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2020-07-20 YunfeiArt


1969年的今天,一艘載有三名太空人的飛船駛向遙遠的太空,完成了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一項偉大的任務——人類第一次登月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左起: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奧爾德林 圖片來源於網絡


這座飛船就是阿波羅11號,指令長尼爾·阿爾登·阿姆斯特朗(Neil Alden Armstrong)在全球的見證下,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人。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即將踏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 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將這次行動描述為:「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That&34;a" man, one giant leap for mankind。)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你想像中的太空漫步

VS

實際中的太空漫步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圖片來源於網絡


為了紀念這次取得的偉大探索成果,便將每年的7月20日定為「人類月球日」(Human moon day)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奧爾德林在月球留下的腳印 圖片來源於網絡


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探索,藝術也是。


童話與詩歌


俄羅斯藝術家李奧尼德·季什科夫(Leonid Tishkov)的「私人月亮」藝術裝置自2011年開始亮相以來,便吸引了無數人的眼球。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圖片版權歸藝術家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藝術家化身為詩人,月亮則更像他的「私人伴侶」,他們一起踏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世界旅行。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視頻截幀來源於網絡


在旅行的過程中,月光點亮了黯淡的角落,成為詩人孤獨時最溫暖的陪伴。月亮也成為了連接世界各國,各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群的紐帶。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圖片版權歸藝術家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有人形容「私人月亮」是一部視覺詩,講述的其實是一個男人遇到月亮並與她一起度過餘生的故事。 很顯然,季什科夫創造了一位神秘的人物,並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充滿超現實主義意象,詩意浪漫且不可預測的世界。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圖片版權歸藝術家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移動的「月球博物館」


英國裝置藝術家盧克·傑拉姆(Luke Jerram)則直接呈現了整顆月球。他的作品是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典範之一。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視頻截幀來源於網絡


「月球博物館「是傑拉姆於2016年製作的充氣裝置藝術品,直徑為7米(23英尺)。球體表面採用NASA的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拍攝的月球表面圖,紋理清晰,十分逼真。當球體處在黑暗處時,球內會發出光。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視頻截幀來源於網絡


傑拉姆的「巨型月亮」通常被懸掛在建築大廳的高空上,伴隨著燈光、音樂,給參觀者營造一個夢幻迷人的夜晚。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圖片版權歸「月球博物館」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藝術家儘可能真實地再現月球給人們帶來的直觀感受,不僅拉近了人與月球的距離,還探討了人與宇宙,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哲學命題。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圖片版權歸「月球博物館」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月球博物館」的每一站旅行都富有特色。比如在法國的雷恩(Rennes)時,球體被懸掛在聖喬治泳池館(St. Georges Swimming Pool)的主遊泳池上方,參觀的人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在「月球」下遊泳是多麼奇妙的體驗。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圖片版權歸「月球博物館」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18,傑拉姆的「月球」來到了北京的水立方向公眾展示。藝術家專門為此次公共藝術展覽設計了一個直徑10米的特殊月球,在藍色泳池和燈光的交相呼應下,人們仿佛置身於浩瀚的宇宙之中,場面十分震撼。迄今為止,已有超過20萬人參觀了該展覽。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圖片版權歸「月球博物館」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今,傑拉姆的「月球博物館」世界巡演仍在繼續進行當中......


藝術分享丨人類月球日,他們做的「月亮」越看越上頭

2020年」月球博物館「在英國羅切斯特大教堂 圖片版權歸「月球博物館」所有 圖片來源於網絡


To The Moon

Art thou pale for weariness


Of climbing heaven and gazing on the earth,


Wandering companionless


Among the stars that have a different birth, ——


And ever changing, like a joyless eye


That finds no object worth its constancy?


(譯文)


致月亮


你臉色為何如此蒼白?


莫非倦於攀登高空、凝望大地?


你置身在星辰之間,


恰似異鄉的遊子,沒有伴侶,——


永遠虧盈交替,像一隻憂傷的眼睛,


尋不到值得長久眷戀的停留?


