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最高追求是永生,為什麼進化論卻認為生老病死必須?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永生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極端的誘惑,相傳秦始皇當年就派出了使者徐福東渡仙島以求得長生不老藥,當然大家都知道這一去猶如黃鶴一去不復返,杳無音訊了!而秦始皇最終也死在了第五次巡遊中,落了個與鮑魚為伍的下場。

人類的極致追求是永生,但對於生命演化來說永生卻是一種毒藥,兩者之間的矛盾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下這個毒藥!

地球上有永生的物種嗎?

如果將永生的範圍擴大的話永生的物種還不少,比如最近就有一種突破生命極限,達到永生的物種,這就是傳說中的歐洲複製蝦,當然從這基因角度來說,這種蝦並沒有達到複製自身這個特徵,它在幾十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中獲得了孤雌生殖,並且可以遺傳,這也許是人類親眼見證過的進化與演化。它現在遍布歐洲,馬達加斯加和日本部分地區,未來複製蝦的生物入侵問題會非常嚴重,所幸的是這種蝦能吃。

這是好事是嗎?如果你知道蕉巴拿馬病是怎麼發生的就知道了,這是一種土壤真菌感染產生的香蕉癌症,最早起源於巴拿馬,近半個世紀以來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等多國開始傳播,它會導致香蕉植株枯萎,藥物噴灑對其無效,只能通過海關檢疫阻止其傳播,而且真菌能影響土壤數十年!

香蕉巴拿馬病已經導致此前一種「大米歇爾」的品種滅絕,因為香蕉的繁殖方式儘管有吸芽、分株和塊莖等多種,但都是無性繁殖,類似克隆,所以可能全世界優良品種的香蕉都是同一棵香蕉樹繁殖的,儘管保留了產量高,美味與抗病的優秀品質。

但環境的發展往往會超出你的預料,這不就有一種真菌可以幹倒所有香蕉了,而且連人類都束手無策!

生命演化的意義

生命的第一要務是生存,第二要務是發展,當然生命誕生以後生存就已經確立了,但在眾多的生命競爭中要奪得一席之地以獲得發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生命信息的攜帶者DNA在每一代繁衍時都會有一點變異,當然誰都不知道這個變異會給生命帶來什麼,但不變肯定是沒有機會的。

而這個變化會接受環境的檢驗,如果它更適合環境,那麼這變異就會保存下來繼續繁衍下一代!如果不適合換環境,那麼它就此消失,這就是自然選擇!殘酷嗎?一點都不,不適合環境的生命自然是會毫不留情淘汰的。

地球歷史上有幾個比較典型的階段,也需可以對演化的環境改變有一個相當的參考:

  • 從無氧到有氧時代

代表生物是藍藻,假如生命體無法適應從無氧到有氧的轉變,那麼此時就是它們的末日,因為從二十幾億年前開始到現代,地球上除了局部一些小環境以外,已經到處都是氧氣,即使在水下也有溶解氧。

從衛星圖片亦可以看到於阿蒂特蘭湖生長著大片藍藻。

  • 從低含氧量到高含氧量時代

  • 石炭紀時代地球氧氣層飆升到35%,假如人類在那個時代,那麼必定無法繼續繁衍生存,因為我們無法適應這個高含氧量時代。但昆蟲明顯不會,它們發展成了巨無霸,比如將近1米的蜻蜓,3米的蜈蚣,但這也是一個可怕的時代,因為高含氧量導致火災極易發生。

    地球氧含量變化曲線

  • 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時代

  • 這是外部因素改變地球的時代,體型很大、對環境要求高的恐龍都滅絕了,而早期已經轉向小型化成功的鳥類祖先則得以留存,當然這種突變的環境是難以作為案例的,但有一點我們必須得了解,即環境是不可控的,生命體永生會導致很多問題,包括在種群繁衍於基因多樣性方面都會存在極為嚴重的問題。

    假如人類永生

    我們來假設一下,假如人類可以永生,那肯定會有幾個結果:

    • 人滿為患

    • 沒有生育欲望

    除了意外事故火種重大疾病外,人口數量就不會減少了,這明顯增加了社會負擔,當然我們不能以給社會減負為理由減少人口數量,這明顯違背人權,因此這個有些問題,因為數量龐大,資源不足,即使人類永生,但餓死這個自然規律肯定有效。

    既然永生了,生育自然不再有興趣,現代人類生兒育女的一個需求是傳宗接代,既然都不死了還要接受麼代嘛,不是說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嘛!所以生兒育女這種事情就是多餘的,享受無限人生不是挺好的麼?

