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民︱3月讀的二十九本書,推薦《未來簡史》

2021-01-12 澎湃新聞

由於春節去了南極,1月、2月讀的書沒達到月平均數,欠下的債只有慢慢還。3月甚閒,讀了二十九本。

1.

《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

(尤瓦爾·赫拉利,中信出版集團)

赫拉利這位超天才的《人類簡史》已經震撼世界,在國內讀書界擁有眾多粉絲。這本新出的《未來簡史》則在「好」字前要加一個「更」字。《人類簡史》講過去,這本講未來。講過去好歹要有點真實依據,但講未來則想像空間極大。不要說科幻了,就是許多嚴肅的書亦不靠譜,起碼讓人難以理解、接受。所以,未來學被戲稱為騙子學。這表明寫未來而為人所信服比寫歷史難得多。但這本《未來簡史》之所以再次震撼世界,讓許多人信服,正表明寫得極好。作者指出了二十一世紀後半期,甚至更遠未來的前景,我想是現實的,會兌現的。存了對未來的這種預見,我們就更知道自己現在應該做什麼。這種預測的正確性就在於作者是立足現在而設想未來的。所以,這本書講未來的基礎是作者對歷史和現實的分析。

我認為,決定人類歷史發展的是人的本性,推動歷史前進的是人的欲望。作者提出,目前人類已經基本解決了飢餓、瘟疫和戰爭問題,那麼人類的欲望是什麼呢?那就是長壽、幸福或快樂,為此就是「為人類取得神一般的創造力及毀滅力,將『智人』進化為『神人』」。這三項就是現實與未來的三大難題。能不能實現呢?目前生物工程與電腦技術發展的現狀表明這些欲望是可以實現的。所以,未來就是生物技術與電腦的進步把智人變為神人的過程。作者的分析處處精彩。比如根據生物學的研究,人並不是有心靈、有靈魂、高於其他物種的物種,人的一切行為都來自「算法」,而這種算法無非是腦細胞活動的結果。當智人成為神人時,現在的意識等於一切,現在所講的自由等等都會消失。

而且,生物工程與電腦的發展都得取決於創意型的精英,人民創造歷史云云都會成為過去,這樣少數精英與普通人群的差距還會加大。當然,所有人都會從這一進程中得到好處,差距無非相對差距而已。從現在科技進步所產生的影響看,這一點也是確肯無疑的。作者是超天才,讀了大量的書,他不僅把這些書融匯貫通,而且從中有了自己的創新,產生了新思想,並進行了深刻而有說服力的分析。一般來說,超天才的書會難免高深,一般人難以讀下去。但這本書不僅好讀,而且極有趣,一旦開始讀就難以放下。越讀越覺得信服,常有醍醐灌頂之感覺,覺得對許多問題的看法豁然開朗。

譯者仍然是前一本書的臺灣學者林俊宏先生,譯文完全達到「信、達、雅」,讀這樣的譯本本身也是一種享受。中信的書一向裝幀精美,但這本書是一本平裝本,我覺得這樣好看的經典是值得保存、常讀的,建議再版時出一本較為精美的精裝本,以作為永久的藏書。

2.

《鏡廳:大蕭條,大衰退,我們做對了什麼,又做錯了什麼?》

(巴裡·埃森格林,中信出版集團)

鏡廳是一戰結束時籤署《凡爾賽合約》的地方,作者以此為書名是因為這個條約不承認全球經濟結構發生了很重要的變化,而「這為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埋下了禍根」。本書正是寫此後三十年的大蕭條及2007-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當然,本書並不是描述這兩次危機的,而是寫政府與貨幣當局如何應付這兩次危機,它們在危機中做對了什麼,又做錯了什麼,為我們防範類似的重大危機提供了經驗和教訓。我們從災難中吸取教訓,就會進步。2007-2008年的金融危機造成的災難,要遠遠小於1930年代的大危機,就是證明吧。本書不是按時間順序來寫歷史,而是把這兩次危機對照起來寫,這樣給我們的感覺更鮮明,更直接。這種寫法是本書的特色之一。寫這兩次大危機的書相當多,但這本側重於政策分析,有獨到與深刻之處,相當冷靜與客觀,值得一讀。

3.

