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間預熱節奏的資源有什麼樣的組合思路?
直播間引流主要有三大渠道,分別是:
一、商域,代表如:TopView/TopLive、Feedslive、信息流、DOU+等,這類流量可控性高,見效快,對於直播引流效果理想,但成本高;
二、公域,代表如:直播廣場、同城、站內push,相對來說流量可控性低,引流效果不穩定,要綜合考驗內容素材與主播直播、控場能力等;
三、私域,代表如:頭像呼吸燈、他人主頁、關注,這類流量積累時間最長,但可控性高,轉化也是最高的,但前提是品牌做好了粉絲互動與運營。
那麼,品牌基於不同的宣傳節奏,又該如何來製作投放素材,並差異化投放策略呢?
建議如下:
如果是7天左右的長線拉網式帶貨,可選用純短視頻素材,配合TopView來進行投放,以逐步積累粉絲,但這一策略,對於短視頻素材和質量的要求較高,比較適合粉絲基數較小的品牌來完成前期的忠粉沉澱;
如果是3天左右的中短線近身戰,則建議選用「短視頻+直播」素材雙管引流的方式,同時,配合TopView/TopLive投放與Feed直投直播間等,來深度喚醒品牌自有粉絲,並實現路人拉新,以最大化吸引興趣用戶;
如果是直播當天短頻快的引流策略,可純用直播素材,配合FeedsLive/DOU+直投直播間的形式來完成引流,這種方法對已經形成固定開播認知和高粉絲基礎的直播間有極大優勢。
預熱視頻的文案技巧有哪些?
上面我們知道了預熱的重要性,那預熱視頻到底該怎麼拍?如何巧妙地透露出直播的信息點又不讓觀眾覺得厭煩呢?
對於品宣類直播,應該重點突出直播的可看性,用明星/名人的背書為直播預熱添彩,並傳遞品牌價值。但切忌使用品牌硬廣,抖音用戶很難被這類無法彰顯品牌誠意的內容所打動。
如:英菲尼迪的預熱視頻,就先後出現了主持人陳銘、代言人張若昀、汽車意見領袖陳震、設計界大咖梁朝暉等多位意見領袖為新車上市證言,從明星到垂類大咖,覆蓋了各關注層的粉絲群體,實現了對汽車受眾的精細化覆蓋,最終的引流效果也遠超大盤均值。
而對於帶貨類直播,要要善於與用戶打成一片,通過段子、短劇等內容將直播間低價優惠等福利展現給用戶,再配合直播間高品質貨品的把控,讓用戶產生從感性帶動到理性種草的強下單推動力。
如:羅永浩的直播預熱視頻就從青澀走向成熟,如今可以說得上是遊刃有餘。如他為抖音奇妙好物節產出的預熱視頻,有技術特效製造的視頻上劃假象,也有背後的「千手觀音」露出製造的視頻槽點與笑點,還有人工彈幕自帶吐槽加成,看點良多。
在直播前制定好詳細策略,直播中間嚴格執行,不拖沓,有序有爆點,這樣的直播環境有利於用戶的沉浸式購物且能營造出搶貨的刺激感,讓人不忍心退出,生怕錯過任何一件品質好物。
歡迎大家給我留言評論,大家一起溝通交流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