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動,全民抗疫——一位重慶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記(9)- 糜建國

2021-01-09 上遊新聞

聞聲而動,全民抗疫

——一位重慶市民的2020年抗疫生活日記(9)

糜建國

二十三

2020年2月14日 星期五 晴 重慶

據重慶官方發布,2020年2月13日0-24時,新增4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529例;中國新增5090例,其中湖北新增4823例,全國累計確診63851例,死亡1380例。

今天一喜一憂!

喜的是,湖北以外新增病例10連降!

痛心的是,全國1716名醫務人員確診新冠肺炎,6人去世!

疫情進入嚴防死守的膠著階段,各個社區都在加大防控力度。

但有物業公司卻偏偏不識大局,對相關規定和制度,置若罔聞,走過場。

有些小區,物業人員連如何使用溫度槍也不會;有些小區,為了省事,只對駕駛員測量體溫,不對車內其他人員測量。駕駛員不發燒,就代表其他人員不發燒,不知道是什麼邏輯。

按照要求,體溫超過37.3℃,就應該做出相應的管控。但有小區,業主被測量出來,體溫達到38℃,保安還和稀泥,叫業主在外面吹吹風,就通過了。

測量體溫,是不讓病毒進入社區,屬於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稍不留神,放漏一個,就會出現一人害一片的局面。想不到這些小區還如此不盡職責。

針對物業公司防控不力的現象,相關部門進行了嚴厲追責!

2月10日,重慶巴南區一小區新增2名確診病例,最終受到相關部門扣掉20分的嚴厲處罰。其原因就是,體溫檢查不到位。

一次性扣掉20分,是什麼概念呢?

作為駕駛員,只有12分,扣完後,就必須重新學習。對於物業公司,每年也有信用扣分。基礎分一年也只有12分,一次性扣掉20分,物業企業「翻身」很難。

物業公司如果只有零分,將被評為C級。這將在「信用重慶網」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門網站上公示;在物業服務項目招投標時,招標人會注意企業的信用情況;另外,這種失信企業還會被限制參加政府採購、招標投標等公共資源交易活動。

疫情非常時期,一旦被罰,損失慘重,吃不了,兜著走。

網上,一位小夥子「大意失荊州」,把父親給出賣了!

「從沒覺得我爸有多大本事,當了一輩子官我沒沾到一點好處。直到這次疫情,在全省封路的情況下,通過他的關係派車把我從天門接回荊州。」一個小夥子在微博上,這樣炫耀「特權」。

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隨手發出的這個「特權」帖,迅速讓他成為「網紅」。

讓他更沒想到的是,他也把他父親出賣了!

原來,這小夥子叫何炅,在天門完成規定隔離期後,通過其父何炎仿(系荊州市商務局市場運行科科長)的私人關係,聯繫一輛由天門到荊州採購物資的順風車返回荊州,途中在微博上發了這些言論。很快,相關部門進入調查,其父被停職處理。

無獨有偶,就在我整理這則日記的時候,又出來一個「嗦彪姐坑夫」的視頻。

「我老公派出所的幾嗦彪(厲害、牛)啊,這個水果4箱子,今天又發了這麼多菜,菜都是他們鳳凰派出所發的,水果4箱,我拿了3箱回去給家裡人。」湖北鄂州一女子在朋友圈曬出一段水果和蔬菜的視頻,隨即引爆網絡。

視頻中女子口中「派出所的老公」,實為鳳凰派出所借用的治安員,其所領水果、蔬菜系派出所所長成學軍安排分配。很快,湖北鄂州市政府官網的發布了調查通報:對鳳凰街道黨工委書記餘建兵、鄂城區發展改革和經濟信息化局局長杜煥保予以免職並立案,對鳳凰派出所所長成學軍予以停職處理並繼續深入調查。

疫情真是一張照妖鏡,照出了人心,也照出了人性!

在前面日記中,我提到,一些基層張貼的防疫標語,相當「雷人」。普通百姓之間的關係,一夜之間變成了階級敵人。而隨著一些人員內心逐漸「膨脹」,把法律、法規丟在腦後,拿雞毛當令箭,從「硬核」變成了硬來!

