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不等於睡大覺,1天24小時身體生物鐘,你真的會休息嗎?

2021-01-15 騰訊網

千萬別聽了那麼多的大道理,卻依然過不好人生

所謂「休為人木,息為自心」,知自心者才是真休息,如果僅僅只是休了而沒有息,那將是對休息最錯誤的理解。什麼叫做休息?為什麼你睡了11個小時仍然覺得疲累?休息的真正含義是什麼?我覺得應該是減輕疲勞,放鬆神經,當你重新投入工作與學習的時候覺得又是一個精力充沛的新人。

作為腦力勞動者,當一天工作都結束的時候,你嘆到:太累了,這一天我要睡個好覺。我們的常識使得我們對疲勞的第一反應就是「去躺躺吧」。但這是一個陷阱。睡眠的確是一種有效的休息方式,但它主要對睡眠不足或體力勞動者適用。但如果你是坐辦公室的,大腦皮層極度興奮,而身體卻處於低興奮狀態,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為你需要的不是通過「靜止」恢復體能,而是要找個事兒把神經放鬆下來。這樣你可以理解為什麼你周末兩天不出門依舊無精打採,而只需下班後遊泳半小時就神採奕奕。

大腦皮質的一百多億神經細胞,功能都不一樣,它們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組合成各不相同的聯合功能區,這一區域活動,另一區域就休息。所以,通過改換活動內容,就能使大腦的不同區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寫了5個小時的企劃案,最好第二天去給你的盆栽們剪枝而不是睡到太陽曬屁股。

法國傑出的啟蒙思想家盧梭就講過他的心得:「我本不是一個生來適於研究學問的人,因為我用功的時間稍長一些就感到疲倦,甚至我不能一連半小時集中精力於一個問題上。但是,我連續研究幾個不同的問題,即使是不間斷,我也能夠輕鬆愉快地一個一個地尋思下去,一個問題可以消除另一個問題所帶來的疲勞。」

也許你可以:

1. 睡眠保持6-9小時,作息有規律

周末睡懶覺的小夥伴們,對於腦力工作者來講,選擇睡懶覺對於放鬆並沒有什麼作用,很可能「越睡越累」、「越睡越困」,何不按照工作日的作息時間,起來後有充足的時間可以醒腦放鬆

2. 運動放鬆更高效

對於腦力工者來講,應該選擇運動放鬆而非延長睡眠放鬆,這樣的效果更好。

3. 打遊戲也能放鬆大腦

適當打遊戲可以放鬆我們長久緊繃的大腦,放鬆身心,但是玩遊戲一定要控制時間,3個小時以上會讓你更加疲勞啦。

4. 做你喜歡的一個人活動

周末不必把緊張一周的忙碌狀態停下來,與其靜止,不如去做一些其他活動。你可以選擇約朋友打籃球、自己做家務、看小說、看話劇、旅遊等方式。

5. 接觸工作以外的人

可以約上大學同學、發小和朋友等出來聊聊天聚會,心情自然更加舒暢。

關於休息,除了睡覺以外,我們還有一百種方式來達到放鬆目的,但是還有一點對於更好的休息也是起到至關重要的,那就是生物鐘。古人在《黃帝內經》上就記載了:「上古之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意思是說,生活規律才能活得長久,人的健康可以說幾乎都由生物鐘掌控。

1~3點 熟睡養肝

這段時間是肝臟工作的旺盛時段,此時最好能熟睡,建議入睡時間不晚於23點;睡前避免情緒激動,不要飲水過多,以免起夜影響休息。

5~7點 排尿護腎

此時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開始增加,腎臟活動最強。早起排尿,可使腎臟儘快開始一天的工作。

