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個動物園」。 這句話形容青年薛祥(化名)的家再合適不過。在貴陽市南明區一間平房,他飼養300多隻動物,大半是蜘蛛,也有球蟒、黃金蟒、紅尾蚺等等。 這麼多動物,從何來?境外! 薛園主想幹嘛?賺錢! 現在年輕人喜歡飼養少見、罕見動物,薛祥乾脆做起買賣,收購境外動物,再通過網際網路渠道進行銷售。 目前,薛祥已被刑拘,購買者也別心存僥倖。貴陽森林公安介紹,今年,公安部門已經起訴數名非法收購珍貴、瀕危野生動物人員,這些人和利益團夥扯不上關係,幾乎都是私寵「玩家」。
為做買賣 他家有個「動物園」 12月3日,全省公安機關在貴陽市人民廣場開展「崑崙」行動暨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成果展示活動。 貴陽市森林公安局展示了象牙原牙、象牙燈組、象牙掛件、虎皮錢包、玳瑁、輻紋陸龜龜殼、蘇卡達陸龜龜殼以及活的非洲灰鸚鵡、輻紋陸龜和蘇卡達陸龜。 該局刑偵科科長王軍介紹,這些是去年以來,森林公安收繳「戰果」。 而每一次行動背後,都有故事。 今年,全國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專項整治行動,期間,警方發現有人在網絡收購、出售野生動物。 「我們通過追蹤調查,摸排源頭,查到是貴陽一幫玩家在交易。」王軍告訴記者,沿著線索直通核心,掌握賣家個人信息,直接上家中抓捕。 賣家薛祥住在貴陽市南明區一平房,警方進入家中,發現薛祥已經把房間改造成「動物園」。
「從他家裡搜出300多隻動物,有蜥蜴、球蟒、陸龜、黃金蟒、紅尾蚺、蜈蚣和蠍子,但最多的是蜘蛛,各式各樣的蜘蛛,佔據總量的半壁江山。」王軍說。 據薛祥交代,他的買家主要是年輕人,喜歡飼養少見的動物當愛寵,於是鋌而走險,做起這門生意。其手中的動物都是從境外收購,在家飼養一段時間後,再通過微信、貼吧等網際網路渠道發布銷售信息。
王軍說,貴陽市森林公安通過追查,已經追回20多隻售出的蟒蛇、陸龜等物種。「這些動物大多是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CITES公約附錄一物種,參照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進行管理;CITES公約附錄二物種,參照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進行管理。在我國,非法交易國家一級或二級保護動物數量在1隻以上就可能面臨刑事處罰。」 等待法律嚴懲的除了賣家薛祥,還有9名購買者。 這些買家悔不當初,他們只是覺得買「異寵」好玩,為了炫耀,沒想過後果如此嚴重。 售賣非洲灰鸚鵡 餵食時被逮正著 現場記者看到,森林公安展區展出的一隻非洲灰鸚鵡,獲得很多市民喜愛。
「非洲灰鸚鵡屬於《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裡的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王軍現場一遍遍告誡。 他說,這隻鸚鵡是去年在貴陽市花鳥市場查獲。 這事兒,說起來有些意外。 當時,森林公安在市場進行日常巡查,而兜售非洲灰鸚鵡的商戶並沒有將其展示,只是藏在鳥籠中,並用布遮擋。「老闆在餵食的時候,被發現了。」 經查,預定這隻非洲灰鸚鵡的買家是一名年輕人。 王軍表示,年輕人養寵物可以,但別為一時好奇心,飼養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屆時,等待他們的只會是後悔的眼淚。 下一步,警方將繼續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不放鬆,從涉野生動物違法犯罪的窩藏儲存、招攬買家、運輸流通、經營使用等關鍵環節入手,進一步健全完善與相關部門的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不斷提升打擊成效,努力保護野生動物資源,遏制網絡野生動植物非法貿易。
去年,貴陽市森林公安查獲野生動物及製品(包括象牙製品)100多隻(件)。
延伸閱讀: 非洲灰鸚鵡: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及西部,非常聰明,在一些任務中它被證明有著4到6歲孩子的認知水平。喜食各類種子、堅果、水果、漿果等,有時也會吃花和樹皮,由於人類活動和捕捉走私,非洲灰鸚鵡的野生種群已經大大減少,2016年華盛頓公約(CITES)已經將非洲灰鸚鵡的保護級別從附錄Ⅱ提升到了附錄Ⅰ,在我國等同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私人無證飼養和買賣。 蟒蛇: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是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中的動物。蟒蛇主要有球蟒,生活在中非和西非,從塞內加爾到烏幹達,從草原到樹林,是一種溫和的蛇類,主要以小型哺乳類動物為食;黃金蟒,也稱緬甸蟒蛇、印度蟒蛇,是緬甸蟒蛇的白化突變種,是一種十分稀少的變異品種。它們主要分布在印度、斯裡蘭卡、緬甸和泰國北部;網紋蟒,又稱網蟒、霸王蟒、網目錦蛇,是世界最長的蟒類。其廣泛分布於東南亞國家,如菲律賓及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大的蛇類之一。 輻紋陸龜:生活在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留尼旺島。歷史上該物種數量較多,也是馬達加斯加南部的象徵,但種群下降很嚴重,有預測該物種很可能在不遠的將來滅絕。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附錄:Ⅰ。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劉丹
實習生 張僡
編輯 楊韜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