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
我許諾不講乏味的萬有引力,不講低幼的蘋果故事,要講你們不知道的牛頓其人。也許我講的東西裡有些你們還是知道的,但我相信至少不會全知道。
牛頓在科學史上的地位
在「八卦」之前,我們還是得看看學術,簡單看一看牛頓在科學史上的地位。這個地位是我個人的評判,不一定當作公論。
現在我們通常將牛頓和愛因斯坦並稱,確實,在很多意義上可以認為兩人並稱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若從智慧、事功和影響三個方面來看,那麼牛頓肯定是第一號。從這些標準來看,牛頓取得的成就確實是在愛因斯坦之上。如果硬要為愛因斯坦辯護的話,最多只能說愛因斯坦沒機會,要是他有機會的話,說不定他也可以處理得很好,但事實上愛因斯坦沒有做過這些事。
還有一個大家在一些讀物中常常看到的,說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推翻」了牛頓的理論。在牛頓的理論裡,時空是平直的,而到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裡,時空不再是平直的了,在大質量天體存在的情況下,時空會產生彎曲。經常看到的一個比喻是,把一塊方格子的床單鋪在床上,把一個很重的球,比如一個保齡球,放在床當中,床不是就陷下去了嗎,旁邊方格子床單的格子線不就扭曲了嗎,這個球就是一個大質量的天體,天體周邊的時空就會像床單那樣發生扭曲。這個比喻很大程度上還是接近於事實的。其實愛因斯坦的理論並沒有推翻牛頓的理論,在物理學上,這樣的事情有很多:當一個新理論出現時,它只是將舊理論退化為新理論中的一個特例,也就是說新理論是可以包容舊理論的。在愛因斯坦提出的新理論裡,時空是可以彎曲的,只是在相對論效應非常小的時候,時空的彎曲非常微小,看上去就是平直的,這個特例就是牛頓的理論。所以相對論對牛頓理論來說是更高版本,而不是「推翻」的關係。
接下來你們看到的萬有引力、微積分、光學。我們現在認為牛頓最主要的貢獻就是這三個方面。其中你們肯定首先想到萬有引力,第二想到微積分,第三想到光學。但是在牛頓當年,牛頓自己最看重的,最珍視的,最為驕傲的是什麼呢?剛好反過來,光學他最重視,微積分次之,萬有引力則更像是順便搞出來的東西。現在我們覺得萬有引力很重要,是從對後世的影響來看,但實際上在當時他自己並沒有那麼重視萬有引力。從託勒密開始,到中世紀的科學家,再到文藝復興之後的克卜勒等等,他們都非常重視光學,他們都覺得若能在光學上搞出一個道道,那肯定是一件名垂青史的事情。這個和我們今天的觀念相當不同,今天大學裡學物理的同學肯定先學力學吧,光學雖然也是物理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它肯定沒有佔據最重要的位置。
最後一條,我們要加上處理世俗事務的能力。大多數科學家都是不處理世俗事務的,哪怕處理也是相對很少的,比如愛因斯坦要處理的世俗事務就比較少。牛頓處理世俗事務是非常厲害的——當造幣廠廠長還不算厲害,他還做過更厲害的。
牛頓形象的變遷
我們再看牛頓形象的變遷。對牛頓一直有造神運動,這個運動至少從他剛去世就開始了。人們為什麼要造這個神呢?有原因。因為牛頓去世是1727年,那個時代正是科學高歌猛進的時代,人們很希望有一些科學的偶像,供自己崇拜。這也許和當今的我們需要追星追小鮮肉差不多,小鮮肉也是造神造出來的。所以造神這個事情會有很多方面的合力,和牛頓有利害關係的人需要造神,普通的公眾也希望看見這樣的一個神產生,媒體也願意這樣做,所以各方面是合力。
我們先說豐特奈爾(B.le B.de Fontenelle),他是最早開始造神的人。豐特奈爾是法國皇家學會的秘書,那牛頓不是英國人嗎?但牛頓活著的時候是法國皇家學會的外籍院士,所以他一死,豐特奈爾在這件事情上履行職責,甚至比英國皇家學會的秘書還要盡職,他趕緊寫了一篇《艾薩克·牛頓爵士頌詞》(Elogium of Sir Isaac Neuton)。而且豐特奈爾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是著名的戲劇家高乃依的外甥,有家學淵源,聽上去像是一個文青,所以他的造神運動裡那些文學性的歌頌之辭還是非常厲害的。比如說他舉了一個例子,說英國當時的王后,她能夠對牛頓爵士提出一些問題,而且王后認為牛頓爵士能夠給她很好的回答,王后覺得她能夠和牛頓生活在一個時代,並且能夠結識牛頓,是非常幸福的。拿英國的王后來說事,襯託牛頓,這樣的頌揚段位還是很高的。
