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物主義的災難:被愚昩摧殘的人類!

2020-12-03 思想者王建平

王建平:每日一文:一個人問答錄(5)

問:人工智慧會毀滅人類?人為什麼要毀滅自己?

答:機器人戰勝的將會是邪惡的人,而誰是邪惡的人?這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識別與判斷,角色很可能轉換,機器人怎麼執行公平正義?問題的關鍵是,人之間有公平正義嗎?

問:強調公平正義,不是為了抑制有些人的邪惡與犯罪嗎?

答:問題的焦點是,為什麼有邪惡與犯罪?這些犯罪行為是在做什麼?邪惡與犯罪並不是盲目的或者無理性的行為,它恰恰是人為奪取自己的利益做出的合符邏輯的行為,只是或許違反了人們的某些約定與某些規則,侵犯了別人的利益,這些行為往往是生存理念的極端表現。

問:罪犯往往有自己的理由。

答:對,為什麼邪惡與犯罪層出不窮?因為他們都有犯罪的理由,這些理由無不出自於生存競爭理念,無不出自於自身生命利益的需要。所以,真正的罪惡不是出自於某人,而是出自於某理,某理的來源一定是人的生存理念,也就是說,正義與邪惡就是生存競爭理念有意製造的產物。人間相鬥是生命邏輯的需要,很顯然,人類奉行的理念與邏輯得出的必然結果就是痛苦的結局,無論遭遇痛苦的是甲方還是乙方。

問:難道人間的理念就不會產生出美滿與幸福?

答:人們都在幻想:正義戰勝了邪惡,從此人間太平,再無紛爭、再無罪惡、再無痛苦……人們安居樂業、平等相待、和睦相處、人人平安、個個幸福……人們這是改寫了生存理念和生命邏輯了嗎?用什麼來改寫的?用物質的極大豐富?用人們道德品質的普遍提高?人們想當然地認為物質豐富了人就不再相爭了?思想品質提高了人就和睦友愛了?殊不知這與人類生存的理念不符,與生命獨立存在的邏輯不符。老虎不會因為肉大多了就變成貓,魚兒也不會因為能力太強就到天上去飛,人也不會因為環境條件的改變就沒有了人性。人性的獨立性、自私性、排他性不會改變,約束只是暫時的和相對的。在生命觀念下,人無法成為天使。

問:你這是否定了人類的理想。

答:人類的理想是南轅北轍,無異於沙堆上建宮殿、海面上起高樓。生存競爭邏輯模式的盡頭可能是不再競爭嗎?人性發展的極端是沒有人性嗎?人們的理想國只是解決了分配問題、人權問題、道德問題、只是改變了人所處的環境,並沒有改變人的本質,這樣理想國能理想嗎?

問:人類這些理想世界表達了什麼?

答:表達了人思維邏輯的窘境,人根本就想像不出什麼是理想的生活,只把在生存競爭邏輯模式下的需要和無法完成的目標進行極端化想像,結果就是:大道之世,人人有德,人人敬老,人人愛幼,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各盡其能、按需分配。平等互愛、和睦相處……還有那個極盡奢華的西方極樂世界(天堂)是什麼樣子?佛經裡告訴我們,那兒是黃金鋪地,有七寶蓮池、八功德水,當你有需要的時候,每個動植物都能唱出梵天妙音的佛法……鮮花美酒,應有盡有。人無所不能,物無所不有。人所需之物,招之即來,揮之即去……這些想像和描述,要麼非常低級簡陋,要麼完全自以為是,要麼竟然是孩童式的幻想,描繪得讓人忍俊不禁。想不到無所不思、無所不為、無所不能的智慧無比的人類在設想未來理想生活時表現得這麼無能和無趣,完全是想像力無奈與饋乏的表現,換句話說,就是全部實現了人們所理想的一切,竟然是這般模樣?那是些美妙的去處嗎?人去到那裡做什麼?在極盡豐富與奢華的物質世界中,人又能得到些什麼?錦衣玉食,穿金戴銀……可見,生存邏輯的極端結果不過如此,人顯得非常地理短詞窮。

問:你認為人們的理想世界很不理想?

