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改革思想「大碰撞」

2020-11-25 光明思想理論網

  導讀 1984年9月3-10日,一群富有時代責任感的青年人相聚莫幹山,就改革展開了一場激烈討論,霎時思想火花四濺,熱潮湧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場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在改革歷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向決策層遞交了若干重要建議,促進「調放結合」的價格改革思路的形成;在理論界形成了濃厚改革理論探討氛圍,使得一大批有志改革研究的青年學者暫露頭角,推動中國經濟改革理論研究的深化。這次會議後來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三十件大事之一」。為緬懷三十年前莫幹山上的改革激情和時代責任感,信息庫特選登常修澤教授的《史料版1984年莫幹山會議》一文與讀者共享。[評論]

  一、會議背景和籌備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現代史上思想解放、開拓創新的年代,在那個開啟改革開放新紀元的年代,發生了若干流傳後世的事件。其中,1984年9月3日至10日,筆者有幸參加的「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在浙江省德清縣莫幹山召開,史稱「莫幹山會議」)就是其中之一。這次會議不僅是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的學術討論會。用歷史的眼光來看,在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前夜中國改革所處的關鍵時期(是繼續堅持計劃經濟體制,還是實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體制,當時正處在博弈時刻),由中青年經濟學者自己發起、自己組織召開的這次學術討論會,標誌著中國中青年經濟學者作為一個有時代責任感的群體的歷史性崛起。這次會議不僅為此後的改革開放提供了某些重要的思路,也對後世產生了重要影響。

  「這次會議是在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深入發展、經濟科學研究十分活躍的情況下召開的。」在大會開幕式上,主辦單位之一《經濟學周報》主編王瑞蓀先生在講話中這樣評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經濟體制改革的決策,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新紀元。最初幾年,改革主戰場在農村,城市只進行了企業層面局部的放權讓利試驗。到1984年,農村改革已有起色,但城市改革總體尚未起步。隨著改革的深化,整個國家面臨著如何由農村改革和企業局部試點拓展為全面改革的歷史性課題。鄧小平適時指出:「改革要從農村轉到城市」。但從當時情況看,由於計劃經濟體制根深蒂固的影響,加上意識形態原因(在1983年「清汙」運動中,黨內有人把商品經濟理論當成「精神汙染」來批判),整個改革舉步維艱。此時此刻,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實踐上,都遇到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情況和新問題。

  1984年春節,鄧小平南方視察,返京後於2月24日發表關於特區和增加開放城市的講話,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如何把中國改革開放事業推向新階段,這一戰略任務歷史性地落在決策層身上。基於上述背景,中共高層作出決定,擬在1984年10月召開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對經濟體制改革若干重大問題進行討論和決策。

  從理論上來說,當時遇到的突出問題是關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模式問題,即到底是繼續按照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或計劃經濟體制的變形「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慣性運作,還是另闢社會主義商品經濟新路?本來,在1980年代初期,學術界就已經提出了以「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作為改革的理論依據。例如,老一代經濟學家薛暮橋在《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初步意見》的說明中,就指出「現在我們提出現階段的社會主義經濟,是生產資料公有制佔優勢,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商品經濟,是對30年來佔統治地位的教條的挑戰。」但是,這種觀點受到黨內另一勢力的堅決反對。例如,參加中共十二大報告起草的袁木給胡喬木寫信說,「絕不能把我們的經濟概括成商品經濟」,如作此概括,「必然會削弱計劃經濟」。胡喬木批轉了這封信,此後「社會主義商品經濟論」受到批判。到1984年起草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時,就不可避免地遇到這一重大問題。據史料記載,「這一文件的起草於1984年6月開始。用了一個多月時間提出了一個提綱,但這個提綱:沒有脫離原來的『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調子,當時的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對此很不滿意,因此,重新調整了文件起草班子」。寫什麼?寫「計劃經濟」,還是寫「商品經濟」?莫幹山會議前夜,國家正面臨歷史性抉擇。

[責任編輯:蔣正翔]