▲豐特奈爾
豐特奈爾的頌詞中,還有頗富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價值的部分,他寫道:「不知道引力由什麼構成。牛頓爵士本人對此略而不論。……他只考慮、比較並計算這種吸引的效應;……然而這些原因確實是隱蔽的,他留給其他哲學家去探索。」就是說牛頓雖然發現了萬有引力理論,但是他並不能夠解釋宇宙間為什麼會產生萬有引力,只是告訴我們了萬有引力存在的表現形式和數學規律。豐特奈爾解釋說牛頓爵士願意把這個問題留給後世,這當然可以視為套話,但是即使到今天你也得承認這個話沒錯,因為事實上到今天也沒有人能解決這個問題,沒有人能解釋為什麼宇宙中會存在著萬有引力。
第二個造神的人是司徒克雷(W.Stukeley),他寫的文章標題叫《艾薩克·牛頓爵士懷思錄》(Memoirs of Sir Isaac Newton’s Life)。司徒克雷是牛頓晚年的忘年之交,一個小青年,經常跟牛頓在一塊聊聊天。牛頓是個一直不結婚的老光棍。晚年的時候有他的外甥女凱薩琳替他管家。這個女子據說還是一個美女,她還是當時財政大臣的情人,而財政大臣是牛頓的老朋友。牛頓的家庭就是這樣,很簡單的。而司徒克雷經常陪晚年的牛頓,那當然,這麼大一個偉人死了,能有一個有機會和他在一起相處,平常聽他談什麼話,看他做什麼事的人來寫寫他,還是讓人興味盎然的,所以司徒克雷的《懷思錄》影響也挺大。在這個《懷思錄》裡司徒克雷當然歌頌牛頓。很多人覺得你一看就是個粉絲,一個不怎麼懂科學的人,有機會和這麼一個大科學家在一起親近,那當然無限崇拜。所以有些人認為司徒克雷的造神是不自覺的,甚至有可能受了牛頓本人的影響。
▲司徒克雷
再往後,牛頓就被造成了科學之神,等到牛頓傳到中國來,我們也跟著造神。事實上牛頓的學說,傳到任何一個國家,幾乎都伴隨著造神。關於這個蘋果樹的故事,當然大家都聽說過了,說一個蘋果掉在牛頓頭上,啟發了他,弄出了萬有引力理論。實際上很多人都不相信。前些年我去劍橋,當地人就領我去看一棵很小的樹,那棵樹好像就比教室裡的這盆玩意兒稍微大一點。旁邊有個銘牌寫著,說這就是牛頓當年的蘋果樹,你想這誰會信?所以這種故事不能當真。在科學教育過程中,人們弄出了不少類似的故事來。
下面這個事情比較重要。牛頓死後,人們在他的住宅裡清點他的遺產。包括他所有留下的東西,無論什麼大大小小的東西都記錄在案,包括他的藏書等等,形成一個叫做《伊薩克·牛頓爵士的所有有形動產和證券的既真實又完整的財產清單》的文件。當時這個文件弄出之後,很長時間銷聲匿跡,也許被弄丟在什麼角落裡了。
後來到了20世紀,有一個名叫維拉米爾(R.de Villamil)的英國皇家工程兵退役中校,不知道他用什麼法子,居然把牛頓的《財產清單》搞到了手,他如獲至寶,因為這個清單裡面有很多關於牛頓生活的第一手的材料。比如說那裡頭詳細記錄了牛頓一共有多少藏書,都是些什麼類型的書等等,後面我們會說到。
維拉米爾中校弄到牛頓的《財產清單》之後,寫了一個新的牛頓傳記《牛頓其人》(Newton:theMan)。這個退役工程兵中校那點科學知識,我估計是很有限的,他怎麼能寫牛頓傳記呢?可是這個傳記前面居然還有愛因斯坦寫的序!說我們要感謝中校,因為他給了我們一些非常鮮活的材料。他了解牛頓的很多故事,比如中校統計了牛頓手裡的股票,並評估了牛頓炒股的成績。等會我們會看到,牛頓炒股的成績看來還不錯,但是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說起來那麼聰明的人炒股,那還不得贏得「一塌糊塗」嗎?事實卻不是這樣。
維拉米爾中校寫的牛頓傳記,其科學之神的形象還是照舊,只不過他豐富了這一形象,提供了很多側面。
下面的事情就麻煩了。1936年蘇富比拍賣行拍賣了一宗叫做「樸茨茅斯收藏」的東西。在這次拍賣中,牛頓生前留下的一些秘密手稿流傳出來了。我們前面提到的《伊薩克·牛頓爵士的所有有形動產和證券的既真實又完整的財產清單》裡,並沒有包括牛頓的秘密手稿,而在「樸茨茅斯收藏」裡有他的秘密手稿。
