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丘成桐:中美科技競賽,誰會贏?

2020-11-22 donews

12月18日,美國總統川普在他第一次國家安全戰略演說中,稱中國為「對峙的政權」,認為中國試圖「挑戰美國的影響力、價值觀和財富」。 而一份總結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新文件更進一步把中國和俄國都標籤為「修正主義者」,指責它們想「塑造一個與美國價值觀和利益背道而馳的世界」。

川普對於維護美國國家安全而提出的戰略藍圖,其核心元素點名中國:「中國的主導地位在它所處地區和其他地區,都會削弱許多國家的主權。」這個戰略要求在亞洲地區打造更強有力的傳統聯盟和新的夥伴關係,來面對地緣政治競爭,並就此提議了一項新政策:限制籤證,以防止外國人盜用智慧財產權,特別是前往美國學習科學、工程、數學和技術的中國人。

以商業利益掛帥的川普政府不止一次點名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其實在2016年川普上臺之前,美國國防部已經對中國在人工智慧方面的大量資源投入敲響警鐘,這受到了《紐約時報》、《新聞周刊》等很多美國主流媒體的深度關注。

川普政府在談論對華貿易不平衡時,也經常影射中美之間的科技較勁,包括中國國務院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該規劃提出的重點任務包括 2030年中國在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慧創新中心。並且中國政府準備導入1000億至1500億美元打造中國本土半導體產業,宏偉目標為實現2025年中國產業所消耗晶片的70%為國產,到2030年在各類晶片的設計、製造和封裝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不論我們願不願意承認,中美之間現在已經進入了日益白熱化的科技競賽,牽涉的不僅僅是科學研發、商業創業,更有軍事和政治。在這場中美的科技競賽裡,中國能夠如期「蛙跳」而趕上、甚至超越美國嗎?

同時,川普國家安全戰略的導向,對於中國學者到美國進修、就業、拿籤證,是不是有所影響?對於「科學無國界」的理念和中美之間科學的研究交流,會不會造成打擊?

我想談論這些問題,沒有人比數學家丘成桐更有資格了。

丘成桐是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界泰鬥,他證明了卡拉比猜想,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卡拉比-丘流形概念,成為物理學中弦理論的基礎。丘成桐在1982年成為第一個獲得菲爾茲獎(號稱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華人,1994年得到克拉福德獎,2010年成為第二位獲得沃爾夫獎的華人數學家。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我特別想聽聽丘成桐對於中美科學競賽的看法,因為他目前也是清華大學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對於美國和中國科學界以及教育界,都有第一手的親身體驗。長久以來,丘成桐批評中國的大學基礎科學教育薄弱,我很好奇,中美目前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多方面的競賽,會不會由於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薄弱而受到影響?另外,中國學生現在會不會趨向於更容易套現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實用領域,而拋棄了基礎科學中的數學和物理?

這是我和丘成桐最近做的一次對談:

劉裘蒂:最近有一個很流行的名詞是「中國特色」。您認為科學無國界嗎?還是中國的科學界將會以一種「中國特色」發展?如何描述這個「中國特色」在科學研發中的體現?

丘成桐:基礎科學總是合乎自然界的規律,放諸四海而皆準,確是沒有國界。至於科學的應用,因時制宜,因地而改變,可以有地方的特色。但是基礎科學的範圍宏大,一群科學家聚集在一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品味,在選擇硏究對象的時候,會受到文化氣息的影響。文化深厚的國家,往往對基礎科學會有更深入的貢獻,但是有些國家,例如美國,是全球菁英薈萃的地方,因此也受到其他地方文化的影響;反過來說,在美國產生的科學文化,就長期地引領世界多方面的發展。

漢朝、唐朝、宋朝的科技曾經領導全球,卻是以應用為主導。

另一方面,16世紀的義大利,17世紀以後的英國、德國和法國,對近代科學卻做了奠基性的工作,因此應用科技的發達遠遠超過古代中國,其間的發展,受到文藝復興以後西方哲學文化的深度影響。

