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位鍊金術士——牛頓

2021-01-20 女巫之錘

如果喜歡本期內容,請點擊最上方藍色字關注我們

整理編輯:女巫之錘




我不知道世上的人對我怎樣評價。

我卻這樣認為:我好像是在海濱上玩耍的孩子,時而拾到幾塊瑩潔的石子,時而拾到幾片美麗的貝殼並為之歡欣。

那浩瀚的真理的海洋仍展現在面前。


—— 艾薩克·牛頓





1936年7月13日,就在午宴後的下午一點鐘,人們在倫敦索斯比拍賣行準時開始對一件非比尋常的拍賣品進行拍賣:拍賣品是一個裝滿了艾薩克•牛頓私人的、手寫的文件和實驗室工作簿的金屬箱,裡面有些文件約有近三百年的歷史,大部分從未出版過。




1872年,牛頓的母校劍橋大學發現了這個寶貴的箱子,之後一個專門的研究團隊花了十六年的時間對裡面的文件進行分類。畢竟,箱子的主人是牛頓。並且,這些研究人員非常渴望了解一下牛頓是如何發展出他的運動定律、重力原理、光學原理以及色彩理論——正是這些理論成就把我們棲身的宇宙定義為了牛頓學說下的宇宙。


奇怪的是,在迅速的翻閱和挑選出一些文件之後,劍橋大學幾乎是完整無缺地把這一箱文件返還給了它的主人——樸茨茅斯伯爵。很快它就被遺忘了,之後它僥倖逃過了1891年的一場火災,1936年又被伯爵的一個後人斷斷續續地賣掉換了快錢。索斯比拍賣行幾乎沒有對這次拍賣進行宣傳——那個時期,索斯比的競爭對手克裡斯蒂拍賣行舉行的一次盛大拍賣使這一拍賣黯然失色,在那個拍賣會上,魯賓斯和倫勃朗的畫作賣到了14萬英鎊。7月14日,當拍賣槌最後一次敲下的時候,牛頓一生的心血以不值一提的9000英鎊被賣給了36個書商。





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是牛頓的崇拜者,也是其中一個買家。但他由於很晚才得到拍賣的消息,因此沒有買到很多手稿。由於對這種「不虔誠」的交易深感不安,他開始零零散散地找回更多的文件。在很多情況下,他不得不假扮資深的古董收藏家,同其他的收藏家交換牛頓的手稿,試著騙過他們。後來,帶著一絲布魯姆斯伯裡團體的自命不凡的語氣,凱恩斯回憶道,「我漸漸地成功收集到一半手稿……剩餘的大部分我沒辦法拿到,它們在一個財團(辛迪加組織)手裡,這個財團希望能把它們高價賣掉,或許會賣到美國去。」




最開始,凱恩斯在尋找手稿時不分主題,但是後來就專注於尋找這一主題的——牛頓的鍊金術。很少有人知道現代科學之父曾經涉足鍊金術;但是凱恩斯搜集的越多對「這些奇怪的文件的思考」就越多,很明顯,研究鍊金術對牛頓來說不只是一個小小的愛好。從很多方面來說,它是牛頓的畢生職業——對他來說,鍊金術比物理或數學更重要。這個牛頓「不是理性時代的第一人」,凱恩斯總結說,「他是最後一位魔法師。」





凱恩斯的發現使得編纂標準的科學歷史的史學家陷入迷茫。1946年,凱恩斯把與鍊金術有關的文件又捐給了劍橋大學,但是大多數史學家對此仍然很困惑,他們要麼忽略這些文件,要麼想辦法搪塞過去。事實上,也只是在近些年才有學者開始系統研究這些資料,開始針對一行行的字,一幅幅的圖畫、一個個的符號做仔細研究。這些努力在圖書情報學的助理教授約翰•沃爾什和科學史家威廉姆•紐曼的幫助下使研究取得極大的進展,這兩個人都在印第安納大學工作,後者領導了一個項目,該項目致力於把牛頓所寫的幾千頁與鍊金術有關的文件數位化並且放到網上。目前,已經由四分之一的文件被放在了網上,但是紐曼和沃爾什說他們早已不只是關注牛頓本身,還開始研究對鍊金術的研究如何成就了牛頓的科學。




年輕時牛頓為了尋求解脫而開始研究鍊金術。他的父親在他出生之前就去世了(牛頓,一個體弱多病的嬰兒,差點跟他父親一塊進墳墓),伴隨牛頓長大的是他冷漠的繼父,他的繼父不讓他母親與他親近。因此而過於早熟的牛頓在同齡人中也沒有朋友。


