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聖經:三十年戰爭中的一本書,「神權」與「人權」的激烈碰撞

2020-12-05 清風南岡

前言:

在三十年戰爭中,瑞典軍隊開始對神聖羅馬帝國腹地展開了進攻。在戰爭中瑞典擊敗普魯士,獲得了捷克的控制權,同時義大利部分諸侯也蠢蠢欲動,隨時預備進攻奧地利,這迫使奧地利放棄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王這一頭銜,而奧地利國王也由此卸任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職。

不過三十年戰爭並沒有讓歐洲成功擺脫教會的控制,相反教會卻希望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打擊人文復興思想,而自瑞典軍隊將掠奪到的一本書公之於眾時,歐洲教會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一、這本書揭示了「魔鬼」的本質卻讓教會感到為難

瑞典軍隊深入捷克後,並沒有像曾經與沙俄作戰一樣大規模掠奪,而是放慢了腳步,並不斷逼近南部的奧地利。其實瑞典高層並不打算入侵奧地利,因為有神聖羅馬帝國的持續存在才能讓教會的統治持續穩定存在,所以奧地利國王宣布放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職才是最佳的結局。

不過這個結局在瑞典軍隊駐紮在捷克時就已經傳達到了歐洲各地,因此瑞典沒有繼續南下入侵奧地利的計劃,而是決定返回瑞典。在返回的途中修道院贈送了瑞典指揮官一本書,將這本書帶回瑞典後,就以瑞典皇家學會的名義進行了發表,也是在這一次發表過程中教會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不得不對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出版社進行全面查封

這一次出版的圖書引發了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軒然大波,這是對教會統治的有力回擊,可是教會對這本圖書的內容卻不以為然,依舊強調教會在歐洲宗教中的核心作用,特別是對於每一個君主而言,教會是他們統治合法性的來源。

而這本書卻把魔鬼的畫像比做了紅衣的教士,這無疑是對教會統治的有力回擊,教會想要有統治的合法性就必須在宗教上佔據主導權,不過對宗教中的魔鬼這個本質問題上,這本書給予的答案十分深刻,那就是:在不是上帝也不是人性的角度做利益最大化的決策,這類決策會損害到他人利益的同時也會引發背離道德的風險

不過在多數君主看來既然教會都已經儘量將利益最大化,而自己又何必局限在自己的封地上呢?這也是使得後來不少諸侯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原因。

對於這種利益的爭奪,這本書也毫不猶豫的給出了批判,並稱教士們的墮落只會引發國家在宗教問題上的一系列困難,這樣也會引發君主在統治合法性問題上的困境,於是君主們為了重新找回合法性的統治,便開始了與教會一樣通過轉嫁危機來實現

就如三十年戰爭之前,神聖羅馬帝國就因為皇帝選舉不公平等問題大打出手,甚至教會調停都沒有用,但這種在關乎於統治合法性問題上拋開教會自行進行解決勢必會引發一些新的法律問題,而這些法律問題在制約諸侯上的效果並不明顯,相反這也讓統治階級開始重新尋找統治合法性的來源。

二、人性在中世紀的強權中開始展露光芒

人性一直是文藝復興中的主題,而修道院主持贈送給瑞典指揮官的這本書中也不例外。這本書對人性進行了很大篇幅的描述,也因為描繪出了撒旦的畫像被稱為《魔鬼聖經》。可這本《魔鬼聖經》在當時宗教氣氛最淡薄的瑞典居然存活了下來,它沒有被禁封,同時瑞典國王將這本書進行了出版,也是經受了極大壓力的。

而對於教會而言,書上深究的哲學問題卻是在教會口中一筆帶過的小事,這類小事被作戰不停放大最終成為了教會的一大難題。教會原本以為可以依靠神權獨一化的概念來不斷強化君主權力,因為最初不少國家在推廣中確實取得了效果,可是問題出在了荷蘭

荷蘭國王不斷遭到質疑,主要為有沒有將稅收得來的錢建立新的修道院,這也讓君主集權在歐洲的合法性遭到了質疑。荷蘭國王在隨後的幾年中將徵稅權交給了議會,這樣一來荷蘭也走向了三權分立的道路,同時人權主義的崛起也揭示了人性在法律中的重要性

也是在這本《魔鬼聖經》中,首次在法律中強調了人權的重要性。而人性的本質也說的很清楚,它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人所必須有的一部分,人之所以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也是因為人性的作用,另外人權是保護一個正常的完全人擁有基本人性的底線性法律。倘若君主要踐踏人性,同時忽略人權,那麼這種統治勢必會是失敗的,因為強權只能在武力上起到一些強化作用,同時強權引發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也嚴重阻礙了自由貿易的發展。

