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這場大雪是個好兆頭!」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

2020-12-04 德陽日報

2月2日,四川省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126名隊員從成都出發,乘飛機趕赴湖北。德陽市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何清作為我市首位援助湖北醫護人員,隨隊出徵(德陽援助湖北應對疫情醫療隊首位醫護人員出徵!何清,我們等你回家!)

何醫生到達後,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了每天的經歷:

「希望所有人平平安安」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四)

「病區迎來了第一位出院患者」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五)

「戰『疫』結束,想去武大看看櫻花。」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六)

「比起讚美,我們更需要理解。」 德陽援助湖北醫生何清的戰「疫」日記(七)

2020年2月15日 雪

今天是來武漢以來最冷的一天。打雷、颳大風,天空還飄起了大雪,地上、車頂上都堆滿了雪,踩著路上的冰碴子走滑滑的,作為沒怎麼見過大雪的四川人表示很興奮。瑞雪兆豐年,希望這場大雪是個好兆頭吧。

興奮歸興奮,但下雪對於要上晚班的我來說,卻並不那麼開心。因為得冒著寒風坐公交車上班去。

今天的班也不平靜,一位病重的老爺爺病情進一步惡化,特別煩躁,不配合治療,還扯下了手上的輸液器,嘴裡一直說著想回家。我們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後來給他上了呼吸機,用上了鎮靜劑,快下班的時候狀況相對穩定了一點,希望他能挺住。