在20世紀,中國的科學早期也深受歐美的影響,例如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錢學森、陳省身等人,都受到歐美大師的教育。解放以後,開始受到俄羅斯的影響。華羅庚和陳景潤等人就受到俄國大師維諾格拉道夫的影響。中國科學界現在正在摸索自己的特色,但是還是沒有完全成熟。

劉裘蒂:20世紀期間原子彈的發明過程,就是一個多國之間的科學競賽。您認為現在科學的研究,是不是避不開國防、國家安全、國際關係的敏感考慮?

丘成桐:良好的基礎科學,對於科技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應用,對人類文明有極大的貢獻,但是也可以毀滅人類文明。例如核子物理的學問可以用來製造原子彈,但是也可以去產生原子能,解決世界能源的問題。所以聯合國和各國政府需要有效地控制科學在社會上可能產生的災難。

舉例來說,現在很火熱的人工智慧以後必定會在戰爭上受到大量應用,可以大量地毀滅人口,必須受到控制。

劉裘蒂:川普最近在演說中提到對於中國科學學者的防範,因為他們可能對於美國在智慧財產權及國家安全方面產生威脅。其中被點名的領域包括了數學,為什麼基礎科學如數學被點名?

丘成桐:現在的川普政府不歡迎某些國家的科學家的政策,違背了美國開國以來立國的精神,不受到美國名校的認可,我認為他們這個立場必定會改變的。

我不知道川普政府對數學的硏究採取什麼態度,有可能注意力是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方面,不在基礎數學。數學是基礎科學之母。它是一切應用科學的基礎,可能是因為這個緣故,川普政府才注意它。

劉裘蒂:根據您的觀察,美國現在已經收緊對於中國學者到美國求學和就業的籤證嗎?

丘成桐:我目前還沒有發現你說的現象。可能美國政府的政策還沒有開始,也可能哈佛大學有辦法吧。

劉裘蒂:我也聽人說,在中國拿了「千人計劃」的頭銜、或是項目資金,便會受到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高度關注。據您了解,是不是真有這樣的情況?

丘成桐:我的朋友說在網上有很多華裔學者表示有這個可能性。其實在三十年前,華裔學者和學生剛開始到美國時,美國的情報局就會問我:他們在幹什麼?他們每半年就問我關於我的幾個學生,例如曹懷東、田剛、李駿等人在幹嘛。

劉裘蒂:從李文和、陳霞芬、到郗小星,不少華裔學者在美國遭到法律上的誣陷,目前在美國搞研究的中國學者,是不是人心惶惶?

丘成桐:暫時還未達到人心惶惶的地步。但是大家都有所警惕。

劉裘蒂:能不能談談您現在研究的重點?還有請您「科普」一下,這些研究的方向是不是跟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應用領域有所重疊?

丘成桐:我主要硏究的對象是幾何學及微分方程,它們和弦理論、廣義相對論、及一些應用數學有關。

劉裘蒂:您現在在中國帶什麼樣的項目和學生?每年在中國待多長時間?

丘成桐:我今年在哈佛休假,6月以來都在中國,也講課,也帶學生。

劉裘蒂:在中國受到政府或是企業的贊助嗎?

丘成桐:最主要的精力是在清華大學的數學中心,還有科學院的晨興所也花了我很多工夫,各有突出的成就,已經領先全國。我在浙江大學也有個所,一直以來做得很成功,十多年前就將浙江大學的數學排名提升到全國第三,但是這十年來,由於人事的變動,浙江大學只給這個所每年經費200萬元,在這種微弱的經費支持下,這個所根本不可能做任何事情,現在浙江大學數學也因此排名第十以下了,甚至不入教育部的第一流標準。

劉裘蒂:談談中國現在的雙創環境,是不是「創業」多於「創新」?