選自英國詩人珀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文:耘菲

編輯:耘菲

(文章為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人類月球日丨關於月亮的那些事
    50年前的今天一位太空人邁出了登錄月球的一小步卻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步登月成功不僅是航天領域中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情更是屬於人類歷史上的創舉那麼關於月亮的那些事你知道多少呢?>每年均會出現4-6次超級月亮想要欣賞「超級月亮」就要抓住機會咯~在整個太陽系中月球以3683千米/小時的速度繞地球運行
  • 人類月球日 | 豐臺的月亮
    人類月球日 | 豐臺的月亮 2020-07-20 15:43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螺螄粉為何越吃越上頭?「臭雞蛋氣味的氣體」是主因
    喜歡螺螄粉的人不在少數,用這些食客的說法,雖然聞起來有點臭,但是吃起來還是很不錯的,更關鍵的是,越吃越上頭,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其中一種含硫胺基酸、半胱氨酸的代謝產物就是「臭名昭著」的硫化氫(也被稱為「臭雞蛋氣味的氣體」)是主因。
  • 人類月球日:blackpink、趙露思、楊超越,「我要月亮奔我而來」
    街蜜們晚上好:)51年前的今天,一個美國人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他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於是這一天,被定為「人類月球日」。人類對月球的幻想與探索由來已久,「史上第一部科幻片」《月球旅行記》講述的正是一場徵服月球的奇幻冒險。
  • 登月51周年 | 小合帶你看月球藝術
    51年前的今天載人飛船「阿波羅11號」在月球赤道附近著陸人類首次登月成功阿姆斯特朗的名言
  • 「嫦娥五號」發射,月亮不再只是人類冰冷的情人!
    然而,從2007年10月24日中國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嫦娥一號」到十三年後的2020年11月25號發射的「嫦娥五號」,這些充滿人類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衛星逐漸揭開了月亮一層層神秘的面紗。如果要用五首音樂分別來代表「嫦娥一號」至「嫦娥五號」,那以下作品絕對不容錯過。
  • 【人類月球日】月亮上的溫度和地球差異大嗎?
    古往今來有很多對月亮的讚美與嚮往。科技的發展推動著人類對月亮的了解。月亮上也有風雲雨雪嗎?月亮上的溫度和地球差異大嗎?今天(7月20日)是人類月球日,小編和你一起去看看。  月亮上沒有風雲雨雪等變化  嚴格來說,月球上沒有天氣,因為月球上沒有大氣,所以只有
  • 《想停止的瞬間:關於時間》越看越上頭,這樣的男主先給我來一打
    韓劇每一集的時間都比較長,有時候看一集就像看了一部電影。最近一直在看《想停止的瞬間:關於時間》這部劇,之前只是被女主的設定所吸引,覺得知道生命倒計時的女主十分有趣。而且剛剛看的時候,我還吐槽男主李道和不夠帥氣,也沒有大叔的魅力。後面看著看著發現,男主真的是個寶藏男孩。
  • 月球表面發現水分子,人類何時重返月球?
    當地時間10月26日,《自然-天文學》雜誌發表文章稱,NASA依靠平流層紅外天文臺——索菲亞,在月球光照區(月球南半球的克拉維斯環形山表面),月亮之水天上來?但如果人類可以有效開發月球水資源,那麼將極大地降低探月成本。當然,水的應用遠不止此。
  • 人類月球日丨仰望星空,發現探索創新的力量
    人類對未知的探索總抱有無窮的想像力。夜幕降臨,明月當空。月亮從哪裡來?月亮上有什麼?人們總想揭開這個謎。古時中國人訴說嫦娥奔月的美麗神話,古希臘人認為月中,有一位美麗的狩獵女神阿爾忒彌斯……無數哲人先賢前赴後繼,從未停止過追尋的步伐,以此表達出他們對這星辰光輝的無限敬仰。
  • 人類月球日:月球那麼美,我們帶你去看看
    「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人類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的這句名言家喻戶曉。1969 年的今天,美國 「阿波羅」 11 號飛船安全著陸在月球上,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在這個幾千年來讓我們魂牽夢繞的星球上,留下了人類的腳印。
