的「無情得令人震驚的管理實踐」。貝索斯給全體「亞馬遜人」寫這封郵件之前,《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將該集團描述為一個員工時常哭泣、同事間彼此競相批評、員工面臨的嚴重健康問題及家庭問題被忽視的工作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