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騙大腦產生圖像 仿生眼成功讓失明者復明

2020-11-26 中國網

英國倫敦穆爾菲爾德眼科醫院日前成功實行了一項先鋒性的「仿生眼」移植手術,目前2名接受手術的盲人患者已經恢復視力,可以大致看清物體輪廓,分辨物體移動方向,並能感知光線強弱。據了解,在未來3年之內,「仿生眼」技術有望得到大範圍推廣,令數百萬盲人通過這種方法重見光明。

患者雙目失明多年

據報導,這一先鋒性手術是於上周在倫敦穆爾菲爾德眼科醫院進行的。據悉,2名失明患者年齡均為50多歲,並都患有遺傳性色素性視網膜炎,導致雙眼感光細胞徹底毀壞,已經完全雙目失明多年。在手術中,眼科醫生林登·達·克魯斯率領的手術團隊,為2名患者分別植入了一種名為「阿格斯II型」的「仿生眼」。

據報導,「阿格斯II型仿生眼」價格高達1.5萬英鎊,是由美國「第二視力」公司生產、加州洛杉磯市多赫尼視力學會的科學家發明的。它由一個微型攝像機和一片植入盲人患者眼球底部的人造視網膜組成。微型攝像機安裝在失明患者佩戴的眼鏡上方,而攝像機拍攝到的外部動態圖像信號將通過一個無線發射器發送出去。而在植入患者眼球的人造視網膜中,裝有一塊超薄電子接收器和60個電極,可以將由發射器接受到的圖像信號,轉換為電脈衝信號。

「欺騙大腦」產生圖像

「阿格斯II型仿生眼」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過患者眼鏡上的攝像機捕捉外部景像,然後圖像經無線發射器傳送到患者眼球表面的人造視網膜上,並轉換為電脈衝信號。接著,人造視網膜上的電極會刺激視網膜的視覺神經,繼續將信號沿視神經傳送到大腦。這些脈衝信號可以「欺騙大腦」,讓大腦以為患者的眼睛仍然在正常地工作。最終,患者能和常人一樣「看到」外部世界,並區分光明和黑暗,從而恢復視力。

不過,人造「仿生眼」提供的脈衝信號,並不能達到健康眼睛捕獲的圖像質量,只能讓大腦產生畫質粗糙的黑白圖像。專家希望,隨著科技的發展,他們能夠增加縮微攝像機捕獲並傳輸給大腦的圖像的質量,讓它們能夠和健康肉眼看到的圖像越來越接近。

花數個月學習「觀看」

4月21日,負責這2例「仿生眼」手術的眼科醫生林登·達·克魯斯透露,「仿生眼」系統植入很成功,兩位患者正處在手術康復階段,目前他們已經能辨認簡單物體,並可以在不需幫助的情況下四處走動。

克魯斯醫生稱:「穆爾菲爾德眼科醫院是歐洲僅有3家獲選參與『仿生眼』手術試驗的醫院。2名患者都是真正的盲人,而他們的『仿生眼』植入手術都很成功。」克魯斯希望,2名患者大概在數月之後能漸漸學會如何使用「仿生眼」。因為長時間失明的盲人,他們的大腦需要許多時間才能再次學會「觀看」。

大規模推廣「仿生眼」

據悉,這次「仿生眼」移植手術也是一項全球性「仿生眼」試驗的一部分,迄今只有歐洲、墨西哥和美國的15名失明患者參與了「仿生眼」試驗。

據專家預測,在未來3年之內,「仿生眼」技術有望在英國大範圍推廣,令數百萬盲人通過這種方法重見光明。

據報導,目前人造「仿生眼」所使用的微型攝像機還必須固定在眼鏡上,但科學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可以研製出一種只有豌豆大小的微型攝像機,並將之移植到患者的眼球角膜下,從而取代人眼內感受外部圖像的天然組織,令「仿生眼」更加名副其實。研究人員預測,在3年至5年內,這一大膽夢想就有望成為現實。

未來可以看清人臉

事實上,美國「第二視力」公司在2002年已研製出了第一個「仿生眼」樣品,而美國加州長灘市現年64歲的琳達·穆爾福特老太太是全世界最早接受「仿生眼」移植手術的盲人患者。穆爾福特在雙目徹底失明10多年後,最終在2004年接受了第一例「仿生眼」移植手術。手術後,在一副安裝有攝像機的太陽鏡幫助下,她已能看見由黑白光點組成的模糊圖像了。穆爾福特說:「當我去觀看孫子的曲棍球比賽時,我能看見比賽的情況。我也可以觀看孫女在舞臺上跳舞,這實在太美妙了。」

