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22日,黃蜂完成23分的逆轉,客場111-105擊敗籃網。「魔獸」德懷特-霍華德大發神威,砍下32分30籃板的超神數據。
在他之前,說到雙30的數據,估計大家第一個想起的人就是森林狼時期的凱文-樂福。2010年11月13日,22歲的樂福在對尼克斯的一場比賽中砍下31分31籃板。
時隔這麼多年,霍華德再現了這一神跡,成為自1963-64賽季有相關數據統計以來的第9位單場拿下30+30的球員。
或許,霍華德的這次雙30數據還是歷史上最難的一次。
拿一次雙30到底有多難?
55年來,NBA歷史上就只有9個人拿到過雙30的數據。在這9個人中,威爾特-張伯倫無疑是獨一檔的存在。他一個人就轟下44次雙30的數據,而其他8個人只能分享餘下的10次,傑裡-盧卡斯和沃爾特-貝拉米各完成兩次,摩西-馬龍、斯溫-內特爾、埃爾文-海耶斯、內特-瑟蒙德、凱文-樂福和德懷特-霍華德都只有過一次30+30的經歷。
加在一起,這一數據只出現過54次,罕見程度可見一斑。32歲104天的霍華德確實很不容易,他在所有9個人中,是完成雙30數據時年紀最大的一位。在他之前,這一紀錄也屬於張伯倫,他最後一次完成30+30的數據,是在1968年3月19日,實際上那是一次50+30的數據,張伯倫在對湖人的比賽中砍下53分32籃板,那一天,他是31歲210天。
霍華德也是這54次雙30神跡中,出場時間最少的一位。在他之前,用時最少的是上一次雙30數據的持有者——凱文-樂福。樂福在那場比賽中打了41分鐘,得到31+31的數據,而這一回,霍華德只用了34分鐘,準確地說是34分2秒就得到32分30籃板。
回顧歷史上所有的30+30,我們會發現一律是得分和籃板這兩項數據上。為什麼?首先,搶斷和蓋帽這兩項數據可以直接排除,按目前的NBA紀錄,自從1973-74賽季正式統計搶斷和蓋帽數據以來,單場搶斷紀錄「只有」11次,是由前籃網球員肯道爾-吉爾創下的,單場蓋帽紀錄「只有」15次,是奧尼爾和波爾共同保持的。換句話說,別說30次,就連單場20次搶斷或者20次蓋帽,都還沒在NBA出現過呢。
至於另一項基礎數據助攻,倒是有人拿出過單場30次助攻的表現,但在NBA歷史上也只屬於曇花一現。1990年12月31日,斯凱爾斯單場送出30次助攻,創下了單場助攻次數的NBA紀錄,這一紀錄至今無人打破,他也是有相關數據統計以來唯一一個單場助攻次數達到30次的球員,他或許也是最接近得分助攻30+30這一數據的球員。那場比賽,他除了送出30次助攻,還投進了22分。
一般情況下,一個球員的球權和一支球隊的回合數是有限的,更多的球變成助攻,意味著自己進攻次數的減少,多少有點「此消彼長」的感覺。所以得分助攻要完成30+30,也基本上屬於不可能的任務。
相比之下,籃板就容易一些。根據統計,自從1963-64賽季以來,NBA歷史上有170次單場至少30籃板的表現,而且籃板和得分之間不像助攻和得分之間那樣有衝突。如果你搶下的是一個前場籃板,還可以很快形成自己的二次得分,一個回合可以漲兩項數據。
張伯倫是NBA歷史上砍下雙三十最多的球員
雙30神跡也不能確保勝利
霍華德的這場雙30神跡,讓黃蜂起死回生,最多落後23分的情況下都能翻盤獲勝。可是雙30的神跡未必就能確保一場勝利,55年來的這54次30+30,依然有14次沒能幫助球隊最終獲勝。
張伯倫一個人就佔了其中的12次。不過,張伯倫拿30+30不算罕見,而對方往往會放他一人去得分搶板(想防住也很難),而去限制其他球員的貢獻,所以他的44次至少雙30的比賽還會輸掉12次。
張伯倫輸掉的這12場比賽中,有兩場最誇張。
一場發生在1964年11月23日,那場比賽,張伯倫轟下50分40籃板,結果,勇士還是兩分惜敗於活塞。這場比賽,也怪不得隊友,張伯倫在罰球線上21罰8中,不用多,只要他能多罰進三個球,這球也就拿下了。
另一場發生在1964年11月27日,就在轟下50+40那場比賽後4天,張伯倫又砍下63分32籃板。一場60+30的神作!可是這也沒能為他的球隊帶來勝利。勇士輸給76人11分,76人全隊7人得分上雙。和4天前的那場比賽不同,這一回,張伯倫20罰9中,就算他20罰20中,這場比賽也只能打平。
除了張伯倫,另外兩位輸掉雙30+比賽的球員是瑟蒙德和盧卡斯。盧卡斯好歹是打出過兩次30+30的表現,輸了一場可能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倒是瑟蒙德比較悲催,生涯就這麼一場30+30的比賽,卻沒有拿下來。
那場比賽發生在1965年3月1日,而就在一個多月前,勇士將張伯倫交易到76人隊,原本是副手的瑟蒙德成了勇士的新老大。只可惜,他唯一這麼一場30分32籃板的比賽,卻不能幫勇士鎖定勝局,他們在加時賽裡116-129輸給了巴爾的摩子彈。
現役球員中,只有霍華德和樂福打出過雙三十的恐怖數據
小球時代,雙30將更罕見
從歷史上來看,雙30神跡的出現頻率有越來越少的傾向。54次中的49次發生在1963-68年之間,上世紀70年代只出現過兩次,80年代只出現過一次,90年代更是一次都沒出現過。21世紀至今,18年裡也只有樂福和霍華德各完成一次。
小球時代降臨,讓這一神跡的出現可能性進一步降低。畢竟,只有內線球員有機會衝擊得分籃板30+30,而現在更多的球權和出手機會屬於外線球員,這是一個中鋒逐漸邊緣化的時代。。
就拿霍華德的這場比賽來說,首先,內線球員成為主攻點之一,霍華德全場出手17次,是全隊出手第二多的球員。其次,三分投射次數沒有太多,球隊投籃也不準,這才確保了霍華德有足夠的出手次數,以及足夠的搶板機會。這場比賽,黃蜂投籃命中率只有38.3%,三分出手也只有16次,對比一下籃網的37次,確實是少多了。
正常情況下,小球時代的球隊會有大量的三分球出手,按本賽季目前的數據來看,每一支球隊的場均三分出手次數達到28.9次。2015-16賽季,這一數據是24.1次,2016-17賽季,這一數據增至27次,按照這幾個賽季的變化趨勢,三分出手次數應該會繼續增加,下賽季甚至能接近30次。更多的三分出手,意味著內線進攻次數越來越少,而三分不中,常常會出現長籃板,這也可能會降低內線球員的籃板數量。
同時,由於五小陣容越來越普及,內線大個子球員的出場時間可能會進一步減少,而沒有出場時間作為基礎,想要打出30+30的數據肯定非常困難。當然,就算你手感火熱,籃板不斷,還得有一個重要前提:比賽得一直處在膠著狀態。要是一下子把對手打花了,主教練大手一揮,你也只能從球員變成觀眾了。
因此,如果你沒看到霍華德今天這場比賽的直播,建議你至少看看這場比賽的集錦,因為下一次30+30的神跡說不定要再等上10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