這個秘密手稿包括了牛頓的宗教異端思想和鍊金術活動,也就是我們書上經常說的牛頓晚年研究神秘主義,「滑入了唯心主義的泥潭」,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什麼叫牛頓的晚年?牛頓1727年去世,如果稱為晚年,總得是1700年之後那才叫晚年吧?牛頓活了85歲,在那個年代這是非常長壽的了。其實牛頓很早就搞鍊金術了,只不過他怕別人知道他搞鍊金術,所以一直是偷偷搞的。如果我們認為搞鍊金術是在一個「唯心主義泥潭」裡,那牛頓不是晚年才滑進去的,他從青年時代起就一直在那泥潭裡,就沒出來過。
1936年「樸茨茅斯收藏」拍賣,大家猜這個收藏被誰給拍到了?被一個你們肯定聽說過他名字的人——經濟學家凱恩斯(J.M.Keynes)拍到了。皇家學會知道凱恩斯把牛頓的秘密手稿拍了去,居然委託凱恩斯說:你既然掌握了這個秘密手稿,你就寫一個新的牛頓傳記;1942年是牛頓誕生300周年,你就在300周年紀念會上宣讀你寫的傳記吧。凱恩斯還真答應了,而且他也真寫了。
但是我們知道1942年是什麼年頭?二戰,誰還顧得上開牛頓的紀念會?所以一直到1946年才來開這個會。等開這個會的時候,凱恩斯又死掉了,但是幸好他已經寫好了傳記,也叫《牛頓其人》(Newton,the Man)——和維拉米爾中校寫的牛頓傳記標題原文只有一個標點符號不同,於是讓凱恩斯的弟弟來宣讀。這個傳記收入了《皇家學會牛頓誕生三百周年紀念》(Royal Society Newton Tercentenary Celebrations,1974)文集中。
在這個傳記中,凱恩斯認為牛頓壓根就不是一個科學家,而是一個是「最後的巫師」(The last of themagicians)。凱恩斯用了一些非常誇張的說法,說在牛頓寫《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的這些日子裡,他那鍊金術的爐火也沒熄滅,一直在搞他的神秘主義研究。也就是說,讓你覺得好像是牛頓業餘才搞出一點萬有引力的,所以牛頓一直在「唯心主義的泥潭」裡。在《皇家學會牛頓誕生三百周年紀念》文集問世之前,無數的牛頓傳記都把他當成科學之神來寫,而此後人們對牛頓的評價就變了。現在一個影響比較大的傳記是懷特(Michael White)寫的。懷特的標題就叫《最後的鍊金術士:牛頓傳》(Isaac Newton:The Last Sorcerer,1997)。可見牛頓科學之神的形象完全變了。
▲《最後的鍊金術士:牛頓傳》
事實上在1946年之後,我們可以認為牛頓先前的科學之神形象已經坍塌,至少在學術界來說是如此。但在學術界坍塌並不意味著在公眾中也坍塌,比如說你們來聽這個講座之前,在你們腦子裡牛頓就仍然是科學之神,你們不會認為他是鍊金術士的。等會兒聽完了講座,你們是否還認為他是科學之神,又再說了。實際上牛頓當然仍是偉大的科學家,但他確實還有好多方面我們以前不熟悉。
牛頓隱秘的鍊金術活動和異端宗教信仰
我們來看看「唯心主義泥潭」裡的鍊金術。牛頓1667年起自學化學,1669年已經開始做鍊金術實驗。由於當時鍊金術在英國的名聲不是很好,15世紀初國王有法令「所有私造白銀、黃金的都屬非法」,所以鍊金術本身有非法行為之嫌,很多人不願意公開,牛頓就是其中之一。他在鍊金術的圈子裡沒有使用真名,不想被別人發現。
牛頓通過一個名叫庫伯(William Cooper)的人購買了大量鍊金術方面的書籍,還裝備了自己的實驗室,從1669年起開始在家中做鍊金術實驗。牛頓承認波義耳是他鍊金術的導師,最開始按照波義耳的方法做實驗。幾次下來都失敗了。由於鍊金術的隱秘性,使用別人的方法很容易出錯,於是牛頓決定自己尋找出路。
牛頓的鍊金術段位,最高也就是他製得了「軒轅十四銻」——將銻元素和鐵作用起來製得的一種具有漂亮光芒的晶體。搞鍊金術的人相信這是製造點金石的原料。牛頓在1670年製得軒轅十四銻之後,在手稿裡寫道:這只是萬裡長徵的一小步,任重道遠,他還要繼續研究。牛頓又擴大了自己的實驗室,然而1677—1678年冬天,他的實驗室失火,燒掉了大部分儀器和手稿,對牛頓打擊頗大。之後牛頓又陸陸續續從事鍊金術實驗,成果甚微,軒轅十四銻成為他在鍊金術領域的最高成就。