疫情期間,大家都宅在家裡,你不動我不動,鍾老說能動才能動。

自己家裡人,在家打個麻將,消磨一下時光,按說再也正常不過。

然而,湖北孝感一家三口,在自己家中打麻將,還被防疫人員扇了耳光。

近日,一段小視頻火了。

視頻中,湖北孝感一家三口,父母和兒子,正在家裡打麻將。突然,衝進一位身穿迷彩服、手臂上戴著紅袖章的男子,二話不說,拿起麻將就打砸。該戶穿著睡衣的兒子是一個小夥子,心裡憋屈,自己在家打麻將,違反了哪一條,敢這麼大膽衝進來胡作非為。氣不過,抓起麻將回砸了一下。

沒想到,這一砸,衝進更多佩戴紅袖章的志願者,他們強行拽拉拖扯,把小夥子控制住。其中一志願者更是威風,直接一巴掌扇到兒子臉上,在接連抽打幾個耳光後,把麻將桌拖到該家門外,砸的稀爛!

「嚴禁打麻將!」他們指著被制服的一家三口,惡狠狠地吼道。氣焰囂張。

「難道一家人不可以一起吃飯嗎?」被打的小夥子,忍不住反問道。

是啊,一家人不能一起打麻將,那麼,一家人,也不能在一起吃飯啊!

誰能回答呢?

試問蒼天,天理何在!

簡單、粗暴的事,同樣也發生在武漢軟體工程學院。

因為抗疫需要,該學院學生宿舍樓被徵用。學校就派了一些工作人員進行清理。沒想到,這些工作人員根本無視這些東西屬於學生的個人物品,是私有財產,把所有東西混在一起,包括垃圾桶等,像扔破爛一樣,全部扔到樓下。

照片一曝光,引起學生強烈不滿!

不滿的背後,還有深深的寒心!

請問那些工作人員和學校領導們,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扔的是你們的東西,是你們孩子的東西,你們會怎麼想呢?

再則,學生的東西不值錢,但孩子們也有尊嚴啊!

尊嚴,是能隨便踐踏的嗎?

······

在前面日記中,我曾寫到這樣一句話:

「沒事,我家裡都安排好了。你們配合好主任的工作,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決定去湖北一線的孫醫生,當同事們勸她不要去的時候,她這樣回答道。而她的孩子,還在襁褓中……

文中的孫醫生,就是重慶中醫院道門口院部重症監護室主任鄧揚嘉團隊的孫醫生。在上一次重慶前往對口支援湖北中,作為副主任的孫醫生跟隨重慶醫療代表隊,去了湖北孝感。今天,我從鄧揚嘉朋友圈看到孫醫生的一篇日記,真正是醫者仁心,字字溫暖,布滿溫情。是的,春天到了,我們就要勝利了!

限於篇幅,摘選如下:

2月14日,星期五,雨今天是正式進駐孝感第一人民醫院第14天,從醫院住宿區到隔離病房必經過兩三棵薔薇樹,隊員們經過時,總是忍不住駐足觀望。來的時候,它還是花骨朵,過了幾天它含飽欲放,到了今天,它已經開了半樹,紅的、綠白,相映成趣,看了總是不由心情大好。

······

今天輪到我查房,說實話心裡還真想我的這些病人。心裡念叨著「21床的爹爹還穩定吧,血氧飽和度穩定在多少。18床昨晚仍高熱,今天早上體溫降下來了嗎。10床消化道症狀仍重嗎,今天能吃點東西吧,可千萬別再吐了。

······「9床爺爺, 你今天怎麼樣?」

「我還有點咳,活動後還有些悶、喘。」

「爺爺,您複查了CT,病灶還沒吸收完,所以這肺的功能還有些差,咱們不著急,慢慢來,堅持吃藥,好不好?」

「孫醫生,我們是本家喲,我也姓孫,我們是一家人。你們從重慶這麼遠的地方來,辛苦了,我們從心底感染你們」。

「對,我們就是一家人,渝鄂一家親!」不知怎的,9床爺爺眼眶就溼潤了,而淚點低的我,也已淚流滿面,快速的調整情緒,還要接著查下一個病房。

······

抗疫已經進入攻堅戰,每天看著跳動的數字,心也跟著起伏。還好,還好,孝感,武漢,全國的形勢都逐漸在好轉了,越來越越多的兄弟姐妹匯聚湖北,我們的力量越發強大。花已開,春天到了,勝利就不遠了!