    • 科學家真的需要永生嗎?

    這絕逼會有人提起這件事,咱就舉個愛因斯坦的案例,他老人家在1905年發表了五篇頂尖論文,被100年後紀念為國際物理年,當然還有1916年的廣義相對論,當然還有其它貢獻我們就不一一提了,這裡要說的是,愛因斯坦和普朗克同是量子論的開創者之一,但在量子論的後續發展上卻成了最大的障礙之一,他對因果論和決定論有一種謎一般的信仰,而量子論中的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和薛丁格波動方程以及玻爾的互補原理等無一不是和愛因斯坦的信仰相衝突!

    所以才會有亞伯拉罕·帕斯在《愛因斯坦曾住在這裡》一書中說,就算1925年後,愛因斯坦改行釣魚以度過餘生,這對科學來說也沒什麼損失。無疑愛因斯坦是偉大的,但他也有局限性,我們非常希望能再出現幾個像愛因斯坦那麼偉大的科學家,但卻不需要愛因斯坦永生,其實愛因斯坦也是這麼想的,他76歲那年因腹主動脈瘤破裂引起內出血,這並不是疑難雜症,醫生建議立即手術,但愛因斯坦拒絕了!

    當我想要離去的時候請讓我離去,一味地延長生命是毫無意義的。我已經完成了我該做的。現在是該離去的時候了,我要優雅地離去。

    無疑愛因斯坦是對的,永生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誘惑,但事實上社會的發展需要更新換代,推陳出新,而永生將會打破這規律,一成不變,死水一潭,假如秦始皇永生了,也許現在還在他的統治之下!

