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世界數據指南出臺臨近?零氪科技大數據治理推動RWS落地

2020-12-05 新訊網

  10月24日,中華預防醫學會生物統計分會舉辦「真實世界數據研討會」。來自監管部門、學術界、國內外製藥企業和CRO企業、以及醫療大數據公司等共同探討我國真實世界數據(RWD)的現狀以及應用產生RWE的路徑、標準和方法,以期為修訂《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物研發的基本考慮(徵求意見稿)》(下稱《基本考慮》)並儘早配套出臺有關RWD的正式指南提供思路,推動真實世界證據在藥物研發及監管決策的應用。會上,零氪科技CEO張天澤出席,並介紹了零氪致力於實世界大數據治理、推動真實世界研究應用落地的探索性工作,得到與會者關注和認可。

  在之前的2019年5月,CDE發布《基本考慮》後,受到國內外各方廣泛關注,收到來自國內外行業協會(PhRMA、EFPIA、BIO、IFPMA、JPMA、ISPE、RDPAC等)、醫院、製藥公司、數據公司、專家個人等千餘條意見,反響之大可見一斑。在基本考慮的基礎上,業內也期待正式指南的出臺,以對我國真實世界數據(RWD)的來源、現狀,及監管機構對於RWD的評估等要求給出明確的指導,對如何利用RWD產生真實世界證據(RWE)有更清晰的指引。

  完善政策體系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CDE)周思源副主任談及,隨著《基本考慮》的出臺,RWE在國內受到比較大的關注。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安排,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CDE有計劃「走的更遠一點」,在現有徵求意見稿基礎之上,在今年底發布正式版的指導原則。

  「希望通過指導原則的發布,推動我國的真實世界研究往前走一步,特別是促進工業界的實踐。」周思源副主任談到。

  他透露,CDE很早就開始關注真實世界研究(RWS)在監管領域的應用,並與學術界和工業界嘗試起草了《基本考慮》,就是寄希望能夠把,的臨床試驗理念、方法用於中國的藥物研發中,推動中國藥物創新應用,讓中國患者更快地獲得好的藥品。

  可以預期,CDE將繼續與各界一起探索推動RWE在藥品監管領域的應用落地。周思源副主任表示,「只有一個關於RWE的指導原則是不夠的,在該指導原則推出後,還會啟動相關的臨床實踐,並圍繞實踐的需要,進一步起草RWD等相關配套指導細則。」

  作為《基本考慮》主筆人之一,南方醫科大學生物統計學系陳平雁教授認為,RWD是正式指南落地的關鍵。他提到,在《基本考慮》徵求意見過程中,反映最多的問題就是將來RWS如何能夠落到實處,而落到實處的一個最根本的問題就是RWD。我國在RWD研究領域儲備不足,還有許多待解的問題。

  「真實世界證據指導原則的出臺,如果沒有真實世界數據作為基礎,是不具備可行性的,所以真實世界數據指導原則的出臺,才能最終形成一個真實世界研究的完整體系。」陳平雁教授說。

  恆大健康產業集團博鰲恆大國際醫院,醫學總監任國勝教授也談到,目前醫院正建立以臨床研究為目的的資料庫,需要國家的頂層設計,出臺相關數據指導原則,「資料庫不是為某一個藥、為某一個試驗而設計,是為了以後更多的臨床研究,除了註冊研究,還有上市後的研究都可以使用這些數據,這就需要國家頂層設計的出臺關於數據的基本指導原則。」

  國際接軌

  「國家政府部門在關鍵時刻,關鍵的點,做出正確的決定很重要。」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副院長梁軍教授說。

  作為一名擁有數十年臨床研究經驗的專家,梁軍教授認為,RWS非常之重要,具有深遠和重要的意義。「真實世界研究會帶給我們更加廣泛、更加深入、更加現實的視角,去發現我們所用的藥品到底怎麼樣。」

  梁軍教授對我國RWS的現狀表達了憂慮。我國關於RCT的各種法規、制度十分健全,臨床實踐也比較成熟、嚴謹;相對而言,RWS不僅數量、質量存在巨大落差,政策法規上也存在很多空白。「關於真實世界研究,有多少廠家開展?有多少項研究?有多少策略?有多少政策?有多少法規?」梁軍教授反問道,臨床藥學已經發展到今天,這已經成為迴避不了的問題。