6

1

相關焦點

  • 魔鬼聖經:三十年戰爭中的一本書,「神權」與「人權」的激烈碰撞
    前言:在三十年戰爭中,瑞典軍隊開始對神聖羅馬帝國腹地展開了進攻。在戰爭中瑞典擊敗普魯士,獲得了捷克的控制權,同時義大利部分諸侯也蠢蠢欲動,隨時預備進攻奧地利,這迫使奧地利放棄了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王這一頭銜,而奧地利國王也由此卸任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一職。
  • 以思想碰撞夯實理想信念之基
    共產黨人理想信念的樹立取決於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性認知和情感認同,取決於對一個個具體思想問題和現實問題的解決。黨校的理想信念教育,應著眼於思想建黨,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武器,以解決黨員幹部思想困惑問題為目標,通過思想互動、觀點碰撞,激濁揚清,破解理想信念教育難題,夯實理想信念之基。  堅持問題導向,從關鍵環節發力  盯住「學懂信用」,找準思想教育方向。
  • 思想碰撞
    思想碰撞 2020年11月25日 05:50:46來源: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 越南革新三十年(下):成就、不足和展望
    這樣,越南版的「改革開放」即「革新開放」起步。革新三十餘年來,越南經濟成就巨大。2015年,其國民經濟規模為三十年前的7000倍,達2040億美元,經濟總量世界排名第50,東協第6;人均GDP從三十年前的100多美元增至2015年的2200美元。
  • 你還記得三十年前的浦東嗎?4K紀錄片《而立浦東》來了
    浦東的三十年,是所有上海人奮鬥生活的三十年,也是中國飛速發展的三十年。浦東發展太快,三十年的時間也太長,對於許多人尤其是年輕的上海人來說,30年前浦東的樣子已經無從還原。對於90後滬語網絡紅人徐祥來說,「黃浦江的味道」就是浦東記憶的縮影。那個時候,從浦東到浦西既沒有橋,也沒有隧道,輪渡就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 老布希專訪:三十年前我預見中國會崛起(圖)
    專題:圖片頻道  美國前總統布希十一月在休斯頓他的辦公室接受中新社及《中國新聞周刊》專訪,就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談了他的感受。他說:「三十多年前,我意識到美國未來很大程度將與中國密切相關。現在我們雙方都知道良好的中美關係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中新社發 張煒 攝  中新社休斯敦十一月十九日電 題:老布希:三十年前我預見中國將崛起  中新社記者 李靜 張煒  八十四歲的美國前總統布希說起三十四年前騎著單車在北京大小胡同轉悠的情景,一臉的得意。
  • 前瞻|時空漣漪論壇:黑洞三俠與引力波二老在上海的思想碰撞
    隨著「死亡之舞」走向尾聲,雙黑洞的距離越來越近,旋轉越來越快,最終碰撞相擁,在不到一秒鐘的電光石火間併合成一個62倍太陽質量的新黑洞。這中間虧損的能量,在宇宙中激起了一串漣漪,在無垠的空間裡蕩漾來開。這股被稱作「引力波」的信號,經過13億年的漫長旅行,在2015年9月14日5時51分撞上了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LIGO探測器。
  • 孫善學:職業教育決策的主導思想是改革
    人民網北京7月25日電(記者賀迎春) 「中央這次對於職業教育的重大決策,它的主導思想是什麼?我感覺主導思想就是改革。」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黨委副書記孫善學今天上午在人民網訪談時表示,《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下簡稱《決定》)從多個方面對職業教育改革進行了系統部署。
  • 數十億年前的宇宙碰撞是太陽系誕生的「鑰匙」?
    根據研究表明,太陽系的存在其實和數十億年前那場碰撞息息相關,如果數十億年前沒有銀河系間的巨大碰撞,太陽系可能就不存在了!其實銀河系的碰撞並不是罕見的事件,銀河系有許多衛星星系,大約近60個。其中一個被稱為人馬座矮球狀星系(SGRDSPH),可能在人類、我們的世界和我們小小的文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碰撞思想把脈支招高潮迭起
    閆鴻 攝黎曉剛 攝集聚智慧,碰撞思想。7月23日,第五屆綠色發展論壇舉辦,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青海大學校長王光謙現場發表主旨演講,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級科學顧問杜祥琬,歐洲科學院院士、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首席科學家李召良線上發表主旨演講,為西寧綠色發展出謀劃策、把脈支招,會場氣氛熱烈,高潮迭起。
  • 蛇口12字標語 一聲改革初期的思想春雷
    站在標語牌前,眼前依舊是繁忙的建設場景:中集產城、南海大道沿長線、地鐵12號線、蛇口郵輪母港、微波山隧道……在深圳「雙區建設」機遇下,蛇口根植改革創新的精神,繼續前行。袁庚的震撼上好「香港第一課」「時間就是金錢 效率就是生命」,如今看似普通的一句標語,當年卻衝擊著全國人民的思想。「這句口號的提出與已故的袁庚有關。
  • 士的崛起:是社會變革和舊秩序解體的產物,思想碰撞出的智慧之火