  • 走看月亮去!今晚二沙島上將架起4臺天文望遠鏡
    大洋網訊 月球是地球的衛星,可是對於這個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很多人恐怕都沒見過其廬山真面目。現在機會來了,為紀念人類登月50周年,科學家們倡議天文愛好者拿出自己的天文望遠鏡,走上街頭邀請路人賞月。廣州的天文愛好者計劃今晚在二沙島架起望遠鏡,和大家分享望遠鏡中的景象,共同探索月亮的奧秘,有機會看到環形山哦!資料圖:2019年3月21日晚攝,廣州塔上空的「超級月亮」。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莊小龍攝1969年7月,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太空人阿姆斯特朗首次留下人類在月球的足跡。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一樣大,那在月球上看地球有多大呢?
    我們總是非常喜歡在孤獨的時候看月亮,因為它是離我們最近而且最亮的一個天體,我們習慣了它的陰晴圓缺,習慣了它在中秋前後的皎潔圓盤。不管是中國還是外國都給月球安排了一位女神去入駐。月亮的悽美,和女孩子特別像,太陽和月亮就這樣遙相呼應著。
  • 蘇軾的月亮與悼亡詩:今晚月亮上是什麼時間?丨周末讀詩
    本期周末讀詩,我們與你分享蘇軾的兩首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看蘇軾對親情和思念之情的極致演繹。撰文 | 三書公元1076年,丙辰中秋,中國密州的月亮很美,由於詩人蘇軾的演奏,它比任何別的時候都要美。
  • 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為什麼人類會感到恐懼?
    有人曾經把太陽系的行星按比例放在月球軌道上,並拍攝了天王星和木星站在地球上的照片。許多人說他們被這幅畫嚇壞了。(患有巨大恐怖症的人仔細觀察)在心理學中,這種恐懼被稱為巨大行星恐懼症。和廣場恐懼症一樣,也是內心恐懼的症狀。這是因為心理學家解釋說,巨大的物體會對人自身形成壓迫感,害怕被它們擊中而被吞噬。
  • 世界觀丨月亮之上
    飛到月球「挖土」,而且還是在具有火山特徵的月球風暴洋區域「挖土」!最近,中國「嫦娥五號」的一舉一動牽動著世界的神經,因為這是上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首次在尚未被探測過的月球區域採樣,意義非凡。「要想成功從月球取回樣本,需要『嫦娥五號』跳一場複雜的深空芭蕾舞。」
  • 地球上看月亮和太陽差不多大,那從月球上看地球也一樣大嗎?
    可是隨著人類走進科技時代之後,有了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我們才明白,月球只是地球的一顆衛星,它跟太陽比起來那就是一粒塵埃,二者完全沒有可比性。站在地球的角度,用我們的眼睛看太陽和月亮,它們的大小是差不多的。當然,月亮只有在每月的十五才是最大最圓最亮。
  • 《我要月亮》:關於月亮的百科全書,為你講述你科普內外的月亮
    浩瀚的宇宙中,月亮是人類肉眼可見的最亮的天體,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就是從月亮開始的。其實月亮不只是科學家關注的對象,也是眾多文學家、音樂家的靈感來源。古今中外有很多傳說、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都與月亮有關。
  • 人類月球日,月相腕錶致敬
    51年前的今天,一個美國人邁出了「自己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他就是第一位登上月球的著名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於是這一天,被定為「人類月球日」。人類月球日,就在今天。一起看看腕上月亮吧浩瀚的太空承載了人類探索的熱情,神秘的月球寄託了人類對未知的嚮往。
  • 古代人類把月亮當作天空中的日曆
    太陽的節奏可能決定了每天的節奏,但是當早期人類需要一種方法來將時間保持在一個單一的白天和黑夜之後時,他們就會仰望天空。月亮是人類最早的鐘表之一,早於第一種書面語言,最早的有組織的城市,以及結構化的宗教之前。月亮的面孔每天晚上都會改變,並且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使其成為時間的可靠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