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醫生的戰「疫」日記:「每一次下班後清點人數,一個不少...

2021-01-08 騰訊網

河南商報記者 王苗苗 通訊員 吳行

1月26日,河南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出發,到達武漢的第三天,他們就在武漢市第四醫院,站上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場。

趙敏,兩個孩子的母親,一雙老人的獨生女兒,因為是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的醫生,披著白衣戰袍的她請戰上一線,而那一夜,她徹夜未眠,淚流滿面。

1月26日至今,已過去20多天,這20多天,只要得空,只要體力還行,趙敏都會寫下戰「疫」日記,她說,日記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長大後的孩子們看的,同時,也是寫給上蒼,希望她的祈禱能被實現。

今天,河南商報記者要拿她的部分日記給您看,希望我們一起努力,並堅定地相信,祥和的「過年感覺」還會再來。

【戰「疫」日記——報名】

除夕,我下夜班,和家人其樂融融的迎接鼠年的到來。

初一,和家人去超市購物買禮品,準備初二回老家走親戚。可初一夜間,接到通知,醫院要組建支援武漢醫療隊。

報名時,我的腦子裡一下子想了很多,有過片刻糾結,可是,在突然爆發的疫情面前,每一個醫務工作者應該都會做同一個決定,即便我並不知道到了武漢後,我會參與哪些工作。

於是,我報名請戰上前線。

於是,那一夜,我徹夜未眠,箇中滋味。

【戰「疫」日記——抵達戰場】

初二早上六點半,醫院對我們進行了防護培訓,並對我們千叮嚀萬囑咐。

乘坐高鐵,我們來到了武漢。從列車上下車,已是晚上七點,車站出奇的安靜,只有河南省醫療隊隊員走路的聲音和行李箱滑輪的聲音。

出站大廳,所有的商戶都關著門、黑著燈,路燈也少了很多。除了醫療隊隊員,幾乎看不到其他的旅客。在忽明忽暗的燈光下,大家走了很久,有三輛大巴來接我們。

行李裝車,人員落座,開往住處。

從高鐵站到住處,車開了一個多小時。

晚上七點多到八點多,本該是城市最繁華熱鬧的時段,但此時,一路上幾乎看不到來往的車輛和行人,安靜,很安靜的城市。

大巴一路暢通無阻,來到賓館,安排房間。這個賓館只有我們醫療隊的隊員入住,每人一個房間,不能開中央空調,謹防交叉感染。

雖然有些疲憊,但這一夜,還是無眠。

【戰「疫」日記——籌備物資,積極應戰】

既然要進隔離病房,我們就不能打無準備之戰。

我們是來救治患者,與疾病做鬥爭的,我們在精神上不能垮,體力上要足夠健壯,而我們的大後方——河南大學淮河醫院,各位領導給了我們強大的物資支持:「缺什麼,儘管說,我們是你們堅強的後盾。」大家哭了,這一次是感動感激的淚水。

我們要面對的是新型冠狀病毒,這個病毒看不到,卻可能摸得著。做好防護,保證工作質量,才能醫患雙贏,所以,我們把進病房前、在病房工作中、出病房後的每一個細節都想了又想,制定詳細的工作流程。

我們也把工作中和生活中需要的物資做了詳細的計劃,當我們把物資計劃發給醫院時,院領導說全力保障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所需。我們在前線真是不勝感激,有了這份保障,我們就是有了鎧甲的戰士,無所畏懼了,更加有戰勝病魔的信心。

接下來,為了安全,我們就要剪頭髮了。

沒有專業的剪刀,借了一把普通的剪子,向酒店保潔人員要了一個大的垃圾袋,剪開垃圾袋就是理髮圍巾。女隊員的頭髮要剪短,男隊員的頭髮要剪得更短,安全第一,沒有造型。剪刀鈍,剪起來慢,還夾得頭髮疼。但大家都排著隊,相互調侃著,拍著照片。

陰鬱慢慢散開,我們要上戰場了。

【戰「疫」日記——查漏補缺,沉穩應戰】

去病房工作幾天了,每天下班大家都會商討一下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讓我們明天的工作做得更好。

去醫院接班前一個半小時,要吃飯填飽肚子,但不能喝太多的水。接班前一個小時準時坐上大巴出發去醫院。到了醫院,穿上防護服只要不到下班時間,儘量不去上廁所。

我們使用的是不同渠道捐贈給武漢市第四醫院的物資,廠家不同,型號不同,帽子、口罩、防護服、手套、鞋套等等或有或無。我們每天要看群裡的通知,缺什麼,就帶上自己的備用物資。防護服型號不同,隊員之間相互調整,每個班次準備的物資數量都是固定的,沒有多餘,不能浪費。

進到病房中,要熟知危重症患者的病情,既要保護自己,又要做各項積極治療。

要熟知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病情,我們護理人員很辛苦,除了常規治療,要餵飯餵藥,還要協助翻身拍背,更換床單被罩,清理大小便,擦拭身體。一個這樣的患者需要兩三個護士去完成護理工作,做下來肯定是全身浸透,護目鏡中的霧氣化做水滴,順著面頰留下來,還無法擦掉。

