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裡中間凹陷的環礁是怎樣形成的?

2020-12-06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

先看看下面這張照片,這是由國際空間站拍到的景象。國際空間站以每小時25000公裡的速度飛行,每9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繞地一周,它能以不同的視角捕捉到地球上一些壯觀的景象。你覺得下面這張照片看起來像什麼?

看起來像一朵雲?特技飛機留下的痕跡?不是的!

上圖中的物體被稱為環礁,它遍布在海洋中。下面還有一張來自空間站的照片。

那麼,這些大多數存在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中間凹陷,四周隆起的環礁從何而來?它是怎樣形成的?

其實這一切都始於一座火山,而且是在海底的火山!

在海底有許多不同的位置,來自地幔深處的液態巖漿會從地殼上升,湧出地表。在海底海水的溫度通常在4攝氏度左右,巖漿的溫度高達1200攝氏度!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地想到在在熔巖進入海水這一瞬間發生了什麼?

一方面,熔巖一旦進入海洋,就會立即蒸發掉大量的海水!

另一方面,熔巖發生了什麼?由於熔巖比水的密度大得多,在火山噴發之後,熔巖會逐漸冷卻下來,慢慢的沉入海底,也就是流到地勢比較低的地方。看下圖:

經過長時間的火山噴發,冷卻的熔巖就會形成一個圓錐形結構,並且接近海平面和海面上的大氣,這樣一個新島就出現了。下圖:

隨著熔巖堆積高度的增加,熔巖噴發的堆積物就會穿過海洋和大氣的界面,當熔巖冷卻時,就創造出了新陸地。最著名夏威夷就是這樣被創造出來的!事實上,夏威夷島仍在不斷地被創造,在23000年前,夏威夷的基拉韋厄火山第一次浮出海面,而它的海山盧伊希火山也將在幾千年後再次浮出水面!

創造出來的新島,在火山停止噴發以後,隨著時間的推移火山錐就會消失,只剩下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形島嶼。要形成環島就需要發生兩件特別重要的事情,一件是不可避免的,另一件就需要合適的條件。

合適的條件是,一般珊瑚都喜歡附著在這些火山島嶼的周圍生長,在水面以下形成邊緣珊瑚礁或裙礁。群礁的形成可能需要1萬年的時間,但如果真的有珊瑚開始在火山島周圍生長,接下來就會很多神奇的事情。

珊瑚是生長最緩慢的特徵之一,由大小只有幾毫米的單個生物體(珊瑚蟲)組成。在大約100000年的時間裡,如果條件合適,珊瑚礁會在島嶼周圍的淺水中將向外延伸生長。

然而,就火山島嶼本身而言,不管能否成功地生長出一個巨大的珊瑚礁,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可避免地被風、海水和天氣的綜合因素慢慢的侵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從地質學的角度來說,島嶼會被完全抹平。

但是當島嶼逐漸風化時,如果島嶼周圍碰巧有一個向外生長的群礁,珊瑚不僅會向上生長,也會向下生長。最終的結果是:島嶼的海岸線從珊瑚礁的位置向內收縮,而珊瑚反過來又繼續向外生長,進入更遠的海洋。一個被侵蝕的海岸和延伸到海洋中的珊瑚礁如下圖中的樣子,我們稱之為堡礁!

但是,像上圖這樣巨大的珊瑚礁可能需要10萬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能形成,而中間剩餘的島嶼可能需要3000萬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消失!這個時間足夠珊瑚礁繼續生長。

隨著時間的推移,珊瑚會繼續向下生長,以固定在下方的山體上。最後一個階段,等火山島完全消失以後,就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圓形珊瑚礁包圍著空無一物的瀉湖,這就是一個環礁形成的過程!

總結:這個公認的理論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達爾文

所以海洋中這些美麗的環礁,是在水下生長了幾十萬年的生物,並且經過數百萬年的侵蝕才得以形成的。更令人驚奇的是關於珊瑚島形成的公認理論可以追溯到查爾斯·達爾文!

目前全球有環礁330~400個,大部分分布在土阿莫土群島(62個)、印度尼西亞東部(37個)、加羅林群島(32個)、馬紹爾群島(29個)和斐濟群島(25個),僅有大約10個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熱帶地區以外。

