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騰訊上線「直播+雲遊戲」互動玩法 但云遊戲商業化還需時間
9月10日,騰訊雲正式推出「互動雲遊戲」解決方案,其中,「直播+雲遊戲」互動新玩法即將在鬥魚上線。
9月10日,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遊戲專場上,騰訊雲正式推出「互動雲遊戲」解決方案,其中,「直播+雲遊戲」互動新玩法即將在鬥魚上線。
騰訊云云遊戲產品負責人黎國龍介紹,鬥魚將首先採用騰訊雲互動雲遊戲解決方案,通過「互動雲遊戲」的功能,用戶在觀看遊戲直播的同時,可以申請與主播一起開黑、PK,提升主播與用戶之間的互動體驗,創造遊戲直播的新場景。
目前,騰訊雲已經服務了國內超過70%的遊戲公司,APP Annie 2020 全球前 10 名遊戲中也有超過半數產品運行在騰訊雲上,市佔率行業第一。騰訊雲副總裁魏偉介紹,近年來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與遊戲產業結合越發緊密,社交互動在遊戲行業中應用也越來越頻繁,遊戲行業場景變得更加人性化、多元化、智能化。
魏偉表示,在以雲遊戲為代表的全新發展賽道上,騰訊雲將從技術、產品、資源、生態等層面助力遊戲產業快速發展,以領先的雲服務推動遊戲產業加速變革。
今年遊戲市場收入預計超2700億
在大會上,騰訊雲與伽馬數據聯合發布了《2020遊戲產業趨勢報告》(以下簡稱《趨勢報告》)。伽馬數據首席分析師王旭在演講中透露:2020年,中國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預計超2700億元,增幅不少於17%。而其中移動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預計超2000億,同比增幅可能超過30%。
《趨勢報告》研究認為,2020年因為疫情防控等特殊原因,上半年中國遊戲產業增長迅猛,達到了 2019 年同期的兩倍以上,2018 年同期的四倍以上,下半年將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
《趨勢報告》指出,疫情防控導致的「宅經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上半年中國遊戲產業的市場收入。但真正的持續可增長,還是必須來自於產品的創新,而創新則對遊戲研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旭表示,更好的遊戲平衡性、社交性、內容和技術支持等因素,是確保用戶留存的幾大主要原因,用戶的變化是今年收入增長最基礎的原因。而遊戲的卡頓延遲、伺服器不穩定等技術層面的問題則是遊戲用戶流失的重要原因。
騰訊雲網際網路行業產品總監陳亮介紹,遊戲開發企業在製作、開發、發布、運營以及平穩期的整個產品周期中,開發工具、社交溝通、區域部署、網絡優化等環節的表現都會影響遊戲最終的質量以及玩家的體驗。而騰訊雲可以提供先進的技術服務以及覆蓋全流程的解決方案,幫助遊戲廠家敏捷開發,為遊戲用戶提供更優質的體驗和玩法。
因此,在遊戲研發階段,騰訊雲向客戶開放騰訊遊戲原生的NOSQL資料庫Tcaplus DB,該資料庫支撐騰訊旗下《王者榮耀》、《和平精英》等數百款遊戲,每日4000萬以上PCU,可以幫助遊戲廠商應對高並發訪問需求。
同時,藉助遊戲多媒體引擎GME以及遊戲伺服器引擎GSE,開發者可以減少遊戲功能組件開發上的人力成本,聚焦遊戲邏輯開發、提升研發效率。此外,騰訊雲還聯合知名遊戲引擎Unity、Cocos,以及音頻引擎Wwise,通過深度整合共建開發生態。在這些引擎之上,開發者可以快速接入騰訊的雲服務,實現遊戲產品的便捷開發。
陳亮接受時代財經等媒體採訪時表示,在遊戲雲布局上,騰訊有兩個優勢,首先在於對行業的理解,包括遊戲研發、遊戲發行等,都有很多用戶,騰訊了解他們真正的需求。第二,騰訊雲在雲的基礎設施布局上,包括穩定度、性能的提升已經沉澱十年。基於基礎架構的布局,再基於對行業的理解和思考,騰訊遊戲雲在國內是領先的,而國內大的雲廠商也沒有專門做遊戲雲的布局。
雲遊戲的商業模式還需時間催熟
當前,隨著5G的商用和邊緣計算能力的完善,雲遊戲已經成為各大雲廠商和遊戲廠商追捧的熱點項目。
《趨勢報告》研究認為,2019年以來,雲遊戲產業鏈的各個細分領域均開始在市場中顯現,目前雲遊戲產業鏈已初具雛形。
根據遊戲用戶調查數據顯示,遊戲用戶對雲遊戲表現出了充足的興趣與需求。僅有約25%用戶表示不感興趣,絕大多數用戶都不同程度地體驗和了解過雲遊戲產品,有15.3%的用戶甚至正在通過雲遊戲平臺付費進行遊戲。
遊戲業務是騰訊最熟悉的業務,也是騰訊雲最重要的業務。騰訊雲遊戲行業架構總監宋永周在接受時代財經等媒體群訪時表示,騰訊雲目前在遊戲行業的資源投入是很大的,光產品就有超過數百人的開發團隊,還有專屬的行業解決方案團隊。
宋永周介紹,騰訊雲很早就啟動了雲遊戲課題的研究,在雲遊戲裡,騰訊雲提供的角色和遊戲廠商有區別:騰訊雲主要負責攻克比如硬體、網絡、GPU的虛擬化、ARM的虛擬化、雲端的渲染、音視頻的編解碼等,從IaaS和PaaS層面給雲遊戲廠商提供幫助,幫助雲遊戲廠商在雲遊戲商業鏈條裡面把技術基礎打牢靠。
在雲遊戲的方案上,騰訊雲已經做了全方面的技術方案儲備,比如一站式的PaaS的方案,同時支持到端遊和手遊產品。此方案裡也有完善的控制臺、API、SDK,遊戲用戶可以用三天時間在PaaS方案上搭建雲遊戲的demo,支持互動雲遊、電視雲遊戲、雲網吧。
宋永周表示,雲遊戲這個商業模式,還需要一些時間催熟。他說,「因為技術成熟並不代表商業成熟,要商業化量產是需要從硬體到用戶付費,整個商業鏈條要成熟。目前技術能力逐漸成熟了,但是用戶是否認可,買幾千塊錢的顯卡,買幾百塊錢的雲服務,這件事情還需要一段時間落地。」
伽馬數據也認為,中國雲遊戲市場規模短期將保持穩定增長,爆發式增長仍需時間。未來雲遊戲市場規模更傾向於增速遞增式的發展,但伴隨著科技發展、大廠截流等不確定性因素,未來同樣存在節點爆發的可能。
(文章來源:時代財經)
(責任編輯:DF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