二十四

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雨夾雪 重慶

據重慶官方發布,2020年2月14日0-24時,新增5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累計確診病例537例;中國新增2641例,其中湖北新增2420例,全國累計確診66492例,死亡1523例。

截止今天,重慶537中,萬州確診104例,屬於重慶的重災區。作為網紅中心地的渝中區,確診20例。南川和北碚兩區,死守防線,0確診!

今天看見報導,萬州對1176名密切接觸者全部實行集中隔離觀察。

集中醫學觀察點有醫療專家組為每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提供健康包(口罩、溫度計、消毒液),如果出現病情加重或其他需立即治療的情況,有急救通道能立即轉入醫院進行救治。

集中醫學觀察期間,食宿、醫療、交通等費用全免。單人單間,並提供日常生活用品,床上用品不重複使用,有WiFi、空調、熱水器等,早餐(標準12元)、午餐(標準25元)、晚餐(標準25元)。

相信其他省市和地區,相關標準也是大差不差。這次抗疫,政府耗資不少!

今天很冷,氣溫由前幾天的十幾度,一下子跌落在4度左右。外圍海拔高的區縣已經下起了雪。看見朋友圈,很多朋友都在曬雪景。北碚縉雲山也下雪了!

抗疫非常時期,春天裡突然到來的一場大雪,讓人們更加感覺到了寒意!

從萬州向湖北方向駛出135公裡,就是奉節。

一想到奉節,就讓我想到了奉節的臍橙。

奉節臍橙是中華名果,臍橙種植面積三十多萬畝,年產量三十多萬噸,是當地百姓的命根子。農民經濟主要來源,就靠臍橙。我曾經寫了一篇《奉節臍橙香》發布在《重慶日報》上。

根據以往季節來看,年後正是臍橙銷售的旺季,但疫情的影響讓奉節臍橙銷售不便。看見一些網友在群裡幫助老家的父母、親戚銷售,以往一般價格在10元一斤,前幾天降在8元一斤,這幾天,降在4元一斤。現在又下起了大雪,臍橙銷售更加遇到了阻礙。希望當地相關部門在管控好疫情的同時,更要早日打通物流防線,從根本上解決滯銷的問題。

奉節出去就是巫山。

「除卻巫山不是雲」!巫山,就是和湖北交界了。

湖北那邊,更是下起了大雪!

天降大雪,氣溫驟降!

這讓我更加擔心那些剛剛投入使用不久的方艙醫院,因為要阻斷大範圍空氣流動引發交叉感染,中央空調全部停用了,而環境又空曠,那些醫護人員和病人怎麼度過呢?當看到相關新聞報導後,一下就放心了。

原來,為了面對突然而至的雨雪天氣,醫院為醫護人員和病人發放了羽絨服、添加了被子,重新鋪上了電熱毯,有的醫院還給病人購買了襪子;更多醫院配備了小太陽電暖。同時,各地物資仍然在源源不斷馳援武漢。

大雪之下,一臺紅紅的小電暖,布滿溫情,讓人的內心跟著一下子暖和起來!眾志成城,萬民一心之下,沒有什麼難關是不可度過的!

正如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華春瑩,在她推特上發布的首條推文上說道的: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

這兩天,網上關於「零號病人」一說,鬧得沸沸揚揚。

「零號病人」被普遍用來指代傳染病首例罹患並散播病毒的病人。

有學者指出,能在第一時間找到「零號病人」,能夠為傳染病及時防控提供寶貴時間。但多數情況下,「零號病人」都是第二代病例發病並呈現聚集性表現後,通過追溯調查發現的。

而網絡卻傳言,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一名女研究生黃燕玲,「因意外接觸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殉職」,並被懷疑是「消失的零號病人」。

傳言不斷發酵,「零號病人」相關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今天,病毒所發布官方聲明,稱「網絡流傳不實信息」,黃燕玲2015年畢業後「未曾回過武漢,未曾被2019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三人成虎,積毀銷骨」,在當前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嚴峻形勢下,不少謠言將加劇公眾恐慌情緒,對疫情防控帶來不利影響,甚至造成「次生疫情」。

作為一名中國公民,多一分清醒、少一些盲從,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科學認識、理性應對,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相信我們就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戰爭。

昨天看見大姐在微信群裡說,姨侄媳婦因為這段時間一直幫業主買菜、送菜和購買其他生活物資,解決生活上這樣那樣的問題,工作量大,雙手都打起了血泡,貼滿了創可貼,每天腳杆都跑斷了!我能理解大姐說話時的心疼,心疼她的兒媳婦!

