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讀的三十本書

2021-01-09 中華網文化頻道

3月講課四天,讀書三十本。

1.《西方的智慧》(伯特蘭·羅素,世界知識出版社)

1992年買的書,當時讀了。二十多年過去,如今再讀,和讀新書一樣。這本書和羅素另一本《西方哲學史》同樣有名,但更簡練,也更適合一般讀者讀。這本書論述了從古希臘泰勒斯到當代維根斯坦的哲學思想,給出了一條西方哲學發展史的線索。這本書的特點是簡練,介紹了主要哲學家的主要哲學思想,而且採取了夾敘夾議的寫法。不僅有介紹,還有作者自己的點評。作者本人也是偉大的哲學家,點評甚有水平。其次,全書通俗易懂,讀來興趣盎然。作者不僅介紹哲學思想,還旁及當時的歷史。放在大歷史中講哲學,讀起來更有趣,也更易於理解。同時又配以若干插圖說明各種哲學思想。羅素強調哲學來自古希臘,一部哲學史就是古希臘的發展、演變史。我想起了顧準先生說的,要了解世界、了解西方,必須「言必稱希臘」。這本書值得專業人士與非專業人士反覆讀。現在我讀了第二次,以後還會再讀。

2.《釣愚:操縱與欺騙的經濟學》(喬治·阿克洛夫、羅伯特·席勒,中信出版社)

兩位諾獎獲得者寫的通俗經濟學著作,當然值得看。說明市場經濟中為什麼會有詐騙。理想的市場經濟是有前提的,主要是完全競爭、信息對稱以及人的完全理性。在這些條件滿足時,市場自發調節可以實現帕累託最優。阿克洛夫證明了現實中信息是不對稱的,席勒證明了人是非理性的,起碼不完全理性,這正是他們對諾獎的貢獻。這本書就是從這兩種理論出發來說明現實中詐騙的產生,從而說明市場經濟並不完善,需要政府的監管。人是利己的,但由於貪婪,往往會佔小便宜吃大虧,或者為些許短期利益而放棄長期利益。這樣,生產者就可以利用消費者的這種心理以及自己擁有的更多信息來操縱和詐騙消費者。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永無結束。即使有政府監管,這些事也不會消失。讀這本書起碼可以減少上當受騙。當然更可以體會信息不對稱與人非理性的理論。

3.《不平等經濟學》(託馬斯·皮凱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作者已憑《21世紀資本論》暴得大名,這是比它早出版的一本書。我對他暴得大名的書評論並不高,對這本更如此。不是抨擊不平等的書就不好,不平等的確是全世界的大問題,但作為經濟學家不能像憤青一樣發牢騷,而要提出令人信服的理論分析與切實可行的對策。而且,不能就不平等講不平等,要承認不平等對提高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作者把不平等的原因之一歸結為資本收入和勞動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但沒有令人信服地說明資本與勞動分配的原則是什麼,這些原則為什麼錯。他提的國有化、資本徵稅之類根本不可行。他的祖國法國早已國有化過,平等了嗎?對資本徵稅(而且在歐盟範圍以內)能有利於資本積累、技術進步嗎?可行嗎?對人力資本引起的收入不平等亦難令人信服。人力資本的差異有個人遺傳的差異與後天受教育與工作經驗的差異,很難人人一樣。人力資本差異並不與收入相聯繫,如何有創新?在網際網路時代,不創新如何有發展?理論難以讓人信服,政策建議不可行。這樣的暴得大名曇花一現而已,對經濟學的發展也沒有什麼意義。一本書、一個人暴得大名不難,尤其在網際網路時代,但要經得起時間檢驗就不容易了。

4.《印鈔者:中央銀行如何製造與救贖金融危機》(徐瑾,中信出版社)

央行是唯一的貨幣發行者,它的失誤會引發金融與經濟危機,但也只有它才能拯救危機。本書以央行為中心介紹世界歷史上的金融危機,從英格蘭銀行開始,到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結束。內容涉及相當廣,包括歐元危機、俄羅斯危機及中國經濟。寫得輕鬆、有趣,也好讀。但泛一點,缺乏深度。而且我的想法是可以只講國外,不講中國。其實再寫點墨西哥金融危機、泰國金融危機,對我們更有啟發,啟發點到而已。中國的情況複雜,講不清不如不講。