相關焦點

  • 科技那麼發達,人類還是必須死,為什麼不能永生?永生後果很嚴重!
    說起「長生不老」四個字,大家應該都很感興趣,古代為啥會有那麼多人選擇追求仙道,其實很簡單他們是為了追求長生不老。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喜歡神話故事?還不是因為神話故事裡有「永生之術」。雖說自古以來人類都想長生,但別說古代了,就連科技這麼發達的現代,依舊無法實現長生。
  • 人類為什麼不可以永生?為什麼地球上沒有永生的生物?
    在一百多年前,進化論首先是遭到了宗教界的抨擊,其次遭到了科學界的質疑,但是在此之後進化論也被人們廣泛接受了,然而隨著今天我們對世界的不斷認識,我們發現進化論似乎不能夠解釋某些問題。比如所謂的寒武紀物種大爆炸,進化論無法解釋這個問題。而且,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也是人類最關心的事情:如果進化論是對的,那麼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成永生狀態呢?
  • 為何人類不能永生?生物學家:人類只不過是「打工仔」而已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界的一種規律,所有的生物植物都逃脫不了這個規矩,但處於萬物之靈的人類卻並不相信,從古至今,活著成為了生物的本能,永生也成為了人們的追求,不過至今為止,還沒有傳出來過有人成功的消息,科學家結論得出:人類的衰老死亡是身體內的結構造成的,比如,幹細胞衰竭,線粒體功能異常等。
  • 人和龍蝦都由細胞組成,既然龍蝦可以永生,為什麼人類不行?
    「生物學上的永生」。所謂生物學上的永生,就是指它們很難因為衰老而死去,但是依舊會因為自身疾病、自然災害和被天敵捕食等方式死去。艾裡克森曾將人生分為8個階段,他認為中年是停滯的,老年是滿足或絕望的,其實我們可以認為,在發育成熟以後,就是一個等待死亡的過程,這在大多數生物身上都是適用的。
  •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不可能實現永生,永生對於我們來說或很悲慘
    人類在地球上發展演化了數百萬年,整個過程實際上都是在追求生命的質量和長度,從目前的結果來看情況也是如此。在人類的石器時代,平均壽命可能也就二十多歲而已,而到了現代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活個七十歲都不算高壽了。人類追求永生想要一直活著,這才是生命最本質的欲望。
  • 人類還在進化嗎?從進化論角度談精神建設
    自然法則下,動物為了生存而不斷進化。但如今的人類,已經不再面對自然選擇。不再被選擇的人類,是在野蠻生長嗎?不,人類目前還面臨著選擇——社會選擇。在主要矛盾改變後,我們必須從頭審視它,依此選取評價標準。自然選擇中,留下更多後代是唯一評價成功的標準。但在社會選擇中,我們尚不能將後代數量與社會地位(社會競爭的結果)劃等號。
  • 永生要實現了?首席科學家預測人類30年內將實現永生
    永生都是人類的夢想,也是歷代君王追求的目標,誰都希望自己可以永葆青春,不受病痛之苦以及死亡的恐懼。人類對於永生的迷戀,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古埃及時代,有人在神話般的生命之水中尋求永生的秘密,有人則通過神奇的鍊金術來尋找答案,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好像沒有人能夠一直活下去。
  • 為什麼地球上沒有出現過永生生物?看完才知,原來是地球不允許
    導語:為什麼地球上沒有出現過永生生物?看完才知,原來是地球不允許。說到地球,可能大家都不會陌生了,因為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而且地球上生活了各種各樣的動物,除了人類之外,還有各種生物存在。但是我們都知道,其實人類和其他動物都是有壽命的,只不過是長短問題而已,短到幾天幾小時都有,長到幾十年幾百年都有。但是可能大家會問,為什麼地球上沒有出現過永生生物?看完才知,原來是地球不允許。而說到永生,應該是很多人都想要的東西吧,畢竟追求永生,其實是古人都已經想要追求的了。像是古代的皇帝,都想要追求長生不老,這就是什麼所說的永生了。
  • 這也算是「永生」嗎?科學家:根本沒有「永生」的生物!
    而歷史上也有許多皇帝都在追求長生不老,但卻沒有一個成功!根據現代科學的研究,人類死亡的本質是身體器官的老化,這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也就是說,從理論上講,人類無法獲得永生!至少以現代科技而言,還無法逆轉人類生命衰退的進程!
  • 地球上為什麼沒有出現永生生物?是什麼阻止了生物永生?
    如果非要挑一個人們誤解最深的理論,那一定就是進化論了。因此,總有人在想,為什麼人類不會進化出「永生」的能力? 這件事,我們還是要從「進化論」的源頭說起,也就是從達爾文提出進化論說起。
  • 世界上有哪些生物能永生?人類為什麼不能永生?
