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狀珊瑚礁究竟是怎樣形成的?這回連達爾文都可能犯錯了

2020-10-16 科學大觀園雜誌


圖片來自pixabay.com。

近日,來自美國賴斯大學和法國海洋開發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海洋科學年度評論》雜誌上發文稱,此前達爾文提出的關於環狀珊瑚礁(環礁)形成的理論是錯誤的。新的證據表明,環礁是由海平面的周期性變化形成的。

達爾文關於環礁形成的理論發表於1842年。之前的6年前,達爾文等人乘坐「小獵犬號」出發,收集了珊瑚環礁周圍的潮汐及海洋深度的詳細數據。

達爾文系統地將珊瑚礁分成三類:第一類是附著在陸地上的岸礁;第二類是堡礁,與陸地分離並被瀉湖隔開;第三類是環礁,它的中心是瀉湖。而達爾文推測環礁的形成與火山下沉有關。礁石最初在火山島邊緣形成,在火山沉入海洋的過程中,礁石保留成為獨立的堡礁,在火山完全下沉後,便形成了環礁。

論文作者Droxler認為,雖然達爾文的發現令人敬佩,但由於缺少關鍵信息,他並不能準確地預測環礁的形成。Droxler說:「海平面的周期性變化推動了環礁的形成,而當時達爾文對海平面的升降並沒有概念,因為冰川作用直到19世紀60年代才成為常識。」

在過去的500萬年裡,地球的氣候發生了相當大的變化。大約500萬年前到250萬年前,地球的氣候相當溫暖,沒有太大變化,海平面相對穩定。當時,海平面穩步而緩慢地上升,一代代珊瑚和其他海洋生物在淺水的平頂海洋生態系統的礦化海床上繁衍生息,形成了構成環礁的平頂海岸。在大約250萬年前,溫暖時期結束之前,平頂海岸一直隨著海平面的上升而穩步增長。

隨後,氣候開始出現周期性的波動,冷暖交替。但就總體氣候趨勢而言,地球越來越冷。在此期間,冰蓋不斷變厚,海平面逐漸下降,露出了平坦的碳酸鹽堤岸的頂部,這些堤岸從海洋中升起,就像漂白的巖石臺面。隨後,雨水慢慢溶解了碳酸鹽,水窪也逐漸被雕刻成碗狀凹地。

在200多萬年的時間裡,這一過程把白色的平頂變成了中間凹陷的環狀塔結構。

現代珊瑚環礁在過去50萬年間形成。在這段時間中,海平面發生了五次劇烈的起伏變化。每次當海平面上升至接近最高點時,挖空的平頂海岸又被重新淹沒,珊瑚也再度在被侵蝕海岸的最高處(尤其是凸起的外緣處)定居。

「碳酸鹽附著在凸起的邊緣,就形成了現代環礁,」Droxler說,「但高海平面不會持續很久,它會再次下降,這時外緣處又增加了一些礁石,但當海平面下降時又溶解了瀉湖。所以每一次循環都進一步鞏固了環礁的地貌。」

原創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陳之涵

期刊來源:《海洋科學年度評論》

期刊編號:1941-1405

原文連結: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20/10/201013105811.htm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

