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天文航天系列徵文賽。
圖解:HD 101065(圖中央最亮的那一顆)。
我經常在這個文章上更新一些尚無解釋的奇怪恆星,例如博亞吉安之星及其在表明外星人活動上的可能性。但是還有另一顆恆星也有可能是外星文明的標誌。目前它正在多個科學博客上輪番出現。而且,作為對外星生命可能的發現,它甚至是比博亞吉安之星更好的候選者。
圖解:KIC 8462852(紅色方框中)——博雅吉安之星——在紅外波段(圖左)和紫外波段(圖右)下的圖片。
這兩顆恆星之間的區別在於,儘管KIC 8462852的奇怪變暗事件可以是表示有外星人的巨型建築阻擋了來自恆星的光,但也可以不是這樣,詳見關於這顆恆星的其他文章。更可能的情況是我們實際上正目睹一個非常罕見的自然事件,比如這顆恆星最近吞噬了一顆行星。儘管對博亞吉安之星的解釋不論是什麼都會很有趣,但它很可能會是某種我們曾見過,或預計宇宙中正在發生著的,且無需重新思考一整個科學領域的事情的變體。然而,這另一顆恆星,卻情況迥異。
圖解:KIC 8462852的藝術想像圖之一,外星人說之外可以解釋其奇怪變暗現象中的一種。
不過,為清楚起見,我將在文章剩餘部分避開它而使用該星的星表名,即HD 101065。但我們也可以稱呼這顆恆星為「鈽星」,因為它顯然含有鈽元素,以及一大堆其他的超重元素,這些元素高度不穩定且壽命極短。它們本不應出現在那裡,於是這可以意味著這三件事之一:某些元素能夠出現在我們預計不會自然出現的地方;這些超重元素在那裡的發現是個錯誤;或者外星人人工造出了這些元素並把它們傾倒進了這顆恆星。
這些元素位於元素周期表的最末端。這是一個神秘的地方,相對而言,我們對超鈾元素的化學性質幾乎一無所知,而且其中一些元素只是較近期才在實驗室中被合成出來。實驗室之外,到目前為止,我們在宇宙中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曾見過這些元素,除了這種奇怪的恆星。實際上,這些重元素在周期表上太靠後了,以至於一些物理學家和化學家懷疑它們自然存在的可能性,而只能被人工合成。鑑於它們似乎出現在了這顆恆星裡,這就意味著我們要麼需要重新思考使重元素得以自然產生的機制,要麼必須考慮是外星人把這些元素放在那裡的可能性。
圖解:元素周期表。圖源:chemsoc
化學上HD 101065在許多方面都是怪異的。這顆恆星在1961年由前面提及的那位名字在標題裡的波蘭裔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研究,這顆恆星的特點是鐵和鎳的含量很低,卻有相對較高含量的重元素,如釷和鈾。這確實會在自然界中出現,因此實際上奇怪的是比例。但這顆恆星似乎還含有錒系元素中比鈾更重的元素,這些元素的存在就不是很說得通了。據報導,按元素序數升序排列,這些元素包括:鋂、鋦、鉳(這種元素地球上一共只造出過約一克)、鉲、鑀。
這些元素在這顆恆星中是否真的存在仍有些不能確定,只有更多的研究能明確這一點。但存在的元素還有更輕但同樣有放射性的元素鎝,這種元素沒有穩定同位素且在自然界中極其稀少,不過可能與同樣只有放射性同位素的鈾和鉕的存在有關。還有許多其他你沒怎麼聽過的稀有元素。然而,HD 101065中這些元素的含量都相對較高,這顯然不可能。實際上,正如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傑森·賴特在他的博客中提到的那樣,這顆恆星有比鐵更多的鐠——你多久聽到過一次這個元素?
不過接下來的說法有可能是個誤解。賴特博士詳細介紹了這些元素可能是如何因為這種奇特恆星極強(這有點神秘)的磁場而分層聚集在這個恆星大氣中的。我強烈建議那些希望更深入研究這個說法的人查看他的博客以及其他相關材料,我在下方的簡介裡提供了連結和引用。
那麼,這些奇怪的元素是如何最終出現在一個恆星的高層大氣中的呢?