    這一階層在中國古代首個「禮崩樂壞」的時代留下了活躍的思想和忙碌的身姿。他們從巫士手中接過了原本壟斷的教育指揮棒。不遺餘力地宣傳自己的思想和主張,時刻不忘地思考社會變遷,他們疲於奔命地在各國之間穿梭,有著強烈的參政意識和入世情節……春秋戰國時期,士已經成為社會的重要力量。
  • 鄧小平關於經濟改革和發展論述中蘊含的宏觀調控思想
    重溫鄧小平有關經濟改革和發展論述中蘊含的宏觀調控思想,對於我們當下更好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保持經濟穩定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經濟,資本主義也有計劃控制」(《鄧小平文選》第3 卷,人民出版社1993 年版,第364 頁。)。基於對社會制度與市場經濟關係的科學認識,鄧小平對市場經濟和改革從觀念、理論、方式、政策和體制等多方面進行了探索。這些思想有著鮮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淵源,也是對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經濟建設管理實踐的總結,更是對改革開放後如何促進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深刻思考。
  • 銀河系60億前有一次過大碰撞?
    我們的銀河系在其生命周期中可能與其他星系發生過碰撞或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是宇宙中常見的現象。天文學家可以通過研究星系暈中作為這些事件的潮汐殘留物而遺留下來的碎片,推斷出質量增加到銀河系的歷史。這種方法對於研究歷史事件特別有效,比如幾十億年前人馬座矮星系的下陷,那次下陷使得星系地圖上可見恆星的潮汐流。
  • 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溫州青年群英會定於12月1日召開
    從當年的「全國新長徵突擊手」、「十大傑出青年」,到現在的「優秀新溫州青年」、「青年崗位能手」,改革開放30年來,我市各界青年精英頻現。團市委、市青聯昨天透露,「青春相伴的日子——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溫州青年群英會」定於12月1日晚召開。屆時,近千名30年來獲得過各類獎項的青年精英將聚首群英會,接受團市委、市青聯頒發的「溫州青年群英獎章」。   改革開放30年來,溫州走過的輝煌歷程印滿了青春的足跡,灑落了青春的汗水。
  • 湖南師大前校長指導博士生研究自己教育思想,校方回應:所有程序...
    該海報被普遍解讀為:湖南師範大學前校長張楚廷教授,指導學生撰寫研究自己教育思想的論文,並擔任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有「既當運動員還當裁判員」之嫌。圖片/湖南師範大學官網 上遊新聞記者檢索發現,在中國知網中,以「張楚廷」為篇名的論文共有114篇,包括《張楚廷體育思想研究》、《張楚廷校長領導特質研究》等。 有網友評論指出,張楚廷作為湖南師範大學校長(實為前校長,2000年4月卸任,下同),指導博士生研究自己的思想,「既當運動員還當裁判員,還當教練?
  • 克拉肯星系在110億年前,與銀河系發生碰撞,造成銀河系的改變
    他們研究了歷史上的五次大型星系碰撞(每次涉及1億顆恆星或更多),其中還包括一次發生在100多億年前碰撞,而100多億年前的這次碰撞也是銀河系歷史上最大的星系碰撞,這個星系被稱為克拉肯星系。   克拉肯星系碰撞改變了銀河系的面貌   科學家表明,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發生在110億年前,當時銀河系的質量比現在小四倍,而與克拉肯星系的碰撞是銀河系經過的最重要的合併
  • 趙法生:推進改革需要政治家的決斷
    中國目前的情勢是改革尚未走出深水區,而利益訴求已經高度分散化,在這種情況下,如魯迅先生所言,即使搬動一張桌子也會大動幹戈,改革的深化便不能不特別依賴於政治家的洞見和意志力。  就拿1978年的農村改革來說,當時贊成包產到戶的農民幹部究竟佔到幾成?未必是一個十分樂觀的數字。
  • 中國70年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發展
    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的創新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揭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沉著冷靜、審時度勢,堅持發揚中國共產黨重視思想建設和理論引領的優良傳統,充分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獨特優勢,以「真理標準大討論」開局,推動恢復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正確思想路線。
  • 中國科學家破解1億年前東亞大碰撞真相-東亞,大碰撞,真兇,鄂霍次克...
    該研究質疑了源自日本學者的傳統學術觀點:從3億年前的二疊紀到現今,太平洋洋殼一直在俯衝東亞大陸邊緣。並首次提出:在1億年前的白堊紀,現今位於俄羅斯東南部鄂霍次克海以下的巨大陸塊漂移到東亞邊緣,碰撞了中國東部及日本,然後該陸塊向北滑動到了當前所在的位置。這一重大碰撞事件極大地影響了整個東亞地區的地質演化和氣候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