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NASA1990年4月24日將哈勃太空望遠鏡送上宇宙,它在軌道運行已經30年整,每周7日、每日24小時不間斷地觀察宇宙,並向地球傳回拍得圖像,成為天文學家窺探宇宙的眼睛。NASA形容,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存在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對宇宙的認知。
BBC為其呈上生日大禮——紀錄片《哈勃三十年:揭示宇宙奇觀》,國內西瓜視頻免費獨播。
全球同為哈勃慶生,同時也是喜悅中略帶感傷的告別:雖然哈勃還將繼續在軌飛行服役,還將繼續擔任人類「宇宙之眼」,帶我們看盡宇宙滄桑,但此後的歲月他將只能「好自為之」,不會再有人類為他維護維修了,而他的繼任「韋伯」就位已在規划進程中……
《哈勃三十年》紀錄片詳盡回顧了哈勃輝煌的歷程,30年來,他帶給人類太多的驚喜和美的享受,比如霸氣的「創世之柱」,是有史以來從太空拍攝的最具標誌性的圖像之一。
還有2014年拍攝的哈勃深空場,圖中最微弱的一個光點也是一個星系,讓普通民眾也能直觀看見宇宙的廣袤。
觀看紀錄片時,聯想起此前NASA派送的生日浪漫——
紀念網站名為「哈勃在你生日時看到了什麼」(What Did Hubble See on Your Birthday?),網民輸入任何月份及日期後,就可瞧見哈勃在該日期拍下的珍貴天文照片,並可放大檢視。照片除了附有簡短文字說明,亦可檢視詳細介紹,另外也可選擇瀏覽全數366張照片的文字介紹。
當時正逢孩子生日,筆者好奇地down下了家人生日那天的哈勃所見,驚喜地看到女兒生日圖片是銀河系中心的紅外照片,揭示了圍繞銀河系核心選擇的熱電離氣體中的大量恆星和複雜結構,於是給孩子送了份「大禮」——整個銀河系的絢爛。
紀錄片如實記錄了哈勃初生時的「近視眼」缺陷——近視眼是哈勃著名的失誤,上天不久的哈勃就被發現獲取的圖像儘管比地面望遠鏡清晰,但顯然沒有達到哈勃的設計標準,而原因則是鏡面形狀被磨錯了,而誤差僅僅只是邊緣被多磨掉了2.2微米,當然補救措施就是增加一片修正鏡,將其重新校正過來,不過因為位置安裝關係,犧牲了高速光度計,以及修正了部分相機的像差,這個「空間望遠鏡光軸補償校正光學」系統的安裝任務在奮進號太空梭的1993年12月的STS-61航次中成功完成。之所以能彌補缺憾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哈勃的最初設計原則:極簡和部件可替換升級原則。片子裡技術專家和承擔維修的太空人的論述中均有提及。
紀錄片未提到這次失誤事件帶來的「副產品」——
天體物理學家查理·佩勒林博士曾經領導NASA建造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團隊。當事故調查委員會指出該望遠鏡瑕疵鏡片的根本原因是「領導失誤」時,他隨即做了兩件事:首先,他聚集人才組織修復委員會,及時修復了哈勃太空望遠鏡。為此,NASA為他頒發了堪稱殊榮的「傑出領導勳章」;然後,他進入科羅拉多大學商學院,撰寫了《4D卓越團隊》一書,並以「領導力教授」的身份給本科生和工商管理碩士生講授「21世紀的領導力」課程。
後來,因為財富五百強公司的各位老闆邀請他把領導力培養課程帶到他們的公司裡,他創立了「4D系統」。他的公司從此開始在世界範圍內與各種項目團隊和工程團隊合作,幫助這些團隊提升績效、降低風險。成效顯著的4D系統的核心是通過管理團隊的「社會背景」提高領導效力,進而提升團隊績效。這種力量同時也在改善團隊成員的行為,就像磁場的力量會影響鐵屑的聚攏一樣。
筆者曾有幸得老友指引,接觸過一點該領域皮毛,推薦朋友們如果有更深入地自我認知願望,可以做一下「4d天性測評」,即使不是奔著提高領導力的目的,提升自知也是好的!
這或許是哈勃帶人類看盡宇宙滄桑又返回檢視本心的意外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