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蹲點日記|從迷茫到自力更生,一雙巧手「剪」出美好生活!

2020-12-04 新聞夜航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重要的是,面對生活中的磨難,我們如何去克服。講述脫貧經驗,記錄時代變遷。脫貧系列報導三部曲之《我的蹲點日記》,這一次帶您走進脫貧戶王洪巖的勵志故事。

記者 魏璇桐

現在是早上五點五十,我們這一次的目的地是海倫市德倫村。出發這麼早也是因為德倫村距離海倫市比較遠,有70公裡。我們這一次拜訪的人也比較特殊,他是一位肢體殘疾人。雖然說情況比較特殊,但是他脫貧的速度一點都不慢,而且我聽說他還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王洪巖今年36歲,因為小時候曾患有小兒麻痺,導致肢體殘疾,是德倫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記者到達德倫村的時候,天已經亮了。王洪巖把兒子浩軒捂得嚴嚴實實,只露出了一雙小眼睛。每天這個時候,他都要送孩子去鎮裡的學校上學。

德倫村脫貧戶 王洪巖

浩軒,上學得好好學,不能跟小朋友吵架,因為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聽見了沒?

小浩軒雖然年紀小,身上卻有著同齡小朋友沒有的沉穩氣質,不吵不鬧,總是安靜地聽著爸爸的囑咐。孩子送到學校後,王洪巖一天的工作也開始了。

記者 魏璇桐:這些都是您的作品嗎?德倫村脫貧戶 王洪巖:對,這些都是。記者 魏璇桐:天啊,這個長城剪紙剪得也太好了吧。

王洪巖在開工作室之前,因為身體原因,一直沒有機會工作。2012年,在海倫市殘聯的幫助下,王洪巖拜師學藝,開始學習剪紙。慢慢的,空虛無助的生活,開始變得充實有樂趣。開了工作室之後,收入開始逐年上升。這間工作室是海倫市殘疾人聯合會為王洪巖選址租的,在這裡創作他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這些年的經歷,讓王洪巖的狀態有了很大變化。

德倫村脫貧戶 王洪巖

沒學剪紙之前,靠我爹媽養著我,迷茫,內心特別灰暗,不像現在,一天樂呵的。

王洪巖母親 孫杰

不一樣,真不一樣。我兒子最先掙錢的時候,給我兒子樂壞了,那時候,他摳他那套玩意兒也真下力啊,貪黑起早地摳,一個檯燈都摳碎了。

王洪巖曾經的迷茫,現在已經被創作剪紙作品取代。現在沒有自卑和失落,有的是對當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自從剪紙工作室成立之後,他的作品已經遠銷廣東、河南、吉林、遼寧等多個省份,年收入能達到2萬塊錢。

記者 魏璇桐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像王洪巖王大哥這種情況,就是在學習了剪紙這項技能之後,通過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改變了自己的生活。其實在海倫市有這樣一個特殊群體培訓基地,它是專門為特殊群體培訓,教會他們掙錢的技能。我現在就在海倫市特殊群體網紅培訓基地的門口,我們去看一下,這個培訓基地到底是怎樣為特殊人群培訓的。

進入到培訓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個既專業也很簡潔的直播展廳,工作人員說,這裡有兩個直播展廳,一個帶貨直播間。在這裡直播的都是經過培訓的殘疾人。牆上擺放的都是學員的手工藝品,王洪巖的剪紙作品也掛在這面牆上。每周的固定時間,有專門的老師在培訓室給大家上課。除了教一些手工藝技術之外,順應現階段新媒體的發展,這裡還專門開設了如何在網絡上直播帶貨的課程。

海倫市殘疾人聯合會 理事長 李佔友

我現在的目的就是通過各種培訓之後,在家就可以在網上做直播。不僅自己能掙錢,還能養活別人。

2018年的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中,有四成以上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脫貧路上的「攔路虎」,在這次脫貧路上並沒有「攔路」成功。我們看到的特殊群體,都是可以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他們有自己的規劃和目標,他們對生活充滿了期許。人生在世,我們所有人都一樣,一起努力,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版權歸新聞夜航所有,如需引用請聯繫我們