5-6.《西方將主宰多久:東方為什麼會落後,西方為什麼能崛起》《文明的度量:社會發展如何決定國家命運》(伊恩·莫裡斯,中信出版社)

這兩本書是姊妹篇,後者是前者的續篇。《西方將主宰多久》是講西方為什麼能主宰世界,《文明的度量》是對其進一步的解釋與補充。西方是指「人類在歐亞大陸最西部最早進行馴養生活的核心地帶,即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源頭地區,通過一系列殖民和競爭發展和擴張的社會」。不同時期西方的核心地帶不同,二十世紀是歐洲,現在是美國。東方「核心地帶始終在最初的黃河-長江之間地帶,一直到公元1850年」。現在包括中國東部和日本。作者用包括能量獲取、社會組織、信息技術和戰爭能力的社會發展指數來說明各個社會的發達程度。《文明的度量》就是詳細分析這個社會發展指數。作者用這四個指數說明了東西方的發展情況,說明在工業革命之前,東西大體相同,但工業革命後西方領先了東方,具體時間是在1773年,但他預言西方的統治會在2103年結束。重點在於東西方不同時期的發展。但他把工業革命後西方領先歸因於地理原因,完全忽略了制度與文化,而且解釋較為簡單。至於2103年後西方為什麼衰落,東方如何興起也並沒有詳盡、令人信服的解釋。作為歷史學家,對人類與西方社會在最後一次冰河時期結束後的歷史發展論述較為詳盡,也極好看。但對為什麼的解釋簡單而難以讓人信服。賈雷德·戴蒙德對本書的評價是「一部真實而又令人激動的小說」,相當準確。國內學者評價「可以與《資治通鑑》相媲美」,就太誇張了。

7.《通往工業革命的漫長道路:全球視野下的歐洲經濟:1000-1800年》(揚·盧滕·范贊登,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本極好的學術著作,說明工業革命不是十八世紀後的突然大爆發,東西方的分流也不在於此。從十四世紀開始,英、荷等國實力已經開始增長,而這種增長的背後是制度的演變及人力資本等條件的積累。制度才是大分流的基礎。本書資料豐富,分析有說服力,真正有學術價值。有一點微瑕,一是把西班牙科爾多瓦的原文「Cordova」寫為「Cordoba」;另一處是把endogenous growth theory,內生增長理論譯為外生增長理論。

8.《王室與巨賈:格雷欣爵士與都鐸王朝的外債籌措》(賴建誠,浙江大學出版社)

我們都知道「劣幣驅逐良幣」的格雷欣定律,以及他是一位經濟學家,讀了此書才知道,格雷欣身兼大商人、金融家與王室外債代理人,並非經濟學家。而且這一定律最早由哥白尼提出,格雷欣作為金融家,當然認識到這一定律。但這一定律的經典表述也不由他提出,只是英國經濟學家亨利·麥克蒙德在《政治經濟學要義》中給「劣幣驅逐良幣」這個定律加了一個「格雷欣法則」的名字,以訛傳訛,直至今日。作為十六世紀的商人,格雷欣是重商主義者。他成為巨賈還在於官商結合,本書反映了這種勾結中的苦與甜。其實本書既是寫格雷欣,也是寫英國都鐸王朝時期的財政史。這一段財政史的資料並不完備,但作者付出極大心血,這本書的學術水平相當高。

以上兩本書都由浙大出版社出版。這兩本書並不很暢銷,但該社不以利潤為中心,以學術為中心,這才是真正大學出版社的宗旨,令人敬佩。

9.《地中海的衰落》(J. H. 布雷斯特德,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西方文明起源是兩河流域,然後轉至地中海沿岸。當年的地中海沿岸就是西方的中心,埃及、西亞、波斯、希伯來、希臘、羅馬,都是任何一本世界史繞不開的。本書講沿地中海各種文化的興衰。儘管全書五百八十二頁,四十萬字,但相當好讀,內容豐富而有趣。

10.《舌尖上的歷史:食物、世界大事件與人類文明的發展》(湯姆·斯坦迪奇,中信出版社)

食物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從食物的角度來講人類的歷史,無疑是一種新視角。「舌尖」一詞正合時宜,從這個角度來了解歷史,別有情趣。

11.《文明是副產品》(鄭也夫,中信出版社)