丘成桐:創業多過創新。

劉裘蒂:在創業的環境主導下,是不是有更多的中國學子投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熱門、可以及時套現的「實用」領域?

丘成桐:創業有多方向,沒有基礎科學和理論的支持,你說的國內最火紅的應用科學,恐怕只是跟著歐美來發展,難以理解為中國特色。

劉裘蒂:您曾經評論中國基礎科學研究的薄弱,現在還持同樣的觀點嗎?這對中國在想要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蛙跳」,會有什麼樣的影響?

丘成桐:現在還很是薄弱,但是比以前好得多了。所有具有深入和長遠前景的科技,必須要有理論的支持。中國對於理論的投入還是不夠。

劉裘蒂:去年美國國防部針對中國的人工智慧投入發布了白皮書,受到《紐約時報》等媒體的高度關注。川普政府經常抨擊中國政府主導的科技投資。您覺得中美已經展開全方位的科技競賽嗎?

丘成桐:美國在科學上的投資和基礎,已經比不上從前,但是還是遠超過中國,暫時中國的科技落後美國,還談不上競爭,我們還在學習。但是現在中國正在走正確的方向,找到大量一流的人才,不單單是中國海外留學生,還有非華裔的學者都開始到中國來工作,我相信中國在短期內會有大改變。科學研究的競爭,只要是公平的,是為了人類的幸福,和對大自然界的了解來進行的,沒有一個國家應該去批評其他國家在科硏上的投入。

劉裘蒂:所謂的中美科技競賽,對於像您這樣在兩邊有項目的學者,不論是在接受贊助或培育人才上,會有什麼樣的影響和顧忌?

丘成桐:在純屬硏究基礎科學上,沒有顧忌,只要有好的經費,在美國和中國一起做,應該沒有問題,至少中美的高校都認可這個看法,我們認為這是雙贏的事情。

劉裘蒂:請您談談目前中國和美國進行科學競技時的優勢和劣勢。在哪些領域,您認為中國更有後來居上的可能?

丘成桐:美國在大部分科技上,仍然領先中國,但是中國40年改革開放很成功,基礎已經打開,要迎頭趕上,並不困難。要看政府用人用經費,處置得當,短期內可以在很多項目上,挑戰其他國家的科技成就。至於什麼項目最容易超前,楊振寧先生20多年前就提出:數學是最容易超前的,我很贊成這個看法,即使到今天,這個看法還是正確的,但是一些中國學術機構的領導人卻誤導了數學的硏究方向,急功近利,在基礎數學還沒有打好基礎前,就全力去發展比較不踏實的應用數學的一些分支,結果應用數學也沒有做好。這種做法和成功的美國名校的做法背道而馳。所以要超前,需要有深度的看法。要領先世界,現在的中國在很多方向是可以達到的。事實上,在某些數學的發展方向,我們在清華大學的數學所已經達到世界前茅。

劉裘蒂:中國要在中美科學競賽中超前,必須在教育和行政方面,做怎樣的變革?

丘成桐:要打破院士專制的傳統,打破官僚做法,打破外行領導內行的作風。

劉裘蒂:作為學者,您期待看到中美之間在科研方面如何地合作?

丘成桐:中美友誼,已經有很長的歷史,超過一個世紀。所以互相尊重,互相扶持,是個雙贏的局面。希望兩國領導們以這樣的原則交流。其實中美在學術界上早已有密切的交流,希望不會因為政治上的原因而停擺。

