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與史》第一季:宇宙起源7
07:52來自力比多先生
宇宙中的悖論:希臘哲學家芝諾最著名的悖論就是阿基裡斯與烏龜賽跑。阿基裡斯若想追上烏龜就必須先到達他與烏龜之間距離的二分之一處,那麼此時烏龜也往前行進了一段距離,阿基裡斯想要超過烏龜就又要先到達這段距離的二分之一處,以此類推阿基裡斯永遠也無法超過烏龜。
再看芝諾的另一個經典悖論:
芝諾問他的學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
學生回答:「那還用說,當然是動的。」
「確實是這樣,在每個人的眼裡它都是動的。可是,這支箭在每一個瞬間裡都有它的位置嗎?」
「有的,老師。」
「在這一瞬間裡,它佔據的空間和它的體積一樣嗎?」
「有確定的位置,又佔據著和自身體積一樣大小的空間。」
「那麼,在這一瞬間裡,這支箭是動的,還是不動的?」
「不動的,老師」
「這一瞬間是不動的,那麼其他瞬間呢?」
「也是不動的,老師」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動的?」
霍金在《時間簡史》中寫道:「宇宙的邊界就是沒有邊界。一條沒有終點的直線,這條直線上的任何一個點都是這條直線上的中間點。」芝諾的二分法悖論在無窮的概念裡開始起到作用了,起到的是在大腦思考意識上的作用。在無窮的概念下芝諾悖論就是像真理一樣的真理。無窮使的宇宙中的任何一個星球都是宇宙的中心,當然,也包括我們居住的地球。
飛馳不動的箭這條悖論,就如同薩爾維蒂大船上彈跳的小球,我們無法得知是船還是地球在動。缺乏靜止的絕對標準意味著,人們不能確定,在不同時間發生的兩個事件是否發生在空間的相同位置。
通常大多數人會認為芝諾悖論是一種詭辯,可芝諾悖論對人類在數學和物理學的研究上影響深遠。在這些研究領域裡沒有悖論的存在就無法前行,這就如同在數學中沒有假設這個概念一樣。
「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件很可能是這樣一些事件,它們可能就象其他任何事件可能已經發生卻不被認識。」這是詹姆斯喬伊斯在《芬尼根的守靈夜》一書中寫到的。它屬於未知的已知這種悖論。這就是我們大腦中宇宙存在的現象。在有限的空間與時間裡,悖論或許是錯誤的,但超越這些界限後悖論卻成為了一個真理。量子力學目前研究的結果也是如此,量子的呈現「波」和「粒子」是由人的意志所決定。而原子彈這個人類最具殺傷力的武器卻成了維持人類和平的法寶,推動了以國家、宗教與文化之分的人類成為一個整體。
悖論在大腦中的存在,是構建現代人類思維的一個重要環節,它能讓我們的思考從有限走向無限,跳脫常規的束縛對宇宙展開無限的遐想。所以讓我看來芝諾的出現對未來人類大腦的進化起著重要的作用。
我想,如果你理解了悖論存在的意義,你就能對量子力學的測不準原理與計算機領域中的模糊算法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這,或許就是生物算法中的感性認知吧。
我不想把大歷史寫成深奧難懂的理論,但悖論在大腦中的形成是現代人思維的一個基礎,是必須在意識中構建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