《貨幣大師:羅斯福和凱恩斯如何結束大蕭條,打敗法西斯,實現持久的和平?》

(埃裡克·羅威,中信出版集團)

這本書也是講三十年代大蕭條的,但角度和重點與上本書不同。本書講三十年代美國政府的貨幣政策如何解決了大蕭條,貨幣政策的重點是講金融體制的變革,這種改革的中心是放棄金本位制,增加貨幣供給量。作者介紹了凱恩斯關於這一問題的論述與羅斯富總統的實踐。書中也談到,羅斯福並不了解凱恩斯的理論,甚至聽不懂他講的東西,但他在解決三十年代大蕭條時運用了這種觀點。從書中看出,作者是讚賞凱恩斯國家幹預的理論和羅斯福的實踐的。應該說,在面臨三十年代大蕭條這樣嚴重的經濟衰退時,自由放任遠遠不夠,國家必須出手幹預。任何一個政府都不能放任經濟如此衰退,失去如此之多。當然,對凱恩斯的理論和羅斯福的做法,至今仍是經濟學界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不過,我認為不顧經濟現實固守金本位或以後的匯率固定是錯誤的。本書對歷史的回顧真實而清晰,也相當有趣。無論你支持或反對國家幹預,都值得一讀。

4.

《時運變遷:世界貨幣、美國地位與人民幣的未來》

(保羅·沃爾克、行天豐雄,中信出版集團)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鼎鼎大名的金融家,沃爾克曾任美國尼克森政府的財政部副部長,1979-1987年任美聯儲主席,2009年後在近九十歲時任歐巴馬美國總統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主席,提出了加強金融監管的「沃爾克規則」。他最大的功績就是在擔任美聯儲主席期間堅決反通脹的政策而且取得成績,為美國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濟繁榮奠定了基礎。行天豐雄曾任日本大藏省主管貨幣金融的副相、日本東京銀行(現東京三菱銀行)主席,現在是日本國際貨幣研究的理事長。由這樣兩位權威金融專家寫的回憶錄就有意義。不過本書並非他們倆人合寫的回憶錄,而是寫戰後一些重大的金融事件與變革。他們是這段金融史的親歷者,甚至主導者,所以他們的回憶不僅讓我們對這一段歷史有更清晰和真實的認識,而且從中也能吸取許多經驗與教訓。本書以沃爾克為主,但行天豐雄也重要,因此儘管美國主導了國際金融,但許多協議是各國,尤其日美談判所形成的。對金融家和研究人員來說,這本書是必讀的。

5.

《羅納德·科斯傳》

(斯蒂文·G.米德瑪,浙江大學出版社)

在中國,科斯的名氣和影響甚至要大於美國。但科斯的粉絲充其量讀過他的《企業、市場與法律》,甚至只知科斯定理。其實作為一位諾獎獲得者,科斯的思想是博大精深的。讀他的全部著作不多,但讀一本金面介紹其思想傳記的書還是必須的。米德瑪的《羅納德·科斯傳》正是這樣一本書。科斯一生的經歷並沒有傳奇性,甚至比普通人還簡單,所以本書的中心正是介紹他的思想。本書介紹得相當全面而準確,有許多觀點我們還未曾注意,如科斯並不絕對反對國家幹預,與新奧國家派不同。同時介紹得也相當通俗,不了解科斯的人都可以讀懂,而且讀起來也相當有趣。

6.

《私人生活的變革》

(閻雲翔,上海人民出版社)

通過對黑龍江一個村的田野調查說明社會關係在農村觀念發生的巨大變化:家庭及相關的家長地位的下降和個人地位的上升。應該說,這是與市場經濟相關的社會進步,但同時出現的個人責任喪失與道德的喪失,也值得注意。本書對農村觀念變化的論述是準確的,通過調查的實例來說明這種變化也極具可信性,個例的田野調查是進一步深入分析的基礎。

7-8.

《文藝復興的女人們》《優雅的冷酷:切薩雷·波吉亞的一生》

(鹽野七生,中信出版集團)

「文藝復興的故事」第五、六兩冊。前一本書介紹文藝復興時期的四位著名女性:伊莎貝拉·德·埃斯特、盧克雷齊婭·波吉亞、卡特麗娜·斯福爾扎、卡泰麗娜·科爾納羅。這四位女性,個人、經歷、事業各不相同,但反映了文藝復興時代婦女地位的提升。後一本寫文藝復興時著名的切薩雷·波吉亞。此人在作者眼中是英雄,換個角度也可以稱為野心家,文藝復興的人性解放使他根本沒有道德約束,這也是那一代人的典型。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的許多思想正來自這個人。

9.