所以牛頓轉而向書籍尋求慰藉。他讀的書都是諸如《自然與藝術的奧秘》之類的,牛頓對書裡超自然哲學與實用工程學的奇怪結合很著迷。小時候的牛頓就展現出了天才的創造力,他依照《奧秘》的描述做了一個水鍾和其它的一些奇妙的裝置;也展現出了愛搞惡作劇的天性,他還做了一隻《奧秘》裡描述的燈籠,把它綁到風箏上,然後晚上在離家不遠處放飛,他回憶說,那個場景「太有趣了,簡直嚇呆了附近的居民」。在劍橋大學,牛頓進一步從實踐和理論方面培養起他對自然哲學的興趣,如饑似渴地閱讀了鍊金術師羅伯特•波義耳的書籍。






牛頓把該類研究稱為chymistry。這個詞是單詞「化學」的古語形式,和現代的「chemistry(化學)」相呼應,它能很好的提醒我們鍊金術對於牛頓時代的人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今天,大多數人把鍊金術師看作是愚蠢的巫師或痴迷於化金術(把普通金屬轉變為黃金)的低賤之人。我們的這一觀點主要來源於那些反對鍊金術的人,比如,啟蒙思想家,他們想要徹底消滅「魔法」思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卻提倡機械論的、「牛頓式的」觀點。但是鍊金術師對人類智力的發展至關重要——後來的年輕的鍊金術師轉變為了啟蒙思想家和現代的科學家。最重要的是,後來鍊金術師願意用實驗來證明他們的理論,即使那些理論與當時公認的學說背道而馳。波義耳是最突出的例子,但是約翰•洛克、戈特弗裡德•萊布尼茨和其他的一些啟蒙思想家也同鍊金術師交朋友或通過書信來往,他們來chymistry (古語化學)中尋求自然世界的智慧。




紐曼說,牛頓的化學在很多年都遵循這一傳統,尤其是他認為自然是一個謎,只有一整個諾斯替教兄弟會的鍊金術師才可以解開這個迷。同時,牛頓在鍊金術師裡又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他把他的化學同其它學科,比如說光學,相結合,即使看起來這些學科同他的研究興趣不相關。紐曼甚至認為牛頓的著名論斷「白光僅僅是所有有色光線的結合」是受到波義耳的鍊金術的深刻影響而得出的結論。


17世紀60年代,波義耳同經院哲學家在物質的本質這一問題上產生了爭執。這些亞里斯多德的追隨者相信,一旦一種物質溶解為另外一種物質,它就永遠失去了它原有的特性。波義耳設計了一個實驗,首先他使樟腦(一種芳香化合物)溶解在酸裡,直至樟腦失去它的氣味。這符合經院哲學的思想。但是波義耳之後又往溶液裡加水——直到樟腦再次出現,重新恢復它的氣味和其它特性。波義耳又用相似的手法來溶解黃金之類的金屬。這一經典的鍊金術證明經院哲學家是錯的,波義耳說:被溶解的物質並沒有失去它們的特性。






經院哲學家反駁說,那並沒有證據表明後來的樟腦就是最初的樟腦。加水之後,溶液可能重新製造出了樟腦。但波義耳否定了這一推理。他爭辯道,為什麼只是因為樟腦來自於實驗而不是自然就認定樟腦的本質發生了變化呢?如果它各個方面看起來都像樟腦,那麼它就是樟腦。


牛頓研究了波義耳的論證,不久後設計了一個相似的實驗來研究色光。因為瘟疫泛濫,牛頓離開了劍橋,那段時間,在其它實驗裡,他開始利用三稜鏡把陽光分解為各種顏色的光。他認為,這些實驗能證明,從一開始,色光就在白光裡。他的同事們不認同他這一觀點。比如,傑出的羅伯特•胡克爭論說,在光線穿過的時候,三稜鏡本身就可以產生色彩,就像風琴管在空氣快速流過時會產生聲音一樣。(沒有人說在風琴管被吹動之前那些高低音調就存在在管子裡。)




為了反擊這一異議,牛頓採取了波義耳的策略。他表示他可以把白光分為紅光、黃光、綠光和藍光,然後再把它們融合為白光。關鍵的是,這個合成的白光擁有陽光的一切特質。牛頓從這點出發指出,每一種色光都永久不變的存在光線裡,即使人類不能總是感覺到它們。波義耳曾運用同樣的邏輯證明樟腦永遠存在酸裡。因此,根據紐曼的研究,是波義耳的鍊金術促成了牛頓的色光基礎理論的形成。