我們醫護人員要熟知情緒焦慮的患者,多與患者和家屬溝通,消除他們的恐慌和焦慮,讓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態,戰勝疾病。

為了保證病房環境的衛生,我們的護士負責噴灑84消毒液,清理每個房間的生活垃圾和病房的醫用垃圾。我們的護士進了隔離病房,就像一個陀螺,因為他們穿著防護裝備,所以只能慢慢地轉動,很難停歇,很勞累。

離開病房,如何消毒,如何脫下防護服、護目鏡、帽子、口罩等,我們的感控人員做好了流程,儘量讓大家從容有序、安全規範地完成。

每天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是大家的工作態度從不懈怠,遇到問題大家一起討論,共同解決,讓我們胸有成竹,沉著應戰。

每一天都精彩,有意義!

【戰「疫」日記——過年的感覺】

過年的感覺,是到了病房有合適的N95口罩和防護服。基本防護到位,每位隊員頓時戰鬥力滿格;

過年的感覺,是每一次下班大家在大巴上集合,雖有疲憊,但鬥志不減,清點人數,一個不少——真好;

過年的感覺,是今日工作順利,返回途中,看著窗外的風景,談天說地,從櫻花到美食,從黃鶴樓到長江,我們永遠心存美好;

過年的感覺,是餐廳有雞蛋、有牛奶、有肉。每天體力的消耗,我們很需要這些高蛋白食物的補充。細嚼慢咽,津津有味,回味無窮;

過年的感覺,是武漢的晴空萬裡。太陽的力量是巨大的,照亮了萬物,更照進了我們心裡,讓大家朝氣蓬勃,努力向上;

過年的感覺,是我們不再做物資計劃,平安回家!

【記者手記】

2020年,庚子鼠年,一場突然到來的疫情,讓這個春節換了種「年味兒」。

從帶著點心和禮物到親戚家拜年,一家人吃個年夜飯才算正兒八經過年的理念,到見屏如面、視頻拜年成最暖心和流行的拜年新方式;從逛廟會、賞花燈、遊景區,到人人成大廚,涼皮成為新網紅......

我們說,一場疫情的日漸向好,離不開所有人的齊心協力,離不開大家共同堅守的「不出門」準則,但與此同時,經歷過此,也會讓很多人懂得什麼才是最真。

等這場戰「疫」過去時,

等我們又回到之前的平和、有序、欣欣向榮裡,

等我們又可以看到霓虹閃爍、車水馬龍的城市,

等我們重新過起公園散步、親友歡聚的生活,

等我們重拾K歌、逛街、看電影、吃火鍋的日子,

請你一定記住:

沒病沒災,就是最大的福氣。

平靜安穩,就是最好的人間。

好時光、小風景,願你隨心、用心、珍惜!

(河南商報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 郭爽)