君主推行強權必須徵得人民的同意,否則君主推行的強權只能是建立在軍事上的壓迫,可在中世紀中非常常見。也正因為有了這個背景,所以《魔鬼聖經》的編寫也遭到了大部分天主教徒的反對,同時它的出版也遭到了教會的一致抵制,因此《魔鬼聖經》也只能在瑞典帝國內部進行不刪減的傳播,在當時的歐洲能有立足之地已經非常不錯了

要知道哥白尼的著作《行星運行論》還沒有推出發版就被扣留在了教會之中,而教會也通過遏制人性本質問題的討論來加強君主和教會統治的合法性,可實際上宗教改革早已是當務之急的事了。但要在宗教改革中不斷為地球減負,不僅是要讓人性這個最基本的東西為每一個國民所應用,更是要讓人性從宗教的約束中徹底擺脫出來,也是將人性從過去的上帝手中的一張空頭支票徹底兌現成了人應該有的樣子

所以在強調人性的法律中,《魔鬼聖經》反倒沒有了魔鬼的那般刻薄,它體現出了非常多的人性化的方面,可這也讓教會企圖無限擴大宗教中的神權變得異常困難,這也證明並不是所有的權利都可以輕而易舉的攘括人權,也是人文復興上的崛起讓歐洲的法律發生了本質性的改變,它開始越來越注重國民有沒有享受一個人應該有的權益而不是作為一個國民需要付出的義務

三、衝出宗教的束縛實際表現了學者們在人權方面的訴求

當年的歐洲還是一個全息宗教化的環境,所以如何掙脫宗教的束縛,讓人真正有人的價值才是一個讓歐洲學者感到緊迫的一個問題。因為在三十年戰爭前夕,在面對國家利益衝突的情況下,不少君主開始偏向於教會,希望教會來調停這場曠日持久的衝突。

可教會並沒有給出準確的答案,僅僅是答應神聖羅馬帝國的各諸侯會重新競選皇帝,但這也引發奧地利的不滿,因此以奧地利為首的保守派開始了三十年戰爭的歷程。而作為有力競爭者普魯士卻在這場戰爭中什麼也沒撈到,反倒是將國民教育做了初步普及,可這也極大的增強了普魯士的軍事建設能力

正是從奧地利國王的退位演說的筆記中可以看出,實際這些君主也是希望能夠尊重人權的。當然此時奧地利國王主持人權是大有原因的,因為在北方瑞典軍隊勢如破竹的攻了進來,如何與瑞典軍隊和談則是他們的第一要務,所以在宣布退位後,奧地利國王在宣布退位之餘還留下了關鍵的筆記,他也承認人民的選票是最為關鍵的保障

所以後來奧地利成為了民主化改革的領頭兵,不僅完成了雙國王制,還建立了完善的議會制度,這樣一來也防止教會過度將國家權力平均化,同時也加大了人權的保障力度。雖然三十年戰爭後奧地利進行的一系列改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限制國王權力,本質上是為了防止國王隨意宣戰帝國,同時奧地利也限制徵兵,而戰爭時期徵兵權例外,在和平時期軍隊的職責簡單而有效,所以限制國王大規模徵兵和防止徵兵泛濫化,這也是重視人權的基礎

早在但丁的《神曲》中就已經隱秘流露出對教會專屬神權的質疑,以及對君主強權的抨擊,而人性則是《神曲》中體現的重要部分。可作為百科全書編寫的《魔鬼聖經》而言則更為全面,不僅全面的描述了人性的本質,還揭露了神權與魔鬼的強行掠奪的一致性

雖然上帝的出發點是對的,可是教會假借上帝的名義在人間進行掠奪式的積累財富,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件豪賭的過程。因為從根本上來說宗教是為人來服務的,教會不能也絕對不能假借上帝的名義來向各國人民徵稅,這也是違背法制理念的。

而在《魔鬼聖經》中,也明確強調了人性的本質在於給予人以基本的權利同時具備成為人的各項條件,對比來看,那個時代的教士早已失去了人心最基本的東西,也成為了一個貪婪的擴張機器。將教會的理念強行推廣的每一個國家,並壓迫君主加大徵稅力度,同時擴大神權在他國中的地位,甚至將神權凌駕於一切權力之上,其本質還是滿足教會自身的貪婪。這在強調人性理念復甦後,便得到了各國的學者的以一致認可。

