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距攝影中,對昆蟲的拍攝不是難點,難點是在戶外用微距對昆蟲進行拍攝,戶外進行微距實拍的過程中,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那麼就從戶外環境微距拍攝入手,來說一下昆蟲微距攝影的不同拍攝角度,還有對昆蟲特性的理解,以及對鏡頭方面的選擇,都是要一一面對的問題。
圖片中是一隻螳螂,拍攝這種昆蟲類型的時候,是非常看運氣的,不是想拍螳螂就能遇到螳螂,要對它生活的環境、習性還有出現的季節進行充分的了解,才能特意地尋找到它。
在對它們進行微距攝影的時候,昆蟲是非常受到驚嚇的,而且是很容易逃跑的,類似螳螂的昆蟲體型比較大,在拍攝的時候也方便取景,另一方面它的不會輕易跑掉,甚至將手放在它身邊,它還能爬到你身上,除非你對它產生傷害或者威脅的時候,它才會跑掉。這樣在拍攝遠景和拍攝近景的時候,都會方便一些。
拍攝的鏡頭採用的是佳能的百微鏡頭,可以使用類似於它的一倍鏡頭去實現微距攝影,如果是手動鏡頭的話,可能就需要把相機的感光度多提升一些,結合周圍環境進行拍攝。
在大部分實際拍攝中,都會直接去採景拍攝。在圖片中能看到螳螂的爪子、面部都是比較清晰的,能看出鏡頭的倍率還是比較小,如果採用二倍鏡頭、或者距離比較近的時候,也能實現更清晰的取景,但是距離過近的時候,畢竟鏡頭也是一個很大隻的東西,再加上使用閃光燈,即使是螳螂看見也會害怕,不能為了極致的取景,而把被攝主體給嚇走,這是拍攝所有昆蟲時都會遇到的抉擇。
在取景的時候要快速、各方面的去進行一個拍攝。這種螳螂是可以拿在手中的,只是不要去傷害它就行,好處就是能二次進行環境的選擇。最好是採用一個視野開闊的草地上,然後在去進行拍攝,拍攝中的時候,螳螂一開始還不會趴在草地上,它爬到我胳膊上,大多數昆蟲沒有什麼傷害可言
實際拍攝的時候屬於上午的階段,陽光也比較好,就沒有採用閃光燈,直接用微距鏡頭去進行拍攝,大部分時候去拍攝屬於生態環境的微距類型時,都會採用百微鏡頭,並不會去採用過於複雜的方式。拍攝之前要根據情況調整參數,去嘗試採用不一樣的角度進行拍攝,拍攝的時候要值得注意的地方是,要穿長褲長袖,避免身體在自然環境或草地上被不明昆蟲叮咬,尤其是在夏天的時候,現在的氣溫蚊蟲都還不怎麼出動,當然能拍攝昆蟲的種類也很少。
在拍攝微距的時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你拿著很多設備的時候,周圍的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你在拍攝什麼。在草地上拍攝昆蟲的時候,尤其是趴在草地上,就要去追尋比較低的畫面效果,去運用比較低的機位去拍攝昆蟲,這樣對螳螂的拍攝和對人像進行構圖的時候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1倍百微鏡頭對螳螂拍攝的時候有能夠很好的自動對焦,很多人都說什麼拍攝微距的時候要使用手動對焦,不能用自動對焦,實際上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在拍攝體型較小的昆蟲的時候的確要用到手動對焦,但是現在數碼技術的不斷革新,它的自動對焦技術能精準對到很小的物體上,經常長時間的使用自動對焦和手動對焦,我發現自動對焦的極限應該在3.5-4釐米之間,小於這個數值就沒辦法進行精準的合焦了,就需要採用手動對焦。
像拍攝螳螂的時候,使用自動對焦是非常方便的,因為個頭比較大,在自動對焦的時候基本都能對上,差就差在很難準確的對焦到它的眼睛上,這樣的情況下就可以多拍幾次,在實際拍攝中也可以自動對焦與手動對焦進行轉換拍攝,就能發現其中的差別。就算是用手機拍攝微距的時候,只要你進入到這樣的環境中去,融入到微距攝影的氛圍中,器材的差別比頭腦的差別差太遠了。
在拍攝螳螂的時候,我和它的距離是非常近的,只不過在圖片中看不到而已,在拍攝的時候也可以多方位的轉換角度,從上方、底部、平視角度,與正常攝影中的方位、構圖選擇都是樣的,就看你舍不捨得將身體趴下,將相機放在地上了。這樣的話在環境微距攝影中,放低身段常常會面臨被圍觀的情況,成為眾人觀察或討論的焦點,但是為了照片的效果何樂而不為呢。
照片就是拍攝完成後的效果,實際拍攝了好幾百張,在選擇的時候也只能選擇效果還不錯的幾十張甚至十幾張,不用去想著所有的照片都是能用的,本身環境微距攝影的隨機性就比較大。這張照片的感光是提升到了640,產生的噪點也是比較小,感光度放高一點也是沒有關係
放大之後,能開到昆蟲背後的環境已經虛化成一團了,此時的光圈是f6.3。
在拍攝的過程中相機光圈基本上沒有變化的,但是距離產生的變化也會影響到照片的亮度與清晰度,同時草地上的草也會有一定的遮光,比如機位低一些進光量就少一些,出來的照片就會比較暗
當機位高一點的時候,進光亮就比較多,光線就相對較強
在拍攝昆蟲的時候要知道,光圈一定不能放得太大,在人像攝影中光圈可以放到1.2或者1.4都沒關係,不過螳螂的大小可能就一個人眼睛的大小,在拍攝它的時候,就注意焦平面,也就是說光圈一定不能太大。如果放到5或者6以上,可能都很難合焦。
這個螳螂就光是爪子和嘴巴的部分合焦清晰了,眼睛還是有一點模糊,當然這是屬於環境微距,沒有必要放到這麼大,但是在拍攝昆蟲特寫的時候,就需要每一個部位都對焦清晰。環境微距就沒有必要百分百把焦點讓整個畫面都合焦,只要讓整個畫面看起來沒有太大的問題就好了
因為在微距攝影中有二倍頭還有五倍頭,這些鏡頭都是適合拍極度清晰效果的。拍攝完成之後也不是就全部完成了,還要進行後期的處理,拍攝昆蟲是不建議感光度提升太高的,對畫面損失還是比較大,後期處理的時候這要正常處理就好了,不要過度處理就好,因為拍攝的是自然情況下的昆蟲,如果後期修飾太過分,就會失去自然的原汁原味。
這就是關於環境微距的一些經驗與要注意的事項,有什麼問題歡迎留言,也歡迎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