作者:FT中文網

相關焦點

  • 第六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成功舉辦
    第六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成功舉辦清華新聞網7月28日電 (通訊員 尚妤嬋)7月25日晚,第六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在京落下帷幕。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及三十多位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國際評委參加了頒獎典禮。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在頒獎典禮上致辭並為獲獎學生頒獎。
  • 第七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落幕
    第七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落幕清華學子斬獲二十六枚獎牌  創歷史最好成績清華新聞網8月15日電 (記者 徐靜 通訊員 尚妤嬋)8月12日晚,第七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在京落下帷幕。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在頒獎典禮上分别致辭,並為獲獎學生頒獎。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樂、陸汝鈐、李邦河、席南華,北京郵電大學校長喬建永,國內外高校及研究機構的著名數學家,多位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的國際評委和參賽選手等約200人出席頒獎典禮。
  • 清華數學學子斬獲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多項大獎
    原標題:清華數學學子斬獲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多項大獎——清華學子斬獲二十六枚獎牌 創歷史最好成績2016年8月12日晚,第七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在京落下帷幕。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主任丘成桐先生以及多位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的國際評委參加了頒獎典禮。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頒獎典禮上致辭,並為獲獎學生頒獎。
  • 第五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頒獎典禮在京舉行—資訊—科學網
    第五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於2014年8月2日、3日在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進行了激烈的決賽,由丘成桐教授親自率領三十一位國際著名學者擔任評委,來自全國各大高校的55位考生及13個團隊參加了決賽,他們都是經過了7月份的初試選拔,從五百多個考生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最終,清華大學的邱聰靈同學奪得了個人全能金獎,團體金獎由中國科技大學的團隊獲得。
  • 7年了,贏了清華,獲丘成桐數學競賽6塊金牌的北大天才,如今怎樣
    在這裡齊聚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學尖子和幾乎所有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得主,例如:惲之瑋、張偉、許晨陽、朱歆文等,現在已經是數學界非常出色的大家。而有一個北大天才,打贏清華大學,獲得6塊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牌,堪稱「北大鎮校之寶」。值得一提,此人曾是兩屆國際奧數金牌得主,被保送北京大學,獲得北大本碩博連讀,完全屬於我國自主培養的數學大咖。
  • 清華學生獲多項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獎
    清華學生獲多項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獎  【新聞中心訊 記者 劉蔚如 攝影 郭海軍】12月20日晚,首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結果在京揭曉,清華大學學生費騰獲得單項獎和全能獎兩項金獎,來自清華大學的團隊獲得團體賽金獎。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陳旭在頒獎典禮上致辭並為獲獎學生頒獎。
  • 國際賽事大揭秘——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篇
    如果你能做對十五道AIME題中的六道以上,那進入MIT的機率會大增。此外,美國很多著名商學院的錄取學生中,本科為商科專業的學生大約只佔40%左右,近一半的學生在本科階段學習的專業是數學、計算機、物理和化學等,而這些專業的共同基礎是數學成績比較出色。
  • 科學網—第二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結果揭曉
    8月20日晚,第二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頒獎典禮在北京友誼賓館舉行。北京大學範晨捷、葉立早、陳卓和清華大學王旭霏分獲四個單項金獎,北京大學張瑞祥和章博宇獲得個人全能獎。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靜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王傑、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等國內外科學家出席頒獎典禮並為獲獎者頒獎。