四、神權與人權的不合理分配是文藝復興後的常態

自從基督教在歐洲生根發芽以後,便成為了歐洲各國政府合法統治的來源,因此維護基督教成為了歐洲各國政府的共同責任。到了三十年戰爭之後,教會原本的裂痕開始加劇,不光是因為英格蘭脫離教會,還有由義大利主導的文藝復興開始加速擴散到歐洲各國,歐洲正在掀起一股人權維護的熱潮

特別是在《魔鬼聖經》這本書在瑞典出版以後,教會越來越能感到來自民間學者的壓力,教會通過官方渠道對各國進行出版物查閱,目的就是除了維護教會自身的權益之外,還主導歐洲國家統一的思想。可對於聖經與古蘭經佔領的歐洲宗教領域來說,想要爭取人權還是件十分困難的事。

除了教會自身實力強的原因之外,還有就是歐洲當時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對人權概念模糊,也難以形成有效的公眾力量,這使得早已深入人心的心的宗教力量變得難以根除。而神權長期在歐洲佔據主導地位的現狀也不是通過幾部文學作品就能夠改變的。

反倒是通過國家利益的再分化實現了對宗教的變革,使得基督教不再成為國家統治合法性的唯一來源,而這也正是當年瑞典國王想做出的改革,瑞典的改革僅僅局限於瑞典本國,但卻影響了整個歐洲。教會也明顯感覺到了北歐各國的脫離帶來的影響,而這在後來的法國大革命中體現的尤為突出。

法國大革命明確體現了宗教與教會的分離,神權與人權的在國家內的布置與排序,雖然神權仍是權力之首,國家權力來源於上帝的賦予,可是明確了神權僅僅只做象徵性意義。人權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人不再僅僅只是領土上君主的財產或商品,他們擁有自己最基本的生命權力,這也打開了法律改革的匣子

雖然神權是一切權力的基礎,可它只是聖經中解釋的法律的來源,也是上帝給予了法律責任的認可,才讓法律有了意義,可人權卻是自己爭取來的。早在古希臘跨入羅馬帝國時期就受到了來自羅馬議會中關於人權的倡導問題,後來羅馬帝國在進行封建化改革的過程中受到基督教統治者影響一分為二,一部分為國家統治性決策中樞,另一部分為教會統治,後來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所滅,也就造成了今天神聖羅馬帝國諸侯林立的情況。

可分為兩個部分後的國家管理制度在後來的歐洲一直佔主導地位。同時也引發了教會的宗教改革,並奠定了教會在宗教權力上的主導權力,而教會憑藉壟斷宗教的解釋權而獲得了法律上的天然優勢,這也使得不少歐洲國家要依賴對方進行宗教神權上的分配。