色光和化學的成功結合一定是嚇到了牛頓——他揭示了些自然的奧秘,也發現自己擁有些許魔法。雖然牛頓把他的研究擴展到重力學和天文學(更不要說他的另一項興趣是研究聖經預言),他感覺他的終生使命是研究化學。確實,數十年來,每個秋天和春天他都花六周時間來研究化學,在這兩個季節,他的那個沒有暖氣的實驗室還可以忍受——他也在這裡度過了那些難以忍受的月份。最後,牛頓總計寫了一百萬字的有關化學的研究。


僅憑字數不足以說明他做的化學研究有多麼豐富。像所有的鍊金術師一樣,他的文章裡穿插著許多精簡的速記符號。來看看他在「智慧水銀」(用來熔化金子,讓這種珍貴的金屬生成轉化為魔法石)的配方裡說的一句話:「那就是我們的[水銀]了,它裡面包含金子,把[硫磺]和它們結合&有兩股液體了,它們的父親是[金子] &母親是[白銀]。」





牛頓的文章裡也有很多諷刺畫,比如,有著三張臉的頭或被聖靈之鴿裝飾的權杖,還有一些他一字不差地抄寫的其他鍊金術師的詩歌。另外,那一百萬的文字並沒有說明牛頓在諸如銻和汞這些有趣的物質上做實驗所花的無以計數的時間。後世的醫生甚至推測牛頓因此而慢性汞中毒,這可以來解釋他的特立獨行的個人生活。


既然牛頓花了這麼多精力來研究化學,為什麼在索斯比拍賣會上他的這些工作才為人所知呢?上流學術界的尷尬之處不止在此。英國的鍊金術師不得不隱藏他們的真實興趣,是因為從1404年起鍊金術就被規定為非法的。國王擔心鍊金術的發展會造成經濟動蕩,因為把鉛轉變成金會導致人們偽造貨幣。由于波義耳的遊說,對鍊金術的禁令在1689年解除了,但是鍊金術師仍然被社會團體所蔑視,偽造貨幣在英國依然是死罪。(事實上,當牛頓在暮年成為皇家鑄幣局的主管時,他曾經絞死了一個貨幣偽造者並當眾命剖其腹——他在旁觀看時還很開心。)




但是,化學的非法性質並不能完全解釋為什麼牛頓隱藏他做的研究(波義耳就沒有隱藏)。其實解釋起來也很容易:幾乎每一個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他很怪異,因而習以為常了。他脾氣很壞,或許從沒有過性行為,在他憎恨洛克(他少有的朋友之一)至死的那段時間裡,至少有一次因為憤怒而精神崩潰。他年輕時層寫信給上帝,列舉他犯過的種種小罪過,從無傷大雅的錯誤—「在周日晚上做餡餅」—到暴力性質的、駭人的行為—「打我的妹妹」和「威脅我母親和繼父要燒了他們和他們的房子。」


這種怪異蔓延到他的科學上了。好奇於將會發生什麼,牛頓曾長時間盯著太陽,隨後他不得不躺在一個暗室裡面好幾天直到他的眼前不再出現斑點。他也曾把一根針楔入眼後的眼窩裡,來看看眼球曲率的變化是如何影響他的視力的。但是作為一個願意做實驗來驗證一切事物的人,牛頓十分注意保護自己的實驗成果,尤其是在化學上的。他討厭某些人在他的想法的基礎之上又研究出新事物,他希望所有因為研究發現而獲得的榮譽都歸於他。(這種願望在17世紀80年代表現出來,那時萊布尼茲獨立發表了一種微積分理論、而未涉及牛頓較早卻未發表的成果,所以之後牛頓開始想盡辦法毀掉萊布尼茲的榮譽。)




但是真的,我們能因為牛頓偷偷摸摸、過於痴迷而責備他嗎?對他來說,他有太多事需要處理了。他沒有意識到我們今天所說「真」科學同鍊金術的偽科學之間的區別,前者包含大量實驗和方程式,後者卻包含許多咒語和無益的推測。對他來說,化學是一項最偉大的工作,從少年時期開始,他最夢寐以求的就是揭示大自然的奧秘。他長期而秘密地辛苦工作是因為,研究化學看起來似乎是最有希望的道路,通過這條路他能獲得近乎魔法的力量和看透自然的神秘洞察力——要是他能成功,他的那些發現將會使他成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天才。