圖片來源: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相關焦點

  • 一針一線編織美好生活
    原標題:一針一線編織美好生活   寒冷的冬天,來南康區坪市鄉譚邦村譚過生家裡詢問毛線拖鞋的人多了起來,一雙雙精美的毛線拖鞋在譚過生的手中猶如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
  • 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
    晉源區新聞中心供圖中新網太原11月19日電 題:山西「巧媳婦」的剪紙人生:巧手匠心「剪」出最美家鄉作者 楊傑英 楊潤德 梁月仙紅紙折上幾折,剪刀上下飛舞,紙屑紛紛落下……不到10分鐘,一張六角形的精緻團花剪紙便已成型。
  • 巧手「繡」出巾幗風採
    一臺傳統織布機、一雙繡花巧手,就是我創業的「寶貝」!易地扶貧搬遷後,我開始創業,一家人開始過上了幸福生活。我是鎮寧自治縣景寧小區易地扶貧搬遷戶,老家在鎮寧六馬鎮岜塘村。早年離婚,我獨自一人拉扯3個孩子,3年前還居住在年久失修的老房子裡,只能靠種地維持生活,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我的人生迎來轉折點。
  • 天府人物推介㉓ | 汪尚秀:巧手弄絲竹,讓傳統竹編「華麗轉身」
    楊蜀丹 四川在線記者 吳憂「這道工序叫分絲,有了絲,才能變出細緻的竹編畫。」在一條長凳做成的操作臺上,安嶽竹編技藝傳承人汪尚秀神情專注,右手用排針在篾片上固定好,左手輕輕一拉,只聽見「唰」的一聲,十幾根細如髮絲的竹絲便出現在眼前。
  • 一雙巧手,讓動物們「起死回生」
    2020-10-09 09:26:31 來源:勞動報「我捕捉過一隻飛鳥,沒摸過你的羽毛。」與歌詞描寫的不同,在單鵾的經驗裡:即便沒有捕捉過飛鳥,他卻無數次觸碰過它們的羽毛。國際自然史博物館與收藏委員會標本製作藝術工作組主席Eirik Granqvist教授的得意門生,在從事標本製作工作的13年裡,獨立製作的標本就達百餘件,帶領團隊製作涉及多個門類的生態標本也有400多件,大熊貓、華南虎、長頸鹿、中華鱘、瘤齒喙鯨……因此練就了一手絕技——那些生命已然逝去的動物,在他巧手下又能
  • 【63歲中國爺爺成油管網紅】最近,63 歲的阿木爺爺憑藉一雙巧手在...
    【63歲中國爺爺成油管網紅】最近,63 歲的阿木爺爺憑藉一雙巧手在YouTube走紅。不用任何現代機械工具,就能徒手打造魯班凳、蘋果鎖、拱橋、將軍案、會動的小豬佩奇等木製品。其YouTube頻道播放量已經突破 2 億,被網友稱為「當代魯班」。
  • 中國人民警察節 |我心目中的警察 巧手繪畫訴心語
    中國人民警察節 |我心目中的警察 巧手繪畫訴心語 2021-01-09 18: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丹丹日記 | 聚鯊環球精選全新生活分享欄目 《丹丹日記》成功首播
    電視屏幕裡,銷售女王李丹丹一頭幹練的短髮,嘴角洋溢著自信又親和的笑容,在布置溫馨清雅家居場景中,手捧一本日記,朗聲讀了起來。「家是每個人奔波勞累之後停靠的港灣,家是需要用心呵護的地方。一個家庭的高品質生活,不在於看上去多麼氣派、豪華,而在於外人看不到的細節,是不是安全、潔淨、健康、溫馨……」此刻的李丹丹,舉手投足之間,落落大方、溫婉可親。
  • 銷售女王攜新欄目加盟聚鯊環球精選 《丹丹日記》與您分享美好生活
    6月12日18:00,聚鯊環球精選全新生活分享節目《丹丹日記》將華麗登場。2018年末,圖新謀變的願望讓丹丹停下腳步,經過半年多的沉澱與思考,她希望改變傳統電視購物節目嘈雜喧鬧的呈現形態、以自己特有的優雅從容,與觀眾溝通分享,給好物品找到好用戶,讓物品價值最大化,也滿足人們提升生活品質的願望。丹丹的創新計劃與聚鯊環球精選推送優質商品、打造精品欄目,「為顧客創造理想生活體驗」的使命碰撞出了火花;志相同、道相合者,可攜手共創新局面。
  • 【花開萬家·幸福生活抖出來】立體樹剪紙,「剪」出開心生活
    【花開萬家·幸福生活抖出來】立體樹剪紙,「剪」出開心生活 2020-07-08 10: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女醫生的戰「疫」日記:「每一次下班後清點人數,一個不少...