神權的分配意味著基督教成為了政府的唯一合法的統治來源,相反一直處於劣勢的人權卻從未有人生長,因為歐洲從奴隸社會過度到封建社會並不徹底,另外人權在歐洲各國為了爭取生存空間的前提之下開始不得不被拋棄,同時也加大對武器的採購力度,通過武力的動作來實現對國家統治的保障。可是人權與神權的分配不均,才是自文藝復興以來歐洲各國遲遲沒有進行人性化改革的根本原因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大的中世紀手稿——《魔鬼的聖經》
    《魔鬼的聖經》之名著稱於世。1593年,此書被存放在布勞莫夫的修道院中。1594年,《魔鬼聖經》被作為禮物獻給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魯道夫二世的皇家圖書館,整個藏書在三十年戰爭中被瑞典人於1648年視為戰利品,手稿現在保存在斯德哥爾摩的瑞典國家圖書館,面向普通公眾進行展示。《魔鬼的聖經》抄本的裝訂是皮革覆蓋木板,華麗金屬防護裝置和配件。它長92釐米,寬50釐米,厚22釐米,是已知的最大的中世紀手稿。
  • 看完《魔鬼聖經》你就知道魔鬼...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魔鬼聖經》是眾多聖經手抄本中最大的一個,也是最神秘的一個,據說是由魔鬼寫下的。 此書現存放於斯德哥爾摩市內的瑞典皇家圖書館,因其中的巨幅魔鬼插圖和詭秘傳說聞名於世。
  • 《魔鬼聖經》到底寫了啥?第577頁有魔鬼本尊,有8頁內容秘密毀掉
    沒想到的是,這名神職人員走向了徹底黑化,他和魔鬼籤訂了契約。他交出自己的靈魂,請魔鬼協助他來完成這本「百科全書」。魔鬼的要求很簡單,他要在書本上,留下自己的畫像。於是,這本《魔鬼聖經》誕生了。《魔鬼聖經》先是在波西米亞修道院保存,後來輾轉到了布拉格。
  • 未解之謎—《魔鬼的聖經》
    《魔鬼聖經》(拉丁語:Codex Gigas,英語:Giant Book,意為「大書」)於公元 500年 - 公元 1499年創作而成,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中世紀手抄本。審判官認為他是在拖延時間,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就答應了他的要求,畢竟誰有能力一夜之間可以寫成一本書,這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的。僧侶知道憑藉自己得力量是根本不可能的,於是在午夜來臨的時候他做出了一個恐怖的決定,他背棄了自己的信仰,召喚出來自地獄的魔鬼幫助他完成這本書。
  • 探秘詭異的《魔鬼聖經》 真是撒旦協助完成?
    探秘詭異的《魔鬼聖經》 真是撒旦協助完成?時間:2017-03-29 12:26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探秘詭異的《魔鬼聖經》 真是撒旦協助完成?《魔鬼聖經》拉丁文名為:Codex Gigas,是世界上現存最大中世紀手抄本,由斯德哥爾摩市內的瑞典皇家圖書館收藏。全書高92釐米,厚22釐米,據說是用160種動物外皮製成。 這本書的真正作者依舊是個未解之謎。書內第57   原標題:探秘詭異的《魔鬼聖經》 真是撒旦協助完成?
  • 瘟疫傳說:無罪 不是「瘟疫」的災禍,而是神權與人權的鬥爭
    我們讀者史書上的記載,短短的幾句話,幾行文便道盡了一場戰爭,一場饑荒,亦或是一場瘟疫。死去的性命不過史書上的幾行字,在我們看來也未必多麼震撼,畢竟只是過去。《瘟疫傳說:無罪》就取材於歷史中的那麼一場瘟疫,藉助遊戲天然的互動屬性,將玩家帶入那個時代,史書化作遊戲世界,文字變成遊戲中的經歷,情感也逐漸有了起伏。
  • 神秘的文物-魔鬼的聖經
    全球有70多億人,說不定在你家後院就能發現那些古老,神秘的文物,那些祖先留下的一些未知的東西 魔鬼的聖經 而這個遙不可及的任務迫使他在破曉前與魔鬼撒旦籤下誓約,使該書成為了撒旦的代言。為了履行這一承諾,他把靈魂賣給了路西法,魔鬼的神經使用了160種動物皮製成,需要兩個人才能抬起,其中包含完整的拉丁文翻譯以及其他多種文本內容,該書輾轉的幾百年中曾數次的避過了戰亂與火災而完好無損。
  • 考古學家在聖經中發現魔鬼的真實身份
    這一發現是在《辱罵之書》中發現的。   啟示錄據說是在耶穌基督回歸之前聖經中提出的一個未來毀滅性的末日場景。在新約全書的最後一卷《啟示錄》中,啟示錄詳細描述了世界在第二次降臨之前的最終毀滅。在基督教教義中,敵基督者,也被稱為魔鬼,被描述為在那一天完成聖經預言的人,他將與基督對立。
  •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
    透視當今世界鑿鑿在冊的嚴重人道主義災難,能夠看到美國人權紀錄上的諸多劣跡,那是美方動輒發動戰爭、幹涉他國內政行徑帶來的惡果。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表《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再一次用無可辯駁的事實昭告世界,美國不僅國內人權問題纏身,而且肆意踐踏他國人權,更以人權之名行霸權之實,製造了大量人權災難。美方窮兵黷武,是持續動蕩和嚴重人道主義災難的製造者。
  • 美劇《聖經故事》:魔鬼「撒旦」被指撞臉歐巴馬
