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拍好環境微距攝影,首先要了解昆蟲的習性,再靈活運用對焦模式

2021-01-19 北極星護膚指南

在微距攝影中,對昆蟲的拍攝不是難點,難點是在戶外用微距對昆蟲進行拍攝,戶外進行微距實拍的過程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那麼就從戶外環境微距拍攝入手,來說一下昆蟲微距攝影的不同拍攝角度,還有對昆蟲特性的理解,以及對鏡頭方面的選擇,都是要一一面對的問題。

圖片中是一隻螳螂,拍攝這種昆蟲類型的時候,是非常看運氣的,不是想拍螳螂就能遇到螳螂,要對它生活的環境、習性還有出現的季節進行充分的了解,才能特意地尋找到它。

在對它們進行微距攝影的時候,昆蟲是非常受到驚嚇的,而且是很容易逃跑的,類似螳螂的昆蟲體型比較大,在拍攝的時候也方便取景,另一方面它的不會輕易跑掉,甚至將手放在它身邊,它還能爬到你身上,除非你對它產生傷害或者威脅的時候,它才會跑掉。這樣在拍攝遠景和拍攝近景的時候,都會方便一些。

拍攝的鏡頭採用的是佳能的百微鏡頭,可以使用類似於它的一倍鏡頭去實現微距攝影,如果是手動鏡頭的話,可能就需要把相機的感光度多提升一些,結合周圍環境進行拍攝。

在大部分實際拍攝中,都會直接去採景拍攝。在圖片中能看到螳螂的爪子、面部都是比較清晰的,能看出鏡頭的倍率還是比較小,如果採用二倍鏡頭、或者距離比較近的時候,也能實現更清晰的取景,但是距離過近的時候,畢竟鏡頭也是一個很大隻的東西,再加上使用閃光燈,即使是螳螂看見也會害怕,不能為了極致的取景,而把被攝主體給嚇走,這是拍攝所有昆蟲時都會遇到的抉擇。

在取景的時候要快速、各方面的去進行一個拍攝。這種螳螂是可以拿在手中的,只是不要去傷害它就行,好處就是能二次進行環境的選擇。最好是採用一個視野開闊的草地上,然後在去進行拍攝,拍攝中的時候,螳螂一開始還不會趴在草地上,它爬到我胳膊上,大多數昆蟲沒有什麼傷害可言

實際拍攝的時候屬於上午的階段,陽光也比較好,就沒有採用閃光燈,直接用微距鏡頭去進行拍攝,大部分時候去拍攝屬於生態環境的微距類型時,都會採用百微鏡頭,並不會去採用過於複雜的方式。拍攝之前要根據情況調整參數,去嘗試採用不一樣的角度進行拍攝,拍攝的時候要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要穿長褲長袖,避免身體在自然環境或草地上被不明昆蟲叮咬,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現在的氣溫蚊蟲都還不怎麼出動,當然能拍攝昆蟲的種類也很少。

在拍攝微距的時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拿著很多設備的時候,周圍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你在拍攝什麼。在草地上拍攝昆蟲的時候,尤其是趴在草地上,就要去追尋比較低的畫面效果,去運用比較低的機位去拍攝昆蟲,這樣對螳螂的拍攝和對人像進行構圖的時候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1倍百微鏡頭對螳螂拍攝的時候有能夠很好的自動對焦,很多人都說什麼拍攝微距的時候要使用手動對焦,不能用自動對焦,實際上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在拍攝體型較小的昆蟲的時候的確要用到手動對焦,但是現在數碼技術的不斷革新,它的自動對焦技術能精準對到很小的物體上,經常長時間的使用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我發現自動對焦的極限應該在3.5-4釐米之間,小於這個數值就沒辦法進行精準的合焦了,就需要採用手動對焦。

像拍攝螳螂的時候,使用自動對焦是非常方便的,因為個頭比較大,在自動對焦的時候基本都能對上,差就差在很難準確的對焦到它的眼睛上,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多拍幾次,在實際拍攝中也可以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進行轉換拍攝,就能發現其中的差別。就算是用手機拍攝微距的時候,只要你進入到這樣的環境中去,融入到微距攝影的氛圍中,器材的差別比頭腦的差別差太遠了。

