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日下午兩點半,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錢民輝教授應邀擔任南京師範大學2017屆教育學原理博士答辯委員後在隨園校區田家炳南樓404室作了題為《教育社會學不是教育學,也不是社會學》的學術報告,報告由教育科學學院程天君教授主持,教育科學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等相關專業的老師和研究生近60人參與了本次活動。
錢民輝教授從自身工作經歷、教學經驗與學科發展史出發,對我國教育社會學的發展歷程作出了細緻描述,並進一步探討了我國教育社會學學科發展的困境與出路。錢教授認為,交叉學科的性質引發教育社會學姓「社」還是姓「教」的持續困擾,大行其道的實證主義社會學與國家行政力量推動教育社會學在「去教育學化」「政治化」的道路上漸行漸遠,從衝突理論到批判主義的盛行進一步導致教育社會學之「教育性」被日漸忽視。要逃離這一困境,需要教育社會學學界在學科獨立與學科研究兩方面共同努力,確立學科研究主題、加強學科間對話、繁榮學術活動、促成學科制度化才可能使教育社會學走向獨立,而對「質」「量」研究方法之爭、學科話語混亂、「嵌入」社會學理論而「踢出」教育學理論、重「有用」輕「無用」研究等迷思的破除則是當前教育社會學研究的要務。此外,「教育社會學需不需要有清晰的界限?」「為什麼教育學與社會學無對話,實現對話可能嗎?」「作為一名教育社會學者應當具備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和素養?」等問題仍需繼續思索與討論。
在交流環節,錢民輝教授就「教育性之於教育社會學與教育學的異同」、「教育場域內國家與市場力量的博弈」等問題與我校師生們進行了深入討論。程天君教授對本次報告總結道,錢教授求學治學一路走來,對「教育社會學『非驢非馬』的困境」「教育社會學究竟為何」等問題作出了持續探索,正如錢教授所言,教育社會學並非只是純數據的規範性「應然」學科,還需要對解釋性、事實性的「實然」、「教育性」等方面加強重視,應多面兼顧而不能偏執一端,從這個意義上說,「既非教育學也非社會學」與「既姓『教』也姓『社』」實為教育社會學的一體兩面,而錢教授留下的問題仍值得我們繼續深入思考。最後,報告在師生們熱烈的掌聲中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