這裡我們能看見的是,牛頓沒有在鍊金術上取得成就。用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是可以理解的。鍊金術本就是虛妄之事,即使牛頓再偉大,也無法讓虛妄之事成功。
英國人不承認梵蒂岡對本國宗教的領導地位,他們讓坎特伯雷大主教成為自己國家的宗教首腦。在英國正統的教義是相信「三位一體的」,而牛頓信仰的教派是發端於公元4世紀的「阿里烏派」,認為耶穌不能和上帝合而為一,即聖父和聖子不能合一。牛頓死後,在他的遺物中發現了秘密手稿,反對主流的「三位一體」,這就屬於異端了。牛頓生前一直成功地隱藏著自己的異端信仰,之後這些秘密手稿神秘失蹤,直到1936年拍賣「樸茨茅斯收藏」,其中包
括這部分手稿,牛頓的異端宗教信仰才被世人發現。
牛頓的經濟狀況和股票投資
下面我們講牛頓的經濟狀況。牛頓出身清寒之家,前面我已經說過了,當劍橋盧卡斯講座教授年薪只有100英鎊,外加提供食宿。後來他出任造幣廠督辦,年薪是450英鎊。剛去的時候他的年薪小於此數。當時這個造幣廠有一個廠長,所以這個廠長和督辦兩人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到底是督辦受廠長的領導,還是廠長受督辦的領導,又或是他們兩個人平權?牛頓是一個有學術研究能力的人,他一去就先把以前的文件找出來研究,目的是要搞清楚他這個督辦的權力到底是多大。他跟財政部說,他的年薪必須跟廠長一樣多,而且他接著就做了好多解釋,要讓自己的實際的權力比那個廠長還要大。最後財政部同意了,給牛頓年薪450英鎊。
到了晚年牛頓的收入就越來越高了,年入2000英鎊。這個時候已經包括了以錢賺錢的方式,資本獲利升值那種性質的,就不光是他的工資了。到最後他去世的那年,年入達到了4000英鎊。
前面我們說到,退役工程兵中校維拉米爾特別關心牛頓的股票投資,他詳細評估了牛頓手裡的股票。南海股票是股票史上非常著名的股票之一,當年好多人在南海股票上賠得傾家蕩產,這支股票就是因此而載入了證券交易史冊。而牛頓手裡恰恰拿著南海股票,而且他長期被套牢。維拉米爾中校詳細考察了牛頓持有的南海股票曾經有過什麼狀態,結論是曾經有過一個機會,牛頓可以獲利2萬英鎊高位出貨,但他卻沒有賣出。到他去世時仍持有著南海股票,此時這股票已經虧損了4000鎊。當然僅從炒南海股票來說牛頓的成績還不算太壞。他在最後那年年入就有4000鎊,這樣看來不過是虧掉了一年的收入而已,對他來說已經不是什麼傷筋動骨的事情了。
牛頓的藏書與愛好
我們再來看牛頓的藏書和手稿。在維拉米爾中校拿到的那份《財產清單》裡,牛頓去世時留下藏書1896冊,其中與鍊金術有關的書籍169種。
什麼叫做與鍊金術有關的呢?其實就是兩類書:一類是直接講鍊金術的,還有一類是講化學的。在牛頓那個時代,化學(chemistry)和鍊金術(alchemy)這兩個名字是同時存在的。今天很多人會覺得鍊金術是偽科學,化學是科學。當時有些人願意說鍊金術是化學,也有些人無所謂。鍊金術自己另外有個小圈子,它是很隱秘的。比如今天你去查維基百科查出波義耳(Robert Boyle),他的身份是化學家,其實波義耳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鍊金術家。只不過當時搞鍊金術的人有一種是不搞化學的,純粹搞鍊金術,整天就是公開講鍊金術;還有一些人依違於這兩者之間,他們不大願意講自己搞鍊金術,有時候把它說成化學。而波義耳是公開的,既講化學也講鍊金術。牛頓其實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先自學化學,學了兩年後他就開始搞鍊金術。波義耳是他鍊金術方面的導師,所以與鍊金術有關的169種書裡面既包括了鍊金術,也包括了化學,因為這兩個本來就分不開。
牛頓的藏書裡很少有文學作品,所以維拉尼爾中校認為牛頓是個乏味的人,他根本就對文學沒興趣。牛頓有一些旅行方面的書,其中有關於中國旅行的書。有一些經典,但是不多,總的來說牛頓是一個缺乏文學愛好的人。牛頓的藏書現在收在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倒是挺合適的。
