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艾維】
G20這一國際性峰會不僅僅因為其級別的高端而吸引眼球,也更因為最近國際局勢的多方變化而讓人琢磨: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是否會停止?烏克蘭危機將何去何從?沙特王子在記者門事件後首次出國訪問會面對怎樣的問題?
雖然這些都不在峰會倡導的發展、基建和食品安全主題框架中,卻足以讓民眾對這場峰會有更多期待。
當然,所有這些問題中,中國方面更關注的應該是貿易摩擦問題的解決與否,以及中國與阿根廷會有怎樣的後續火花。
國家主席習近平應邀同美國總統川普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共進晚餐,舉行會晤(圖/新華社)
中美關係
持續大半年的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出現在媒體頭條中,而對這一新時代新戰爭的多種猜測也不斷湧現。
終於12月1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中美兩國首腦舉行了歷史性的晚餐會晤。在這場長達2個半小時的會晤中,雙方達成共識,停止加徵新的關稅。根據美國白宮的聲明:
「自2019年1月1日起,價值兩千億美元的產品關稅保持在10%,暫時不增加到25%。但是中美雙方需要在90天內完成談判,如果到期無法達成協議的話,10%的關稅將升至25%。中國同意將從美國購買大量農業、能源、工業和其他產品,以降低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不平衡狀態,購買產品的具體數量尚未決定。
另外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還達成共識,立即就結構性改革展開談判,涉及領域包括強制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網絡攻擊和網絡盜竊、服務業和農業。」
這一場首腦外交無疑是成功的,也使得這一種新的外交形式在解決爭端問題上被推崇。中美雙方問題在長時間隔空喊話的現狀下,終於在「坐下來」這個形式中解決了。當然,對於這一停戰協議能維持多久,以及雙方是否能在90天內取得和談成果,還需要兩國繼續努力。
同時,因為中美雙方在阿根廷G20峰會上的「被聚焦」,也使得G2兩極格局再次被提出。
在約半個月前結束的多邊主義區域論壇APEC上,由於中美貿易矛盾未能解決,大會的聯合宣言最終流產。中國的「韜光養晦」開始變為「奮發圖強」,然而這種新型大國關係卻始終沒有被守成大國美國認可,同時加上川普總統強硬而又獨樹一幟的個人領導特色,使得在中美兩國主導的場合,其他第三方國家的利益難以保證或者說國際性的合作無法展開。這一事件是對多邊主義概念的一個反駁。
G20中的G2(圖/signal)
而現在停戰協議的出現,就為中美兩國之間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
首先,通過貿易摩擦的開始、發展到暫停,中美雙方在不斷的試探與磋商中,找到了兩國之間的一個緩衝區。
這個區間,既是中美雙方的矛盾點所在,也是中美雙方的談判點所在。當然,也是遵循著中方「不想打、不願打、但必要時刻不得不打「的原則。
其次,通過中美籤訂的停戰協議,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的智慧財產權、網絡攻擊等信息方面的問題擁有極大的分歧。
雖然這些問題在貿易方面居於次要地位,但因為美方提出了這一協商項目,我們不得不對貿易摩擦的性質做另一種解讀:貿易摩擦固然主要是來自於經濟方面的衝突,但或許在貿易摩擦背後,政治制度的差異才是中美雙方不斷產生矛盾的根源。
這一次貿易摩擦的停火,並不能保證未來兩國關係的和諧發展,反而暴露了兩國真正的戰爭點是因為政治制度的不同,才導致的對信息、產權、網絡管理的不同。
第三,習近平主席和川普總統以及高級官員的會面所帶來的即時性爭端解決效果,對國際體系的深入發展帶來了新的可行模式——首腦外交。
在現行國際社會強人統治的局面下,首腦外交或是更有效、更快速、更能精準解決爭端的可行模式。雖然這一做法降低了國內、國際制度的約束能力,對多邊主義是一種威脅,但不得不承認,在解決兩國問題上是值得推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