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大數據進入新的階段,Human API能否實現人體數位化

2020-12-01 電子發燒友

醫療大數據進入新的階段,Human API能否實現人體數位化

牟磊 發表於 2020-11-30 16:25:31

不妨大膽設想一下,如果我們身體狀況、看病經歷都可以通過網絡連接到醫療服務中去,那是不是可以在未來實現: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生命的整個過程都可以被記錄在數據軌跡裡?

那樣的話,它能帶來的,不僅僅是就醫的便捷、自我管理以及個性化治療,還將全面推動醫療領域科學研究的進步。而現在,這樣的一份醫療大數據,正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步伐向我們走來。

醫療大數據進入新的階段

隨著「網際網路+」概念逐漸滲入醫療領域,一種全新的醫護服務模式正進行著從內而外的顛覆,醫療大數據作為這一其進程的集中體現,將引領醫療領域步入新的歷史階段。

健康醫療大數據是涵蓋人的全生命周期,既包括個人健康,又涉及醫藥服務、疾病防控、健康保障和食品安全、養生保健等多方面數據的匯聚和集合。

醫療大數據將給醫療模式帶來哪些改變?一位50歲患有心血管病的王女士用電子產品在家中即可完成基本醫療檢測並上傳數據,在網上選擇醫院就診、掛號,就診時間可精確到分鐘。坐到醫生面前,不用開口,詳細到近期大便情況都記錄在案的電子病歷已在醫生面前,手機交費,檢查結果實時上傳,拿個藥的時間下次複診的號也約上了。

此外,醫生也能隨時隨地查看王女士的病歷,既不用去一堆病歷中翻查,也能一方錄入,多方使用,與同科室或其他科室的醫生探討病情,並與其他病歷進行對比,從細節中探尋治療方法。另一方面,醫生還能對王女士的病情發展進行遠程監控,第一時間獲悉王女士情況。根據動態真實的健康數據,醫生為她提供真正的個體化醫療服務。

未來總是超乎我們的想像。手機的興起還是21世紀以後的事,「大磚頭」時代談論手機的照相功能還只是個笑話,但看看現在,視頻、上網、照相、遊戲等等,各類APP已經讓手機幾乎無所不能。當我們隨身攜帶的手機變成健康監控器,醫療與數字的結合就成為人類對未來的期許。

搭建交互網絡,共享健康數據

喜歡嘗鮮的科技達人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將你們的蘋果手錶、小米手環等的監測數據,與你們的智能醫療監測設備的數據結合起來看?這些數據之間是什麼關係?你的運動行為或者醫療過程,對這些健康數據會有哪些影響?

顯而易見,由於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如今的我們還不能夠將所有數據整合起來,進而對我們的健康狀況有更清晰而又準確的認識。對於那些被困在設備裡的數據,它們很難產生對人類健康有用的價值。

但實際上,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嘗試將這些數據整合起來,甚至有人為自己做了一個整合所有數據的軟體。Andrei Pop也看到了整合人體健康數據的價值,他一手創辦的Human API在2013年從美國最大孵化器AngelPad順利畢業。

Human API是一個健康網絡公司,旨在使醫療相關機構的用戶能夠安全地與機構的應用程式共享他們的健康數據,使用戶能夠實時訪問來自數千個診所、實驗室、藥房、設備和應用程式的數位化、結構化醫療記錄和健康數據。

Human API擁有一支技術力量雄厚、專業知識過硬的骨幹團隊,他們深切關注通過數據流動性改善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並正在努力開拓一個平臺,構建下一代健康應用程式和服務。

執行長兼創始人Andrei Pop畢業於世界名校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Andrei開始投身於創業大潮,在2010年創立了廣告公司Ideahack Digital。2014年,Andrei將目光聚焦在了數據整合領域,一手創立健康網絡公司Human API。遠見的視野、超強的執行力、卓越的商業能力,都讓Andrei為公司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根據Andrei的設想,Human API將隨時隨地收集並整理所有數據,例如可穿戴設備的健康數據、運動數據,飲食數據,患者的醫療數據,以及基因數據等,Human API將收集到的數據做標準化處理,便於醫務人員分析患者的健康狀況,便於普通用戶隨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同時為更多創業人員提供從事健康服務的條件。

打通信息流通壁壘,為個人健康加注籌碼

醫療模式的創新正如Joannem Foody所說,「將電子信息技術引入醫療,最直觀的改變便是可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透明、準確的醫療,最終實現患者的自我監控和自我反饋。」

