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滋病和梅毒都屬於性傳播疾病,或者叫性傳播感染,診斷這兩種病最準確的辦法是血液檢測。
在沒有條件檢測,或者還沒有到檢測的時間,能不能做出自我判斷呢?當臨床表現非常明顯的時候,自我判斷也有一定的價值。
以下,龍醫生就按照臨床醫生診斷這兩種疾病的流程,給大家科普一下:如何判斷有沒有愛滋病和梅毒。
01第一步,流行病學史
流行病學史是診斷包括性傳播疾病在內的傳染病的重要依據。傳染病的傳播和流行,是通過一定的途徑來實現的,愛滋病和梅毒主要通過性行為、血液和母嬰傳播。
當一個人有不潔的、沒有採取保護措施(比如使用安全套)的性行為後,要提高警惕。兩種病的病原體分別是愛滋病毒和梅毒螺旋體,它們可以通過皮膚或黏膜的傷口進入而感染。
不過,在感染之後並不是能夠馬上檢測出來的,感染後有一個「窗口期」,那時候人體還沒有產生抗體,是檢測不出來的。
像這種性傳播疾病的窗口期,一般來說是四周左右,過了這個時期檢測大多數是可以查出來的的。雖然極個別情況下,陰性也並不能完全排除,那種屬於特殊情況。
有過和他人共用注射針頭,比如吸毒或者不安全注射、在不正規的診所進行過拔牙或者穿刺和手術、嬰兒的母親有愛滋病和梅毒等等的情況下,也提示有「流行病學史」,也是需要定期檢查的。
02第二步,症狀的自我判斷
感染愛滋病毒和梅毒螺旋體之後,有一部分人在急性期是有症狀的,通常出現症狀的時間,在感染後2~3周左右。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最常見的一些症狀包括:發熱、皮疹、乏力、頭暈等不典型的感染相關表現。
不過,有時候得了感冒或其他的感染性疾病,恰好跟這個出現症狀的急性期碰到了一起,也會給人帶來很大的煩惱。畢竟人都是恐懼這些疾病的,一有風吹草動就草木皆兵。
淋巴結腫大,是這兩種疾病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感染之後,愛滋病感染者可能會出現全身性的無痛性淋巴結腫大,而梅毒由於出現硬下疳等無痛性的潰爛,通常會有腹股溝等病損部位周圍的淋巴結腫大。
不過自己對號入座去找症狀,有時候會帶來更多的煩惱。因為普通人並不是專業人員,當關注到一種疾病的時候,只會把注意力集中在與這個疾病有關的表現上,而不會考慮其他原因,所以一旦有問題還是儘早去醫院看醫生為好。
03第三步,就診
當出現症狀或者過了窗口期之後,可以去醫院就診,通常去皮膚性病科和感染科掛號,讓醫生做身體和血液檢查,但有一些人完全沒有症狀,檢查身體也找不到異常,所以血液檢查才最可靠。
愛滋病的檢查包括愛滋病毒p24抗原、愛滋病抗體和愛滋病毒核酸(包括DNA和RNA)。梅毒的檢查包括梅毒螺旋體檢查,也就是抗體檢查(TPPA或者TP)和兩個非梅毒螺旋體檢查:甲苯胺紅血清不加熱試驗(TRUST)或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RPR)。兩種梅毒檢查都陽性,提示現在有梅毒感染,需要儘早治療。
在臨床上,有一個套餐檢查項目叫做手術前檢查,也有叫輸血前檢查或者傳染病項目檢查的,項目中包括檢查愛滋病、B肝、C肝和梅毒,抽一管血就可以搞定了,如果去醫院可以讓醫生開這個檢查的申請單。
04小結
性傳播疾病由於是特殊的情況,涉及到個人隱私,所以很多人忌憚去醫院檢查。其實現在這個社會上,每天做這些檢查的人很多的,醫生沒有那麼多精力記住每一個人的個人信息,那些人的個人信息醫生也沒有多大的興趣,大大方方地去檢查就可以了。
有些人擔心自己有這些病,又要去找小姐或者網約各種各樣的人,事後又老是懷疑自己感染性病,還害怕去檢測,於是在網絡上不斷的搜索和問詢,可是他們不知道網絡上的信息是魚龍混雜的,沒有鑑別能力或者沒有醫學背景的人,是很難區分真偽的。
因為搜索而陷入更深的恐懼,甚至導致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大有人在,龍醫生致力於科普靠譜的感染病、傳染病和肝病知識,為他們解脫恐懼,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大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關注和支持。
你有克服恐懼愛滋病和梅毒的妙招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大家分享一下!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我是一位熱愛科普的臨床醫生,看病、諮詢,答疑、解惑,科普醫學知識,在匆忙的臨床工作中,體會溫暖文字的力量!
如果這篇文章對您有用,歡迎點讚、評論、轉發和收藏。想了解更多的醫學知識,敬請關注龍醫生!
#冬天會養生健康不踩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