7~9點 宜吃早餐

這一時段胃腸活動比較活躍,推薦吃一些溫熱易消化的穀物,如小米粥、燕麥片等。

9~10點 做重要工作

此時神經興奮性強,警覺性高,注意力集中,是思考的最佳時段,適合做最重要的工作。

12~14點 小睡安神

午飯後血液黏稠度增高,人更容易犯困。飯後半小時最好打個盹兒,休息15~20分鐘,不宜超過1小時,最好躺著午睡。如果沒有條件,建議去戶外活動一下。

15~16點 適當放鬆

久坐的人最好起身走走,喝點水、適量加餐。

17~18點 最宜運動

英國科學家阿特金森發現,幾乎每一項田徑運動的世界紀錄,都是在下午或晚上打破的。此時鍛鍊效果最好,建議快走或慢跑半小時。

18~19點 晚飯七分飽

晚飯不宜過飽,飯後適當散步。這一時段血壓波動較大,人容易激動,尤其應保持心平氣和。

21~23點 準備睡覺

大部分生理功能趨於低潮,讀讀書或聽音樂,放鬆身心,進入睡眠的準備狀態。

相關焦點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哪三覺不能睡?睡了會怎樣?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話意思看起來很簡單,就是有三種覺是不能睡的,否則對身體會造成損害,那這三覺具體是指什麼呢?就是不能睡懶覺、不能睡飽腹午覺以及晝夜顛倒覺不能睡。經常性的睡懶覺,就意味著早飯不吃了,身體經過一夜的休息,體內已經沒有多餘的食物了,若此時還不吃飯,容易導致腸胃受損,胃酸在不斷分泌,會刺激到身體,那整個人的狀態也會下降,對健康不利。
  • 老祖宗常說:「愛睡三覺,命比紙薄」,指的是哪三種覺?
    另外,在生活習慣方面,古人憑藉他們的豐富經驗,留下的相關俗語也不勝枚舉,今天咱們說的俗語是「愛睡三覺,命比紙薄」,指的是哪三種覺呢?意思是說,當你胃裡食物太多,還沒消化的時候,睡覺不僅不能讓你緩解疲勞,對身體也有很大的壞處。不少人有午睡的習慣,但記得吃過午飯之後,稍微散會步,讓肚子裡的食物充分消化,然後再小憩一會,既能緩解壓力,同時也有利於健康。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話你真懂嗎?有三種覺真不能睡!
    儘管大家都知道睡眠不規律的壞處,不過對於睡眠不規律到底會帶來哪些問題,大部分人還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千萬不能「睡懶覺」有一句老話就對這個問題做出了一定的解釋,古人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相信大家也是很快就能理解到其中的字面意思。
  • 熬夜等於慢性自殺!一圖告訴你每天睡6小時和8小時的區別
    平時工作忙、應酬多,不得不「擠走」睡眠來填補白天不夠用的時間;即使無所事事,也不願提前睡覺,非得拖到夜深人靜才肯上床…人們常說「睡個美容覺」。事實上,好的睡眠不僅關乎「臉面」,還影響大腦思維、人體的生長發育以及免疫力。記者採訪權威專家送你一套助眠秘籍,從今晚起睡個好覺吧!先來看一張恐怖的對比圖!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是什麼意思?或不是迷信,勸你別睡錯
    導語:睡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休息過程,畢竟一個人有七八個小時都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如果一個人的睡眠不好,那麼就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如果長時間的睡眠不好,那麼影響的就是我們的身體健康了。其實睡眠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同樣睡眠也能夠體現一個人是否健康,一般來說睡眠不太好的人,健康都是很容易出問題的,而且睡覺也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睡的,這也是有講究的,有一句老話是這樣說的「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那麼這三覺到底是指什麼呢?「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到底是什麼意思?
  • 白天補覺能補得回來嗎?
    胖不胖,不是只有體重說了算,我們通常用「體重指數」也就是BMI值來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BMI=體重(kg)/身高m,當身高一定的情況下,體重越重,BMI值越大,在我國,BMI值在18.5-23.9範圍內屬於正常,小於18.5為消瘦,在24-27.9範圍內屬於超重,等於或大於28為肥胖。
  • 老祖宗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指的什麼?有沒有科學依據?
    對此,我並不敢苟同,因為睡眠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太重要了,睡覺時我們真的什麼都做不了麼?並非如此,睡覺時,我們完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進行了養生。老祖宗常說的一句話「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正是向我們傳達了睡覺的一些禁忌,睡覺時如果不注意這三點,是容易傷身的。那麼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什麼意思呢?