《制度的籠子》

(徐貽軍、何德平,中信出版集團)

用故事、案例來說明制度的重要性。中國正走在法治的道路上,應該說這些年的進步正是制度改變的結果,以後的發展還取決於制度的變革。這是一本面向大眾、極為通俗的小冊子,對如何實現法治仍有意義。

10.

《美洲金銀和西方世界的興起》

(張宇燕、高程,中信出版集團)

這本書十二年前出版過,這次舊版重印說明了它的意義。作者重視制度對經濟增長的意義,那西方的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他們認為,美洲白銀的輸入引起財富再分化,形成富人階層,促進了有利於增長的制度(如產權制度)的產生。對西方的興起有不同的解釋,這也是其中一種,而且我認為相當有道理,美洲的金銀不是西方興起唯一的因素,但仍為重要因素之一。

11.

《大國商幫:粵商發展史辨》

(楊黎光,廣東人民出版社)

介紹粵商發展與特點的歷史。本書有兩點特別注意:第一,粵商是以十三行為主體的商幫,在中國十大商幫中突出的特點是開放性,應該說最早睜開眼看世界的並非文人官員,而是與洋商交往最多的粵商;第二,介紹了鴉片戰爭真正的開拓者是廣東人。作者是作家,非學者,本書寫得雅俗共賞,有相當高的可讀性,不過欠嚴謹。比如講伍秉鑑為世界首富就不確切,其實伍是2001年《華爾街日報》評出的千年世界五十個最富的人之一,並非全球之首。此外,數據少了一些,例如皇家從天子南庫拿了多少錢,臺灣學者有相當好的研究,作者應該借來用。當然作為一本通俗歷史,這些都是小節。

12.

《庇護二世聞見錄》

(皮科洛米尼,浙江大學出版社)

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本教皇私人回憶錄。庇護二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教皇,他本人亦熱衷於文藝復興,可惜書中涉及這一內容的不多。儘管他的回憶錄有自己選擇性回憶及別人修改之弊。但讀之,對了解那個時代還是有意義的。

13.

《渴望風流:尋找光榮的深處》

(歐文·斯通,長江文藝出版社)

以畢河羅為中心介紹了梵谷、莫奈、塞尚、馬奈、雷諾瓦、德加、高更等印象派畫家。當然主體是畢沙羅傳,其他人都與畢沙羅有親密交往。畢沙羅從窮人開始屢敗屢戰,最後成為一代大師。我最喜歡印象派的畫,了解這一派的首領人物畢沙羅能更好地欣賞他們的畫。斯通是大師,這本書出得極好,生動而有趣,五十一萬字讀來並不煩,越讀越有趣,書的譯文、整體裝幀、插畫都相當好。

14.

《蒙娜麗莎傳奇:新發現破解終極謎團》

(讓-皮埃爾·伊斯鮑茨、克里斯多福·希斯·布朗,三聯書店)

《蒙娜麗莎》這幅名畫,無人不知。許多人去羅浮宮看過原作,沒此眼福的,印刷品一定看過,但這幅畫背後的故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本書介紹在2012年發現的一幅《蒙娜麗莎》,從前後兩幅畫的對比,揭開了這幅畫過去的諸多不解之謎。書寫得極有趣,值得一讀。

15.

《人類時代:被我們改變的世界》

(黛安娜·阿克曼,三聯書店)

寫我們對地球生態的破壞及如何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中心在後一部分,本書寫得輕鬆也有可讀性,但在眾多同類書中缺乏深度,較為一般。

16.

《東北遊記》

(麥可·麥爾,上海譯文出版社)

作者是東北人的女婿,在嶽父家的小山村住了一年,其間到過東北各地,且閱讀了大量資料,寫出了從洋人的角度來看東北的歷史與現實,視角獨特,認識有特色,非常值得我們一讀。

17.

《深暗》

(赫克託·託巴爾,上海譯文出版社)

三十三名智利礦工,由於礦難被困在七百米深的地下,經過六十九天的營救,他們獲得新生,本書記載這次營救的過程。這本書曾被改編為電影《地心營救》,我也看過,不過讀書與看電影不同。書寫得更細,寫出了各色人等的心理活動,本書並不是要歌頌營救工作,也沒有把受難工人描寫成英雄,而是寫他們作為普通人的不同心態與行為,真實而感人。

以上兩書都屬於上海譯文出版社的「譯文紀實」叢書,這套叢書都相當好看,值得愛書人重視。

18-19.