從婚姻制度、農業、文字、造紙、印刷這些方面說明文明只是人類適應自然與自然選擇的副產品,人類的制度不是精心設計的,而是無心插柳的結果。作者是社會學家,但對歷史相當有研究,讓歷史事實說話,就要精通歷史。讀起來也相當有趣。我贊同制度非人為設計的觀點,也敬佩作者嚴肅認真的研究與通俗有趣的表述。

12.《來份雜碎:中餐在美國的文化史》(安德魯·科伊,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寫中餐隨華人進入美國,先被排斥,以後逐漸被接受的歷史。當然現在中餐也不是美國餐飲的主流,但美國人接受中餐的過程也是一部中美交往史。從飲食的角度了解中美關係史很有意思。作者非嚴肅學者,個別地方欠準確。比如說「北方菜系以北京及華北平原的菜餚為中心」(106頁)不對,北方菜系以魯菜為中心。再比如他說「1848年,(中國人)聽說太平洋對面有一處新奇而魅力非凡的機遇之地時,他們便欣然前往」(109頁),中國人最早是作為苦力被賣到美國的,無法「欣然」吧?

13.《百年變局:亂世晚清與民國亂象》(馬勇,中國工人出版社)

寫晚清到民國的歷史,並不是作為通史寫的,而是一本文集,但有系統性,有一些新觀點,如對慈禧的評價、對義和團的分析等。作者特別強調,關於這一時期的著作極多,但我們並不了解民國。我在讀書的過程中深有此體會。看來寫出真正的民國(哪怕是近似的民國)還在猴年馬月。

14.《「邊緣人」紀事:幾個「問題」小人物的悲劇故事》(楊奎松,廣東人民出版社)

寫了八個小人物,如何由於歷史上的和現實中一點小問題而成為「階級敵人」,被專政。完全是紀實的寫法,極有意義。在那個專政時代,這八個人也許代表了八千萬。他們本來可以成為「良民」,但時代讓他們墮入深淵。這一段歷史過去了,但不能忘卻。寫得相當感人。

15.《發明汙染:工業革命以來的煤、煙與文化》(彼得·索爾謝姆,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寫英國工業革命以來煤、煙的汙染以及社會認識及反汙染,以寫十九世紀為主。內容單薄了一點,沒寫其他汙染,也很少涉及二十世紀中期後人們的認識及反汙染。

本月讀「新知文庫」四本。

16.《破窗效應:失序世界的關鍵影響力》(喬治·凱林,凱薩琳·科爾斯,三聯書店)

自由主義者過分強調個人自由,平等主義者強調善待窮人,這就會使社會各種小犯罪不斷,使社會失序,正如一扇破窗使一座樓失序一樣。任何善的主張都不能極端化,社會需要一個正常的秩序,維護大多數人的利益。這並不是一本理論著作,而是探討如何整頓警務來維護社會秩序的實際問題。

17.《奇妙的塵埃》(漢娜·霍姆斯,三聯書店)

科普讀物。塵埃對人類有好有壞,形成宇宙,包括地球在內的星雲就是由塵埃組成的。當然包括PM2.5在內的塵埃對我們的不利也盡人皆知。本書採訪了許多研究塵埃的科學家,讓我們更加了解塵埃。

18.《多重宇宙:一個世界太少了?》(託比阿斯·胡阿特等,三聯書店)

也是科普。但存在多重宇宙說現在仍屬假說,有些現象,但非紮實的證據。本書不是科幻,但這一假說還有待證明。

19.《菜單中的秘密:愛麗舍宮的饗宴》(西川惠,三聯書店)

作者是日本駐法國記者。本書寫法國總統接待國賓時的國宴菜譜。讀這本書不僅可以了解法國的美食美酒,而且可以看到菜譜中的政治。對不同國賓的不同菜與酒反映了法國與其密切程度及兩國領導人的私交,小小菜單大政治。這本書寫得極好,無論愛不愛法國大餐、美酒,都該一讀。

20.《高牆深院裡的科學大腕》(薩蘇,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看宣傳是寫科學家的日常小事,讀了才知道真正寫科學家的並不多。本來想買茅臺,喝了才知是燕京。語言以京味為追求,不過太「貪咀」了,不是京味的雅而是京味的俗,俗了就痞了。京味還要以老舍為榜樣。

21.《幹校札記》(徐方,廣東人民出版社)