在前面的日記中,我曾這樣寫道:

「疫情當前,這些女孩子們雖然不是醫生,不是解放軍,沒有去湖北一線,也相當於在一線。他們每天冒著被傳染的危險,爬上跑下,鑽這棟樓鑽那棟樓,去了這家去那家,兩部手機拿在手裡,不停地和業主溝通聯繫。他們也有擔心、有委屈,更有工作上的疲累和有對親人的愧疚,但他們深知,對小區來說,疫情的防控是最基礎的,也是決定因素。如果他們的工作有閃失和疏漏,守不住第一道防線,影響的將是整個抗疫大局,根本容不得有半點閃失。所以有業主在群裡說,這場戰疫,我們欠樓管一個點讚!」

是的,我們欠她們一個點讚!

姨侄媳婦是去年國慶和侄子結婚,今年五月份才滿22歲。在生活中,她是一個乖巧、孝順的女兒,還是一個活潑可愛小女生,但和其他樓管一樣,一旦走上崗位,她卻顯得沉穩、專業,幹起事來,雷厲風行,工作麻利,甚至還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兒;為業主辦事時,細心、周到,生怕漏掉了什麼細節,而在和業主說話的時候,卻又顯得非常小心,生怕說錯了什麼。

其實,因了一個小區居住的業主多而複雜,來自不同地方和領域,在生活上,每天都會發生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不僅僅是她們樓管很忙,其他物業工作人員,像保安、保潔員,他們都很累。而正是她們為我們保駕護航,才讓我們在抗疫期間的生活得到保障,才讓病毒被擋在小區之外。

唐大姐就是一名小區的保潔員。

唐大姐負責小區三棟樓,一棟樓33層,一層六戶,三棟樓就是594戶,還包括三層車庫和公共衛生間。近段時間,除了做好平常應該做的清潔衛生外,比如,搜集各個樓層的垃圾,維護整個小區的常規清潔等,還要對各個區域消毒殺菌。

每天早上7點,唐大姐就趕到物業中心,領好藥液,按照配比兌好消毒液,然後背起重達40多斤的噴霧器到處走動,開始消毒殺菌工作。

公共區域、電梯、車庫、垃圾桶等區域噴灑消毒,每一個死角,都不能放過······

唐大姐一天要消毒兩次,少則三四桶,多則七八桶,她就背著那個紅色噴霧器一寸一寸地進行。消毒之後,她還要用酒精將樓道裡的每一個扶手、電梯裡的每一個按鈕,以及單元門的按鈕、大堂的每一扇玻璃門、門把手,一遍又一遍地,擦拭得乾乾淨淨。

「沒得啥子!該我做的!我就怕還有地方沒擦到呢!」由於每天都要接觸消毒液,唐大姐雙手被浸泡、侵蝕,雙手缺水變得皴裂,儘管戴了手套,仍於事無補。當有業主關心地問她累不累時,梁大姐憨厚的、笑著這樣回答。

五十多歲的唐大姐是南川下面的人。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上高二,一個孩子上初三。原本春節前和同事換了幾天班,準備春節回去耍幾天,但沒想到疫情氣勢洶洶的來了,春節後也就回不去了。老公在旁邊一個小區當保安,過年也沒回去。還好,兩個娃兒自覺,聽話。自己曉得煮飯、洗衣服,這段時間在家上網課,晚上空閒下來,想媽媽了,就打個視頻電話來。

其實,一天忙累下來,唐大姐的肩膀和腰,酸痛得不得了;雙腳也像要斷了一樣,回到出租屋裡,一點力氣都沒有了。但一想到,能夠得到業主的一句暖心問候和感謝,又會讓她充滿動力,第二天一大早就爬起來,一陣叮叮噹噹,吃完早飯之後,又走上工作崗位······