相關焦點

  • 珊瑚礁到底有多少種類? 它們又是怎麼形成的?
    珊瑚礁到底有多少種類? 它們又是怎麼形成的?時間:2016-06-28 15:21   來源: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珊瑚礁到底有多少種類? 它們又是怎麼形成的? 澳大利亞的大堡礁以珊瑚礁蜚聲中外,每個去過的遊客都對這裡的美景贊口不絕。
  • 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關注漯河氣象,了解官宣天氣  洋藍洞是地球罕見的自然地理現象,從海面上看藍洞呈現出與周邊水域不同的深藍色,並在海底形成巨大的深洞,被科學家譽為「地球給人類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後遺產」。那麼,藍洞究竟是什麼,裡邊到底有什麼呢?我們一起來探秘吧!  藍洞是怎麼形成的?  據中國海洋大學楊作升教授介紹,目前海洋藍洞的成因有兩種類型,即石灰巖溶洞成因與珊瑚礁生長結構成因。  所謂石灰巖溶洞,即冰川時期因海平面降低,石灰巖受到溶蝕作用,在下部發育成為大型的空洞(類似溶洞),當溶蝕空洞越來越大,就造成了頂部塌陷而形成一個邊緣陡峭的大洞,稱為落水洞。
  • 珊瑚島是怎樣形成的
    經過長時間地積累,逐漸形成了五顏六色、千奇百怪的珊瑚礁,海洋中的一些貝殼類的遺體以及在海浪衝擊下的珊瑚碎片,又填塞了珊瑚礁的空隙,新的珊瑚蟲又分泌出石灰質把它們粘合在一起,這樣年復一年地堆積,使珊瑚礁最後露出水面而形成了珊瑚島。珊瑚島一般地勢低平,面積較小,且多呈環狀。
  • 近年來珊瑚礁大片變白死去,這是怎麼了?
    很多人以為珊瑚是植物,其實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珊瑚是動物,是由無數微小的珊瑚蟲聚集形成。這個珊瑚蟲對生存環境要求較高,只能生活在全年水溫保持在22-28攝氏度的水域,且水質必須潔淨、透明度高,陽光照射充足,退潮時不能長時間暴露在水面之上,滿足以上的苛刻條件,珊瑚蟲才能繁茂生長,建造出珊瑚礁。
  • 三沙地理·珊瑚礁——三沙珊瑚礁:海底熱帶雨林
    同時,南海海盆是一個斷陷盆地,海底地形複雜,有大陸架、大陸坡,有隆起於海底的高地,還有許多沿斷裂帶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水下火山錐。這些高地和隆起區都是最適宜珊瑚生長的場所,是南海珊瑚島礁發育的良好基地。  珊瑚蟲死亡後,留下石灰質骨骼,加上泥沙和其他海洋生物貝殼的積聚,長期堆積在海底上,形成了石質平原似的礁盤。巨大的珊瑚礁塊也會固結形成珊瑚石灰巖,新的珊瑚又在它的上面生長。
  • 世界最大的環狀珊瑚島 聖誕島面積642平方公裡
    一座凸起的2113環狀珊瑚島的形成就像一座普通的島嶼,大5261多數都淹沒在海平線以下,但是4102也有受到地殼運動而凸起於海1653平面以上的。世界上最大的壞狀珊瑚島是太平洋中部馬歇爾群島中的誇賈林島。它以283 公裡長的帶狀珊瑚暗礁圍出了一個2850平方公裡的環礁湖。
  • 為什麼南海的島礁絕大多數都是環狀的?
    南海是我國重要的海島、珊瑚礁和紅樹林等熱帶生態系統的分布區域。細心的朋友一定會發現,無論是中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這些由眾多島礁形成的群島,從外形上看幾乎都是環狀的,這是如何形成的呢?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環礁的現代定義把它描述為一個環形礁,它包圍了一個瀉湖,在這個瀉湖中沒有凸起的陸地伸入水體。
  • 尋找治癌「靈丹妙藥」 染色體外環狀DNA或是關鍵所在
    近日,來自美國路德維希癌症研究所、德國夏洛蒂醫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卻先後發現,位於染色體外的環狀DNA在癌症的發生、發展中扮演著更為重要的角色。相關研究成果在《自然》《自然·遺傳學》等國際權威期刊一經發表,迅速引起全球關注,甚至有人預言:環狀DNA才是未來癌症治療的重點。 環狀DNA和染色體究竟有什麼聯繫?
  • 海洋裡中間凹陷的環礁是怎樣形成的?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先看看下面這張照片,這是由國際空間站拍到的景象。國際空間站以每小時25000公裡的速度飛行,每90分鐘左右就能完成繞地一周,它能以不同的視角捕捉到地球上一些壯觀的景象。你覺得下面這張照片看起來像什麼?
  • 碧海浩瀚的海洋,千姿百態的海底,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大家一定想知道海洋是怎樣一個世界吧!下面就我們對海洋一鱗半爪的了解,縱觀一下海洋的奇觀異景。碧海浩瀚的海洋,淹蓋著地球表面約四分之三的面積。在這遼闊的海洋底部,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世界?人們多麼想得到明確回答。但是,了解海底卻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海洋深處,水溫低,壓力大,漆黑缺氧,人們既不能去自由漫遊,也難以去直接觀測。