在拍攝螳螂的時候,我和它的距離是非常近的,只不過在圖片中看不到而已,在拍攝的時候也可以多方位的轉換角度,從上方、底部、平視角度,與正常攝影中的方位、構圖選擇都是樣的,就看你舍不捨得將身體趴下,將相機放在地上了。這樣的話在環境微距攝影中,放低身段常常會面臨被圍觀的情況,成為眾人觀察或討論的焦點,但是為了照片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照片就是拍攝完成後的效果,實際拍攝了好幾百張,在選擇的時候也只能選擇效果還不錯的幾十張甚至十幾張,不用去想著所有的照片都是能用的,本身環境微距攝影的隨機性就比較大。這張照片的感光是提升到了640,產生的噪點也是比較小,感光度放高一點也是沒有關係

放大之後,能開到昆蟲背後的環境已經虛化成一團了,此時的光圈是f6.3。

在拍攝的過程中相機光圈基本上沒有變化的,但是距離產生的變化也會影響到照片的亮度與清晰度,同時草地上的草也會有一定的遮光,比如機位低一些進光量就少一些,出來的照片就會比較暗

當機位高一點的時候,進光亮就比較多,光線就相對較強

在拍攝昆蟲的時候要知道,光圈一定不能放得太大,在人像攝影中光圈可以放到1.2或者1.4都沒關係,不過螳螂的大小可能就一個人眼睛的大小,在拍攝它的時候,就注意焦平面,也就是說光圈一定不能太大。如果放到5或者6以上,可能都很難合焦。

這個螳螂就光是爪子和嘴巴的部分合焦清晰了,眼睛還是有一點模糊,當然這是屬於環境微距,沒有必要放到這麼大,但是在拍攝昆蟲特寫的時候,就需要每一個部位都對焦清晰。環境微距就沒有必要百分百把焦點讓整個畫面都合焦,只要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就好了

因為在微距攝影中有二倍頭還有五倍頭,這些鏡頭都是適合拍極度清晰效果的。拍攝完成之後也不是就全部完成了,還要進行後期的處理,拍攝昆蟲是不建議感光度提升太高的,對畫面損失還是比較大,後期處理的時候這要正常處理就好了,不要過度處理就好,因為拍攝的是自然情況下的昆蟲,如果後期修飾太過分,就會失去自然的原汁原味。