所以天文學不僅僅是讓我們仰望星空,我們的地球也會給我們帶來美麗的科學。

相關焦點

  • 形狀奇特的環礁:珊瑚島是怎樣形成的?形成的原因?
    當珊瑚蟲死亡後,它們的子孫們能一代一代地在祖先的「遺骨上」繼續繁殖下去,日積月累,就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石灰質的珊瑚叢,發展壯大為珊瑚島。根據珊瑚島的形狀可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  然而,科學家發現,珊瑚蟲最好的生活條件是深度在60米以內的熱帶淺海,但海洋的深度常常在幾百米至幾千米之間,珊瑚蟲不可能直接在那麼深的海底生活和造礁。
  • 環狀珊瑚礁究竟是怎樣形成的?這回連達爾文都可能犯錯了
    近日,來自美國賴斯大學和法國海洋開發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海洋科學年度評論》雜誌上發文稱,此前達爾文提出的關於環狀珊瑚礁(環礁)形成的理論是錯誤的。新的證據表明,環礁是由海平面的周期性變化形成的。達爾文關於環礁形成的理論發表於1842年。之前的6年前,達爾文等人乘坐「小獵犬號」出發,收集了珊瑚環礁周圍的潮汐及海洋深度的詳細數據。
  • 海洋是何時形成的?又是怎樣形成的?
    海洋是何時形成的?又是怎樣形成的?二十世紀初,人們曾認為地球和其他行星是由太陽所拋出的物質生成的。在人們的想像中,地球是逐漸冷卻下來的,從白熱到紅熱,再到一般的溫度,最後降到水的沸點。但是,由於形成地球的這些微粒互相撞擊的能量,它會達到相當高的溫度。這個溫度足以使得原先所有的大氣和水蒸氣跑掉,因為地球的相對小的質量無法把它們留住。換句話說,新生成的地球是個固體塊,既沒有大氣,也沒有海洋。那麼,大氣和海洋又從何而來呢?在構成地球的巖石物質中,會有水分(還有氣體)與巖石鬆散地結合在一起。
  • 探訪西沙群島永樂環礁的永樂龍洞
    今年7月,我國海南省三沙市永樂環礁晉卿島上的藍洞,被證實為世界上最深的海洋藍洞,其深度達到了300.89米,並被正式命名為永樂龍洞。這個最深海洋藍洞的內部究竟是什麼樣的?是否隱藏了一些不為人知的秘密?
  • 中國最高的盆地,盆地中間是凹陷的,高度卻達到了2000米
    所謂盆地,是指中間凹陷,但周圍卻向上的地區,這樣的地方在山地經常能看到,在我國西部地區,這樣的盆地很常見,我想大家也知道很多有名的盆地。這是我國三大根之一,也是我國最高的盆地,正如前面所說,盆地中間凹陷,但中國壩盆地的高度不可能達到2000米,位於青海省的西北部,因為整個盆地都位於西藏高原,所以海拔很高,以前柴達木盆地沒有現在的高度,但是由於地殼不斷運動,這個地區的高處較高,低處較低。
  • 我國海南中沙群島大環礁,世界級的大環礁,媲美澳洲大堡礁!
    南海中沙群島大環礁是一個美麗的海底世界,是一個世界級環礁。中沙群島大環礁是中沙群島的主礁,面積約8000平方公裡,水深9 - 26米。它完全淹沒在海底。環礁周圍的海水深度在2500到4000米之間。這裡是世界上最大的環礁,可以與澳大利亞的「世界自然遺產」大堡礁相媲美。
  • 13個關於海洋的事實,能讓我們對海洋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其中,使人們陷入困境的奧秘之一就是海洋的問題,科學家無法確定它究竟發生了什麼,什麼時候發生的。起初,海洋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蒸汽雲,然後,隨著地球冷卻,這些蒸汽變成了水。據科學家稱,這是根據海洋中礦物鹽含量數據得出的,它發生在五億年至十億年前。正文1.大約地球表面的70%面積被海洋所覆蓋著。2.我們只是粗略地知道海洋底部是什麼樣。
  • 它們又是怎麼形成的?
    它們又是怎麼形成的?時間:2016-06-28 15:21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珊瑚礁到底有多少種類? 它們又是怎麼形成的?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以珊瑚礁蜚聲中外,每個去過的遊客都對這裡的美景贊口不絕。不過大家知道珊瑚礁到底有多少種類嗎?它們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38:原始海洋是怎樣形成的
    252.原始海洋是怎樣形成的?一般認為,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天空中的水汽與大氣共存一體。隨著地殼的冷卻,大氣的溫度逐漸降低,水汽以塵埃等為凝結核化成水滴並越積越多。空氣對流形成暴雨,最終在地上匯集成巨大的水體,即為原始的海洋。原始的海洋是酸性、缺氧的,後來經過億萬年的演變,才變成大體均勻的鹹水。
  • 南海東沙環礁近四成珊瑚在15年的厄爾尼諾事件中死亡|《科學報告》
    東沙環礁中死去的珊瑚。DeCarlo et al.東沙環礁是位於南海北部的珊瑚礁,為了了解當時厄爾尼諾對它的影響,來自西澳大利亞大學的Thomas DeCarlo、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的Anne Cohen及同事記錄了南海海平面溫度上升2°C的後果。這種短期的溫度升高現象本身不太可能對該區域的珊瑚礁造成大範圍破壞,但是作者發現,異常高壓系統降低了南海北部的風速和海面浪高,使海平面溫度變異值在2°C的基礎上再升高4°C。
  • 核彈試爆後70年,比基尼環礁的海洋生物繁殖興盛
