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微信
截至11月2日,土耳其西部、希臘東部薩摩斯島附近的愛琴海海域發生的地震已造成至少81人死亡。在10月30日地震發生後,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與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都表示,如果對方國家需要,願意提供幫助。
有輿論認為,「地震外交」有望成為改善土希兩國緊張局勢的契機。
「此時此刻我們需要站在一起」
這次6.6級的地震發生時,土耳其伊斯坦堡和希臘首都雅典當時均有震感。主震過後,發生幾百次餘震,地震還引發了小規模海嘯。截至11月2日,該地震已導致兩國至少81人死亡。其中,土耳其至少79人死亡、900多人受傷。
10月30日,在土耳其伊茲密爾省的地震受災現場,救援人員正在開展救援工作。新華社發
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就此次地震致電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並在社交媒體推特寫道:「不管有怎樣的分歧,此時此刻我們(兩國)的國民需要站在一起。」
埃爾多安發推文回覆說:「謝謝你,總理先生。兩個鄰國在困難時刻表現出相互支持,比人生中許多事更珍貴。」
10月30日,愛琴海東部的希臘薩摩斯島附近海域30日發生6.6級地震,希臘首都雅典等地有明顯震感。新華社發
與天災面前兩國領導人表示將相互支持的畫風不同,最近幾個月,雙方在東地中海劃界和油氣資源開發問題上,爭議不斷。
土耳其8月10日派「奧魯奇·雷伊斯」號勘探船赴東地中海海域作業並派軍艦護航,9月中旬撤回勘探船。由於土方船隻作業區位於土耳其與希臘爭議海域,土方勘探活動遭到希臘強烈反對。
希臘與土耳其在東地中海油氣資源開發問題上的分歧由來已久。近一個月以來,土希兩國矛盾不斷升級。土耳其10月12日再次向東地中海派出「奧魯奇·雷伊斯」號勘探船,引發雙方新一輪外交摩擦。希臘方面要求土方撤船,土耳其則連續延長勘探船作業期。
此前,兩國還分別在東地中海舉行海上軍事演習,引發地區局勢升溫。
「地震外交」上頭條
繼兩國領導人積極互動後,「地震外交」一詞在眾多土耳其和希臘主流媒體佔據頭條。輿論普遍期望此次愛琴海地震能成為改善土希兩國緊張局勢的契機。
10月31日,救援人員在土耳其伊茲密爾省地震受災現場進行工作。新華社發
土耳其《自由報》指出,兩國雙邊關係在地震中表現出新動向;土耳其《新曙光報》一文指出此次「地震外交」意義重大。
希臘主流報紙《新聞報》評論稱,兩國領導人「以團結而不是苛刻語言進行了溝通」,這場地震悲劇可能促使雙方在近期油氣糾紛中朝著「鬆口」方向邁出第一步。
不過,這並非兩國之間第一次出現「地震外交」。土耳其位於地震多髮帶。1999年,土耳其西北部連續發生兩次7級以上地震,造成約1.8萬人死亡,當時希臘是向土耳其提供援助的國家之一。
愛琴海地震發生後,兩國民眾有關1999年大地震的回憶被喚醒,那時形成的「地震外交」重新浮現。
攜手抗災是當前大事
一場天災,讓土耳其和希臘的無辜民眾遭受痛苦。兩國面對災難相互釋放善意,從人道主義出發共同救災,顯示出文明的暖意。
除了天災,兩國目前還面臨著新冠疫情和地區衝突等多重壓力,此時攜手抗災、共渡難關才是當前大事。
這是10月30日拍攝的薩摩斯島因地震倒塌的房屋和損壞的汽車。新華社發
背景連結
2019年11月,土耳其與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籤署地中海「海事管轄權」諒解備忘錄,尋求在東地中海獲得更大面積專屬經濟區,但遭到希臘、賽普勒斯和埃及強烈反對。
今年初,希臘、賽普勒斯和以色列籤署在東地中海鋪設天然氣管道協議。8月,希臘與埃及籤署海上邊界協議,雙方宣布將設立海上專屬經濟區。土耳其對此強烈不滿,認為協議涉及區域位於土耳其大陸架內。
此後,土耳其重啟東地中海爭議海域天然氣勘探活動,遭到希臘和賽普勒斯反對。
來源:新華國際頭條
監製:閆珺巖、安濤
記者:王峰、鄭思遠、于帥帥、王宏彬
編輯:馮玉婧、馬曉燕、王豐豐、李永錫、李昂、雷雯雯
視頻:王玉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