  在梁軍教授看來,RWS是整個藥物治療研究一個重要的階段,也是如今的一個方向,製藥企業、臨床醫生、研究者都需要提高對它的認識程度。而且伴隨著智慧醫療時代的來臨,在大數據技術的推動下,RWS勢必會越來越科學,能夠解答越來越多的RCT不能解答的問題。

  梁軍教授表示,我國需要建立RWS的框架、原則、方法等,「跟國際接軌的時刻到了!」

  RWD是基礎

  當前,不僅學界以及政府,企業界對於RWS也愈發重視,相關臨床實踐也日漸火熱,不過讓RWE真正落地應用於藥品監管,還需要多方面的考慮。

  CDE統計與臨床藥理學部副部長王駿就談到,企業考慮使用真實世界證據支持藥品註冊時,需要考量RWE策略的適用性、真實世界研究設計、真實世界數據的相關性和數據質量,以及統計分析方法等多個因素,「有了這些方面的考慮以後,才能談到RWE策略用於藥品監管決策。」

  從藥品審評的角度而言,王駿部長說,CDE對使用RWE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考量:一是明確RWE支持藥品註冊的應用場景,如罕見病、新增適應症等;二是申請人與審評機構的溝通交流,包括方案、統計分析計劃等的事先溝通;三是遞交資料要求與審評內容,審評將明確真實世界證據相關申報資料要求,審評過程中會重視數據處理過程的「透明性」,以及結果的可重現性、穩健性、可重複等。不過目前對於RWD如何遞交尚需要進一步探究。

  陳平雁教授則表示,實際上,當前我國研究者發起大量的RWS,取得很多科研成果,但缺乏註冊性研究,也無法作為,別的證據支持審批。如何基於真實世界數據開展註冊研究助力監管決策,是需要通過指導原則去解決的。

  陳平雁教授認為,RWE能否落地應用於監管決策,「適用」的RWD是基礎。RWD是RWS開展和RWE獲得的基礎,但他強調,並非所有的數據都是適用的RWD,只有經過評估認為是「潛在適用」的RWD才有可能通過RWS形成RWE,而如果獲得的RWE比較充分,就可能會在監管決策的過程中採納它,「採納的強度有多大,取決其在整個證據鏈中充當的角色。」

  不過,目前我國RWD還面臨的多重挑戰。如,忽略數據的基礎建設、數據標準不統一、數據共享存在政策障礙、數據質量不高、數據治理技術有待普及、多學科協作機制不暢等。所以,在他看來,做好RWD的治理已經成為關鍵。

  數據治理

  與會者一致認識到RWD已成為橫亙在RWS從理論到應用之間的「一座大山」。零氪科技張天澤以其默默耕耘RWD數年的經歷對此感觸頗深,他說,高質量RWD可以有效地產生RWE,但RWD不管是在需求定位、提取、數據清洗、整合到,的特徵提交、建模過程中,都會發現和預期存在差距,「甚至到,一刻才發現,開始提出問題完全無法用RWD來回答。」他也非常贊同陳平雁教授的觀點,使用RWD支持藥物的註冊研究更具有挑戰性,儘管他的團隊支持研究者發起的研究發表了很多高質量的研究論文。

  張天澤說,目前患者臨床診療數據是RWD的主要來源,但存在病例量大、病歷數據繁雜、非結構化、行業無標準等問題。此外,由於隨訪困難,數據往往缺乏臨床終點;數據安全、患者隱私需要進一步保障。

  張天澤介紹了他們團隊致力於真實世界大數據治理、推動真實世界研究應用落地的一些探索性工作,整個流程包括在數據集成階段,將院內、院外乃至基因檢測報告等多維度數據集成、脫敏;在結構化入庫階段,參考國際臨床研究數據標準建立的數據處理流程,形成科研等級標準資料庫,並建立通用疾病模型覆蓋臨床診療全程信息,然後利用NLP技術深度結構化海量數據;,,通過獨有的數據標準化治理體系,完成科研級數據處理,最終實現標準化、歸一化,保障可融合應用。整個過程中,完善的質量保障體系對所有的質控和技術環節來進行核查、監督,實現質量控制和數據的可溯源、可追溯。

