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聽了那麼多的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人生
所謂「休為人木,息為自心」,知自心者才是真休息,如果僅僅只是休了而沒有息,那將是對休息最錯誤的理解。什麼叫做休息?為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減輕疲勞,放鬆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作為腦力勞動者,當一天工作都結束的時候,你嘆到:太累了,這一天我要睡個好覺。我們的常識使得我們對疲勞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躺躺吧」。但這是一個陷阱。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或體力勞動者適用。但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為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兒把神經放鬆下來。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周末兩天不出門依舊無精打採,而只需下班後遊泳半小時就神採奕奕。
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寫了5個小時的企劃案,最好第二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陽曬屁股。
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
也許你可以:
1. 睡眠保持6-9小時,作息有規律
周末睡懶覺的小夥伴們,對於腦力工作者來講,選擇睡懶覺對於放鬆並沒有什麼作用,很可能「越睡越累」、「越睡越困」,何不按照工作日的作息時間,起來後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醒腦放鬆
2. 運動放鬆更高效
對於腦力工者來講,應該選擇運動放鬆而非延長睡眠放鬆,這樣的效果更好。
3. 打遊戲也能放鬆大腦
適當打遊戲可以放鬆我們長久緊繃的大腦,放鬆身心,但是玩遊戲一定要控制時間,3個小時以上會讓你更加疲勞啦。
4. 做你喜歡的一個人活動
周末不必把緊張一周的忙碌狀態停下來,與其靜止,不如去做一些其他活動。你可以選擇約朋友打籃球、自己做家務、看小說、看話劇、旅遊等方式。
5. 接觸工作以外的人
可以約上大學同學、發小和朋友等出來聊聊天聚會,心情自然更加舒暢。
關於休息,除了睡覺以外,我們還有一百種方式來達到放鬆目的,但是還有一點對於更好的休息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那就是生物鐘。古人在《黃帝內經》上就記載了:「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意思是說,生活規律才能活得長久,人的健康可以說幾乎都由生物鐘掌控。
1~3點 熟睡養肝
這段時間是肝臟工作的旺盛時段,此時最好能熟睡,建議入睡時間不晚於23點;睡前避免情緒激動,不要飲水過多,以免起夜影響休息。
5~7點 排尿護腎
此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腎臟活動最強。早起排尿,可使腎臟儘快開始一天的工作。
7~9點 宜吃早餐
這一時段胃腸活動比較活躍,推薦吃一些溫熱易消化的穀物,如小米粥、燕麥片等。
9~10點 做重要工作
此時神經興奮性強,警覺性高,注意力集中,是思考的最佳時段,適合做最重要的工作。
12~14點 小睡安神
午飯後血液黏稠度增高,人更容易犯困。飯後半小時最好打個盹兒,休息15~20分鐘,不宜超過1小時,最好躺著午睡。如果沒有條件,建議去戶外活動一下。
15~16點 適當放鬆
久坐的人最好起身走走,喝點水、適量加餐。
17~18點 最宜運動
英國科學家阿特金森發現,幾乎每一項田徑運動的世界紀錄,都是在下午或晚上打破的。此時鍛鍊效果最好,建議快走或慢跑半小時。
18~19點 晚飯七分飽
晚飯不宜過飽,飯後適當散步。這一時段血壓波動較大,人容易激動,尤其應保持心平氣和。
21~23點 準備睡覺
大部分生理功能趨於低潮,讀讀書或聽音樂,放鬆身心,進入睡眠的準備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