這就是關於環境微距的一些經驗與要注意的事項,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也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怎麼樣拍好昆蟲類攝影題材?
    昆蟲是攝影師最容易接觸到的拍攝對象,無論是嘈雜的市區、街頭公園、城市河道、還是草叢和森林,我們都會發現那些活躍的小生靈,它們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隨時可以為我們提供拍攝的樂趣。下面就來分享一下要拍好昆蟲攝影需要掌握的技法!
  • 什麼是突破攝影瓶頸最好的方法?擁有一支微距鏡頭,微距攝影全解
    您肯定看過花朵上的微小細節或昆蟲上錯綜複雜的圖案的攝影作品,並想知道該照片是如何拍攝的,答案相對簡單:使用微距鏡頭。微距攝影是一種近距離拍攝主題的藝術,讓您可以在照片中看到您的眼睛永遠無法看到的細節。這些類型的鏡頭可能很難接受,但也會令人上癮。
  • 抽象微距攝影怎麼拍,這些技巧你知道幾條
    如果想拍攝非常近的物體,則需要一個微距鏡頭,可以使用50mm主鏡頭,甚至可以使用85mm主鏡頭,但微距鏡頭將發揮最佳效果,原因是需要足夠靠近以消除畫面上的所有幹擾。換句話說,畫面只能填充主題。使用微距鏡頭可以執行此操作,大多數微距鏡頭都可以聚焦在非常近的物體上,基本鏡頭可以聚焦在足夠近但又無法去除背景的被攝對象上。
  • 用相機走進昆蟲世界,教你微距攝影,新手要了解三個「為什麼」
    本文就為大家介紹微距攝影的拍照,並分享筆者所拍攝的一些微距攝影作品,照片當時拍攝了有很多,就隨機挑選出一些作品供大家欣賞指點。 想要拍好微距攝影,了解「五個為什麼」,能讓你拍攝出清晰的微距攝影作品,很多人的微距照片看起來模糊,就是缺少了這些知識
  • 依據一些攝影常識為何拍不好微距照片?把握這5個關鍵點很重要
    微距攝影雖然同樣遵循一般的攝影理論,但是卻比較特殊,依據一些攝影常識去拍攝,很可能拍不好。微距拍攝因為對焦距離要求很近,常規的鏡頭是難以拍好微距照片的,要麼是用微距鏡頭拍攝,要麼是在常規鏡頭上加近攝鏡或者近攝接圈。
  • 花卉攝影總是太平淡,這些微距創意技巧,助你拍攝別具一格的作品
    你應該像拍人像一樣拍攝花卉創意花卉攝影可以提出一些挑戰,你在哪裡放一朵花?一些鮮花怎麼安排?秘訣是將花朵視為人像拍攝。將對您的構圖有很大幫助。與人像攝影類似,拍攝時要尋找花朵的鮮明特徵。專注於拍攝花朵最美麗的部分,如花瓣或雄蕊。這樣可以更好地吸引觀眾的視線。您也不要忽略傳統的構圖法則,例如「三分法則」。
  • 手機攝影基礎知識入門,ISO測光模式曝光補償等6類參數詳解
    手機攝影入門技巧還是很多,但是手機的傻瓜拍攝模式也不錯,在需求不是很強烈的時候,你可以不用去調參數,可以使用手機自帶的濾鏡去完成自己的拍攝工作和創意。但是想要拍出好的作品,還是需要懂得一些攝影知識,手機也一樣。同時現在大部分智慧型手機都帶有相對的專業攝影功能。
  • 跟我學攝影:走進微觀世界
    >微距鏡頭,帶你走進微觀世界 微距鏡頭是一種用作微距攝影的特殊鏡頭,主要用於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及昆蟲等。一種微距攝影鏡頭採用內置伸縮鏡筒的結構,另一種採用交換鏡頭內光學鏡片組前後位置的結構。前者在普通攝影時,攝影者只要旋轉鏡頭對焦環就能進行正常的對焦,如果想近攝,只要把已旋轉至最近對焦處的對焦環繼續旋轉,就能把鏡頭的整個光學系統隨同內置的鏡筒同步前移,從而使像距增大,達到近攝的目的;後者以變換鏡頭內光學鏡片組前後位置來獲得較高的影像放大率,從而達到近攝的目的。
  • 微距攝影,這些知識點一定要知道
    微距攝影作品,將微小的事物通過放大,給觀眾以震撼的視覺感受,畫面給人以奇特新奇感,這就是微距攝影帶給我們的魅力。那微距要怎麼拍呢?這一課小編給大家介紹下使用微距拍攝的一些知識和技巧。而我們進行微距拍攝,首先鏡頭已經足夠靠近拍攝主體,而且拍微距一般都採用中長焦段鏡頭,如百微鏡頭,焦距是100mm的,光這兩個條件微距拍攝景深已經足夠淺了,如果此時再將光圈開得很大,那清晰範圍只有前後幾毫米,很多時候只拍清了主體的其中一部分,所有在拍攝微距時,光圈不要一味地開大,一般將光圈控制在F8-F11的範圍內比較好,既能突出主體,有能將主體拍攝清楚。
  • 攝影技巧:春天來了,分享一些拍昆蟲圖片的拍照技巧