  RWE的應用

  通過大數據手段實現RWD的治理,產出的高質量的數據開展RWS,可以在臨床研究領域發揮巨大價值。

  北京腫瘤醫院副院長郭軍教授也提到,可以在臨床實踐中,RWE可以用於評估診療手段的優劣,提供循證醫學證據,使得患者有更好的獲益;對於已經上市的藥品,補充真實世界的數據,進行安全性、有效性的評價。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梁文華教授則談到,RWE最重要的應用場景是適應症拓展,通常藥物的應用有很多「排列組合」,而不僅是它獲批的一個或少數幾個適應症,而這些「排列組合」的開發難以通過一個又一個的大型RCT去解決。

  基於我國腫瘤患者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用藥需求,我國超適應症應用抗腫瘤藥物在臨床實踐中十分普遍,而我國政策法規對off-label用藥有嚴格規定,超適應症限定範圍用藥也易遭醫保和商保拒付,所以會面臨一定的風險。

  為回答源自治療實踐的問題,我國研究者發起大量臨床研究。據統計,2003-2019年我國共有15566項臨床研究在美國ClinicalTrials.Gov登記,其中大部分為研究者或學術機構發起的臨床研究(IIT)。研究者開展IIT的現實困難,限制其作為證據支持審批藥物適應症拓展,包括單,覆蓋範圍小,容易讓臨床研究設計方案出現偏倚,影響最終結果的可信;難以招募到數量足夠、代表性強的研究對象;隨訪時間不夠,會選擇替代終點來作為研究的主要終點;研究質量不高;項目時間長;費用高等等。

  當然,全球藥品審批政策的改變已經讓RWS越來越受重視,包括我國在內各國推動RWE在監管決策領域的更多應用,正在取得積極的成果。

  在討論環節,基石藥業醫學事務副總裁郭子瑜說,真實世界數據的來源十分廣泛,但質量難以保障,可以把醫療機構作為數據源,將醫療機構的數據導入事先設置好的數據平臺,在數據質量方面可以相對得到有效控制;國家層面建立這樣的一個大數據平臺,集成真實世界數據,助力開展真實世界研究。

  安進公司張燻文也談到,國內的數據應用確實存在很多挑戰,真實性、完整性較差,在RWS應用於審批的時候,是否可以嘗試探尋新手段。比如在擴大適應症的審評中,應用IIT研究證據,等藥物上市後再使用更加規範的手段,收集更多的數據,開展再評價研究。

  此外,包括信達、再鼎、君實、拜耳、恆瑞、豪森、華潤北貿、羅氏、百時美施貴寶、百濟神州、禮來等國內外知名藥企代表一同參加了本次研討。與會專家表示,相信在國家政府、製藥公司、學界專家和以零氪科技為代表的醫療大數據企業等多方共同推動下,不斷提升我國真實世界數據的治理能力,促進RWE在藥物臨床研究中的應用落地,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藥物更快的惠及患者。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刊登、轉載的各種稿件、圖片均有可靠的來源,目的是為了傳播更多的信息, 並不代表新訊網觀點,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本站自動屏蔽違反《廣告法》詞語。

