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和愛因斯坦被認為是科學界最偉大的兩個頭腦。
2005年英國皇家學會發起一場投票,看這兩人到底誰更加偉大。結果有61%的科學家將票投給了牛頓。
因此,牛頓就成了最偉大的科學家。
市面上有很多關於牛頓的傳說,基本上都是無限拔高了牛頓的形象,而且只講他偉光正的一面。
但牛頓畢竟還是人,只要是人,就會有人性的那些缺點。
全球知名科學教師組織NSTA重點推薦了《牛頓的物理學世界》,有助於我們全面了解牛頓這個偉大的天才科學家。
從《牛頓的物理學世界》中,我們不僅可以了解牛頓的科學成就,還能看到他作為人的那一面,尤其是他那些隱秘的身份。
牛頓很孤僻,年輕時幾乎沒有真正的朋友,在劍橋大學時,好不容易建立了一段友誼,但後來還是鬧翻了。
牛頓的科學成果最開始並不為人所知,都隱藏在自己的腦海中,他不是一個願意分享的人,他擔心別人會搶走他的研究成果。
他在科學研究中,最隱秘的部分就是對鍊金術的研究。
他去世之後兩百年,學者們才從牛頓的手稿中發現他研究鍊金術的秘密。
鍊金術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牛頓直接在劍橋大學的辦公室進行,他那唯一的好朋友兼助手竟然從來沒有發現牛頓是在研究鍊金術。
在牛頓生活的那個時代,教會的勢力依然很強大,鍊金術被認為是一種巫術,是被嚴禁的。
但牛頓居然能在教會眼皮下悄悄研究鍊金術,連助手都不知道。
可見牛頓真能隱藏,除了鍊金術,牛頓還隱藏了他對當時教義的不認同。
這些秘密都在他的手稿裡,而他留下的手稿數量巨大,只有等學者慢慢研究整理出來,世人才能知道牛頓腦子裡到底在想什麼。
1688年,英國爆發了光榮革命,詹姆斯國王被趕走。
牛頓參加了這場革命,和劍橋教員一起反對詹姆斯國王。革命成功後,牛頓被當地人推舉為議會議員。
牛頓的議員生涯沒有維持多久,主要是他去了倫敦之後,發現倫敦是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於是沒幾年,他就辭掉了議員,主動切斷了和劍橋的關係。
但當議員這件事,表明牛頓對權勢是非常渴望的。
他到了倫敦之後,開始結交各類上層人物,並擔任皇家學會的主席。
他甚至利用皇家學會主席的身份,濫用權力,奪走天文學家弗蘭斯蒂德還未完成的論文,其實也有報復的成分在裡面。
為了維持在倫敦的生活,牛頓找到了一份工作,鑄幣廠總管,這份工作給他帶來了很高的收入,足以保障他在倫敦住一套大房子,僱傭幾名僕人,以及與達官顯貴的往來。
不過,他的精力確實非常旺盛,鑄幣廠很繁忙,但牛頓利用他的數學知識管理得井井有條,還有精力去打擊造假幣的。
在這份工作之外,牛頓並沒有停下對科學的思考,他一直到去世都在思考科學問題。
牛頓的動手能力極強,他讀中學時,就經常自己製作鐘錶、水磨。
他所在的那個鎮上出現第一座水磨後,牛頓就仿製了一架縮小版的水磨。他還把一隻老鼠套在水磨裝置上,讓老鼠來轉動碾輪。
他還經常打造小桌子、櫥櫃以及一些生活用具。他製作過一臺能用曲柄開動的載人四輪車。
牛頓當時寄住在一個藥劑師家裡,藥劑師有個女兒。少年牛頓喜歡那個女孩,經常為女孩打造安置娃娃的工具,由此博得女孩的驚嘆。
牛頓從小製作東西的天賦為後來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1669年,牛頓發明了反射望遠鏡,解決了伽利略發明的折射望遠鏡的色差問題。
而且,牛頓的望遠鏡鏡子是金屬打磨的,金屬鏡子也是牛頓親手做的。
因為這個發明,牛頓得以進入皇家學會。
如今人們所用的光學望遠鏡,都是按照牛頓提出的原理製作的。
除了上述隱秘身份,《牛頓的物理學世界》還打破了一些謠言。
比如蘋果的故事。牛頓當時將他的研究成果發表後,當時很少有人能夠理解。在一次宴會上,牛頓為了便於對方理解,就拿蘋果來舉例,解釋萬有引力定律。而不是謠言中的蘋果砸到牛頓腦袋,於是他發現萬有引力。
再比如牛頓對於上帝的思考,牛頓並非晚年回歸神學,而是他本來就信神,他研究鍊金術也不是晚年的事情,而是在劍橋任教的時候就開始了。
總的來說,《牛頓的物理學世界》為我們展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牛頓,牛頓是一個天才,但同時又是一個怪人,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天才都是孤獨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