    春季很多人都喜歡拍花,而蜜蜂喜歡採蜜,自然也就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的捕捉對象,他們往往會採用微距鏡頭來展現這些昆蟲類動物的細節。拍攝昆蟲圖片,擁有一支微距鏡頭就夠了?當然不是!攝影師還需要考慮拍攝時間、構圖、光線等問題。
  • 攝影構圖|微距攝影的構圖技巧,拍出精細小而美的作品!
    構圖在前面也講了太多,為什麼還要把微距攝影的構圖再強的一遍呢?和其他題材相比,微距攝影充滿了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你無法像拍人像那樣,請模特配合,擺出各種你想要的姿勢;也沒法像拍風光那樣,上腳架調焦段,慢慢思考構圖調整曝光參數。在拍攝精細小而美的生命時(微距攝影並不僅是拍花草與昆蟲),你可能只有一次機會來捕捉畫面。
  • 掌握這五點,你也能拍出「花朵呼吸和螞蟻腿毛」的微距大片
    一、拍攝時間的選擇:強烈建議清晨去拍,猶其天氣晴朗的早晨,因為早晨空氣溼度較大,花草表面或許有露珠凝聚使畫面晶透具美感,另一方面,昆蟲休息了一晚,早晨活動性相對較小或呈靜止狀態;但中午或下午,昆蟲就會活躍起來,不易抓拍
  • 拍蝴蝶照片的時候,是選擇翅膀還是選擇眼睛看效果就知道
    文章分類|攝影文章字數|1112,閱讀約3分鐘攝影風景和人是比較簡單的攝影素材,接拍多少難易度,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了很多攝影大師的昆蟲照片,各種點評攝影師的焦點位置不對拍攝者將對焦位置的錯誤歸咎於所使用的鏡頭不是紅圈微距鏡頭
  • 要拍出植物的美、動物的靈?用這些攝影技巧吧,超實用!
    1、樹木專題——手機拍樹木的技巧有哪些?  樹木是大自然中最常見的元素,同時也是大自然創造的一種美麗的生靈。那麼用手機怎樣拍攝出有內涵的樹木題材作品呢?下面介紹一些樹木手機攝影小技巧,幫助用戶拍出有感情的生態作品。
  • 近距離和個人:昆蟲攝影的狂野世界
    昆蟲爬出很多人,這是真的。但對於宏觀攝影師來說,可能沒有更好的主題。令人毛骨悚然,如果你足夠接近,昆蟲也非常上鏡。昆蟲提供壯觀的顏色和結構。嘗試昆蟲攝影就像發現一個全新的世界。更不用說在幾乎所有環境中找到它們是多麼容易。
  • 拍攝微距有哪些神技能?教你3個步驟,打開微觀奇妙世界!
    微距一直是一個比較有吸引力的拍攝題材,它讓人們驚嘆於事物的奇妙,也讓人明白再細枝末節的事物也內有乾坤、自有天地(單反攝影控:smmapp)。了解微觀世界,展現事物細節,就隨毒法師一起走進微距攝影吧。小夥伴們看到優秀的微距作品時,肯定都有衝動想買一隻微距鏡頭。這個心情可以理解,但毒法師還是建議小夥們要根據自身需求來決定是否要購買微距鏡頭,畢竟好的微距鏡頭還是很昂貴的(單反攝影控:smmapp)。對於只是想偶爾拍攝一下微距的小夥伴,可以考慮購買一個近攝鏡。
  • 手機如何拍出好照片?這些MPC作品背後的創作故事給你啟迪!
    首先,是我對場景的熟悉度。在日出前我已經踩好了點,知道圖中那條田基正是很多村民通過遠方田野去勞作的必經之路。然後,我提前思考要如何去拍攝,如何進行畫面構圖,到了真正拍攝之時,我便站在另一邊的田基上等待人物的出現。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家中養800隻昆蟲
    如果觀察到一隻奇異的小蟲,外婆也答不上來,祖孫倆就小心翼翼用容器採集小蟲,一起在網上和昆蟲圖鑑書上尋找答案,原來一隻小小蟲子的背後是如此龐大而有趣的家族。到小學四年級時,呂澤逸在網上認識了一位擅長昆蟲攝影的蟲友,看到他拍的猶如童話世界般的微距昆蟲攝影作品,深受啟發,於是一頭扎進了探索小蟲之美的昆蟲攝影中。
  • 抖音裡的創意微距攝影是怎麼拍出來的?
    近四個月的疫情也不能出門,居家拍攝題材成為新寵,創意微距攝影在抖音中也火了一把。今天,我們就來教大家如何在自己家裡拍攝創意的微距攝影。01 我們需要準備什麼道具?創意微距攝影,主要是就是使用平時我們常見的物品進行搭配,從而形成具有創意性的新場景,讓人眼前一亮。
  • 15歲初中生迷上為昆蟲拍寫真
    如果觀察到一隻奇異的小蟲,外婆也答不上來,祖孫倆就小心翼翼用容器採集小蟲,一起在網上和昆蟲圖鑑書上尋找答案,原來一隻小小蟲子的背後是如此龐大而有趣的家族。 到小學四年級時,呂澤逸在網上認識了一位擅長昆蟲攝影的蟲友,看到他拍的猶如童話世界般的微距昆蟲攝影作品,深受啟發,於是一頭扎進了探索小蟲之美的昆蟲攝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