作者小時候與母親一起在河南息縣的「五七幹校」生活,寫這一段經歷及顧準先生。對這些人我都熟悉,讀起來親切得很。

22.《背影:我的父親柏楊》(郭本城,廣西師大出版社)

柏楊長子寫的其父傳記。從兒子的角度寫父親,回憶更多了一些,也可以讓我們了解作為普通人的柏楊。

23.《神聖家族》(梁鴻,中信出版社)

仍然寫農村的各種事與人。不過這次是非虛構轉向了虛構,比過去的更有可讀性。

24.《古典的回聲 二集》(高峰楓,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本涉獵相當廣的文集,許多內容是我不知道的,且文字極通暢,學術性與趣味性兼有。

25.《羅馬與耶路撒冷》(宋立宏,浙江大學出版社)

也是一本文集,內容涉及古羅馬與猶太人。專家寫的隨筆,極好看。這兩本學術隨筆都收入「六合叢書」。

26.《桃夭》(張者,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個系列的前兩本《桃李》《桃花》沒讀過。這本寫「八零後」上大學的學子進入社會後的「夭折」。沒看過前傳很難評論後傳。

27.《湮滅:遺落的南境1》(傑夫·范德米爾,天地出版社)

與其說是科幻,不如說是探險與神秘小說。整個小說的神秘氣氛讓人害怕。當然,沒讀後續也難評第一本。

28.《天國的封印》(裴魁山,譯林出版社)

我稱之為歷史幻想小說。從司母戊鼎的一隻失去的耳到人類之前的外星文明來臨,到殷人藉助外星人留下的儀器通過蟲洞去南美,以及樓蘭美女戊嫁給商王武丁。幻想極為大膽,情節也極為曲折。我不喜歡把主角周皓寫成一個傻子加痞味。是不是這樣網上才有市場?

29-30.《帷幕》《他們來自巴格達》(阿加莎·克裡斯蒂,新星出版社)