神秘學愛好者的知識殿堂

歡迎聯繫合作互推





相關焦點

  • 牛頓:最後的鍊金術士
    但到了20世紀,隨著牛頓生前的大批手稿被拍賣、研究,一個不為人熟知的牛頓形象開始被大眾所了解。在這些有關牛頓負面行為的故事裡,牛頓沉迷鍊金術的現象引起了研究者的興趣。誰也不曾想到,一個以理性著稱的科學家竟然從事江湖術士的勾當。20世紀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就說道:「牛頓並非理性時代的第一人。
  • 科學家牛頓是一位終身的基督徒和鍊金術士
    但你可能不知道,牛頓從年輕時就堅定地相信神學。英國作家麥可·懷特寫了一本書,名為《最後的鍊金術士:牛頓的一生》。西方最著名的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在1936年購買了牛頓的鍊金術手稿,稱他為"最後的魔術師"。
  • 牛頓,一個真正的鍊金術士
    鍊金術士採用的最普通的方法,就是把四種常見金屬銅、錫、鉛、鐵熔合,獲得一種類似合金的物質。 最後再加一道手續,或者把表面一層的常見金屬蝕刻掉,留下一個「黃金」的表面,這樣轉變就完成了。
  • 牛頓是頂尖鍊金術士,愛因斯坦研究神學,為什麼科學家都相信神?
    但各位要了解的是,牛頓除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以外,他更是一位頂尖的鍊金術士!牛頓的專家羅布·艾利夫說,牛頓對鍊金術的投入,不僅僅是興趣那麼簡單,甚至可以說牛頓是主業是鍊金術,科學研究只是業餘愛好,甚至他將科學研究也用到了鍊金術裡面。
  • 牛頓是頂尖鍊金術士,愛因斯坦研究宗教,為什麼科學家都信神學?
    但各位要了解的是,牛頓除了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以外,他更是一位頂尖的鍊金術士! 牛頓的專家羅布·艾利夫說,牛頓對鍊金術的投入,不僅僅是興趣那麼簡單,甚至可以說牛頓是主業是鍊金術,科學研究只是業餘愛好,甚至他將科學研究也用到了鍊金術裡面。
  • 課本上的科學史║最後的鍊金術士——牛頓
    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是一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在整個物理學史中都有著不可撼動的重要地位。恩格斯對其在科學上的貢獻曾給予高度的評價:「牛頓由於發明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創立了科學的天文學,由於進行了光的分解而創立了科學的光學,由於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無限理論而創立了科學的數學,由於認識了力的本性而創立了科學的力學。」
  • 鍊金術士的黃金和永恆的生命:中世紀鍊金術的秘密
    對於那些只熟悉牛頓在數學和物理上的發現的人來說,牛頓在神秘學上的投入可能看起來相當奇怪,甚至是偽科學。但牛頓卻花費了大量時間在與神秘學相關的鍊金術上。在他的一生中,牛頓寫了大約100萬字與鍊金術有關的手稿,這足以證明他是對鍊金術有多麼的投入。通過對鍊金術的研究,牛頓希望揭開生命的秘密。
  • 牛頓曾痴迷於鍊金術?——鍊金術與現代科學
    正是在這種理念的指導下,一位鍊金師通過不懈的追求成為發現新元素的第一人。在昏暗、氣味難聞的漢堡地下實驗室,波蘭特打算從人體的「金色液體」——尿中提取金,通過對尿液進行煮沸等處理,他沒有如願得到金子,卻偶然間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磷。
  • 炒股票的鍊金術士:你不知道的牛頓其人
    在這個傳記中,凱恩斯認為牛頓壓根就不是一個科學家,而是一個是「最後的巫師」(The last of themagicians)。凱恩斯用了一些非常誇張的說法,說在牛頓寫《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的這些日子裡,他那鍊金術的爐火也沒熄滅,一直在搞他的神秘主義研究。也就是說,讓你覺得好像是牛頓業餘才搞出一點萬有引力的,所以牛頓一直在「唯心主義的泥潭」裡。
  • 「牛頓晚年沉迷鍊金術」是一個大大的誤解 | 短史記
    稍後,這些與鍊金術相關的手稿(還包括不少牛頓傳記資料)被經濟學家凱恩斯(J. M. Keynes)聚攏到了自己手中(神學方面的手稿多數被A.S.E.Yahuda收藏)。依據這些手稿,凱恩斯寫成文章《Newton,the Man》,稱牛頓「不是理性時代的第一人,而是最後一位魔法師」。