降溫了,我們在病房的醫生還好,不覺得太冷。可我那些在方艙醫院戰鬥的同事們,他們怎樣了呢?會冷嗎?工作習慣嗎?我在心裡默默祝福他們一切安好。

整 理 張 嶸

編 輯 劉俊宏

責 編 汪 巧

編 委 姜 穎

相關焦點

  • 【華西專家義大利戰「疫」日記】我們來了 和義大利人民在一起
    【華西專家義大利戰「疫」日記】我們來了 和義大利人民在一起 2020年03月19日 15:13:48 來源:四川新聞網
  • 河南女醫生的戰「疫」日記:「每一次下班後清點人數,一個不少...
    趙敏,兩個孩子的母親,一雙老人的獨生女兒,因為是河南大學淮河醫院的醫生,披著白衣戰袍的她請戰上一線,而那一夜,她徹夜未眠,淚流滿面。 1月26日至今,已過去20多天,這20多天,只要得空,只要體力還行,趙敏都會寫下戰「疫」日記,她說,日記是寫給自己的,也是寫給長大後的孩子們看的,同時,也是寫給上蒼,希望她的祈禱能被實現。
  • 山東戰「疫」最美青年:以青春之名,匯聚磅礴戰「疫」力量!
    全省共有1300多名青年醫護人員 支援湖北戰「疫」一線、 15萬多名青年志願者、鄉村「好青年」、 返鄉團員參加了城鄉社區防疫,
  • 國網株洲供電公司:打贏這場戰「疫」,我們守土有責
    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已進行二十多天。往昔熟悉的生活仿佛被按下「暫停鍵」。但守護廣大員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防護盾」,仍在全力加速構築。物資,滿滿的——在全國醫療物資極度緊缺的情況下,國網株洲公司提前精準預判,當好「保障員」。
  • ...而動,全民抗疫——一位重慶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記(9)- 糜建國
    聞聲而動,全民抗疫——一位重慶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記(9)糜建國二十三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晴 重慶據重慶官方發布,2020年2月13日0-24時,新增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529例;中國新增5090例,其中湖北新增4823例,全國累計確診63851例,死亡1380例。
  • 2020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揭曉
    還揭曉了中國新媒體戰「疫」十大精品案例、扶貧十大優秀案例。  疫情期間,人們的新聞消息多來自新媒體平臺,足不出戶便可知天下。面對多元的平臺,廣泛的受眾,新聞工作者積極探索創新內容形式,用手中的筆書寫著擔當,創造了不少優秀新媒體作品。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現在,他推出了一本《凱哥日記》,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戰『疫』」。《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自2014年8月起,與妻子王曉琳在重慶生活,就職於重慶外語學校,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的兼職審稿編輯,被大家暱稱為「凱哥」。
  • 最強戰「疫」!陝科大招生辦致高三學子:做好這幾點,備考更高效
    延期開學使全國高三學子不得不在戰"疫"中進行備考,但延遲開學不是延遲學習,尤其對於身處疫情重災區的湖北考生而言,這場高考前的戰"疫"將會更為艱難。停課不停學,即使在家複習,也要努力穩住心神,潛心備考!對於疫情帶來的這場特殊的戰鬥,陝西科技大學已經行動起來,學校免費開放31門MOOC課程及圖書館大量數據和資源,強力助力陝科大人在線學習,使陝科大人在家也能及時"充電"。
  • 山東戰「疫」十二時辰!疫情面前,你們都是勇士!
    齊魯網·閃電新聞2月7日訊 新年伊始,一場疫情突如其來,山東全省人民團結一致,奮力戰「疫」。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越是困難時刻,越能見證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緊要關頭,越要凝聚同舟共濟的力量。  閃電新聞記者用鏡頭記錄下全省各行各業從業人員奮戰在抗擊疫情一線的精彩瞬間。今天,一起看山東戰「疫」的十二時辰。
  • 高擎利劍驅疫魔——科研攻關助力湖北戰「疫」記
    新華社武漢3月3日電 題:高擎利劍驅疫魔——科研攻關助力湖北戰「疫」記新華社記者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科研機構加緊開展科研攻關,積極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貢獻。軍令如山,聞令而動。
  • 全國高校附屬醫院醫護人員馳援抗疫一線紀實|醫療隊|護士|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隊長、重症醫學醫生張柳說。疫情就是聲聲號角,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奮力奔跑是最執著的姿態。1月28日下午4時許,江西省上饒市衛健委的一個緊急電話,打到江西醫專一附院:需抽調一名呼吸科醫生和一名重症醫學科醫生前往鄱陽縣人民醫院參加肺炎救治對口支援。
  • 戰「疫」最美社區工作者|戰「疫」逆行者 青春好榜樣
    戰「疫」逆行者青春好榜樣我作為一名重症醫學科醫生,關鍵時刻必須響應黨的號召,衝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線去,這是醫者的義務和本分。」大年初一,臨沂市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吳鵬匆匆告別家人,離開正在休產假的妻子及剛出生三個月的兒子,出徵湖北。  作為山東省第一批援助湖北醫療隊重症組的一員,吳鵬到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連續工作了一個多月,體重下降了十斤。「平時簡單的常規操作,在這裡卻尤為困難。」
  • 【華西專家義大利戰「疫」日記】第一次眼淚決堤 能量化作更堅硬的...
    據唐夢琳日記顯示:「中國醫療專家組應邀在倫巴第舉行新聞發布會,收視率和點擊率均創歷史新高。」日記中寫道,在義大利工作期間,中國醫療專家組也接受了多次大型採訪,這本身也是他們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媒體向義大利民眾普及抗疫知識,講述「封城」和「居家隔離」等必須採取的措施及原因。20日,抵達義大利數日的唐夢琳第一次眼淚決堤,到底是為什麼呢?一起走進她的日記。
  • 山東16市地標共同點亮齊魯夜空,為戰「疫」加油!
    為了給山東和全國戰「疫」加油,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致敬,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發起了這場以"點亮齊魯——戰疫·齊魯集結號"為主題的公益活動。為每一位堅守崗位、抗擊疫情默默付出的山東人鼓勁,更為中華兒女匯聚起來的強大力量喝彩。
  • 「疫」路有你 唯愛相連丨一位台州女護士的援漢日記
    「疫」路有你 唯愛相連丨一位台州女護士的援漢日記 2020-02-06 14:2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南信大:愛,讓這個戰「疫」的冬天不那麼冷
    全民戰「疫」,開學延後。自農曆28開始,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師生就在為疫情防控工作忙碌著。對他們來說,這場戰「疫」雖然是場硬仗,卻處處充滿著愛和溫暖。  「你們報個平安,我才睡得踏實」  早在1月21日,南信大大氣科學學院2017級的每個湖北籍同學都收到了輔導員梁陳昊老師發來的私信:「現在人在哪兒?」「身體狀況怎麼樣?」「出門有沒有戴口罩?」 23日,武漢封城了。梁陳昊老師索性建了個群,把自己所帶的所有湖北籍學生都拉了進來。他在群裡說:「你們每天報個平安,這樣我才睡得踏實。」
  • 傳播防疫知識 傳遞抗疫力量 戰「疫」中的廣播電視強信心暖人心聚...
    1月23日至今,湖北衛視每天7檔滾動播出戰「疫」特別節目《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日播出總時長達到600分鐘,不間斷報導疫情防控一線情況。北京衛視《生命緣》節目第一時間派出報導小分隊進駐地壇醫院採訪報導,至今已有18批報導團隊進駐重點醫療機構展開報導。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
    圖說:上海交大醫學院戰「疫」系列書籍發布新民晚報訊(通訊員 雷禹 童寬 記者 易蓉)昨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交醫戰疫》畫冊和《交大醫學戰疫2020》《醫路聆聽交醫最美逆行紀事》正式發布,該戰「疫」系列書籍是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全體醫務師生員工自除夕夜以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忠實見證
  • 寫抗「疫」作文, 這些好標題/好句子/好素材不可錯過!
    同時,我很內疚, 我也許是個好醫生, 但不是個好丈夫。 我願用漸凍的生命, 與千千萬萬白衣衛士一起, 託起信心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