前一本寫波洛之死;後一本寫一名英國女子追求只見過一面的男子到巴格達後被各方間諜利用之事。無論什麼時候這類書都是外出時最好的休閒讀物。

這個月我推薦《釣愚》《文明是副產品》以及《菜單中的秘密》。我特別愛讀最後一本,建議大家都一睹為快。

錄入編輯:王建亮

相關焦點

  • 梁小民︱3月讀的二十九本書,推薦《未來簡史》
    由於春節去了南極,1月、2月讀的書沒達到月平均數,欠下的債只有慢慢還。3月甚閒,讀了二十九本。1.《未來簡史:從智人到神人》(尤瓦爾·赫拉利,中信出版集團)赫拉利這位超天才的《人類簡史》已經震撼世界,在國內讀書界擁有眾多粉絲。
  • 梁小民︱4月讀了三十本書,尤其推薦《黑旗》
    春日好讀書,又有世界讀書日的感召,這個月共讀書三十本,剛好日讀一書。1.《大斷裂:人類本性與社會秩序的重建》(弗朗西斯·福山,廣西師大出版社)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轉變帶來原有社會資本的喪失,共同的價值觀受到破壞,社會道德與信任度下降,出現了離婚率上升,犯罪率增加、私生子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削弱等問題。
  • 火影,神威能躲過無限月讀的光線嗎?
    神威能躲無限月讀的光線嗎?個人認為按照劇情中兩個技能的設定來說使用神威時機恰當的話是能夠規避無限月讀光線的影響的,因為無限月讀的使用範圍同樣有限制,下面具體說明一下。無限月讀是火影中非常強大的幻術技能,因此為了劇情中的技能平衡岸本還是給無限月讀的使用限制了使用限制條件,比較關鍵的幾點就是:①無限月讀只能夠影響發動者所在空間部分復活條件的活體生物;②無限月讀的光線只在部分時間內對活體生物有效果;只要能夠保證自己在無限月讀光線照射以及神樹包裹階段成功進入神威異空間基本上就能夠避免陷入無限月讀的幻術影響中
  • 沒有佐助,鳴人會中無限月讀嗎?
    如果沒有佐助的話鳴人會中無限月讀嗎?個人認為按照火影最後階段的設定來說鳴人依舊會中無限月讀,因為只有佐助得到六勾玉輪迴眼之後發動的須佐能乎能夠抵抗無限月讀光線的穿透,下面具體說明一下。劇情後期只能夠利用佐助特殊的須佐能乎來抵抗無限月讀的光線滲透,因此如果沒有佐助的話個人認為以鳴人個體能力是很難完全對抗無限月讀的,畢竟如果只需要鳴人一個角色就可以對抗無限月讀的話佐助在劇情中點作用就被弱化了。這樣一來為了體現雙主角光環的優勢,鳴人和佐助是缺一不可的,沒有了佐助鳴人很快就可以被無限月讀所影響。
  • 眼防月讀 | 《保護地球媽媽》
    眼防月讀 | 《保護地球媽媽》 2020-11-27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文學體驗三十講》:一本書讀懂數十部外國文學經典
    三十個文學之夜一劑心靈解藥跟隨作家苗煒的閱讀體驗經歷文學世界裡的多樣人生理解人心的豐富和複雜一本書讀懂數十部外國文學經典《文學體驗三十講》作者:苗煒在本書中,作者分享了自己多年來對數十部外國文學經典的閱讀體驗,也順帶講述了自己對於愛欲、孤獨、死亡等本質問題的思考,還有對於自我、他人和世界等基本對象的體悟:「文學體驗其實就是講我的感受,這些體驗大多跟生活中的一些困境有關。但願你有所收穫,從文學的角度來看待生活,看看人的處境,感受細膩一點兒,心靈豐富一點兒。」
  • 魔鬼聖經:三十年戰爭中的一本書,「神權」與「人權」的激烈碰撞
    不過三十年戰爭並沒有讓歐洲成功擺脫教會的控制,相反教會卻希望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打擊人文復興思想,而自瑞典軍隊將掠奪到的一本書公之於眾時,歐洲教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在返回的途中修道院贈送了瑞典指揮官一本書,將這本書帶回瑞典後,就以瑞典皇家學會的名義進行了發表,也是在這一次發表過程中教會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得不對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出版社進行全面查封。
  • 無限月讀的世界很美好
    在《火影忍者》劇場版和TV版有關月讀的劇情中,也許是為了彌補大家的遺憾,製作方當起了圓夢大師,讓鳴人有了兩個不同的人生軌跡。第一個不同的人生軌跡,是在劇場版《忍者之路》中。鳴人和小櫻被當時還未暴露身份的面具男帶土困在了月讀世界中。在這個世界,鳴人回到家後發現父母健在,興奮的他開始享受上了有親情的家庭生活。
  • 宇智波鼬的月讀有多強?輝夜用它控制人類,在醉夢中度過一生
    月讀中的鼬對於別天神強於月讀這種說法,小編覺得不盡然,別天神固然強悍,但宇智波鼬的月讀絲毫不比其遜色。在動畫中,鼬可以無限次使用月讀,副作用只有對視力的影響以及自己身體產生的疲勞症狀,但這並非是月讀技能的副作用,而是萬花筒寫輪眼的通病。佐助沒有月讀,用眼過度同樣產生這些不良反應,從理論上來說,月讀是一種近乎完美的幻術。如果使用者的寫輪眼能夠承受得住,那麼他可以無限次的使用,不存在冷卻時間的問題。可使用的次數多,那麼在實戰中鼬就會多一分獲勝的可能。