  • 睡6小時和睡8小時對比,衰老不是一點,當媽後缺的覺能補回嗎?
    「美容覺」不是空穴來風睡得好,精神煥發,睡不好兩眼無神!這張對比圖是英國倫敦的一個睡眠試驗被實驗者的對比照,左邊為連續五天睡8小時的狀態,右邊為每天只睡6小時的狀態。早上還要早起,還有一堆要忙碌的事兒,一天24小時候連軸轉,這誰扛得住?睡眠不足,還會讓寶媽內分泌失調發胖、焦慮、疲憊不堪、臉上冒痘、目光渙散、記憶力差,這種感覺,說是身體被掏空都不誇張。當媽後缺的覺,能否補回來?
  • 宅出來的身體「時差」,是時候學一套「生物鐘調整法」了
    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則會擾亂這一節律,讓身體機能出現「時差」。德國睡眠科學家託馬斯·坎特曼認為,當身體習慣於晚睡,而又不得不早起時,睡眠赤字會一周又一周地積累,等於生活在慢性的社會時差中,而社會時差明顯影響白天的工作效率。
  • 「碎片式睡眠」拼不出好夢 白天補覺越睡越乏
    採訪中,記者從道裏區共樂衛生醫療服務中心了解到,一次面向社會亞健康調查數字顯示,選擇這種休息方式的人佔59%。其中,從事夜間工作,如服務行業人員佔26%;享有夜生活的人佔20%;疾病類型,如患有失眠症狀及其他疾病導致無法入睡的佔13%。    從表面上看,這類人群從人體睡眠時間上已達到或超過了8小時,應該能夠滿足人體的休息需要。
  • 後三十年睡不著?日本睡眠師放一個蘋果,睡4小時精神一整天!
    中國有句俗語「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睡不著」,是說人步入中年後,身體氣血漸衰,夜不能寐的一種普遍現象。關注養生的人都知道,健康睡眠對身體是多麼重要!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據相關報導,在中國有一半的人面臨或多、或少的睡眠問題,睡眠障礙正在損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很多慢性病如心臟病、焦慮症、2型糖尿病等,都與睡眠障礙有關,同時這些疾病又會影響睡眠,形成惡性循環。
  • 網傳達文西每4小時睡20分鐘 這睡眠法你也信?
    原標題:這麼奇葩的睡眠法你也信? 網傳達·文西每4小時睡20分鐘,一天只需睡2小時 這麼奇葩的睡眠法你也信? 春天來了,又到了春困的時節,很多人發出感慨,怎麼睡都睡不夠,太耽誤工作和學習了。
  • 寶寶的生物鐘顛倒,白天叫不醒晚上睡不著,到這個月齡就要調整了
    如果你親身體驗過,就知道什麼叫全天24小時待命了。因此,為了讓自己也能睡個好覺,無數寶媽們在培養孩子睡整覺的路上奮鬥著。然而寶寶的睡眠規律豈是那麼好改變的?尤其是小月齡寶寶,他們能讓你體驗到什麼是真正的絕望。
  • 讀懂你的生物鐘
    2、糖尿病風險增加:中老年人中,睡6小時的人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每天睡7-8小時的1.7倍,睡5小時以下則升高到2.5倍。3、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對沒有冠心病的中年人進行10年監測,發現每天睡眠5個小時以下,10年內發生冠心病的風險高了45%。4、各種疾病的死亡率增加:對已患有各種可能致死疾病的人來說,減少睡眠時間,增加死亡率。
  • 「生物鐘」得了諾貝爾獎,所以熬夜真會致癌嗎?
    一、熬夜真會得癌症嗎?說到生物鐘,有人會腦補一個小鬧鐘的模樣,在人體裡滴滴答答響。這實在是過度腦補了。實際上現在關於生物鐘的研究,多半都是晝夜節律的,很少能精確到二十四小時。說到晝夜,必然要涉及熬夜是否會得癌症的問題。
  • 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導語:人生1/3的時間都花在睡眠上,如果您的睡眠質量很好,那麼您的器官和大腦就會得到充分休息,正常地自我修復。可以看出不失眠,睡眠質量高,對於身體健康非常重要,但是睡覺是一門學問,並不是睡得越多越好,俗話說「人睡三覺,命比紙薄」,這是什麼意思?
  • 「媽媽,好睏,老師沒讓我睡夠」,開學在即,寶寶生物鐘如何調?
    正常情況下,學齡前寶寶應該在晚上9點左右上床睡覺,早上7點左右起床,中午再來1-2小時的午休就是很完美的了。但是放暑假,很多孩子的睡眠習慣被打破,晚上玩到十一二點,早上睡到日上三竿,白天各种放飛自我,啥時候困了啥時候睡,整個生物鐘全亂了套。
  • 搜狐CEO張朝陽每天睡4小時:睡好自己的覺,讓別人工作去吧
    你知道這屬於什麼睡眠模式嗎?工作原理屬於達文西睡眠法,也稱為多相睡眠法。著名的畫家達文西非常注重時間和效率,所以他的1天通常是這麼安排的:工作4小時,休息15分鐘。如果你不知道原理,完全照搬上面的睡眠方法,睡2小時,起來1小時,再睡2個小時,不出三天,就會睡眠反噬。
  • 「人睡三覺,命比紙薄」不是迷信,老祖宗提醒:這3個時辰別貪睡
    人不睡覺,怎麼能活下去呢,就連機器人也不能連軸轉,也要休息一會,給它補充能量。其實人在休息時,人的身體和大腦會自動調整、自我修復。缺覺的人,神經系統紊亂,身體會疲乏 ,睡一覺起來,覺得神清氣爽,立刻覺得元氣滿滿。所以睡覺的好壞,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身心健康。那麼怎麼才能睡個好覺呢?
  • 白天睡大覺晚上做市面 開學了大學生急調生物鐘
    這兩天,杭城各大高校陸續開學,不少大學生卻陷入「212時差」煩惱中,專家提醒,3月5日是各大高校開學高峰,大學生應儘快趁開學前幾天,將「212」(半夜兩點睡覺,中午12點起床)調整成「723」(早上7點自然醒,23點寢室熄燈)。  「我真不知道這兩天是怎麼捱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