答:非但不理想,而且是人間物質災難的繼續,人類真要是到了那種境地,恐怕只會有更多的難堪。

問:物質災難是個新詞啊,你發明的?

答:從將物質作為第一性存在開始,人就從存在者的身份變成了利用者,利用者來去匆匆,而物質永存,所以,物質成了偉大的存在,人只得成為棲居者。從唯物到拜物,人將自己的角色徹底異化,當拜物與拜金主義大行其道時,人自己在哪裡?在物質的埋沒與金錢的壓迫中喘息,有人說出"寧可在寶馬車裡哭"這種拜金主義的極端語言時,人的地位是何其的分明:寶馬車和哭什麼重要,顯然車比人重要,而今如此在物中哭泣的人比比皆是。人從物質中感知到痛苦,這難道不是物質對人構成的災難?更為嚴重的是,物質觀佔領一切,人不但相信物質可以完成一切,從物質裡可以找到一切,人恨不能從物質中找到精神的質量,並將其物理構成公諸於世。連康德也說,給我物質,我就能造出一個世界來。可見,物質洪流不但淹沒了每一個人,還摧毀了人類的智慧和理想,想想實在可悲。

問:你這純屬空論,人離了物質能活嗎?

答:關鍵問題是,人用物質來做什麼?

問:不就是用於生活和享受嗎?

答:用於生活與享受不就是獲得快樂的感知嗎?人從物質裡獲得了的需要的一切感知嗎?人需要的僅僅是物質的享受嗎?馬諾從寶馬車裡感知到什麼?不是屈辱、蔑視與尊嚴的踐踏嗎?否則她哭什麼?哭自己受到物質的欺凌而不知,哭自己放棄自己而不覺,哭人類的物質至上主義是多麼害人……物質是人需要的終極嗎?顯然不是,物質是人需要的快樂、舒適、愉悅、幸福的介質和到達的過程,人需要的物質後面的感知,絕不是物質本身。人需要黃金美玉等物質財富給人帶來的美感和喜悅感,但寶馬車給人帶來了什麼?人為什麼坐在裡面哭泣?當物質成為人精神情感的替代品和兌換品時,人意識到自己的悲哀沒有?物質過程謀殺了人的目的,不知道有多少馬諾還要在寶馬車裡哭多久?不知道這場人類自造的物質災難何時才能結束?

問:你是感到傷心還是在嘆息?

答:傷心到連連嘆息,人怎麼竟然迷失在物質中,這實在可悲又可嘆,物質是服務於人的感知目的的,不是來給人製造困境的,人這樣做,不但委屈了自己,也委屈了無言的物質。(接下)