《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老北京皇城寫真全圖(上、下)》

(喜仁龍,廣東人民出版社)

瑞典學者喜仁龍對舊北京的記錄,有文字、照片、圖片,文字佔的比重並不多,以圖片為主。這是一份極為珍貴的歷史資料,對研究、了解北京的歷史極為有益,這套叢書還有許多本,可惜還未看到。

20.

《羽毛:自然演化中的奇蹟》

(託爾·漢森,商務印書館)

講鳥的羽毛的起源、功能及演變的科普讀物。小小羽毛竟有如此大的學問,真令人驚奇。全書寫得極為通俗、有趣,科普最怕寫成學術書。

21.

《探尋自然的秩序:從林奈到E.O.威爾遜的博物學傳統》

(保羅·勞倫斯·法伯,商務印書館)

博物學曾經是一門很廣泛的學問,目的是「為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的產物命名,編寫名錄並建立秩序」。博物學實際上包括了今天的生物學、植物學、動物學、地質學等極廣眾多的學科,但人對自然的認識是從包羅萬象的博物學開始的。從收集、分類、命名研究中探求自然的秩序、萬物的規律。從林奈和布豐到當代的威爾遜,對其作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達爾文的進化論,由於博物學研究的結晶,這部書反映了人對自然認識的深化。

以上兩本都屬於商印書館出版的「自然文庫」,我僅看了這兩本,應該是一套科普讀物,無論什麼人都應讀一點科普。

22.

《乳房:一段自然與非自然的歷史》

(弗洛淪斯·威廉士,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世界上最大的義乳達九點五公斤,但由於太不方便,不久就割了,媒體稱「眼看它起高樓,眼看它樓塌了」。看了這段故事,你一定會覺得有趣,本書就為你講乳房的故事,它的生物功能(哺育孩子)或有病(乳腺癌)屬於自然的,而隆乳、各種化合物對其汙染,則是不自然的。圍繞乳房講女性健康,講種種非自然因素對女性健康的危害,深入淺出,生動有趣,而包含著深刻的道理。這樣的科普,你不會不喜歡。

23.

《餵養中國小皇帝:食物、兒童和社會變遷》

(景軍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本講兒童成長、食物與營養的論文集,重點不在於科學知識,而在於從人類學、社會等角度講這一變遷,多為社會學家所進行的社會調查,不能說沒意義,但讀起來沒趣味,太嚴肅了。像一大群大學者給我們講課,而不是像《乳房》一樣給我們講故事,同屬於「文本紀錄社會」叢書,風格差異太大了。

24.

《萬事盡頭,終將如意》

(白巖松,長江文藝出版社)

世界盃期間,作者到巴西採訪,並寫下了這本遊記。儘管時間不長,但對巴西的介紹,在我們這邊沒去過巴西的人讀來還是相當全面、有趣的。有個別粗疏,如說巴西支線飛機起步是為了避開波音與空客的競爭,好像在六十年時,空客正在起步,航空業中還沒多少人知道空客吧?

25.

《世界如錦心如梭》

(畢淑敏,浙江攝影出版社)

畢淑敏在世界各地的遊記,圖文並茂。

26.

《美洲小宇宙》

(畢淑敏,湖南文藝出版社)

中美州各國的遊記。畢淑敏的遊記,我還看過「非洲三萬裡」,這次談的兩本書,我更喜歡後一本,因為寫得詳細,故事講得多。其實遊記的好在於你遊過,我也遊過,但你講出了我不知道的故事。借「遊」講歷史、文學、風俗、傳說、人物等能成為故事的內容,大家才愛看,地方誰都能去,但知道故事,而且能像畢淑敏一樣生動、有趣講出來的就不多了。旅遊的趣味不在於遊而在於知。

27.

《梵谷的咖啡館》

(張宗子,商務印書館)

是一本以此為題目的散文集。題目僅是其中一篇,講自己讀書、看電影和生活中靜思時的一些想法。把思想的火花記下來,還是有啟發的。

28.

《讀在大好時光》

(魏小河,三聯書店)

不算書評,大概對讀書時的一些想法、感受。初讀一次,覺得欠深刻。

29.