維拉·戈普卡與其同事2008年的一篇論文詳細說明了它們可能是由鄰近的中子星產生的。問題是,HD 101065附近似乎沒有中子星。我們可以忽略這個解釋。
圖解:同位素的半衰期。橫坐標為質子數,縱坐標為中子數,顏色對應半衰期長度,如圖右側圖例,s是秒,yr是年。圖源:wikipedia
下一個解釋就不得不涉及元素周期表了。這到了我們要在科學上再思考的地方了。重的錒系元素一般不會自然存在。這些原子的核非常巨大,且基本上會分裂或衰變成更穩定的原子,並在此過程中釋放能量。這使你可以做些有趣的事,比如輕鬆地分裂鈾原子,這會釋放出核能,但不幸的是也使得核武器可以被造出來。但是,隨著元素序數上升,在不穩定錒系元素之上,還猜測有一個所謂「穩定島」,其中可以有更穩定,但非常重的原子。我們還未曾見過任何這種原子,不過核物理學家確實一直在合成更重的元素,而且似乎要最終探索元素周期表的這片區域並確認這些原子的這些性質。
圖解:超重原子核衰變模式的預測,穩定島是圖中白圈內部分。圖源:wikipedia
但是V·A·祖巴及其同事的一篇論文,提出這類元素可能產生於一種特定類型的超新星,而且HD 101056的奇怪之處可能是位於穩定島上更穩定但仍具有放射性的元素衰變的結果,這個衰變導致了所有這些短壽命不穩定錒系元素和稀有元素的出現。如果事實如此,那麼,對核物理學和化學而言,這類元素可以自然存在將是革命性的。但是,我懷疑這一解釋將產生爭議,因為傳統的觀點就是這些元素不可能自然存在。更深的一個問題是,如果超新星是原因,那麼通常與超新星有關的鐵元素都在哪裡?
所以,要解釋這顆恆星,我們必須依靠某些假設的元素,這些元素在從一種假設的機制中產生後衰變,同時這種機制似乎反直覺地不會產生很多鐵,或者鐵由於某種原因被掩蓋在了這顆恆星的外表之下。著實混亂。
這也把我們引入了外星人起源說的領域。1980年,丹尼爾·惠特莫爾和大衛·賴特(引用也在下方)提出了一個相當不同尋常的觀點。它們提出,一個使用核能的文明可能會把廢料傾倒進它們的恆星。不過這個觀點的問題是,一個有能力將廢料傾倒進它們恆星的文明似乎不太可能仍在使用核裂變,而是會轉向聚變。畢竟,我們自己就正在接近這一點,在100年內,裂變作為能源似乎將被淘汰。這把我們帶向了另一種可能。
1966年,薩根和什科洛夫斯基提出,一種向全宇宙宣告你存在的方式是將大量人造元素傾倒進你的恆星裡。他們可能合理地假設了其他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外星文明都在進行天文學研究,並且在積極地觀察恆星的光譜。因此,與其發出巨大耗能的無線電信號,不如使用重元素來告知其他人它們並不孤單,這可能更簡單。不幸的是,這實際上傳達不了多少信息,但是,如果事實證明穩定元素之島不能自然形成,那麼這將是科學史上最大的故事之一。
圖解:刻錄了人類信息的「金色唱片」,被搭載在兩艘旅行者號探測器上飛出太陽系。這是人類的一次向外星文明宣告自己存在的嘗試。圖源:nasa
不過,最後,認為最終會找到一個大自然的解釋總是最保險的,外星人是一個寬泛的解釋,且總是最不可能的。如果你要打賭,賭大自然。但是,在這個頻道裡我提到過的所有潛在與外星人相關的奇怪資料中,這是我目前見過最怪異的。
參考資料
1.維基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John Michael Godier- UniGasis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