不過,穆爾福特當時所植入的「仿生眼」非常原始,醫生只在她的眼球中植入了16個電極,而在這次2名英國盲人的「仿生眼」手術中,患者眼中植入了60個電極,因此他們「看到」的圖像將更加清晰。而在加州,科學家甚至已開發出了植入多達1000個電極的「仿生眼」,未來一旦盲人裝上這種「仿生眼」,將可以分辨不同人的臉。(現代快報 雷天嘯)

相關焦點

  • 5年內讓人復明,港科大的人造眼有啥不一樣?
    」海倫·凱勒寫下的這段話是多少後天失明者久久難以忘懷的夢魘。「如果給我三天光明,我會看見多少東西啊!」這又是多少盲者的期盼。近日,香港科技大學範志勇團隊在Nature上發布的一款3D人工眼球給盲人帶來了新的福音。
  • 神奇:仿生眼問世,給盲人帶來了福音。重磅:超越人眼睛不是夢!
    最近,一則大好消息在網上被炒的是沸沸揚揚,頗有大博眾人眼球之意,這就是美國與香港範智勇團隊,共同研發的仿生眼取得了成功。所謂仿生眼,實際上就是打造一個視網膜假體,通過一系列光電信號轉化,將信號傳遞給視神經,並傳導入大腦。隨後,這些信號會被解析為圖像,仿生眼就能成功「看」到了。據介紹,這款仿生眼的功能和真人的眼鏡功能十分的相似,而且今後可能會在醫療或者AI機器人的領域上有一定的幫助。
  • 專家解讀電子仿生眼
    達到這種程度才算是義眼臺植入成功。」竇宏亮說。 義眼片就安裝在義眼臺上。但是 「不是所有義眼片都一定要裝載在義眼臺上,對於一些眼球萎縮程度輕微的病患,是可以直接帶上義眼片的,也能起到修復容貌、填充眼眶的作用。」竇宏亮介紹,「小斌斌義眼片的使用跟隱形眼鏡差不多,只是要隨著其年齡的增長,眼部大小的變化而更換。」
  • 科學家成功研發「全球革命性創新仿生眼」,以後視障者就能重新看見世界了
    早前,科學家已通過首列實驗,在一位失明7年的30歲女患者大腦裡植入晶片,透過電腦將晶片信號傳送至大腦,女患者重新看見了彩色的光點,而這項令人欣喜的實驗結果也逐漸催使仿生眼技術的生成。該名女患者的主治醫生嘗試把一臺微型攝影機植入她的大腦,這項技術主要是靠大腦的視覺反應,所以一開始對於眼睛並未有什麼影響。然而經過6周測試,患者成功通過大腦視神經清楚接收到醫生所發送的圖像,這項技術隨即在科學界引起不小的轟動。
  • 科學家創造了一種「仿生眼」大腦植入物,可以使盲人看見
    這是治癒盲人的新方法「仿生眼」視力障礙是一種疾病通過他們開發的仿生視覺系統的頭飾,科學家們準備對人類對象進行「仿生眼」實驗。 這是世界上科學家們首次開發出一種旨在治療人的失明的大腦晶片設備。定製頭飾包括以下內容:帶無線發射器的攝像頭,視覺處理器單元和軟體,以及一組植入到大腦中的9x9毫米瓷磚。 它是如何工作的它是這樣工作的:設備中連接的攝像頭將捕獲用戶的環境或周圍環境。
  • 首例人類仿生眼即將進入臨床,十年努力,科學家將讓盲人重獲光明
    近日,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仿生眼,此款仿生眼通過結合智慧型手機式電子設備和植入大腦的微電極可使盲人恢復視力。在預臨床實驗和非人類試驗證實該設備用於綿羊時,超過2700小時的刺激過程中,均未引起廣泛的組織損傷。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將「仿生眼」完全植入大腦進行的長期實驗之一。
  • 全球首次仿生眼將人體臨床試驗,將智慧型手機與大腦植入微型電極相結合
    與非網 9 月 21 日訊,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稱,經過 10 年的努力,他們成功研製出了一種仿生裝置,可以通過腦部植入物幫助盲人恢復視力。該裝置在羊身上進行的非人類試驗中顯示出了效果。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為將在墨爾本進行的、全球首次仿生眼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
  • 「仿生眼」問世,或用於恢復失明人士的視力
    「仿生眼」是現代技術與自然自身設計的結合,由一個半球形的人工視網膜和一系列捕獲並傳遞實時圖像的傳感器組成。這對現代醫學來說非常不可思議,其實多年來,科學家和醫生們一直在想辦法用人造器官代替人體的某些重要組成部分,從而可以恢復人的生活質量,使面臨病痛的人類更健康快樂的生活。
  • 科學家打造「仿生眼」,超人類主義:未來或可通過此技術實現長壽