《煩惱娃娃的旅程》

(也斯,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本小說,但中心不在故事,而在於自己在美國與法國時對香港文化的一些想法。讀來更像散文,但全書是一個小說,文字較嚴肅。

本月我就想推薦一本書:《未來簡史》,我想讀書人都該看看這本書,我到處向朋友推薦,澎湃的網友也是我的朋友。

(感謝澎湃新聞實習生唐燕飛的整理)

延伸閱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梁小民︱4月讀了三十本書,尤其推薦《黑旗》
    《我們的後人類未來:生物技術革命的後果》(弗朗西斯·福山,廣西師大出版社)《未來簡史》的作者赫拉利認為,未來影響人類的兩次重要發展將出現在生物工程與人工智慧方面。福山這本書探討的重點是生物工程,即他所說的生物技術革命。大腦科學與藥物的進步可以控制人的不良行為,也可以帶來更多歡樂。基因工程的發展可以治療一些過去的不治之症,也可以延長壽命。
  • 經典推薦之《未來簡史》:一本既有深度又「溫柔」的書
    《未來簡史》NO.1作者介紹這本探討人類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書的作者是尤瓦爾·赫拉利,一個睿智的歷史學家。說他睿智,是因為他本是歷史學家,可是在他的書裡看見的從來不止歷史,還有關於未來的思考。有人類何去何從的終極問題。
  • 比爾·蓋茨公布2018年最愛的5本書 《今日簡史》在列
    列入了自己的推薦書單。蓋茨表示,自己今年的書單「兼收並蓄」,而且這些作品「很適合用來饋贈他人」,書單中有好幾本書講述的是未經約束的科技遭濫用而釀成大錯的故事,發人深省。現在讓我們深呼吸,看看蓋茨今年推薦的年度好書吧。以下是蓋茨2018年最喜愛的五本書,推薦語皆是他的原話(有刪節):1.《我的教育:回憶錄》(Educated: A Memoir)
  • 今日薦書:《未來簡史》
    今日薦書:《未來簡史》——這部21世紀的腦洞大作,一起來看看!本期讀書《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這本書被稱為21世紀的腦洞大作,大致講述的是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已經被攻克。智人,也就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將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人類。
  • 3月讀的三十本書
    3月講課四天,讀書三十本。1.《西方的智慧》(伯特蘭·羅素,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買的書,當時讀了。二十多年過去,如今再讀,和讀新書一樣。這本書和羅素另一本《西方哲學史》同樣有名,但更簡練,也更適合一般讀者讀。
  • 王自健解讀《未來簡史》趣懟「長生不老」說
    王自健帶著《未來簡史》又回到《一本好書》的舞臺,新一期給觀眾和讀者帶來更超乎想像的顛覆性的認知。王自健推薦《未來簡史》時說「如果錯過了這本書,你將永遠停留在2018年!」。《未來簡史》這本書聚焦於人類未來或將面臨的議題「未來將有80%的人成為無價值群體;人類將全面地向機器讓位。」
  • 《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時間地圖》 | 這三本書,為您娓娓道來.
    小編為您推薦:《人類簡史》《未來簡史》《時間地圖》我們從哪來,經歷過什麼,又失去了什麼,未來我們又能抵達怎樣的目的地,這裡都有解讀。如果好書的一層,讓你看見本知,那麼第二層便可以讓你看見荒蕪之下的邏輯。自從人類有了意識,我們就如此不斷自問,於是有了燦爛的哲學,宗教和藝術。浩瀚宇宙自奇點誕生漫漫150億年。
  • 王自健《一本好書》解讀「未來簡史」 趣懟「長生不老」說
    王自健帶著《未來簡史》又回到《一本好書》的舞臺,新一期給觀眾和讀者帶來更超乎想像的顛覆性的認知。王自健推薦《未來簡史》時說「如果錯過了這本書,你將永遠停留在2018年!」。《未來簡史》這本書聚焦於人類未來或將面臨的議題「未來將有80%的人成為無價值群體;人類將全面地向機器讓位。」王自健又帶來了諸多「毀三觀」的顛覆性的認知,「吃苦=幸福」?「如果生命延長一倍到150歲,吵架翻舊帳你還記得一百年前和我說過的話嗎?」
  • 《未來簡史》讀後感
    ## 《未來簡史》讀後感以色列的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的《未來簡史》一書,流行的程度可能不亞於某些娛樂明星,你打開任何一個關於讀書的公眾號或APP幾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仿佛這本書揭示了某些驚人的東西,讓很多人覺得不閱讀一下就 OUT 了!前一陣,我也成為了「很多人」中的一員;算是較認真地閱讀完了全書,並做了一些筆記。
  • 《未來簡史》精彩還是名不副實?