相關焦點

  •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
    何醫生到達後,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每天的經歷:「希望所有人平平安安」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四)「病區迎來了第一位出院患者」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五)「戰『疫』結束,想去武大看看櫻花。」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他是一個在重慶生活了六年的加拿大人。現在,他推出了一本《凱哥日記》,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戰『疫』」。《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自2014年8月起,與妻子王曉琳在重慶生活,就職於重慶外語學校,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的兼職審稿編輯,被大家暱稱為「凱哥」。
  • 傳播防疫知識 傳遞抗疫力量 戰「疫」中的廣播電視強信心暖人心聚...
    看了這類防疫科普宣傳節目後,不少觀眾表示,「看了心裡就有底了」,「掌握科學辦法不再盲目慌張」。二、用文藝凝聚信心激發力量各級衛視在春晚、元宵特別節目等文藝晚會中迅速增加抗疫主題內容,用文藝凝聚起抗擊疫情的信心,激發出戰勝疫情的力量。
  • 感恩懷德春暖日 舉國《戰「疫」正清明》
    《戰「疫」正清明》將延續《戰「疫」故事》系列節目的主題概念,以「五件疫情見證物」為特殊的切入點,展現醫護人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和基層幹部、志願者、善良無私的普通民眾等「五類人群」的典型故事、典型場景和典型瞬間。
  • 戰「疫」一線日記|韓成龍:每天行走上萬步 一周時間鞋子穿破洞
    戰「疫」一線究竟有怎樣的辛苦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山東省胸科醫院護士韓成龍的戰「疫」一線手記。我是一名一直堅守在戰疫一線的護士,我必須要對我腳上的這雙破洞的鞋子說聲謝謝,是它陪我走過了這些日日夜夜。
  • 公司聚餐後!回來清點人數,發現一名員工失聯……
    年關將至,不少公司開始組織年會,免不了聚餐喝酒。11月30日23時許,婺城公安分局城東派出所就接到一企業員工報警稱,其同事在年會上喝醉後失聯3個小時,希望派出所幫忙尋找。原來,是山東某公司金華分公司近200名員工參加2019年年會,當晚八點聚餐結束,所有員工集體回到萬達嘉福賓館休息,卻在清點人數時發現少了一位田姓員工。「今天晚上大家都喝得比較多,他可能是喝酒中途從餐廳走出去了,我們打他電話一直沒人接,怕他會出事,麻煩你們幫忙找一下人。」公司負責人擔心地說。
  • 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揭曉
    還揭曉了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扶貧十大優秀案例。  疫情期間,人們的新聞消息多來自新媒體平臺,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面對多元的平臺,廣泛的受眾,新聞工作者積極探索創新內容形式,用手中的筆書寫著擔當,創造了不少優秀新媒體作品。
  • 2020年《生態雅安》第4期來了:雅安戰「疫」全紀實
    」全紀實 策劃 | 黃昆 高富華 鍾春燕 徐曉虎 上篇 | 積極應對全力戰「疫」 從1月23日,雅安市報告首例疑似病例,到1月24日全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再到當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常態化疫情防控階段的近一年時間裡,雅安上下經歷了一次戰「疫」
  • 【華西專家義大利戰「疫」日記】第一次眼淚決堤 能量化作更堅硬的...
    據唐夢琳日記顯示:「中國醫療專家組應邀在倫巴第舉行新聞發布會,收視率和點擊率均創歷史新高。」日記中寫道,在義大利工作期間,中國醫療專家組也接受了多次大型採訪,這本身也是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媒體向義大利民眾普及抗疫知識,講述「封城」和「居家隔離」等必須採取的措施及原因。20日,抵達義大利數日的唐夢琳第一次眼淚決堤,到底是為什麼呢?一起走進她的日記。
  • 這篇感染科護士的戰「疫」日記,看哭了……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也是闔家團圓的日子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醫護人員們放棄休假依然奮戰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讓我們倍感溫暖讓我們從一位位護士的日記去洞悉她們的辛苦1月21日凌晨,貴州省第一例新型冠狀肺炎患者在我院感染科確診
  • 薊警「花語」:在戰「疫」中成長
    薊警「花語」:在戰「疫」中成長 2020-03-08 0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西專家義大利戰「疫」日記】我們來了 和義大利人民在一起
    【華西專家義大利戰「疫」日記】我們來了 和義大利人民在一起 2020年03月19日 15:13:48 來源:四川新聞網
  • 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
    圖說: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雷禹 童寬 記者 易蓉)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正式發布,該戰「疫」系列書籍是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體醫務師生員工自除夕夜以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忠實見證
  • 戰「疫」人物|堅持微笑的戰「疫」人
    戰「疫」人物|堅持微笑的戰「疫」人 2020-03-24 1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際醫師節|三位「90後」戰「疫」醫務工作者為你讀詩
    在國際醫師節到來之際,人民網文娛部、「為你讀詩」邀請了三位戰「疫」一線的「90後」醫務工作者——復旦附屬中山醫院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劉凱、馳援黃岡大別山醫療中心的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ICU重症醫學科護士王冰、馳援武漢金銀潭醫院的上海中醫醫院護士吳怡穎,以詩歌朗誦自述戰「疫」心聲,傳遞出醫者對生命的熱愛。
  • 醉漢深夜大鬧急診室,腳踹女醫生後逃離現場,拘!
    疫情防控期間,廣大醫護人員放棄節假日,堅守崗位,奮戰在抗疫一線,為遏制疫情蔓延作出了巨大貢獻。正當大家都在向這些白衣天使致敬時,偏偏有人卻背道而馳。3月15日晚10點左右,新區一名男子醉酒後到醫院輸液,卻在急診室與醫護人員發生爭執,腳踹一名女醫生後揚長而去……當晚9點半的時候,一名滿身酒氣的醉酒男子孫某在其家屬的陪同下來到大港醫院急診室就醫。醫生立即為孫某開了醒酒的藥物進行輸液治療。經過救治,孫某緩了過來,但他非但沒有感謝醫生,卻還不願配合治療。
  • 連線主戰場|戰「疫」前線的「陀螺」轉
    連線主戰場|戰「疫」前線的「陀螺」轉 2020-03-23 2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守志願者陣地的這群90後,在戰「疫」一線書寫最美好的青春
    堅守志願者陣地的這群90後,在戰「疫」一線書寫最美好的青春 央視網消息:在新時代青年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崗位不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志願者。在疫情防控中,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有他們的身影。
  • 最美戰「疫」之花|衛體執法"玫瑰",綻放「疫」線
    最美戰「疫」之花|衛體執法"玫瑰",綻放「疫」線 2020-03-10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溫州最美抗疫人」溫州機場公安戰「疫」群英譜①
    在這場戰「疫」中,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民警、輔警,他們聽號令、見忠誠、衝在前、勇擔當,在抗擊疫情的戰場上無私奉獻,共同書寫了這一本機場公安戰「疫」群英譜。戰「疫」決心=職業敏感+諄諄告誡鄭燁機場分局交警大隊二中隊中隊長2月9日獲「全市公安機關疫情防控工作成績突出個人」疫情發生以來,機場分局落實了最嚴管控措施,最大限度屯警於一線,牢控進出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