相關焦點

  • 橫跨醫院、藥企、保險、大數據等維度,國內真實世界研究現狀研究
    零氪科技的科研分析平臺,便是在華西醫院落地的一款面向腫瘤RWS研究的大數據平臺。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醫院從事RWS主要有兩大動力:科研層面,醫院的晉升制度讓醫生熱衷於論文的發布。但隨著論文發表得越來越多,要發一個學術影響力較高的論文越來越難。
  • 2019年CMAC大會:MA數位化演進,患者管理、RWS受矚目
    零氪科技首席臨床運營官李麗平提到,以數據為驅動的患者管理模式正在為MA開創一種患者精準管理與教育的新思路。李麗平進一步詳細介紹了零氪科技的成熟經驗。在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將患者接入一體化服務平臺,即可獲得多通道服務,平臺中患者會依據疾病分型分期,獲得用藥諮詢、定製化隨訪、與主治醫生進行實時溝通等服務。
  • CMAC智慧醫療線上學院丨RWS成為醫學事務新寵,如何尋找醫學人員...
    隨著新技術、新理念、新政策等外部環境的變化,臨床研究模式也正在發生一場「變遷」,尤其是以患者為中心時代的到來,真實世界研究(RWS)正在成為一個重要發展方向。臨床實踐過程中的新趨勢RWS在臨床研究中的重要性,愈發為行業專家所認識和強調。
  • 博觀首發 | 宋博:企業如何構建數據安全治理原則
    據諮詢公司CB Insights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以數據和AI驅動的智能化發展正在影響數據科學,醫療科技,交通能源、零售、社交網絡、教育培訓、遊戲、智能建築等多個領域。大公司需要具有數據優勢,才能鞏固自己的行業地位。
  • 工業數據分級分類丨張雪峰:落實工業數據分類分級指南加強菸草行業...
    再次,《指南》明確了工業數據管理機制、職責分工,以及保護要求和共享原則,為企業構建自身數據治理體系提供了方法和遵循。(二)《指南》是促進工業數據流動與共享的保障孤木難成林。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必須同步推進數據資源整合與開放共享。但是,隨著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以及數據確權制度不斷完善,哪些數據應該共享、哪些數據可以開放往往成為制約數據共享的瓶頸。
  • 大數據時代:技術異化與有效治理
    大數據技術正在廣泛而快速地深入到當代社會的經濟、教育、醫療、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然而,作為一項綜合性技術,「大數據」依然無法迴避技術的「雙刃劍」屬性所帶來的負效應。因此,必須深入思考大數據技術的社會效應尤其是技術異化問題,以實現對大數據技術異化的有效防範與治理。
  • 翼方健數受邀入駐三峽(宜昌)大數據產業園,打造宜昌大數據產業發展...
    今年1月,宜昌市政府出臺《宜昌市數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對促進大數據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讓大數據為傳統產業賦能三峽(宜昌)大數據產業園作為先導性項目,率先建成並開園運營。對此,宜昌市大數據中心主任王天皓表示:「帶動我們大數據,從開發到清洗比對再到共享一個全產業鏈的成長,以推動我們宜昌市這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數據作為生產要素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大數據開放共享的實現是產業升級的關鍵環節,然而隱私洩露、數據孤島等問題層出不窮,如何在保護隱私的前提下安全地使用數據是當下亟需解決的問題。
  • 打開臨床診療與醫學科研「數據通路」——大數據於臨床醫學價值的...
    推動中國指南建設所謂臨床指南,是指通過研究生成的證據以及對各種備選幹預方式的利弊評價之後提出的最優指導意見。國外的指南存在大量的臨床依據,常常被中國應用和參考。楊海英稱:「目前基於中國人群的前瞻性臨床研究證據積累不夠,但是可以通過真實世界研究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進行彌補,我們希望這些證據可以協助中國的腫瘤專家完善中國的指南,進而指導醫生的診療行為。」
  • 拓爾思文雅:以「數據治理」推動政府服務創新
    拓爾思副總經理 文雅在24日上午舉行的「數據治理與大數據局發展定位研討會」上,拓爾思副總經理文雅發表了《以「數據治理」推動政府服務創新》的主題演講,以下是主要內容(根據現場速記和錄音整理,未經本人審核):一、數據治理與數據管理的區別和聯繫
  • 真實世界數據如何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國家藥監局出臺細則
    11月26日,為規範和指導真實世界數據在醫療器械臨床評價中的應用,國家藥監局發布《真實世界數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下稱《原則》)。《原則》主要分為五個部分:真實世界數據的定義、來源、質量評價,真實世界研究設計的類型和方法,將真實世界證據用於醫療器械臨床評價的常見情形。
  • ThoughtWorks中國首席金融數據科學家常國珍:金融數據治理應當以...