  • 2020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報名啦?
    第十一屆2020年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網上註冊報名於4月25日全面啟動(報名通道:http://yau-contest.com/apply/ch/login)。報名截止日期為6月15日。7月18-19日全國17個考點舉行筆試,8月15-16日將於清華大學舉行全國總決賽。
  • 頂級數學家丘成桐的震怒?就為這一份競賽成績單?
    關注 哆嗒數學網 每天獲得更多數學趣文 這回數學競賽又上了熱搜,這回不是大家關注的中小學數學競賽,而是大學的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也就是俗稱的丘賽。
  • 西安高新一中競賽再獲獎 徵戰「丘成桐」高新俠再創佳績!
    國家級優秀獎——王浩晨來自西安市高新一中國際班國三年級的王浩晨同學,本次參加的是經濟金融建模組競賽。研究要點:我的論文主要解決武漢新冠疫情封城期間,病床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的病人與物資分配問題。省級二等獎——李昊錦來自西安市高新一中國際班國三年級的李昊錦同學,本次參加的是計算機組競賽。
  • 第九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決出61個獎項
    主辦方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7月22日電 (記者 馬海燕)記者22日從清華大學獲悉,第九屆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總決賽在北京落下帷幕。經過為期兩天的激烈角逐,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11所高校的100餘名參賽選手共決出61個獎項。
  • 丘成桐簡介與主要事跡 數學家丘成桐主要成就有哪些
    在丘成桐看來,不少家長急功近利的思想,扼殺了孩子對於數學的天性和興趣。丘成桐認為,中國家長大多數隻希望孩子一生平安有錢,卻不鼓勵他們承擔更多的責任。一些孩子明明在數學方面有天分有興趣,家長卻鼓勵他們去念金融,因為金融能夠賺錢,這是很大的問題。在急功近利思想的主導下,原本應該是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提高孩子思維能力和學習素養的奧數培訓,全然變了樣。
  • 楊瀾對話丘成桐:任正非應建「中國貝爾實驗室」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今年的一次媒體採訪中,呼籲需要更多的數學家,他提到華為已經有700位數學家、800多位物理學家,未來還要招更多的科學家和天才少年。這本是為數學家呼籲的言論,卻引發數學家丘成桐異議。在今年的第八屆世界華人數學大會期間,丘成桐回答媒體提問說,任正非講的華為有700多位數學家,有可能是「數學工程師」,而不是真正做基礎研究的「純數學家」。
  • 丘成桐:學好數學只是為了賺錢嗎?
    > 完整專訪 | 大數學家丘成桐 <沒時間看視頻也可以看文字以下為採訪摘要丘成桐:數學不單是為了生活丘成桐:趕快看可不可以改正。結果我花了兩個禮拜,從早到晚,覺也不大睡,想盡辦法改正它,發現改正不了。田川:您當時會有迷茫,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的感覺嗎?丘成桐:我倒不覺得迷茫。
  • 數學界的凱撒大帝——華人數學家丘成桐
    「中國要成為經濟強國,首先必須成為科技強國,而數學是科學之母,中國只有成為數學強國,才能成為科技強國。」丘成桐是誰?發現來自中國的學生在數學幾何方向一直跟不上哈佛的教學,於是上世紀90年代以後,丘成桐先後在香港中文大學以及清華大學成立了數學科學研究所、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擔任中科院晨興數學中心、浙江大學數學中心的主任。替祖國的科學數學事業培養人才。
  • 中科大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丘成桐數學競賽銀牌……
    晚上八點採訪結束,張俊升回到了自己在自習室的座位。郭沫若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2018年丘成桐數學競賽銀牌、數學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身上的光環數不勝數,卻不是他的全部。除了郭沫若獎學金,參加2018年丘成桐數學競賽對他而言也非常重要。「我們去年的成績其實是比之前的學長要差一些,不過從獎牌總數量來看我們是有進步的,」他在比賽中獲得了銀牌,不過他對明年的比賽很有信心:「科大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都很厲害,相信他們的成績會比我們更好的。」
  • 丘成桐教授,不必動怒
    鄭集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今明兩天,2020年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即將在清華大學展開決賽的角逐!是會引得「丘老的憤怒」?統計見下圖:不難看出,清華入圍人數較去年基本持平,北大略有上升。2020年清華初賽成績不如北大,這是事實,也是歷來如此。而至於「慘敗」,不論是從半決賽情況(北大常年強勢)還是總決賽情況(尚未出結果),都是不好蓋棺定論的。
  • 清華在丘賽慘敗北大,引丘成桐怒斥?北大數學這麼強,還得謝清華
    這些競賽其實是硬指標,教好學生是你們的責任,不是你們在幫忙誰!升級和加薪都會有直接關係。」那麼,今年的「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結果真的如網傳截圖所言:北京大學大勝,清華大學慘敗嗎?「丘賽」10月12日,「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官網公布了2020年總決賽入圍名單,超模君把數據整理出來是這樣的:數據來自《2020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總決賽入圍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