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去了,強基計劃來了,學習競賽的意義是什麼?杭州學軍的競賽成績怎麼樣?競賽生又是怎麼學習的?
5月23日,杭州學軍中學第二場雲上招生諮詢會在各大直播平臺順利舉行。針對這些廣大考生和家長們密切關注的問題,我校奧賽教練給出了詳盡周到的解答。
本周的線上招生諮詢會由杭州學軍中學物理、信息學、化學、數學四大學科奧賽金牌教練坐鎮。各大直播平臺人氣火爆,騰訊直播人氣值一度衝破16萬人。
讓我們一起來回看一下直播間的講座內容吧~
方潤根:通往無限可能
奧賽金牌教練、學軍中學副校長方潤根老師為廣大初中同學、家長帶來題為《通往無限可能》的演講。方校長開門見山地指出規劃在同學們高中三年中的重要作用:面對著繁重的學業與豐富的課外活動之間的抉擇,規劃是否得宜會成為同學們在高中拉開差距的關鍵因素。
而學軍中學就為孩子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發展學科特長」。我校老師會引導每個孩子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準確的規劃,之後學校和家長會全面配合朝著這個方向共同用力,在保證高考學科的文化課成績優秀的前提下,引導學生自主選擇是否參加以及要參加哪一門學科的競賽學習。
為什麼要學習競賽?首先,學習競賽有助於同學們提升個人能力、鍛鍊毅力。此外,在強基計劃到來的當下,競賽依舊是體現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加分項。方校長自豪地展示學軍學子取得的豐碩成果:競賽成績突出,高考成績也非常優秀。這離不開學軍對孩子全面發展重要性的把握,「只有全面發展,孩子們才能走得更遠」。
以2019屆部分參加過競賽的學生高考成績為例,可以看到學軍學生是在綜合成績優秀的前提下,參加競賽——
陳同學:高考總分712分(選考政史技),參加一年數學競賽馬同學:高考總分712分(選考物化生),參加兩年生物競賽,獲生物聯賽一等獎陳同學:高考總分707分(選考物化生),參加一年化學競賽史同學:高考總分707分(選考物化生),兩次進入決賽,獲數學競賽決賽銀牌,浙江省第8名劉同學:高考總分706分(選考物化生),獲化學競賽賽區二等獎黃同學:高考總分701分(選考物化生),獲物理賽區二等獎朱同學:高考總分701分(選考物化生),獲數學聯賽二等獎嚴同學:高考總分697分(選考物歷技),獲數學聯賽一等獎
學軍中學豐富的社團活動和選修課
在強基計劃的背景下,學軍中學會積極地向學生解讀政策、調整戰略,更加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到了高二年級,參加競賽的學生隊伍精簡到40名以內。不過,物理競賽仍將作為學校眾多選修課程之一,面向有競賽和科創興趣的學生進行開放式選課。
突出成績的背後,離不開學軍中學一批敬業的教師隊伍的支撐。方校長展示了前幾天晚上抓拍的照片:晚上九點,班主任還坐在教室裡;走廊上,還有老師為同學答疑。方校長深情地指出,因為有這樣實力強大和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師資隊伍,學軍中學的成功經驗是不可複製的,「要讓我們的所做,對得起我們這份職業」。
徐先友:智能時代,信息學的時代
國際信息學奧賽金牌教練、正高級教師徐先友老師在講座中向大家展示了學軍中學的「信友隊」取得的豐碩成果:兩次斬獲信息學世界冠軍,榮獲三枚國際金牌……
徐老師指出,在智能時代來臨的當下,信息學已成為一門與人們美好生活掛鈎的重要學科,將來不管從事何種職業都不開電腦,IT行業也是最好的行業之一,這為信奧拔尖人才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信息學奧賽的魅力何在?信息學奧賽題目涉及數學、科學、英語等幾乎所有學科的知識,能夠充分地發掘同學們的邏輯能力、創新能力等多種能力。信息奧賽與文化課不僅不衝突,反而可以相互促進。學好信息奧賽,能提升各項能力,能極大地提高文化課的能力,達到全面發展。徐老師列出數據,展示多位同學在學習信息奧賽的同時,文化課成績也穩步上升的鮮活例子。此外,信息奧賽講求團隊合作,這讓同學能夠適應未來協作社會的發展需要。
最後,徐老師談到信奧拔尖人才的三個精神表現:遠大的人生目標、濃厚的內心興趣、追求的至上榮譽。他也談到自己的學生,願意放棄IT公司高薪的高級工程師職位,在高校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他說,教育首要的問題就是要培養什麼樣的人。他很欣慰能看到自己的學生不忘初心,為人類的科學事業貢獻。
姚琪:熱愛,然後為之付出!
