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測的宇宙到底有多大?有多麼古老?容納了多少個星球?是否存在像地球一樣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關於宇宙,有很多未知等著人類去探索發現。就人類現在所了解的宇宙知識,僅僅是浩瀚大海裡的一滴小雨珠而已。而一本《宇宙進化史》,簡單形象的描述出宇宙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太陽、月亮、繁星、銀河…壯麗而遙遠,神秘又傳奇,宇宙從何而來?中國的盤古開天闢地,《聖經》的上帝造物,古埃及的天神阿圖姆創世,巴比倫的魔力女神造天地,古希臘的泰坦出世…一系列的神話故事也揭示了人類先祖渴望了解宇宙真相的迫切願望。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我們人類也不再僅僅滿足於自身的生存和種族的延續,開始不斷的探索宇宙的秘密和生命的意義。但是各種科學理論的完善是極其緩慢的過程,僅僅從地心說理論轉變為日心說理論就花了將近2000年的時間,到目前為止,人類對宇宙的起源依然只是在探索中,書中也談到宇宙起源三個假說:大爆炸理論、穩恆態理論、蟲洞噴發說。
書中主要講述了現代宇宙學中最有影響力的一種學說: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在1927年由比利時科學家勒梅特首次提出,他認為宇宙曾有一段從熱到冷的演變,由於宇宙的不斷膨脹,物質密度從密變稀,像極了一次大規模的爆炸。1929年美國科學家哈勃提出星系的紅移量和星系間的距離成正比,並推算出星系都在相互遠離的宇宙膨脹說。
哈勃發現了紅移定律,宇宙演化的理論才逐漸被人類接受,但在這之前很少有人認識到宇宙還會演變。當時的科學界普遍認為宇宙和物質都是恆定不變的,即使是大科學家愛因斯坦在推算引力場方程式時,已經推導出宇宙其實是一個有著從未停止物質變化的動態宇宙,但是為了維持靜態宇宙的計算結果,愛因斯坦在方程中加了一個「宇宙常數」。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宇宙的探索也有了質的飛躍,但依然有很多未解之謎困擾著我們。反物質、微型黑洞、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暗物質、中微子、類星體、引力波等這些存在於宇宙中的物質,對於人類來說依然是知之甚少。
書中的最後談到了宇宙的未來,主要闡述了史蒂芬霍金對宇宙未來兩種可能的推斷,一種是宇宙繼續膨脹下去,另一種是宇宙會不斷的收縮,最終形成一個點。是膨脹還是收縮,取決於宇宙的平均密度,而宇宙的平均密度計算並不容易,所以宇宙的未來走向也是一個謎。
《宇宙進化史》在本書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描述了神秘莫測的宇宙,簡單勾勒出了宇宙這幾十億年的成長足跡。宇宙中蘊藏著不計其數的未解之謎,隨著人類文明和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宇宙的神秘面紗也會慢慢被人類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