外圍下雪,市內天空厚重,烏雲壓頂。

從陽臺上望出去,後面南山隱隱約現,山腰上煙霧繚繞,如果低溫再持續下去,南山也會下雪的,幾公裡之外,也能看見那山頂上的皚皚白雪;

傍晚之後,華燈漸近,夜晚的長江,淡霧輕鎖,像一少女,披了一層面紗,朦朦朧朧,暗含憂愁,在沒有喧囂的城市中,慢慢沉睡而去······

(糜建國,南岸區居民,重慶南風愛心助學會會長)

相關焦點

  • 《凱哥日記》講述一個加拿大人眼中的中國戰「疫」故事
    他是一個在重慶生活了六年的加拿大人。現在,他推出了一本《凱哥日記》,這本書還有個副標題:「一個加拿大人的重慶戰『疫』」。《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自2014年8月起,與妻子王曉琳在重慶生活,就職於重慶外語學校,是重慶國際傳播中心iChongqing的兼職審稿編輯,被大家暱稱為「凱哥」。
  • 武漢日記:一位普通市民的生活點滴
    胡泊用日記記錄下自己作為武漢一個普通市民,在這期間的生活點滴及個人感受。  2020年2月10日 陰有陣雨  昨晚,一輪朗月掛在武漢寧靜的夜空。夜幕下的武漢關,在燈光的映襯下,一定會顯得格外美麗,她已經快200歲了。
  • 外國人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渝...
    2020年12月27日,由重慶國際傳播中心、新世界出版社舉辦的《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重慶鍾書閣書店舉辦。《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在現場與讀者分享了他的創作經歷。
  • 香港抗疫之路緣何如此艱難?!
    然而,比較下2020年的抗疫成績單,結局卻是令人深思!深圳於2020年4月9日便實現了確診病例「當日無新增」,並且在6月8日這一天實現了「113天本地感染病例零報告,確診病例清零,正在醫學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清零,密切接觸者清零」!之後的2020年,無任何本地新增病例!而且,深圳的抗疫,基本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的。
  • 真實的抗疫日常,折射不平凡的抗疫精神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
    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
  • 2020衡陽年度熱詞·抗疫:大疫大考,記住這些名字這些面孔
    2020年1月20日和23日,雁峰區黃茶嶺街道幸福社區有2名居民分別從武漢返衡。幸福社區「衡陽群眾」志願服務隊隊長周正國帶領大家主動進行細緻排查,確定轄區內從武漢歸來的居民和車輛,向居民廣泛宣傳防疫知識。當得知自行居家隔離人員的正常生活沒有保障之後,他們又主動承擔起每天為隔離人員送生活物資的責任。  2020年1月22日,家住武漢江漢區的李先生帶著家人及旅行團16名武漢人去桂林旅遊。
  • 2020年《生態雅安》第4期來了:雅安戰「疫」全紀實
    年,那就是「戰疫」。 2020年2月19日,雅西高速多營交通檢疫點,剛檢測了過往人員體溫的兩名志願者在互相噴霧消毒 戰「疫」大事記 積極應對 全力抗「疫」
  •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
    這才是中國最真實的抗疫日記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 2020-07-03 03: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抗疫巾幗英雄走進北航,這堂鮮活思政課感人至深催人奮進!
    作為2008年汶川地震的受援者,新冠疫情發生後,她毅然選擇留在武漢,瞞著家人加入了滴滴社區保障車隊,帶患病老人去醫院、運輸防護物資、幫居民購買生活用品等,成為駐紮社區、擺渡居民的「擺渡俠」。在互動問答環節,面對學生們的踴躍提問,4位抗疫巾幗英雄與師生深入交流,「我想把這份恩情一直傳遞下去,儘自己所能,我能做什麼事情就去做就行了。」「病人康復出院後和我們說拜拜的時候,我就覺得特別驕傲!」「插管時會有極少數病人依然嗆咳,那時就像炮彈打到我們身上,只能忍著,一心只有患者,只有完成操作。」
  • 寫抗「疫」作文,這些標題、好句、人物素材一定不能錯過!
    ——魯迅《熱風》 9 2020年的寒假註定不尋常,要說「確保學生度過愉快的假期」,恐怕令人苦笑。如果能讓孩子們明白,世界上還有一些人與事值得去學習、領悟、珍視、動容,何嘗不是更深層的教育?
  • 2020肇慶關鍵詞盤點:抗疫大考