註:本文節選自:京東電子書:《感知新世界》。

相關焦點

  • 周志強:拜物主義風尚已成「中國病」 催生「精神分裂」
    原題:拜物主義催生的「精神分裂」 拜物主義思想正在主導著我們的生活,塑造著當前中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一種拜物主義的風尚已經成為當前的「中國病」 如果做點較真的事情,「拜金主義」和「拜物主義」是可以大致分開的。
  • 火星男孩再出預言,人類將被自己的「拜物主義」抹殺
    另則波力卡斯還曾說過未來人類將有一場大的戰爭,戰爭之後人類會走向另一個行的發展方向。在波力卡斯11歲的時候,他用非常嚴厲鄭重的口吻,說出來他的新預言及警告。人類如果繼續照現在這樣發展下去,最終會被自己的「拜物主義」所毀滅。
  • 綠色和平組織指出:服裝綠色消費需真正實踐拜物主義
    綠色和平組織指出:服裝綠色消費需真正實踐拜物主義 2017-09-27 15:45:25 來源:慧聰網 快時尚的興起,讓消費者能以更便宜的價格入手時裝,而更高的棄置率也滋生了更嚴重的環境問題
  • 火星男孩災難預言可能作秀,但人類最後可能真的會毀在自己手上!
    在2007年火星男孩兒預言2008年2013年會相繼發生全球性災難後,媒體好奇心越來越強大,終於他們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俄羅斯《真理報》的記者對小男孩進行了採訪。當記者問及他所說的神國是不是火星,火星男孩十分憤怒,臉上憤怒的神情,甚至讓採訪過很多大人物的記者都膽戰心驚。
  • 火星男孩預言:2020年大災難與中國的使命
    ,災難與水有關。他還特別指出,2020年地球上的一個大陸將要發生第一次大災難,而第二次更具毀滅性的災難將在2050年發生。他說:「我相信我與偉大的指導靈一樣,都有著自己的使命。中國,這個被神國選出來,讓承擔使命的神輪迴的國家,有著特定的歷史身份。」他還特別指出:「神國一直在關注著你們,我們通過地球上的通靈者給你們帶來信息。其中有許多都是我們帶給你們的禮物,這禮物包括愛。」
  • 連霍金都佩服的男孩 預言了人類3次災難
    還有歐洲著名的猶太人諾查丹瑪斯,他曾留下以四行體詩寫成的預言集《百詩集》,其中有不少對世界上的歷史事件的預言,準確度也很高,比如對法國大革命、二戰,對原子彈的誕生等的預言,但他的關於1999年人類大災難的預言卻失敗了。
  • 火星男孩預言全部成真:病毒、瘟疫、2020世界大災難…
    波力斯卡對父母講述他以前在火星上的生活,在一場毀滅性災難之後,火星大氣層消失殆盡。以前的火星有人居住,在一場毀滅性災難之後,火星大氣層消失殆盡,火星居不得不生活在地下城裡直到今天。此後,各方消息不斷報導波力斯卡公開表達的內容。而讓世界震驚的是,當時僅11來歲的波力斯卡以嚴厲的語言警告人「地球上最大的危險是『拜物主義』。」
  •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預言2020年全球大災難 地球保護神將在中國誕生?
    總之,關於這件報導,我們能理智看待,滿足一下我們人類的好奇心就行了。不過,如果他講的都是真的,人類將會跨越到前所未有的一個全新的偉大時代。  而讓世界震驚的是,當時僅11來歲的波力斯卡以嚴厲的語言警告人「地球上最大的危險是『拜物主義』。」 雖然媒體紛紛質疑波力斯卡的話,但是沒有人敢否定他的智能水平遠遠超出他的年齡,甚至是不可思議的高。 例如,科學家曾問道:「你知道中國的周易嗎?」
  • 「火星男孩」波力斯卡曾預言2020年將出現第一次大災難
    而讓世界震驚的是,當時僅11來歲的波力斯卡以嚴厲的語言警告人「地球上最大的危險是『拜物主義』。」 雖然媒體紛紛質疑波力斯卡的話,但是沒有人敢否定他的智能水平遠遠超出他的年齡,甚至是不可思議的高。 例如,科學家曾問道:「你知道中國的周易嗎?」 波力斯卡回答:「當然。」
  • 十大經典災難片,都言人定勝天,卻不知天威難測
    從古時候到現代,人類的成長經歷過無數的災禍,天災人禍,人禍最多的就是兵戎相見,但是天災卻種類繁多,從海嘯,山崩到豬瘟,鼠疫,人類在天災面前總是顯得弱小無力。誰也不知道實驗室裡面,到底會有什麼東西,而在史蒂芬的筆下同樣有過一部讓人揪心的類似的災難片,那就是07年上映的《迷霧》,很多人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年紀並不大,所以對於其中的情節可能已經模糊了。