    我們知道,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因此變革管理是商業永恆的話題。變革管理的兩個重要工具便是數據資產管理和精益流程管理。前者使得機構「知炎涼,知利害「,後者使得機構明白自身特點,做到上令下達,這裡我們只說前者。「知炎涼「是一個下情上傳的過程,從業務數據採集到數據挖掘模型實現洞察,為組織的決策機構提供制定策略的依據。
  • 報告提出「數據大治理生態體系」概念 包含三大類指標
    來源:證券時報畢馬威與阿里研究院於近日聯合發布《數據大治理》報告,對數據治理這一重要話題進行了前瞻性的探索,報告首次提出了「數據大治理生態體系」這一全新概念,將傳統意義上企業端的數據治理上升到了社會層面,強調從頂層設計上明確各相關主體的權利和義務
  • 荷月科技與易華錄達成合作:讓數據成為生產要素
    荷月科技與北京易華錄達成合作,雙方將結合易華錄現有產品與荷月區塊鏈解決方案推動大數據行業對於數據的合規應用,讓數據這一新型的生產資料賦能各行各業,讓數據主權回歸用戶之手。荷月科技的使命是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未來的商業形態,我們非常高興的看到與易華錄的合作中,區塊鏈技術作為數據要素市場的基礎設施幫助原有業務更合規、安全的實現「數據治理、數據確權、數據交易、數據加工」等數據利用環節。
  • 星環科技+鯤鵬:乘風破浪的大數據生態
    參加這場新產品發布會的,不僅有星環科技,還有其重要的生態夥伴——鯤鵬和中軟國際。星環科技聯合創始人、副總裁朱珺辰介紹說,鯤鵬、中軟國際與星環科技一起構成了大數據的朋友圈——鯤鵬提供最底層的算力基礎設施、星環科技提供大數據平臺,中軟國際提供上層的應用解決方案。星環科技採取「平臺+生態」的戰略思想,促使全棧全場景解決方案滲透至各個領域,加速釋放企業數據價值。
  • 「報告」世界經濟論壇:聯合數據聯盟模型中共享敏感的健康數據——八步指南
    2020年7月,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聯合數據聯盟模型中共享敏感的健康數據:八步指南》(Sharing Sensitive Health Data in a Federated Data Consortium Model:An Eight-Step Guide),旨在為全球範圍內的決策制定者、衛生醫療專業人士以及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引領者提供指導,幫助其制定健康數據治理政策。
  • 讓大數據創造大價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這一重要講話精神,為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指明了方向和任務。   我國大數據發展具有獨特優勢   綜觀世界,我國大數據發展具有獨特優勢。雖然很多國家把經濟數位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前瞻性布局,一些發達國家還相繼出臺了大數據發展規劃,但沒有一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將發展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並持續深入推動。
  • 億信華辰入選IDC中國數據智能/ 數據中臺生態圖譜
    日前,國際知名市場研究公司IDC(國際數據公司)調研中國重點行業數據智能應用市場案例,分析各行業數據智能落地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並發布《CIO視角:企業數據智能實施部署指南》報告。其中發布了中國數據智能/ 數據中臺生態圖譜,億信華辰在商業智能領域榜上有名。
  • TalkingData升級移動觀象臺,強調大數據的落地
    「移動觀象臺」是TalkingData推出的一款免費的、公開的移動端大數據查詢平臺。該產品目前覆蓋到七大模塊的內容——應用排行、公眾號排行、App Store排行、終端指數、數據報告、市場洞察、人跡地圖。其數據來源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TalkingData監測的移動端的設備數據,目前的體量在6.5億的月活的規模上,另外一方面是來自合作夥伴的數據源。
  • 從公安大數據業務切入,挖掘更多數據價值:明略數據完成 2 億元 B...
    大數據概念在國內炒的過熱,落地大數據應用的產品並不多。原因一方面在於底層數據的非結構化存儲,數據挖掘技術難度大;另一方面在於數據挖掘多樣化模型建立的技術難度。從it時代到DT時代,大家都在談大數據概念而無法落地,而一旦系統應用到具體場景,完成大量非結構化的數據存儲和挖掘的工作,大數據領域可能是座金礦。
  • 央行副行長範一飛:金融科技重新定義數據價值
    從隱蔽性來看,一些金融科技創新產品粉飾包裝,增加了金融監管界定和識別的難度,使風險隱蔽性增大。業務交叉風險對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穩健經營提出更高要求,給金融管理部門穿透式監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帶來嚴峻挑戰。五、加強數據資源整合、應用與安全管理1、優化數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