    庚子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抗疫」成為了肇慶人民最深刻的記憶。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肇慶果斷決策、精準施策,以非常之舉應對非常之事,凝聚起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
  • 傳播防疫知識 傳遞抗疫力量 戰「疫」中的廣播電視強信心暖人心聚...
    二、用文藝凝聚信心激發力量各級衛視在春晚、元宵特別節目等文藝晚會中迅速增加抗疫主題內容,用文藝凝聚起抗擊疫情的信心,激發出戰勝疫情的力量。央視春晚創作推出情景報告《愛的橋梁》,元宵特別節目推出詩朗誦《你的樣子》,湖南衛視對原計劃播出的「元宵喜樂會」進行緊急調整,傾情推出「2020元宵一家親」特別節目。
  • 重慶醫科大學抗疫主題展開展 這些方式還原英雄抗疫故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尹建紅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2月2日17時40分訊(記者 秦思思)今(2)日,重慶醫科大學「醫之模樣」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主題展覽在袁家崗開展,數十件實物、攝影、美術作品,真實還原英雄抗疫故事。
  • 【漢理Family】上海派森諾加入抗疫滅毒馳援武漢聯合行動倡議
    兵馬已動,糧草更要先行。醫療設備、醫療物資、醫療人員是中堅力量,更是贏得這場保衛戰的重中之重。縱已舉國之力,全球調配資源,卻也難敵疫情來得太過迅猛。突如其來的洶洶疫情,爆發的天量物資需求,任何一個國家、政府,一時之間都難以快速全面保障供給,需要集全社會的資源。而在增量資源仍需時日的現狀下,整合存量資源,使其迅速、有效地投入到保衛戰一線中,至關重要。
  • 川口鄉黨旗引領匯聚抗「疫」合力黨員當好「三大員」嚴防死守抗疫情
    本報訊(通訊員 喬小宇)在寶塔區川口鄉防疫檢查隊伍裡有這樣一位小夥子,他叫封樂,是川口村監委會主任,也是一名預備黨員。「需要我做什麼,我一定全力以赴!」這是封樂了解疫情後的第一句話。 正月初一,封樂便來到川口鄉報到,走上防疫崗位。「你好,你從哪裡出發的?
  • 加拿大教師出版《凱哥日記》記錄中國抗疫故事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重慶1月2日電(記者陳青冰、趙宇飛)由生活在中國重慶的加拿大人喬納·凱·伍德,在去年1月20日到3月18日撰寫的疫情日記《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本已在中國出版發行,英文版預計將於年初在加拿大出版。
  • 13組數字,讀懂中國抗疫答卷,致敬偉大抗疫精神
    13組數字,讀懂中國抗疫答卷,致敬偉大抗疫精神 2020-09-09 14:3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主辦單位抗疫作品展示之二十五——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抗疫詩歌作品選登
    茲推出「共克時艱賦壯篇·全國抗疫詩書畫大賽」協辦單位抗疫作品展示之二十五,遠方騷客擎天柱,大漢天聲壯國魂——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抗疫詩歌選登。詩與遠方文化藝術委員會,是經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教育科學研究所批准,由詩與遠方國際文化交流協會與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共同成立的官方正式文化藝術機構,2019年8月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
  • 一位中國專家的義大利戰「疫」日記 | 戰「疫」故事
    3月12日晚,東航MU787包機航班將中國政府和中國紅十字會向義大利派遣的抗疫專家組一行9人以及30餘噸醫療物資(包含ICU病房設備、醫療防護用品、抗病毒藥劑等)運抵羅馬,來自中國生物的血液製品專家楊匯川正是專家組成員之一。
  • 《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開啟全球預售!把最真實的抗疫過程告訴全...
    記者從出版方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獲悉,曾經引起熱議的《查醫生援鄂日記》英文版已在全球著名網絡書店——亞馬遜開啟全球預售。這是全世界第一本由一線醫生撰寫的抗疫日記,對於各國讀者了解中國抗疫經驗和抗疫精神具有獨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