    趙敏,兩個孩子的母親,一雙老人的獨生女兒,因為是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的醫生,披著白衣戰袍的她請戰上一線,而那一夜,她徹夜未眠,淚流滿面。 1月26日至今,已過去20多天,這20多天,只要得空,只要體力還行,趙敏都會寫下戰「疫」日記,她說,日記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長大後的孩子們看的,同時,也是寫給上蒼,希望她的祈禱能被實現。
  • 一起記錄美好生活我的家|2019年全國少年兒童圖文創作大賽優秀作品...
    美好生活我的家2019年,由中國兒童中心、全國少年兒童「雙有」活動組委會主辦,《中國校外教育》雜誌社有限公司承辦的以「美好生活我的家」為主題,以四格圖文為表現形式的「美好生活我的家」全國少年兒童圖文創作大賽圓滿舉辦!
  • 54年寫日記 記錄生活和感悟
    家住唐山市遷安縣永安小區的張海彬老人生於1949年10月4日,從16歲起,他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至今已經寫了54年。在這些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文字裡,記載著他從立志當兵到參加工作的成長曆程,也記載著他從家庭生活到情感世界的點點滴滴,其中的「家庭經濟日記」被當地文史部門評價為「這是中國普通家庭經濟生活變化的最真實記錄」,並收錄於遷安市志。
  • 海大人的秘密日記,你確定不想看嗎?!
    悄悄告訴你——秘密日記的魔力突然失靈了!還愣著幹什麼快來翻開秘密日記一起回味我們的多彩生活吧!生活日記10月5日 晴漫長的假期中怎能沒有一天窩在宿舍打開電腦、放映電影擺好飲料、撕開零食美好時光,就現在!
  • 轉鐵球棉絮畫微雕橄欖殼 龍江「牛人」絕技多到讓你震驚
    老梁不但有絕活兒,還為人隨和,在薩爾圖,只要一提到昌華貨站,或者提到會劈石的「梁老三」,可以說是沒有不知道的。在老梁貨站門前的臺階下,堆放著許多擺放整齊的石條和石柱,邊上的鐵凳子邊角被磨得鋥亮。他拎起一個很沉的布袋說:「這裡面全是綠豆大小的鋼珠,是我專門練鐵砂掌用的,一般人是吃不了這個苦的,我這一練就是30多年啊!」
  • 巧手丫首創國內DIY手工節
    9.10手工節是由巧手丫發起的一個DIY粉絲專屬節日,當天不僅是教師節,更是手工節,做手工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生活享受。每個手工DIY的作品都不完全相同並且凝聚了製作者的創意和靈感,所以愈發顯得珍貴,受到追求個性崇尚自然的人們的喜愛。
  • 創想無限大 巧手迎新年
    創想無限大 巧手迎新年——濱江小學慶元旦迎新年暨"實踐感悟勞動美 垃圾分類我先行"活動(通訊員:譚茜 雷蕾)"變廢為寶"手工展、環保時裝秀、快板戲說垃圾分類、"巧手分類"情景劇、垃圾分類搶答題、創想遊藝活動……12月31日上午株洲市天元區濱江小學舉辦了慶元旦迎新年暨
  • 武漢日記:一位普通市民的生活點滴
    7、這幾天,一到晚上,就比較想睡覺,連續三天都是早上起來寫《武漢日記》,感覺有點趕。但寫日記不能放棄,必須堅持,這是我對自己這些天來的鼓勵,父母也默默的支持,每日早起的他們,儘量多睡會,給我預留了安靜的時光。  8、我寫《武漢日記》的初衷是傳遞平和的聲音,記錄個人及自己家庭的生活,讓更多人了解我們武漢及武漢城中的一個個體單元。
  • 退休教師巧手再現滄州端午民俗
    我市教育局退休教師陳建英多方請教、刻苦鑽研,今年端午節前終於製作出早已失傳多年的滄州風俗手工藝品。今年67歲的陳建英從小心靈手巧,酷愛手工製作,在剪紙、繩藝、穿珠、紙藝、絲網花製作等方面頗有建樹,學生眾多。多年來,除了教授學生製作手工藝品外,她還致力於挖掘老滄州手工藝品、開發新的編織作品。「我家住運河邊,是地道的滄州人,記憶最深的是姥姥和母親的手工藝品。」
  • 溫躍淵:我寫日記
    一個小鎮上有了一所大學,就把文化的種子帶來了。但我當時只有幾歲,未能享受這些文化的孕育和薰陶。後來,這幾百間大瓦房又做過皖北文化幹校和安徽省康復醫院。文化幹校常演戲、出牆報,給我增添了文化和文藝的知識。而康復醫院,來的則是從朝鮮回來的「最可愛的人」,這樣,每周都要派電影隊來給他們放電影表示慰問。每逢周末,四鄉的老百姓都扛著大板凳來看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