下午,首先來到直播間的是國際化學奧賽金牌教練姚琪老師。
姚老師說,學軍中學對競賽的重視,是放眼學生的未來發展以及著眼於國家對基礎學科人才的需要。
姚老師提及他的學生劉昭明博士,目前他在國際頂尖學術雜誌《Nature》發文。劉昭明說,感謝高中期間在學軍的競賽學習,老師的認真指導讓他能夠將問題分析得很透徹,這種能力讓他受益終生。
他這篇論文的一個靈感,就是海膽的刺。姚琪老師總結說,這就是競賽思維,一代又一代,我們國家一定可以培養出錢學森老先生所期望的大師級人才。
面對強基計劃的到來,姚老師生動地比喻說,「競賽的學生走進了強基計劃。」
他提醒同學們不要只把競賽當進入頂尖學府的敲門磚,這是不夠的。學軍的競賽培養,在於讓每一個有興趣的孩子享受這個過程。不僅僅是解題,而是要培養分類、歸納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收穫快樂。從初中到高中,要「從被逼著學到我要學」,越快適應高中學習,你就越容易成為學霸。
姚老師還與大家分享了他作為一名競賽教練的心路歷程。競賽教練「身兼多職」——他們是上課教師,但是備課難度更高;他們是班主任,要保持好競賽團隊的氛圍;他們還是心理輔導員,是孩子們的知心朋友;他們更像孩子們的親人,在一起倒騰競賽的日子裡,他們陪伴孩子的時間比家長還長。
最後,姚老師展示自己的得意弟子——獲得化學奧賽世界冠軍的何流同學的領獎視頻。何流同學在國際領獎臺上大聲地說出:「我愛化學!」姚老師說,熱愛了,你會願意為之付出,奉獻所有的精力,這就是競賽。下一個何流同學在哪裡?也許就是你。姚老師表示十分歡迎同學們來到學軍,加入化學競賽大家庭。
邊紅平:來學軍,一起探尋數學奧秘
在第四場講座中與大家見面的是國際數學奧賽金牌教練、特級教師邊紅平老師。
邊老師向大家分享了高中數學學科的學習。他說,數學強,學生的理科思維才可能強,當前各種各樣的學科都離不開數學,晶片、大數據、金融科技、人工智慧等應用都離不開數學在背後的支撐作用,而高校招生時尤為青睞學習數學競賽的同學。他也提到任正非、馬雲等名人都談到數學的作用,認為這是數學重要地位的生動體現。
在學軍中學,有一批愛崗敬業的教師陪伴著同學們一起進行競賽的學習。
邊老師以學軍中學數學競賽教練團隊為例,指出學軍中學很多數學老師在高中、大學都有參與數學競賽的經歷,如今來教數競,能陪著大家一起幹,每步都能指導大家。這就是學軍中學的優勢。
邊紅平老師在講座中還和同學們分析了一道比較有難度的組合問題。邊老師的解讀高屋建瓴,思路清晰,帶領同學最終揭開了這道題的答案,充分感受數學的魅力。
當天的四場講座精彩紛呈,各位奧賽金牌教練帶來滿滿的乾貨。相信初三同學和家長通過聆聽講座,不僅對學習競賽的意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感受到學軍中學老師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以及培養每個孩子成長成材的良苦用心。
當然,每場講座的時間是短暫的。同學們只有來到學軍中學,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師們高尚熱情的教育情懷。歡迎你來學軍,加入這些傑出教練的競賽團隊。
讓我們共同期待,在寶貴的青春裡,與競賽開始一場美妙的邂逅~
來源:杭州學軍中學 組稿:戴凡愷 肖驛懿 編輯:周仁愛 陳榮輝 攝影:陳邁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