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下來去哪兒?」
「圖書館。」
晚上八點採訪結束,張俊升回到了自己在自習室的座位。
郭沫若獎學金、國家獎學金、唐立新獎學金、2018年丘成桐數學競賽銀牌、數學學院學生黨支部書記……身上的光環數不勝數,卻不是他的全部。
虛懷若谷 誠以待人
「我就覺得挺開心的」,這是他獲得郭獎的感受,「當然壓力也比較大,擔心自己以後做得不好給科大丟臉。」 得獎不光是榮譽,也是責任。「評獎的時候就是GPA比其他同學稍微高了一點點,但有許多同學的水平都比我高,見識也比我廣,這是事實,我要承認。」
除了郭沫若獎學金,參加2018年丘成桐數學競賽對他而言也非常重要。「我們去年的成績其實是比之前的學長要差一些,不過從獎牌總數量來看我們是有進步的,」他在比賽中獲得了銀牌,不過他對明年的比賽很有信心:「科大下一屆的學弟學妹們都很厲害,相信他們的成績會比我們更好的。」
「感謝我的室友們,他們都很厲害,很有上進心,對我的幫助非常大。」他和室友經常一起交流討論,除了學術問題,也會一起閒聊開開玩笑。如他所說,寢室四人都十分優秀,這和這裡良好的學習氛圍密不可分。
謙遜與真誠,他身上有對優秀的欽佩,也有對世界的敬畏與善意。
堅持自我 砥礪前行
「我不是一個很有天賦的人,當初學數學只是覺得將來比較好轉專業。」談及專業選擇他說道,「但當我學得越多,我就發現自己知道得越少,就越想學。」現在已經進入本科最後一個學期,但他依然每天按時坐在圖書館自習室書桌前學習,「也不能說是研究生課程,應該說是我這個方向上必須要學的東西。我大三的時候學的東西太少了,現在要補一補。」
說起大三的經歷,他笑了笑:「大二下的時候分專業,當時覺得學基礎數學太需要天賦啦,自己可能不適合學基礎數學,就去學了概率統計專業。」結果他在該方向的專業課程裡「使不上勁」,「我就感覺很難受,甚至晚上睡不著覺。」他最後回到了基礎數學專業,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數學之樂。「小馬過河的道理,我希望學弟學妹們在做決定的時候不要只是聽別人的意見,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我想我們只要在自己的土地上打一口井,一直往下挖總能挖出水來的。」是選擇,也是努力才有了他今天的成績,「學數學課程時要及時問問題,多向老師和同學們請教,還要嘗試著將學到的知識講給自己聽加深理解。」提到學習數學的經驗,他打開了話匣子,「當我們在面對一個結論,我們要多問自己幾個問題,條件是不是必要的,缺少了某個條件後我們能不能舉出反例來,不等式的估計是不是sharp的還有沒有被改進的可能等等。」正是這一個個問題,武裝了他的思想,讓他能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大展拳腳。
夢想與勤奮,飽含對知識的渴望,伴以執著的付出。
留影科大 寄語未來
「圖書館吧,我一直都在這裡自習。」這是他最希望的畢業照背景。
充實二字最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他大學四年的生活。除了學習,他也擔任班長、黨支部書記,在社團做過志願服務工作。「整天都是學習當然也會有煩的時候,尤其是想到自己以後可能沒工作要去橋下要飯的時候。」他微笑著調侃自己。正是這些充實的歲月,豐滿了他的羽翼,給了他寶貴的人生經驗。
「我小時候沒有什麼想法,只是想多賺錢,科大帶給我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這個。」他一直希望能畢業之後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如今終於如願以償,收到了伯克利的offer。「現在我覺得能繼續做數學研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更重要。我很高興我有了自己的想法,並去堅持實現它。感謝科大,這是一個簡單純粹的地方,非常適合學習。」
他的科大生活有簡單和純粹,也有一些遺憾:「我覺得自己講座聽得太少了,對數學這個學科沒有整體的把握,對前沿數學的了解也有待提高。」
回憶和希望,是對過去的總結,是對未來的憧憬,更是對把握當下的堅定不移。
他說自己熱情而敏感,大家說他謙虛而勤奮,但他的路還長,尚不足以由這一個個詞語定義。願他在大洋彼岸的逐夢路上披荊斬棘,創造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