    劇中撒旦形象(左)和美國總統歐巴馬(右)  美國歷史頻道17日晚間播放了迷你電視連續劇《聖經故事》的最新一集,片中扮演魔鬼撒旦的演員與美國總統歐巴馬長相酷似,引發民眾熱議。電視劇製作方18日表示,這一說法「不可理喻」。
  • 「人權衛士」實為人權災難製造者(鐘聲)
    透視當今世界鑿鑿在冊的嚴重人道主義災難,能夠看到美國人權紀錄上的諸多劣跡,那是美方動輒發動戰爭、幹涉他國內政行徑帶來的惡果。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近日發表《2019年美國侵犯人權報告》,再一次用無可辯駁的事實昭告世界,美國不僅國內人權問題纏身,而且肆意踐踏他國人權,更以人權之名行霸權之實,製造了大量人權災難。美方窮兵黷武,是持續動蕩和嚴重人道主義災難的製造者。
  • 魔鬼數學 | 意外有趣的故事合集,一本書改變你對「數學」的認知
    在這個問題中,瓦爾德實質上運用了數學期望、相關性等數學概念,我會在後面具體解釋。《魔鬼數學》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就是幫助大家理解「線性關係」、「顯著性檢驗」、「期望」、「回歸平均值」等等陌生的數學概念,是如何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具體應用的,通過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和故事,讓數學增加我們認識世界的維度。全書第一個重點是「線性和非線性」的關係。
  • 喀麥隆:內戰肆虐之時,聖經翻譯者家中遭謀殺
    據他所說,特姆是阿格姆聖經翻譯項目(Aghem Bible Translation Project)的參與促進者,該項目已經於2016年完成了阿格姆語版的新約聖經翻譯工作。特姆時年48歲,是烏姆地區聖經收聽團體的一名發起者。21日,特姆下葬,留下五個孩子。
  • 聖經裡不會說的惡魔學:異教神成了鬼王,聖誕老人的助手吃小孩
    聖經中的魔鬼話題進入基督教時代。聖經新約部分,明顯提到魔鬼、惡魔的有兩個地方。新約中稱為鬼王,然而我們再對比舊約列王紀下的第一章,通篇都是講以「革倫神巴力西卜(巴力西卜與前面的別西卜是同一個東西,音譯問題)」▲聖經故事插畫——《朝聖者的前進》中惡魔形象的別西卜Beelzebub,和與他一起射箭的隨從們,John Bunyan,1678年。
  • 餘華撰5674字薦:《大師和瑪格麗特》,撒旦——魔鬼or天使?
    可是,他自認為聰明非凡,不輸上帝,便妄圖與上帝平起平坐,竟率三分之一的天使反叛。在《聖經》裡,撒旦是個十足的魔鬼。在這本四百多頁的魔幻現實小說裡,撒旦是魔鬼還是天使?一、布爾加科夫的苦悶,唯有撒旦最懂米阿布爾加科夫,於1891生於烏克蘭基輔市一個教授之家。自幼喜愛文學、喜劇、音樂,深受果戈裡、歌德的影響。年輕時,布爾加科夫是一名普通醫生,1920年,他棄醫從文。
  • 西方文明的崛起;宗教狂熱造就的戰爭最終敲響了至高神權的喪鐘
    時過境遷,滄海桑田,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那些掩映在歷史塵埃中的古老文明的風採依舊光彩奪目,而我們就生活在一個人類文明繁盛的時代,並且、就目前看來,這文明還遠沒有走到鼎盛。專欄的第五篇,還是一篇概論性的文章,同前幾篇一樣,概述歷史進程的因果關係。
  • 3月讀的三十本書
    3月講課四天,讀書三十本。1.《西方的智慧》(伯特蘭·羅素,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買的書,當時讀了。二十多年過去,如今再讀,和讀新書一樣。這本書和羅素另一本《西方哲學史》同樣有名,但更簡練,也更適合一般讀者讀。
  • 魔鬼將軍謝爾曼與戰爭的煙塵(圖)
    恨之者則認為他是戰爭魔鬼,因為他對南方實行了名副其實的「三光政策」,把南方的多個名城變成了一片焦土,他曾指揮炮兵濫轟威克斯堡,使數萬南方的無辜老百姓葬身於炮火之中。當他攻入亞特蘭大,並且縱火半個月燒毀這座城市的時候,他說出了一段名言:「我就是要讓整個喬治亞州都鬼哭狼嚎!我就是要讓整個喬治亞變成地獄!我就是要讓所有喬治亞人———不管男女老少,不管窮人和富人,都感受到刻骨銘心的痛苦!
  • 三十年前的改革思想「大碰撞」
    導讀 1984年9月3-10日,一群富有時代責任感的青年人相聚莫幹山,就改革展開了一場激烈討論,霎時思想火花四濺,熱潮湧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場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在改革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向決策層遞交了若干重要建議,促進「調放結合」的價格改革思路的形成;在理論界形成了濃厚改革理論探討氛圍,使得一大批有志改革研究的青年學者暫露頭角,推動中國經濟改革理論研究的深化。這次會議後來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三十件大事之一」。
  • 魔幻遊戲《神權》試玩
    魔幻遊戲《神權》試玩 新遊戲 178遊戲網 ▪ 2014-09-1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