    盛名之下,其實難副老生常談的命題、一筆而過的論述、分散游離的結構,讓這本書從神壇跌落。 恢弘巨著《人類簡史》的橫空出世,捧紅了尤瓦爾·赫拉利。聲名鵲起的以色列人,用了兩年的時間,又打造了引人注目的《未來簡史》。
  • 未來簡史·未來科技
    赫拉利的《未來簡史》為什麼這麼紅?有人說它的流行,是因為它契合了現代人一種被時代拋棄的恐懼感。還有人說,作者在此書中提出了未來人類的生存狀態,以及最有可能出現的人工智慧,因此得到了眾多智能粉的關注和喜愛。但無論如何,這本書和他前一本書一樣,讓我們為之著迷和大火。
  • 【院長「薦書」我來讀】對未來的遐想——《未來簡史》讀後感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對未來的遐想——《未來簡史》讀後感——作者:句容法院 孫錫超對未來的預測是一種簡單又艱難的事情
  • 2019年閱讀100本書分享之《人類簡史》
    當你第一次讀《時間簡史》時,你會覺得它就像一本教科書。它有厚厚的,光滑的紙和400頁的信息。也很重(我肯定不能把它放在我的背包裡)。但出乎意料的,《時間簡史》讀起來課不像教科書。它能吸引讀者從第一頁開始閱讀,並且流暢流暢,以一種有趣的方式將大量信息連接起來。
  • 《未來簡史》:從人文主義到數據主義,赫拉利重新解讀算法
    看完《人類簡史》,我大呼過癮,於是繼續找《未來簡史》來讀。《未來簡史》這本書對人類的未來進行了預測,作者赫拉利是一個歷史系教授,他先是回顧了人類發展的歷史以及現如今的狀態,然後對於未來進行了預測,提出了自己對於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全書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智人徵服世界,智人為世界賦予一定的意義,以及智人失去控制。
  • 2018年比爾·蓋茨最喜愛的五本書
    他經常在暑期和節假日之前推薦書籍,並就自己最喜歡的作品發表評論,因為他知道大家在這些時候擁有閒暇時光。今年,他甚至把自己最喜愛的一本書作為禮物免費贈送給任何想要的大學畢業生。「我想每個人都不妨多讀幾本書,」蓋茨在自己的個人網站Gates Notes上寫道。在他的2018年推薦書單中,有一本講的是冥想,還有一本是關於現代戰爭,「我今年列出的書可謂五花八門。」
  • 《未來簡史》預言人工智慧終結人類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高秋  崔曉冬】以色列75後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於2014年撰寫了一部《人類簡史》。這本書一經上市便轟動國際,引發30個國家爭相購買版權,併入選比爾·蓋茨、扎克伯格等諸多名人的年度書單。時隔兩年多,《人類簡史》的姐妹篇《未來簡史》問世,再度引發西方思想界熱議。
  • 精讀簡史三部曲,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果媽閱讀最新主題書單
    12月份,我們一起來讀以色列新銳歷史學家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三部曲,全面了解人類的發展歷史,了解自己,了解未來的發展趨勢,把我們自己從過去中解放出來,站在更高的視野上去看向未來,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培養面向未來的孩子。
  • 《未來簡史》:這本書將徹底顛覆你的思考模式
    如果你同我一樣,希望撥開重重迷霧,對這個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請一定不要錯過這本書——《未來簡史》。一、薦書理由1、本書的作者,擁有極為廣博的知識,站在高處,俯視全局,旁徵博引,帶領你了解人類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本書中既有你只聞其名不知其詳的歷史資料,也有最新的生物、物理、計算機等科技的發展。
  • 讀《未來簡史》㈣:數據為王統世界,未來前途已幻滅
    數據為王統世界,未來前途已幻滅。螞蟻渺小雖不忿,霧中難見孰優劣。幻滅,從《未來簡史》說「數據」的未來已經到了第四篇的《未來簡史》的讀後感,因為這本書給我的衝擊實在是大,可以說這本書有點悲觀的感覺,有一種決定論的感覺。其實這種感覺來的很大,當然這也算是吹毛求疵。
  • 《未來簡史》:人類步入巨變的前夜?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在全世界有42種語言的版本,在中國也有數百萬冊銷量,讀者讚嘆「原來歷史書讀起來可以這樣有趣」。在《未來簡史》中,作者延續了他特別的視角和靈動的筆觸,站在歷史的過去看未來,開篇的一段關於草坪歷史的講述就讓人耳目一新。他在書中寫道:「歷史研究最重要的目的,其實是讓我們意識到一些通常不會考慮的可能性。歷史學家研究過去不是為了重複過去,而是為了從中獲得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