  • 全球珊瑚礁遭嚴重破壞 海底之花瀕臨滅絕(圖)
    IT.SOHU.COM 2004-12-10 07:53  轉自: 人民網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的骨骸與少量石灰質藻類及貝殼等長期膠結而形成的一種有孔隙的鈣質隆起。  根據珊瑚礁形態與岸線的關係,可分為岸礁、堡礁和環礁。岸礁通常貼近海岸生長發育;堡礁與岸線大致平行,但與岸有一定的距離,中間有瀉湖隔開;環礁平面上呈環狀,其間是瀉湖水域。澳大利亞東岸的大堡礁,是世界上聞名的珊瑚礁。
  • 恆星邊緣存在環形結構,專家稱這可能是形成行星的必備條件?
    行星是如何形成一直是個謎題,並沒有科學家能夠完整的拍到這一形成的過程,目前科學家主流的一個觀點認為恆星是在星雲中形成的。他們認為每個星雲都是恆星的搖籃,龐大的星雲會孕育大量的恆星。星雲中的一些塵埃雲則是形成恆星的主要物質。
  • 託福聽力生生物學重要考點梳理——珊瑚礁(Coral Reef)
    其中,珊瑚礁Coral Reef是最常見的考點之一,在TPO27、TPO31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主要圍繞近年來珊瑚礁數目不斷減少的問題而引發的社會討論。今天小雅來幫大家梳理一下,有關珊瑚礁可能涉及的一些背景介紹。
  • 環狀結構扭曲崩塌
    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弄清楚太陽耀斑形成或未能形成的原因,該發現將有助於NASA判斷真實的耀斑威脅和假警報。
  • 未解之謎: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地球形成之初是一片荒涼景象,那麼覆蓋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又是如何誕生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有些學者認為,海洋的形成與地球的成因密切相關。他們認為地球是從太陽中分離出來的一個行星,形成之初是一團炙熱的巖漿,隨後熱量逐漸散失,地球開始冷卻下來。由於地球表面冷卻得快,首先形成了一層硬殼,隨後內部冷卻收縮,在地殼下面就出現了空隙。
  • 未解之謎: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
    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地球形成之初是一片荒涼景象,那麼覆蓋地球大部分的海洋又是如何誕生的?海水究竟從哪裡來?關於海洋的成因,即使是科技發達的今天,科學界也存在著不同的看法,似乎誰都無法用自己的假說來說服對方。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有些學者認為,海洋的形成與地球的成因密切相關。他們認為地球是從太陽中分離出來的一個行星,形成之初是一團炙熱的巖漿,隨後熱量逐漸散失,地球開始冷卻下來。
  • 海底綠洲——珊瑚礁--中國數字科技館
    它和珊瑚礁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聯繫?  海洋中的熱帶雨林  珊瑚其實是人們對珊瑚蟲的習稱,它並非植物,而是一種叫珊瑚蟲的微小腔腸動物,有很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珊瑚蟲以群體為主,它們是海洋裡的「吉普賽」人,喜歡到處漂遊,四海為家。
  • 環狀星雲真的是環狀的嗎?
    說到恆星死亡時的景象,最著名的當數1779年發現的環狀星雲(M57)了,它距離我們僅僅2000光年。從外表看,環狀星雲由一顆白矮星及其外圍包裹著的巨大氣體環構成。它代表了像太陽這樣的單一恆星系統的典型歸宿。梅西葉在觀測過環狀星雲後是這樣描述的:「它非常昏暗,但能夠看出輪廓;它像木星一樣大,類似於一顆較昏暗的行星。」
  • 西安文都考研面授班好不好啊,西安文都考研怎麼樣?
    首先非常感謝對我們西安文都的關注~今天小編就按照選擇考研輔導班的注意事項和參考條件來介紹下我們西安文都考研,希望對各位還有疑惑的小夥伴有所幫助!文都考研在全國考研機構的實力,考研的小夥伴也都是了解的,所以想要考研報班的小夥伴,可以瞅瞅我們(*▽*)2、師資力量先不說我們北京的名師湯家鳳、何凱文、萬磊、劉一男等老師了,因為這些北京名師來地方上課的機會比較少,他們更多的還是網課受眾比較廣。
  • 養活四分之一海洋物種,如果所有珊瑚礁都消失,地球會怎樣?
    如果你想開始一項偉大的任務,去發現居住在這個藍色星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這可能需要你一千多年的時間!而在那段時間裡,還會有無數的新生物進化出來。生物多樣性的美妙之處在於,每一個生物體都很重要,並以各種方式為其他生物體提供支持。物種多樣性產生的奇蹟之一——珊瑚礁,便是數以億計的珊瑚蟲歷經千百年的積澱而形成,養活著四分之一的海洋物種,以及十億人口,並直接影響地球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