  • 假如地球突然停止轉動一秒鐘, 人類將遭遇什麼災難?
    英國科學家麥可-史蒂文斯曾明確表示,不可小看這一秒,地球停轉一秒,會給人類帶來毀滅性的打擊,有可能會使人類走向滅亡。數據分析與實驗研究表明,此情況下,人類宛如一顆口徑為22.8釐米的子彈,在瞬間迸發。
  • 人類在災難面前是脆弱渺小的,災難需要警示推薦一些好看的災難片
    電影種類繁多,體裁多樣,而災難片很多人都喜歡看,觀看災難片它那緊張刺激感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還有在災難中人類情感的表現讓人動容。災難片它以恐怖、驚慌、悽慘的情節刺激著人們的神經,讓欣賞的人們震撼,深入心靈。對於災難,2020年伊始不僅在中國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的陰影下,全球全球都發生了數件災難大事件,病毒爆發、禽流感、地震、火災等等。
  • 預言2020年災難的火星男孩重現江湖!關於中國的信息有點多
    千萬別告訴我是用原木滾動搬運石塊,看看整個金字塔的宏偉程度,即使在今天人類也辦不到。早在2004年,俄羅斯真理報曾經採訪火星男孩波力斯卡,波力斯卡預言地球近期有三次大災難。第2個預言是在2020年地球上的一個大陸將要發生第一次的大災難,並且可能影響到人類的生存,注意這裡的第一次接著他說了第3個預言,2050年將會發生一個更具毀滅性的災難,從他的原話裡似乎後面兩次災難是發生在。同一個大陸上,也許有人會說這叫什麼預言,跟沒說一樣。
  • 太空對人類的摧殘:NASA太空人基因表達出異常,認知能力有所下降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數千年以來,人類一直生活在地球上,並在地球環境中完成進化。但如果把人類放在太空,人體還能經受得住微重力和電離輻射極端環境的摧殘嗎?這對未來的太空旅行,甚至「逃離」地球意義重大。
  • 基因編輯技術是人類的災難/福音
    1月14日超級聯賽初賽A組第二場比賽辯題:基因編輯技術是人類的災難/福音正方:克萊登大學神學院辯論隊上場隊員:一辯:陸麒麟;二辯:王澤宇; 三辯:葉子反方:獨角獸活潑兒童派上場隊員:一辯:孫藝函;二辯:端木利琬; 三辯:曾慶熹獲勝方:反方(正方得票1:反方得票2)最佳辯手:反方三辯
  • 世界被徹底毀滅的那幾部災難電影,你看了嗎?
    世界被徹底毀滅的那幾部災難電影,你看了嗎?所有人都拒絕災難,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應該逃避對災難的思索。災難片就是這種思索的產物——在電影的歷史長廊上,曾經有不少非常經典的災難片,影片所描述的在災難中凸顯的人性真善美本質總令我們印象深刻。
  • 基因編輯技術人類的災難/福音
    甚至於,有科學家提出大膽設想,利用基因編輯改造人類,提高人類的整體水平。其實我們今天再討論基因改造是不是福音,是一個態度。若是福音,我們就會去追求我方構築的美好世界;若不是,我們就會停止去發展。各位,未來的命運正掌握在我們手中,我們可以,也有責任為人類構築一個更好的未來。
  • 人類在災難面前太渺小 大自然的災難簡直太可怕
    今天就盤點一下那些災難來臨時有多可怕沙塵暴在災難面前,人類簡直太渺小了。
  • 1983年太平洋颶風海難事件改編的災難愛情片《驚濤颶浪》
    根據全美十大真實災難之一的1983年太平洋颶風海難事件改編。美國6月1號上映,被外媒評為「年度最美災難片」。為了還原真實場景,導演採取實景拍攝,將大溪地絕美與殘酷的雙重面貌進行了展現,力求讓觀眾切身體會到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無助。演員謝琳·伍德蕾為達到影片中人物因缺乏食物而產生的萎靡神態,曾連續兩周保持每日350卡路裡的攝入量。與男友的甜蜜時光和與塔米在風暴過後的艱難求生形成強烈對比。並特意見了真實事件人塔米了解事件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