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極端的誘惑,相傳秦始皇當年就派出了使者徐福東渡仙島以求得長生不老藥,當然大家都知道這一去猶如黃鶴一去不復返,杳無音訊了!而秦始皇最終也死在了第五次巡遊中,落了個與鮑魚為伍的下場。
人類的極致追求是永生,但對於生命演化來說永生卻是一種毒藥,兩者之間的矛盾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下面我們就來簡單的了解下這個毒藥!
如果將永生的範圍擴大的話永生的物種還不少,比如最近就有一種突破生命極限,達到永生的物種,這就是傳說中的歐洲複製蝦,當然從這基因角度來說,這種蝦並沒有達到複製自身這個特徵,它在幾十年前的一次基因突變中獲得了孤雌生殖,並且可以遺傳,這也許是人類親眼見證過的進化與演化。它現在遍布歐洲,馬達加斯加和日本部分地區,未來複製蝦的生物入侵問題會非常嚴重,所幸的是這種蝦能吃。
這是好事是嗎?如果你知道蕉巴拿馬病是怎麼發生的就知道了,這是一種土壤真菌感染產生的香蕉癌症,最早起源於巴拿馬,近半個世紀以來哥斯大黎加,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等多國開始傳播,它會導致香蕉植株枯萎,藥物噴灑對其無效,只能通過海關檢疫阻止其傳播,而且真菌能影響土壤數十年!
香蕉巴拿馬病已經導致此前一種「大米歇爾」的品種滅絕,因為香蕉的繁殖方式儘管有吸芽、分株和塊莖等多種,但都是無性繁殖,類似克隆,所以可能全世界優良品種的香蕉都是同一棵香蕉樹繁殖的,儘管保留了產量高,美味與抗病的優秀品質。
但環境的發展往往會超出你的預料,這不就有一種真菌可以幹倒所有香蕉了,而且連人類都束手無策!
生命的第一要務是生存,第二要務是發展,當然生命誕生以後生存就已經確立了,但在眾多的生命競爭中要奪得一席之地以獲得發展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生命信息的攜帶者DNA在每一代繁衍時都會有一點變異,當然誰都不知道這個變異會給生命帶來什麼,但不變肯定是沒有機會的。
而這個變化會接受環境的檢驗,如果它更適合環境,那麼這變異就會保存下來繼續繁衍下一代!如果不適合換環境,那麼它就此消失,這就是自然選擇!殘酷嗎?一點都不,不適合環境的生命自然是會毫不留情淘汰的。
地球歷史上有幾個比較典型的階段,也需可以對演化的環境改變有一個相當的參考:
從無氧到有氧時代
代表生物是藍藻,假如生命體無法適應從無氧到有氧的轉變,那麼此時就是它們的末日,因為從二十幾億年前開始到現代,地球上除了局部一些小環境以外,已經到處都是氧氣,即使在水下也有溶解氧。
從衛星圖片亦可以看到於阿蒂特蘭湖生長著大片藍藻。
從低含氧量到高含氧量時代
石炭紀時代地球氧氣層飆升到35%,假如人類在那個時代,那麼必定無法繼續繁衍生存,因為我們無法適應這個高含氧量時代。但昆蟲明顯不會,它們發展成了巨無霸,比如將近1米的蜻蜓,3米的蜈蚣,但這也是一個可怕的時代,因為高含氧量導致火災極易發生。
地球氧含量變化曲線
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時代
這是外部因素改變地球的時代,體型很大、對環境要求高的恐龍都滅絕了,而早期已經轉向小型化成功的鳥類祖先則得以留存,當然這種突變的環境是難以作為案例的,但有一點我們必須得了解,即環境是不可控的,生命體永生會導致很多問題,包括在種群繁衍於基因多樣性方面都會存在極為嚴重的問題。
我們來假設一下,假如人類可以永生,那肯定會有幾個結果:
人滿為患
沒有生育欲望
除了意外事故火種重大疾病外,人口數量就不會減少了,這明顯增加了社會負擔,當然我們不能以給社會減負為理由減少人口數量,這明顯違背人權,因此這個有些問題,因為數量龐大,資源不足,即使人類永生,但餓死這個自然規律肯定有效。
既然永生了,生育自然不再有興趣,現代人類生兒育女的一個需求是傳宗接代,既然都不死了還要接受麼代嘛,不是說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嘛!所以生兒育女這種事情就是多餘的,享受無限人生不是挺好的麼?
科學家真的需要永生嗎?
這絕逼會有人提起這件事,咱就舉個愛因斯坦的案例,他老人家在1905年發表了五篇頂尖論文,被100年後紀念為國際物理年,當然還有1916年的廣義相對論,當然還有其它貢獻我們就不一一提了,這裡要說的是,愛因斯坦和普朗克同是量子論的開創者之一,但在量子論的後續發展上卻成了最大的障礙之一,他對因果論和決定論有一種謎一般的信仰,而量子論中的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和薛丁格波動方程以及玻爾的互補原理等無一不是和愛因斯坦的信仰相衝突!
所以才會有亞伯拉罕·帕斯在《愛因斯坦曾住在這裡》一書中說,就算1925年後,愛因斯坦改行釣魚以度過餘生,這對科學來說也沒什麼損失。無疑愛因斯坦是偉大的,但他也有局限性,我們非常希望能再出現幾個像愛因斯坦那麼偉大的科學家,但卻不需要愛因斯坦永生,其實愛因斯坦也是這麼想的,他76歲那年因腹主動脈瘤破裂引起內出血,這並不是疑難雜症,醫生建議立即手術,但愛因斯坦拒絕了!
當我想要離去的時候請讓我離去,一味地延長生命是毫無意義的。我已經完成了我該做的。現在是該離去的時候了,我要優雅地離去。
無疑愛因斯坦是對的,永生對於人類來說是一種極大的誘惑,但事實上社會的發展需要更新換代,推陳出新,而永生將會打破這規律,一成不變,死水一潭,假如秦始皇永生了,也許現在還在他的統治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