圖源Human API官網

簡單的說,Human API就是一個平臺,用戶可以將自己的各種數據(穿戴設備數據、醫療數據、基因數據)導入到Human API平臺,在獲得用戶的授權之後,第三方健康應用可以獲取標準化處理之後的數據,健康應用開發者也可以基於平臺數據類型,開發更多的健康應用。

圖源Human API官網

Human API的數據導入十分簡單,註冊之後,選擇你想要分享的數據類型,直接點擊授權即可。

Human API的數據來源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傳統的醫療數據,Human API在徵得用戶或者美國衛生署和人類服務部(HHS)的許可後,可以接收美國1000餘所醫院和診所的醫療數據,這些數據包括過敏史、身體機能、檢測結果、隨訪記錄等,目前醫療數據部分只針對企業用戶;第二類是健康數據,例如運動狀況、血壓、血氧、血糖、BMI、以及100多萬個SNP的基因信息等,這部分數據主要來源於家用醫療設備和健康app等,目前Human API已經與35個國家的近萬個應用開發商建立了合作關係。

圖源Human API官網

用戶的數據導入Human API之後,可以利用Chart API將所有數據可視化。這樣一來,用戶就可以很直觀的了解所有監測設備的數據情況。當用戶選擇圖表上任何一個時間點時,圖表會顯示出該時間點的數據情況。

以資金為導向,助力新產品研究

SCOR Global Life執行長Paolo DeMartin說:「Human API的『一站式』健康數據可以幫助企業在持久的消費者參與模式中實現新的可能性。他們正在真正地將行業帶入創新的新時代。」

2020年10月29日,Human API宣布已完成超2000萬美元C輪融資,本輪融資由Samsung Ventures、CNO Financial Group、 Allianz Life Ventures和Moneta VC,以及現有投資者BlueRun Ventures、SCOR Life and Health Ventures和Guardian Life Insurance Company的參與。

Human API的創始人兼執行長Andrei Pop說:「有了這筆資金,我們將全力推動Human API演變成一個數字轉換平臺,以統一來自不同方向、不同模塊的數據信息。與此同時,我們正在加快保險、臨床試驗和健康計劃市場以及諸如COVID-19篩查之類等領域的研究力度。」

未來,Human API將以擴展新產品和服務為導向,把資金用於支持新產品設計、精細化風險分層、優化臨床試驗招募、支持人群健康管理、自動化患者監測以及對慢性病管理進行數位化等模塊,以此推動產業不斷向前發展。

Human API能否真正實現人體數位化的理想

實際上,在可穿戴智能設備技術需要突破,醫療數據還需要電子化、規範化的今天,Human API還沒有引起廣泛的關注,但是它的重要性卻是不言而喻的。

在凱文·凱利的新書《必然》中,他說他見證過無數科技力量的爆發,並從中歸納出了12個動詞,「流動」就是其中之一,在新技術正在席捲全球的今天,「流動」的力量將逐漸凸顯。Human API要做的事情就是將一個個數據「孤島」標準化,讓它們在用戶的控制下「流動」起來。

然而,當我們正在暢想美好未來的時候。Rock Health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消費者並不願意將健康信息分享給科技公司」。這樣的「保守」將給例如Human API之類的醫療數據整合公司帶來巨大障礙。

在這其中存在著一個現階段無法解決的難題,那就是用戶都希望他們的數據可以給他們帶來有價值的健康指導,然而他們卻並不願意將數據「公布於眾」,可是對於數據公司來講,它們只有獲取大量的用戶數據,才能做到準確的分析和預測。

無可厚非,人體醫療數位化必將在未來逐一兌現。但在這之前,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而Human API正是這條路上不斷前行的探索者。

