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導,科學家模仿人類眼睛的形狀和功能,打造了一種「仿生眼」,雖然這一種「仿生眼」目前處於原型階段,但是在未來是可以用於幫助盲人恢復視力的。相信大家也知道,眼睛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器官,眼睛視力不好,我們人類很多方面都會受到影響。再加上眼睛的結構非常複雜,所以當眼睛出現問題時,有時候會很難有效恢復視力。現在科學家在「仿生眼」方面取得一些進展,對於這些視力不好的人們來說,確實是一個福音。
據科學報告的資料顯示,這一種「仿生眼」是一個半球形的人工視網膜,還有一系列可以傳遞實時圖像的傳感器。從分享出來的畫面中,我們看到的「仿生眼」,和眼睛確實是很相似的。不過,雖然這些技術可以實時捕獲畫面,但是將這些傳感器與人腦進行交互,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大腦,是很難的。因為這些信號需要實時反饋到大腦,以便大腦可以及時作出反應。
由於眼睛是非常複雜的,所以即使當前已經製造出了「仿生眼」,但是現有的仿生眼能力還是比較有限,捕獲畫面的能力不強。如果想要捕獲更加複雜的畫面,意味著需要更多更先進的傳感器,而傳感器越多,意味著與大腦的交互又會變得更加複雜。所以,仿生眼什麼時候才能實現實際應用,暫時不得而知。不過這樣技術,或許會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因為,一直以來我們都追求更長壽,在先進的醫療技術的幫助下,我們現代人類確實是比古時候的人類更加長壽了,但是,我們人類壽命的極限是多少呢?我們人類未來是否會變得更加長壽,甚至永生呢?未來是否會實現永生,我們暫時不知道,不過我們是有可能會更加長壽的。
我們經常從會看到一些機器出現故障甚至老化,但是在經過更換零件以後,可以再次運轉,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這些機器的使用壽命。我們人類未來是否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更換一些出現問題的器官,以延長壽命呢?從理論上來說,或許是可行的,如本文提到的仿生眼,未來或許可以為那些失明的人們帶來光明。
《超人類主義宣言》的合著者之一娜塔莎·維塔·莫爾表示,我們人類或許會在未來50年內通過更換身體的器官,以實現延遲壽命、增強能力的目標。簡單地說,其實就像機器那樣,哪些器官出現問題,就更換哪些器官。一般的器官構造並不是很複雜,不過像前文提到的眼睛以及大腦這些,可能難度會很大。如果在未來更換大腦,此前大腦中的記憶如何保存下來,並讓新的大腦「繼承」,是一個難點。
除了面臨技術難題以外,其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考慮。如果實現更換器官以實現長壽,如何保證每個有需求的人們都可以公平地得到這一項技術來實現延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