  • 無限月讀也不能比啊
    無限月讀也不能比啊在岸本齊史的忍者世界中,漫迷無一例外都被作者所描繪的天馬行空的忍術吸引了,而其中尤以幻術最為神奇,殺敵於無形,而別天神有最強之稱,但無限月讀的威力大家是看到了,故事最後除了太子與佐助等少數幾人開掛逃脫外,全世界其餘人都中招了,那為何說前者最強呢?我們來吃下瓜吧。首先這些幻術都來自於宇智波一族或被他們使用,雖讓是男二的家族呢?
  • 假面騎士同人:01聖甲蟲彰顯王者風範,月讀宛如仙女下凡!
    假面騎士月讀無限形態女騎士在所有的騎士中所佔的比例是少之又少的,因此只要有女騎士的出現,一定會成為焦點的。就好比假面騎士月讀,月讀是時王中最後一位騎士,不過留給她的表現時間太少了,而且形態也只有一種,但是網友又給她創造了一個新形態-無限形態!
  • 假如自來也和宇智波鼬沒死,無限月讀發動後,他們會看到什麼?
    《火影忍者》中的無限月讀是最強的幻術,在佐鳴沒有發動解除之前,誰想自行解除都是徒勞,這方面天天就嘗試過。每一個人中的幻術中都是自己最想要的東西,那麼如果自來也和鼬沒死的話,中了月讀的他們會想要怎麼樣的幻境呢?
  • 地球被「無限月讀」,迪迦也從光中回來了
    1.無限月讀這是火影裡最強的幾個絕招之一,輪迴眼的擁有者將瞳力映射在月亮之上,讓全世界的人陷入幻術中,人們陷入幻術,一段時間後就會失去自我,成為單純的作戰士兵。這是可以滅世的招式!(火影)世界上已經出現過兩次「無限月讀」的使用,而今這是第三次滅世絕招被使了出來,抽自己一耳光,或許我們仍在幻覺當中!2.佩恩施展「地爆天星」要放出十尾?
  • 推薦NO.3∣提升邏輯思維必讀的十本書
    在麥肯錫方法的背後透視和規劃了職場人的職業之路,本書是走向職場的必讀之物。本書以作者過去三十年的個案指導經驗介紹了其思考方式以及這種思考方式在新時代下的應用。本書的意圖即是為了彌補這一疏忽,教你如何客觀地看待事物,用邏輯(推理)來對問題進行思考,本書還有一大亮點就是每一章的結尾都會有許多應用練習,用以激發你的邏輯思考並幫助你訓練自身的技巧。
  • 火影忍者:五大頂級幻術,無限月讀範圍廣,伊邪那岐近乎無敵
    無限月讀 宇智波一族在開啟萬花筒寫輪眼後,就能使用一種叫做"月讀"的幻術但"無限月讀"更加變態,它能在人類意識中夠創造出另一個世界,由於無限月讀的光具有穿透性,所以攻擊範圍極廣,即使躲在建築內或者地下也無法避免,只有穢土轉生者和輪迴眼擁有者不受影響。這個術也就發動過兩次,因為只有擁有輪迴寫輪眼的人才能發動,但發動的兩次都差點毀滅了忍界。
  • 白倉:責任全在月讀身上
    只要利用好這個能力,那麼小魔王就能改變任何已有的悲劇,比如迎津和月讀的死亡。然而後期不管是烏爾慘死還是湊未晴犧牲,小魔王始終就是不記得自己還有個Zi-OⅡ……可能有的小夥伴會說,Zi-OⅡ的時間回溯只是將時間往回調,根本救不了湊未晴,因為小魔王打不過斯沃魯茲。
  • 《火影忍者》宇智波鼬月讀雕像 血眼血月展現極致
    神武Studio 火影系系列 宇智波鼬月讀雕像,整體尺寸:H365mm*L247mm*W203mm,人物高度:254mm,配置:主體+血月場景地臺(月亮與水面帶燈)。售價1188RMB,定金500RMB,全球299體,國內199體,國外100體,全球統一編號。預計將於2019年第四季度或2020年第一季度出貨。
  • 3月讀書日|字裡行間,尋回理性的力量
    3月主題詞:致敬科學疫情得到控制,上海也在恢復到往日的秩序。上周末約了朋友去了一次自然博物館,在漫長的演化歷程中,我窺見了生命的尋常與非常。科學究竟是什麼?對普通人來說,這似乎有點陌生。然而我們能身處當下,幾乎完全仰賴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發展。我們徵集了4位小夥伴,邀請他們聊聊那些他們讀過的科普書。如果你也感興趣,不如也打開一本吧。
  • 限定月讀:波風水門不是四代火影的世界,怎麼看都一股違和感!
    剛開始看忍者之路時,我也被限定月讀震了一把。所有人似乎都被轉了性子,卡卡西不再頹廢,佐助成了穿花蝴蝶。小櫻擁有了作為四代火影的父親,而鳴人從孤獨中回望,雙親就在眼前。他的父母還是年輕時的模樣,玖辛奈就像原著一樣暴躁,波風水門笑容是那樣溫柔。
  • 小學生將閱讀拼音寫成「月讀」,深受其害的孩子,少看些二次元吧
    圖片上有一個是「yue du」的拼音,乍眼一看感覺沒錯啊,是月讀啊。後來才尋思明白這是小學的語文題,應該是「閱讀」才對。有一名深度二次元愛好者,深受「毒害」了,看來症狀還不輕。隨著生活越來越好,二次元也漸漸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對於學生來說,更是對動漫非常的熱衷。對於這種現象,作為二次元的愛好者來說,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