    在比基尼環礁的核武測試CASTLE BRAVO(產生相當於1,500萬噸黃色炸藥效果)。克服一切困難,這個前核武試驗場正在反擊,並且再次大量繁殖珊瑚、螃蟹、成群的大型魚類和鯊魚。比基尼環礁位於馬紹爾群島(Marshall Islands),可以在夏威夷和東南亞之間的火山島鏈和珊瑚環礁找到。
  • 未解之謎: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地球形成之初是一片荒涼景象,那麼覆蓋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又是如何誕生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有些學者認為,海洋的形成與地球的成因密切相關。他們認為地球是從太陽中分離出來的一個行星,形成之初是一團炙熱的巖漿,隨後熱量逐漸散失,地球開始冷卻下來。由於地球表面冷卻得快,首先形成了一層硬殼,隨後內部冷卻收縮,在地殼下面就出現了空隙。
  • 未解之謎: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地球形成之初是一片荒涼景象,那麼覆蓋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又是如何誕生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關於海洋的成因,即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科學界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似乎誰都無法用自己的假說來說服對方。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有些學者認為,海洋的形成與地球的成因密切相關。他們認為地球是從太陽中分離出來的一個行星,形成之初是一團炙熱的巖漿,隨後熱量逐漸散失,地球開始冷卻下來。
  • 一場冰雹過後,車身凹陷擋風玻璃砸碎,怎樣正確索取理賠?
    一場冰雹過後,車身凹陷擋風玻璃砸碎,怎樣正確索取理賠?相信大家在新聞上都了解過前幾天北京下冰雹的事情,面對這樣的天災人禍,我們沒有辦法避免,這場災害也讓我們感到非常心痛。下完冰雹之後,很多汽車都遭殃了,車身表面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凹陷,想要把汽車表面的損失修復好的話,也要花費一些費用,這對車主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損失。冰雹的威力實在是太大了,每個冰雹如同雞蛋大小,可想而知砸到我們的汽車上會怎麼樣。一場冰雹過後,車身凹陷擋風玻璃砸碎,怎樣正確索取理賠?
  • 貝加爾湖是怎樣形成的?為何能佔世界百分之二十的淡水資源?
    那麼這麼大的淡水湖是怎樣形成的?其實貝加爾湖已經不僅僅只是一個淡水湖了,雖然它遠在俄羅斯境內,但它包含了許多人的情懷,很多國人對這個湖也有著很深的了解,而著名音樂家更是為其創作了世界聞名的歌曲《貝加爾湖畔》,足以見得它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 李耀煌新作《大海裡長出來的山》獲著作權證
    (《大海裡長出來的山》效果圖)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地球上的山,千姿百態,景色迥異。可是,你知道嗎,地球上大多數的山,竟然是在大海裡成長起來!《大海裡長出來的山》這本書,就是向讀者朋友講述山的成長故事的。該書通過介紹海蝕地貌、古海蝕地貌、深山裡的古海洋生物化石、長成於海洋的山的年輪、造型地貌、古堡礁、古環礁等大量典型實例,來幫助讀者朋友認識大海裡長出來的山。
  • 比基尼環礁為何在1997年就符合人類居住標準?
    12年中美軍在馬紹爾群島引爆了60多枚當量不同的各型核彈,其中比基尼環礁是核試驗最為密集的地方,這座小小的環礁前後歷經了23次核爆,甚至包括一次威力巨大的氫彈爆炸。與廣島和長崎相比,比基尼環礁遭受到的核輻射汙染更為嚴重!
  • 朋友們想知道,江河、海洋,的原始水圈是怎樣形成的嗎?
    朋友們想知道,江河、海洋,的原始水圈是怎樣形成的嗎?,文/泱愛家鄉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千米,佔全球總面積的70.8%,而陸地則小得多,僅為29.2%。可是你是否想過,這麼多水是從哪裡來的呢?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常將無法解釋的事物、現象同神話聯繫起來,對於海水的來源、海洋的成因,同樣有許多美麗、離奇的傳說。關於海洋形成的神話在古代的巴比倫流傳著這樣的故事:月神馬尼多克在與惡魔狄亞馬德搏鬥中殺死了他,並把他的屍體分成兩半。月神將一半向上高舉,這一半變成了太陽和月亮;將另一半向下沉落,則變成了山嶽、河流和海洋。
  • 大洋洲上有非常多環礁的國家,馬紹爾群島
    這裡被說成是美國的「託管地」,整個國家的佔地面積是比較大的,而且是由很多個不一樣的「環礁島嶼」組成,分布在這非常寬闊而且廣大的海域上,這樣一種鏈條狀的島群組成的國家,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喜歡呢?01.阿爾諾環礁這是一大堆群島之中一個主要的環礁,陸地面積不會很大,但是是由一百多個小島組成的,在這裡還有被環礁圍起來的大湖泊,深300多千米,而且這個環礁的外形非常的不規則,形成的湖泊也是不規則的。整個國家人口最多的地方就是這裡了,但是人口也就差不多在2000多人左右的,而且這裡還擁有著兩條飛機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