    永生的水螅 咱們常說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卻有一些生物逃脫了自然規律,演化為長生不老的生物。 比如水螅,1988年,美國波莫納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究並追蹤水螅四年發現,水螅並沒有任何衰老現象。
  • 永生都是人類的夢想,關於壽命你知道多少?
    永生都是人類的夢想,也是歷代君王追求的目標,誰都希望自己可以永葆青春,不受病痛之苦以及死亡的恐懼。人類對於永生的迷戀,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0年的古埃及時代,有人在神話般的生命之水中尋求永生的秘密,有人則通過神奇的鍊金術來尋找答案,但無一例外都失敗了,好像沒有人能夠一直活下去。
  • 為什麼說追求永生是一個錯誤?——《未來簡史》讀書筆記(一)
    人類對永生的追求早期人類的命運是多舛的,不僅面對天災,還要不斷與周圍的野獸搏鬥,與瘟疫搏鬥,與饑荒搏鬥,更別說部落、種族因各種原因爆發的武力衝突。這些因素造成了人類的早亡,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讓人口數量一直在低水平徘徊。且不管當時的社會貧富差距大不大,在死亡面前,死神從來不會偏袒任何一個人。
  • 所有的生物生老病死,那類人猿進化成人還有什麼意義?
    很多人覺得人類是由猴子進化而來。於是,就有人在問「猴子和人都會生老病死,那麼猴子進化成人有什麼意義?」。實際上,這個想法是錯的,人類並不是猴子演化而來的,而是類人猿。再者,演化並不受人為控制。很多人提起進化論,會對進化論有一個錯誤的認識,認為進化就是從低級到高級,從低等到高等進化而來的。
  • 人類和龍蝦都是碳基生物,為什麼龍蝦可以實現永生,而人類不行?
    人類和龍蝦都是碳基生物,為什麼龍蝦可以實現永生,而人類不行?而對於我們人類來說,永生自然也是我們的追求之一,當然,人類畢竟是具有意識和智慧的生命,人生的意義在一定程度上,自然和其他的生物有著很大的不同,比如人類的除了追求生存之外,還會有傳承,還能夠創造文明,但是如果從生命的最終角度來說,人類的最終目的也是追求永生。
  • 人類不能夠永生,是因為人體上的這把"鎖"
    我們人類在大自然中是具有超高智慧的物種,但是再高的智慧也脫離不了生老病死。&34;這個問題,就連宇宙中的天體、星系都逃不過時間的湮滅,所以人類想要永生不息,聽上去確實像是痴人說夢!最初的生命大都是單細胞生物,其特點之一就是自我繁衍,所以都是永生的。一直到10億年前&34;,一些物種開始進化為有性繁殖。1億6千萬年前,出現了開花植物,從此以後,生老病死才在動物界和植物界裡成為了常態。
  • 人類本該永生,卻為何只有短短幾十年?2045年人類將實現永生?
    人類本該永生?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人類本該是永生的,卻為何只有區區短短幾十年壽命。是不是因為某種奇怪的生命法則在幹擾著。按照達爾文進化論的說法,自然選擇下適者生存的個體,會將體內優秀的基因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在繁殖的時候,某種生命性狀越來越強烈,按理會產生一種長壽的基因,然而並沒有,難道達爾文進化論錯誤了嗎?長生的野望?
  • 人類永生為何不可能,達爾文早有提及,如果不死還能繼續進化嗎?
    長生不老一直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對象,然而自然界「生老病死」的法則卻對每個生物都是平等的。這個看似在進化的道路上佔盡優勢的特點,其實也並不是無懈可擊。從這方面看,只要細胞的分化與分裂不停止,人類就不會有衰老死亡的懊惱。但事實上,細胞在分裂的時候,其分裂分化能力也在降低。最後特化的細胞將不再具備分裂和分化能力,只能依靠以前儲備的幹細胞更換受損、死亡的細胞。這種細胞能力的減弱表現出的就是人類的衰老與死亡。
  • 地球不按規律進化的4大生物,全部逆天生長,有一種生物實現永生
    ,由於人類一直無法找到生命起源的確切答案,所以人類只能選擇一種最能解釋生命起源的理論去強行解釋一般,而這個最能解釋生命起源的理論就是著名的進化論。,不會一直都是原來的外貌,由於進化論能夠解釋地球上生物90%以上的現象,因此它也成為人類接受程度最高、最權威、最科學,並且進入教科書的解釋生命起源理論。
  • 生物為什麼要「進化」出死亡?
    「生老病死」是世間萬物的常態,雖然壽命有長有短,但都逃脫不了新生和死亡,即使我們的宇宙也會有死亡的那一天,當然按照目前的主流科學觀點要在很久之後才可能發生,宇宙最終走向就是虛無的「熱寂」。當然,我們不在乎宇宙最終的結果如何,因為那對於人類文明來說也太過於漫長,哺乳動物是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之後快速發展起來的,而對於人類來說演化史會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