責任編輯:xj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
    構建醫療數據應用生態體系,MTT實現醫療大數據在醫療領域的全面應用無論是政府、市場還是資本,都紛紛加碼醫療大數據行業,宏觀環境不斷朝著利好方向推進。然而,即便醫療大數據備受關注,不可否認其數據缺乏標準化、交換性數據量大,數據類型複雜,臨床數據管理和整合能力欠缺和大數據高效分析能力欠缺的行業痛點。而區塊鏈的出現有望打破這一僵局,MTT醫療大數據項目的實施,不僅可以解決醫院信息孤島問題,挖掘歷史數據價值、將數據進行分層處理,更可減少資源消耗,實現數據的統一入出管理、實現數據標準統一。
  • 100%數位化,中南醫院聯合浪潮存儲應對影像大數據挑戰
    隨著臨床診斷數據的快速積累,新冠肺炎的影像學大數據特徵逐漸清晰,CT影像結果對疫情診斷變得愈發重要。而CT正是基於X射線的醫學影像檢查手段。 醫學影像技術憑藉非侵入方式取得人體內部組織影像,成為醫生診斷治療各種疾病的得力助手。除了我們常聽說的X光、CT、核磁,還有診斷和指導腫瘤治療的PET、讓在血管裡放支架成為可能的血管造影。
  • 數位化視角下的大數據七十年:發展與思考
    大數據發展的4個階段 大數據的發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演進息息相關,不妨將大數據的發展分為儲備期、萌芽期、概念期和發展期4個階段。,融媒體、營銷技術等基於數據的應用進入縱深發展 在上一階段可以發現,大數據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應該是大型的平臺。
  • 信息化發展下的醫療行業如何實現數據保護及業務連續性
    十三五期間,不斷發展和推廣的醫療信息技術,使得醫療信息化系統逐漸成為了醫療行業的業務服務支撐體系。醫療信息化即醫療服務的數位化、網絡化、信息化,是指通過計算機科學和現代網絡通信技術及資料庫技術,為各醫院之間以及醫院所屬各部門之間提供病人信息和管理信息的收集、存儲、處理、提取和數據交換,並滿足所有授權用戶的功能需求。
  • 從大數據視角看銀行數位化
    藉助大數據,對用戶基礎信息(如性別、職業)、行為信息(如付費方式、頻次)等進行追蹤和分析,區分客群,挖掘需求,分層運營,制定個性化營銷策略,以動態的數據追蹤實現實時營銷、交叉營銷和持續優化。大數據幫助銀行進行客戶信貸全周期管理。貸前申請階段,通過黑名單自動過濾、欺詐實時識別、身份在線核驗等把好第一關;貸中審批階段,基於客戶多維數據(財務、徵信、行為等)採用自動化決策引擎判斷信用分數並作出信貸決策;貸後管理階段,開發預警規則,建立預警信息量化評分模型、實時動態評分和預警處置跟蹤,主動防禦貸後風險。
  • 精準醫療和大資料庫的關係
    大數據的趨勢以及價值是現在最熱門的話題,也改變了許多企業經營的方式,對於各行各業來說是勢必是一個大挑戰,能否將大數據的力量從危機到轉機就要看現代經營者有沒有轉變傳統型態的思維?   什麼是大數據?   首先什麼是大數據?
  • 口腔數位化:科技改變椅旁——口腔醫學進入數位化時代
    口腔醫學數位技術一般指藉助數位化掃描、設計與製造等工程技術手段,輔助實現口腔疾病診療的一類技術,具體涉及三維數據採集技術、數學建模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計算機輔助製造(數控加工&3D 列印)技術、機器人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手術導航技術以及相關的材料技術。筆者認為,上述技術的核心和關鍵是軟體,而軟體的基礎則是數學!
  • api 微博數據專題及常見問題 - CSDN
    如果只是為了收集數據可以諮詢我的郵箱,如果是為了學習爬蟲,建議改學phantomjs從網頁中爬取微博的)利用新浪API實現數據的抓取(由於api接口限制增大,本文已基本廢棄) 2018.5.16 提示 微博的api接口現在已經不好用了,普通權限的token已經爬不到什麼數據了,想要用這個代碼爬大量數據的已經不太可能,只能作為熟悉微博api
  • 網際網路醫療英文熱詞解讀: Digital Medical Devices
    在遠程醫療方面,數字醫療設備可以實現遠程教學及電視會議、遠程會診及手術、網上查詢及求助,以及網上掛號、預約,從而實現信息共享。  埃裡克·託普(Eric Topol)——一位心臟病專家、遺傳學家、研究學者,在他的著作《醫學的創造性變革》中描述了醫學如何進入一個民主時代,將醫院、醫生和其他護理人員的權力轉移到病人手中,不斷加強患者參與,這可能為醫療健康模式帶來極大的變革。
  • 美國新冠疫苗人體試驗公布I期數據:所有志願者產生抗體
    該候選疫苗系美國醫藥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與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聯合研發,是一種新的疫苗種類。3月,隨著首位志願者在華盛頓州西雅圖接種,該疫苗成為全球最快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的新冠候選疫苗。疫苗將儘快進入II期試驗,最終階段III期試驗有望在7月展開。該候選疫苗"mRNA-1273"系美國醫藥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與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聯合研發,是一種新的疫苗種類。目前,全球尚無基於mRNA技術研發的疫苗獲批上市。3月,隨著首位志願者在華盛頓州西雅圖接種,該疫苗成為全球最快進入人體試驗階段的新冠候選疫苗。