牛頓宅子裡有一件小器物,是象牙雕的他本人的像,是別人送給牛頓的,維拉米爾中校說,除了這個小雕像讓他覺得跟美還有點聯繫,宅子裡的任何器物跟美都沒聯繫。在他的描述中,牛頓是一個特別無趣的人。當然這個中校的描述到底有多準確,也很難說。
另一件關於牛頓的事情是他不近女色,很多人都是這麼說的,其中比較著名的一個說法來自伏爾泰。伏爾泰當年跑到英國去時,牛頓已經去世,但是伏爾泰趕上了牛頓的葬禮,他看到了牛頓在英國享受的哀榮,自己回到法國後就寫了文章介紹牛頓。後來他還自詡說是他最早把萬有引力理論介紹給法國人的,其實伏爾泰就是個文科男,萬有引力估計他也搞不懂。但是伏爾泰強調說,他遇見了牛頓臨終時照顧牛頓的醫生,醫生明確地告訴他,牛頓對任何女性都沒興趣。(本文節選自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江曉原11月15日在復旦大學的講演。)
極簡的牛頓大事年表
這是一個極簡的牛頓大事年表,這個年表和我們後面要講的事情有許多關係,所以你們可以先看看,記住一些重要的年份。
1642年,牛頓出生。
1665年,也就是牛頓23歲的時候在劍橋拿的文學士學位,不是科學的,當然,他那個課程裡是要學科學的。
1669年,牛頓27歲,任劍橋大學盧卡斯講座教授,這個位置是他老師讓給他的。當時這個講座教授年薪是100英鎊,外加學校提供食宿。牛頓一輩子都是一個單身漢,沒結過婚,所以所提供的食宿就是他個人的食宿。
大家一聽劍橋大學盧卡斯講座不得了,剛去世不久的霍金也是這個講座的教授,很多人都以為這個講座是一個非常高的榮譽職位,當然霍金就任的時候確實如此,但牛頓時代這個講座的情形恐怕不是我們今天想像的那樣。牛頓當盧卡斯講座教授的時候,大多數日子他上課時一個學生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表示自己是忠於職守的,牛頓就一個人對著空空的教室講15分鐘,講完便回去。據說,在他擔任教授的許多年裡,只有一個學生試圖去聽,但聽了幾次課後聽不下去了,便也不去了。牛頓起先對著空屋子講15分鐘,這挺考驗人的。牛頓講了一段時間還是沒人聽,也就沒有再堅持講下去了,但他仍繼續領100英鎊年薪,這便是他做講座教授時的情況,挺狼狽的。
1669年,牛頓頓用拉丁文寫成《運用無限多項方程的分析》(De Analysiper Aequationes Ngumero Terminorum Infinitas),簡稱《分析學》,這是關於微積分的第一部比較完整的著作,儘管兩年前他已經寫過一些相關的文章,但連同這本書當時都沒有出版,多年以後才出版。
1673年,牛頓31歲,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那時皇家學會剛剛成立13年,一堆發起人,如果當時各位是當中某一位發起人的朋友,說不定也能成為發起人。最初在場的就是它的原始會員,遠沒有今天這樣的地位,當然任何事情首創的時候都這樣。
1687年,牛頓出版了《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Mathematica),這個年份非常重要,因為萬有引力理論就是在這本書裡提出來的,目前本書已經至少有兩種中譯本。
1669年,牛頓54歲,出任皇家造幣廠的督辦。這件事情極其有趣,通過這件事你們將看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牛頓,給人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沒想到牛頓會是這樣的一個人。
1703年,牛頓當選皇家學會會長,此時離他當選為會員過了30年。
兩年之後,1705年,牛頓被授予爵士,可以在名字前冠上Sir,所以我們常看到的稱呼是艾薩克·牛頓爵士,這是一種不可世襲的貴族稱號,作為對有貢獻於英國的人的嘉獎,封爵這一傳統一直保存至今。牛頓本人原不是貴族,他出生的家庭是很清貧的,但他被封了爵位之後,也可以算是貴族了。
1727年,牛頓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