    」是一個半球形的人工視網膜,還有一系列可以傳遞實時圖像的傳感器。從分享出來的畫面中,我們看到的「仿生眼」,和眼睛確實是很相似的。不過,雖然這些技術可以實時捕獲畫面,但是將這些傳感器與人腦進行交互,將這些信息傳遞給大腦,是很難的。因為這些信號需要實時反饋到大腦,以便大腦可以及時作出反應。
  • 仿生眼助英帕運會主席重獲光明 植入晶片僅3毫米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20日報導,英國帕運會主席、前帕運會盲人遊泳運動員蒂姆·雷迪什19日表示,在接受視網膜晶片植入(即仿生眼)手術後,他已經能夠看到外界物體的輪廓,甚至能自己看表。今年55歲的雷迪什在31歲的時候患上眼部退行性疾病,並在38歲時視力全失。但雷迪什並未就此放棄生活熱情,而是積極投身殘疾人運動。
  • 《錯覺的法則》:是欺騙大腦,還是被大腦欺騙?這關乎你的人生
    每個人的大腦在功能上是沒有差別的,問題僅僅在於如何使用它們。大腦會產生好的錯覺和不好的錯覺,進而會由此產生與之相對應的結果。因此,到底「我能行」還是「我不行」,僅這一字之差就能讓人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被「小錯覺」改變的「大人生」——我們的大腦很容易被欺騙根據大腦的特性,人是無法同時思考兩件截然相反的事情,因此,人只分為兩種,一種是產生肯定性錯覺的人,另一種是產生否定性錯覺的人。肯定性錯覺會對我們產生積極的影響,即使生活艱辛,卻也能甘之如飴。因為在這個錯覺的影響下,我們會覺得做什麼都值得,做什麼也都會感到快樂。
  • 科學家將大腦植入物繞過眼睛可使盲人重見光明,治癒失明指日可待
    《科學》雜誌配發的評論文章也指出,該研究為下一代視皮層視覺假體(CVPs)設定了一個新的基準,證明 1000 個電極足以產生字母、方向和運動感知。Roelfsema 表示,他們的目標是通過多個電極同時進行電刺激來創造可解釋的圖像,以產生一個由多個光幻視點組成的知覺。
  • 澳完成世界首例仿生眼植入手術 患者術後能看到亮光
    此次次接受仿生眼植入手術的是54歲的黛安娜·阿什沃斯據英國《每日電訊報》8月30日報導,日前,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成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仿生眼植入手術,接受該手術的失明患者在植入仿生眼後,能夠看到少量外界光線。
  • 10個會欺騙我們大腦的視錯覺畫面
    視錯覺,我們也可以將其稱為視覺幻覺,簡單的來說,就是在視覺上對我們的大腦產生欺騙性質的方式。這可能與圖像的排列、顏色的影響,以及光源或其它變量的影響不無關係。視錯覺可能既有趣又迷人,但它們也可以告訴我們關於大腦和感知系統如何運作的大量信息。
  • 全球首個人類仿生眼或將開啟人體試驗,能否為失明者帶來光明?
    據未來主義科學網9月15日報導,澳大利亞墨爾本莫納什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稱,經過10年的努力,他們成功研製出了一種仿生裝置,可以通過腦部植入物幫助盲人恢復視力。該裝置在羊身上進行的非人類試驗中顯示出了效果。目前,研究人員正在為將在墨爾本進行的、全球首次仿生眼人體臨床試驗做準備。
  • 仿生眼讓失明女子重獲光明 可向大腦發送移動影像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 英媒稱,科學家們正接近於通過向大腦直接發送移動影像來恢復盲人的視力。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0月31日報導,在世界首例此類手術中,外科醫生在一名30歲女子的大腦中植入了視覺刺激器晶片。
  • 仿生眼領域重大突破登上 Nature
    能幫助視覺受損者重見光明的技術,除了角膜移植、腦電技術、還有仿生眼。2015 年,美國明尼蘇達州一位名為 Allen Zderad 的 68 歲男子在失明 10 年之後,憑藉一雙「仿生眼」重見光明。具有特殊的圖像感知特性,如視野寬、解析度高、像差低、靈敏度高。然而要想研發出滿足上述特性的仿生眼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