  • 張亞勤談數位化3.0:由物理與生物世界的數位化構成
    張亞勤認為,在經歷了內容數位化、企業數位化之後,我們已經進入了數位化3.0階段,即信息,物理和生物世界的融合。物理世界的數位化,體現在城市、工廠、家庭等各個場景的數位化,生物世界的數位化,則是通過新型傳感器,實現大腦、各個器官DNA、RNA、蛋白質等的數位化。相比於前兩次數位化,3.0除了形式之外還有著諸多不同。
  • 對話梅斯醫學董事長張發寶博士:「網際網路+醫療」實現醫企患數位化
    上海梅斯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梅斯醫學」)憑藉著多年來在醫療健康和生物醫藥行業的深耕,以專業的學術能力和獨特的運營管理體系、基於數位化技術多維度提升醫療服務價值從上千家創新型科技公司中脫穎而出,榮登「2019未來醫療100強 -- 數字醫療榜TOP100」。
  • 數位化生存能否引領我們走向「詩和遠方」
    由此說,數位化生存,開啟的不只是一種思維方式,更是打開了人類走進未來的通道。  疫情「大流行」凸顯數位化生存的新價值  尼葛洛龐帝作為一位優秀的未來學家,在《數位化生存》中有一句經典的話,「預測未來的最好辦法是把它創造出來」。
  • 大數據在醫療、供應鏈和智慧城市中的作用
    在本文中,CyberVein的全球營銷總監Pavel Jakovlev解釋了網絡對大數據的願景、用例以及日常消費者如何通過其個人信息獲利。1、簡單來說,CyberVein會做什麼?就像Google一樣,CyberVein始終處於測試階段。
  • 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科學家:納米機器人將代替人體
    人類有可能在2045年實現永生,科學家:納米機器人將代替人體人類對於永生的追求,從古至今,從未停止,古代的貴族們,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去尋求所謂的長生藥,但是顯然,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而我們現代人呢?又利用科技的手段,去尋找永生的方法,能否成功,依舊有待商榷。
  • 未來醫療納米機器人能否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和成熟應用?
    打開APP 未來醫療納米機器人能否獲得突破性的發展和成熟應用?該研究成果最早發布於2018年2月的《自然·生物技術》雜誌之上,具體情況是: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和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華人科學家團隊,利用DNA摺紙技術製造出了一種智能抗癌納米機器人,可在人體內自行找到給腫瘤供血的血管,並釋放藥物製造血栓阻塞血管,從而「餓死」腫瘤,其在小型動物實驗中顯示了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
  • 冷豔:5G時代智慧醫療新機會「星分享」
    近日,聯想之星合伙人冷豔受邀出席第二屆醫療器械管理者會議,並發表演講「5G時代智慧醫療新機會」。冷豔表示,未來十年,智慧醫療前景可期,智慧醫療將逐步實現「四化」,即數位化、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而在這個過程中,5G將深刻改變醫療行業,產生三方面的影響,包括重塑醫療數據價值鏈,加速醫療新協作體系形成,擴展醫療服務邊界。
  • 特刊| 數位化時代,如何用AI加速醫療創新?
    【特刊】針對零售、醫療、製造業、金融科技、汽車、房地產科技等重點行業,分享校友企業根據行業數位化和智能化轉型需求,所提供的數據端、客戶端、運用端等各個環節的創新解決方案。 除此之外,我們還將為您帶來校友企業創始人介紹,他們如何與微軟攜手合作,實現基於微軟雲的聯合銷售的優秀案例。讓我們共同攜手、雲創天下!
  • [原創]小科普人體大數據之細胞篇:人體內有多少細胞
    對於體重較胖的人,體重增加似乎主要是通過擴大的脂肪細胞體積實現的,細胞總量並不會增加太多。再加上在上述計算中沒有考慮關節及體內細菌等其他非細胞成分,多數科學家認為人體內的細胞總量約在50萬億左右(有幾萬億的上下波動範圍)。這50多萬億的細胞根據形態及功能可分為210多種,多種細胞組合在一起完美地執行著人體的各種代謝功能。
  • 準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原標題:準確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習近平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重要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礎上,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發展站到了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