  • 牛頓與鍊金術,沒想到你是這樣的牛頓丨壹讀精選
    更何況,他還是個秘密的鍊金術士呢。要知道牛大卷卷花在鍊金術上的時間比他花在其他任何科學研究上的時間都多,而且留下超過了100多萬字的筆記資料。至於高中物理課本上對牛卷卷的瞎叨叨簡介,還有什麼牛頓晚年陷入神秘主義研究上帝去了所以導致他在科學上止步不前,那也是十分喜感的。
  • 《露露亞的鍊金工房:亞蘭德之鍊金術士4》新情報 勤奮的鍊金術士...
    有一位鍊金術士少女住在這個村落。 少女是某個偶然來到街上的鍊金術士‧琵亞妮雅的弟子,每天都勤奮地調和。 她的夢想是「超越身為偉大鍊金術士的母親」。 而她母親的名字就是──【蘿樂萊娜‧菲立克塞爾】。  繼承『菲立克塞爾』之名的她在某天拾獲一本書。 這本書相當難以解讀,卻只有自己看得懂。 當少女拼命解讀完第一頁時, 她感受到自己確實隱藏著某種力量。
  • 何為「鍊金術士」古代最厲害的「鍊金術士」是誰
    所謂「鍊金」,就是把不是金子的東西變成金子,而「鍊金術」而是古老的學問,是古時候西方一些國家的人,妄想通過這樣的方法從中賺取暴利。法國大作家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裡的那個邪惡的副主教,就是個狂熱的鍊金術士。
  • 為何牛頓晚年著迷鍊金術,留下大量手稿?一張工資條似乎能解釋
    文/濤聲依舊為何牛頓晚年著迷鍊金術,留下大量手稿?鍊金學雖然和化學有點聯繫,但是迄今為止它根本沒有在科學家正名過,從過去到現在也只能算是偽科學,但是牛頓晚年為何如此的著迷呢?早在1704年的時候,牛頓著《光學》的書籍當中,他認為如果通過某種鍊金術的轉化,物質和光或許可以轉換,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對吧?
  • 從鍊金術到現代化學(組圖)
    早期的鍊金術士總是偷偷地進行活動。忙碌的鍊金現場模擬圖。古代鍊金術士的一種用具。鍊金現場模擬圖。位於瑞士的一個鍊金實驗室遺蹟。從某種程度上說,鍊金術士對開啟現代化學這門學科、對冶煉商業的發展都作出過貢獻。別忘了,在16~17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與法國,鍊金術都是得到宮廷資助的產業。  在昏暗的實驗室中,鍊金術士傾向於利用冶煉爐,使用風箱重複著鍊金術的試驗。鍊金術士無意中發現的冶煉技術與某些化學反應,對後來的化學家都有很大的啟發價值。
  • 《FF14》鍊金術士任務大全
    《FF14》鍊金術士任務大全 FF14鍊金術士任務怎麼做?
  • 牛頓其實是個鍊金術士
    當然,我們可能還聽過關於牛頓最著名的一個小故事,就是牛頓在一顆蘋果樹下思考問題,卻被一個蘋果砸中了,於是他就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當然我們不必對這個故事的真假性進行辯論。萬有引力定律成為物理學史上最偉大的發現之一。為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03年,英國廣播公司在一次全球性的評選最偉大的英國人活動當中,牛頓被評為最偉大的英國人之首。
  • 《鍊金術士冒險》:短暫,窩心但希望滿滿
    毋庸置疑,《鍊金術士冒險》故事的講述至少是合格的——考慮到遊戲劇情遠稱不上完整,我認為自己完全沒辦法評論這遊戲劇情的全部內容,只能說目前解鎖的幾段故事確實很有吸引力,讓我迫切地想把女主腦子裡幾段貌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劇情儘快聯繫到一起;而透過那些文字資料,我發現伊索爾的歷史同樣牢牢地捆住了我的好奇心,驅使我一處不落地搜刮這世界的任何角落,儘量不放過任何一段可能意有所指的文字;最後,端坐在大地的鋼鐵巨獸似乎也有些一言難盡的感慨
  • ff14鍊金術士職業任務一覽
    ff14鍊金術士職業任務一覽 ff14鍊金術士職業任務有偏執的鍊金術士塞文利安在迪特裡希(烏爾達哈來生迴廊
  • 《鍊金工房:布蕾塞爾的鍊金術士》11月18日鍊金首測
    《鍊金工房:布蕾塞爾的鍊金術士》是一款畫面清新的鍊金工房系列正版遊戲,是鍊金工房二十周年手遊,遊戲中玩家將來到一個魔幻的世界,在這裡你可以成為鍊金術師,利用各種材料來製作各種鍊金產品,眾多經典的角色登場,陪你一起冒險。在一個未知時代的某個世界,澄澈蔚藍的大海中漂浮著一座小島——布蕾塞爾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