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銷售總額首次突破6000萬元,稅收219萬元;
2018年銷售總額首次突破1億元,稅收447萬元,在新三板掛牌;
今年上半年訂單金額過億元,預計全年銷售總額將突破2億元,正籌備科創板掛牌……
中德合資公司——惠州市錦好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09年誕生於仲愷高新區,這家「仲愷原創」的企業,正以厚積薄發的磅礴之力,在科技、產量、銷售額等各方面全力出擊,或將成為科創板生物醫療板塊的首家助聽器行業企業。
擁有多項專利,業務遍布近百個國家
惠州市錦好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好醫療」)總經理王芳介紹,該公司成立於2009年,是一家專注於提供智能醫療設備的高科技技術型企業,旗下主要產品有助聽器、霧化器、防褥瘡床墊等高科技智能醫療產品。
經過不斷奮鬥與創新,2016年開始,錦好醫療每年的銷售業績都實現了成倍增長。2016年,錦好醫療被認定為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第二年被認定為仲愷高新區「瞪羚企業」。
經過漫長而周折的8年創業過程,錦好醫療在2017年銷售總額首次突破6000萬元,先後與印度醫藥巨頭APPOLO、美國零售藥店巨頭CVS、法國商超巨頭家樂福建立合作關係,擁有多項產品專利。目前,該公司業務遍布歐美、南美、中東、南亞等地區近100個國家。
「公司的客戶群主要分布在歐美地區、中東地區和東南亞地區。公司現有員工245人,其中研發人員45人,佔總人數的18%,年均科研經費450萬元,佔總銷售收入4.5%。」王芳介紹,為提高公司競爭力,該公司德國方股東迫切希望新增空間載體,增資擴產和拓展業務。目前,該公司已經在整合資源,申請在仲愷高新區購買工業用地發展新項目。
開發引進中國助聽器行業首條自動化生產線
據了解,國內許多生產助聽器的企業以代工為主,國內的助聽器市場幾乎被國外品牌壟斷。「外國品牌的助聽器,好一點的都要數千元到數萬元,普通老百姓用不起。」錦好醫療董事長王敏說,助聽器的關鍵在於晶片,所以前年以來他調整戰略,加大研發力度,決心做中國最好的助聽器。
為了提高公司研發能力,王敏下了不少功夫。他加大資金投入,購買先進生產設備,註冊了商標,給產品設計了新的LOGO。2017年,錦好醫療開發引進了中國助聽器行業首條自動化生產線。
同時,王敏組織研發人員多次到國外先進企業學習,與國內高校合作開展技術研發。
王芳告訴記者,60歲以上的老年人中,30%~50%有不同程度的聽力障礙。歐美國家老年人的助聽器覆蓋率達30%,而中國的僅為5%,「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還需要培育。」
經過幾年的努力,該公司作為內銷的助聽器已開始投入生產並已上市銷售,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我們現在已經成為國內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助聽器企業,也將成為國內首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助聽器企業。」王芳說。
相關連結
全區培訓3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
記者了解到,錦好醫療在發展的不同階段,獲得了仲愷高新區的不同扶持。如在其產值達2000萬元符合規模以上統計標準時,仲愷高新區提供「小升規」獎勵,幫助減輕企業升規後需每月填報統計數據產生的財務人員壓力;在錦好醫療新三板上市階段,提供各類金融知識講座,幫助獲得工信部門、科技部門高達200萬元的獎勵;今年,錦好醫療獲評省級高成長企業,將獲得最高不超過200萬元的貼息。
和錦好醫療一樣,受到仲愷高新區中小企業培育的全區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00家。
據統計,在大中小企業融通型特色「雙創」載體建設過程中,仲愷高新區注重提升中小企業質量和數量。通過實施「小升規」「專精特新」「高成長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瞪羚企業」等系列中小企業培育計劃,仲愷高新區2017年、2018年分別培育114家、96家新升規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561家,高新技術企業近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00家。
本組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林麗娟 魏怡蘭 通訊員張曼平 蔡 瑛 實習生李汭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