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技術是人類的災難/福音

2020-12-04 騰訊網

1月14日超級聯賽初賽A組第二場比賽

辯題:基因編輯技術是人類的災難/福音

正方:克萊登大學神學院辯論隊

上場隊員:一辯:陸麒麟;二辯:王澤宇; 三辯:葉子

反方:獨角獸活潑兒童派

上場隊員:一辯:孫藝函;二辯:端木利琬; 三辯:曾慶熹

獲勝方:反方(正方得票1:反方得票2)

最佳辯手:反方三辯 曾慶熹

評委:葛宵,劉曉軍,羅斌

(正方辯詞臨場發揮)

反方辯詞:

01

各位好:

福音和災難,是感情色彩很重的詞。

尤其又和人類二字放在一起,就絕不僅僅只是利大於弊或者弊大於利。

從詞源上看,福音之說源於宗教,指的是人類的終極救贖,與之相對應,人類的災難則意味著終極毀滅。

關於基因編輯的定義,我方與對方沒有太大分歧。

人們常說,科技是把雙刃劍,好壞利弊要看怎麼運用。

但要說科技都是災難,各位肯定不同意,我方也不同意。

我方認為基因編輯是人類的災難,不是因為它存在一般的使用風險,而是因為它的特殊性。

基因編輯有能力摧毀「平等」這一現代社會的基礎。理由如下:

不同於其他科技通過外在和後天的方法補充人的能力,基因編輯可以先天性地增強人自身內在的能力。

過去,我們要想贏得生存競爭,需要後天的刻苦鍛鍊學習。

有了基因編輯,我們可以在胚胎尚未形成之時,就預製基因優勢,這不僅是贏在了起跑線上,而是直接修改了起跑線。

說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這挺好,甚至是人類進化的飛躍。

但令人遺憾的是,基因編輯在人類文明可預見的未來,是不可能人人平等獲得的。

因為,站在當下,我們看不到私有制和商品經濟被徹底消滅的現實可能性。

為了鼓勵和保護創新,專利保護制度必然存在。

只要發明者願意,任何一項先進技術在普及前,都會有一個合法壟斷期。

大家回想一下電影《我不是藥神》,就能理解我們的意思。

救命藥被壟斷,導致得病的窮人更早去世,但人固有一死,在死亡面前,我們最終還是平等的。

而基因編輯被壟斷,哪怕只是壟斷一段時間,也會在一代人、兩代人中間,形成越來越大並且可以代代相傳的基因差距,最終徹底顛覆掉「人人生而平等」這一人類文明的基石。

與自然基因突變的隨機性不同,基因編輯所造成的先天差距,不再是隨機的、不可控的,而是穩定可控的。

這種差距可以是身材、容貌、智商、記憶、體力、免疫力,甚至是壽命。

至於這種基因優勢被放大到什麼程度,則取決於基因編輯技術的發達程度和父母的權勢地位。

於是,人類尚可補救的社會性不平等,通過基因編輯固化為不可挽回的自然性不平等。

陳勝吳廣那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有了終極答案,人類文明繞了一大圈,最終在基因編輯的幫助下,走向了可遺傳的奴役之路。

我方認為,這種巨大的文明悖論,這種文明進步的自我毀滅,足以稱之為人類的災難。

反方申論

02

對方質疑我方是在做黑暗推理。

其實不然。今天我們雙方都在做推想,要比的是,誰的推想更有現實依據。

剛才我已經論述了,在私有制和商品經濟長期存在的現實下,一定時間的合法技術壟斷不可避免,基因編輯也不例外。

既然如此,人類對基因編輯嚴加管理不就好了嗎?同樣很遺憾,基於現狀我們推測,基因編輯的這種毀滅性潛力,恐怕無法被有效阻止。

首先,基因編輯的監管難防漏網之魚。

一來,基因編輯和很多生物技術一樣,在倫理的合理與不合理之間有很大的灰色地帶,對於允許和禁止之間的界線,往往只能事後諸葛亮。

二來,政府很難插手具體的基因科研活動,尤其是在企業和非公立研究機構,他們可以讓巨大的市場需求買單,不依賴政府資源。

各位可能會說,很多科技不都存在類似的問題嗎?為什麼唯獨基因編輯是災難。

根源在於,基因編輯的試錯成本,人類付不起。植物和動物基因編壞了,大不了徹底銷毀。

人體基因編壞了呢?也秘密銷毀掉?或者允許它存活,但禁止其生育?或者把它一輩子隔離圈養起來?

我們沒有答案,甚至不敢去想答案。

因為這些都是哲學倫理學的底層問題,涉及到人的定義問題。

基因編輯,就是在人之為人的基礎上玩火。

往期好文

素材|施為

排版|賈多嬌

審核|李玥 黃慧琛 曾雅倩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技術人類的災難/福音
    謝謝主席,大家好:我方觀點是基因編輯是人類福音。基因編輯,是一種新興的比較精確的能對生物體基因組特定目標基因進行修飾的一種基因工程技術。基於此,我們應當明確,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不應當局限於人類生殖細胞的基因編輯。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 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相比較於大自然的緩慢地生存演化,這一次人類可以手握基因剪刀,乾脆利索地改變眾多物種的基因性狀,包括我們人類自身。作為對科學樂觀一派的人們,很容易看到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物學、醫學,以及農業、健康領域的巨大商業前景。但在理性樂觀的背後,我們也不能不警惕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帶給人類的巨大技術風險和倫理困境。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作為對科學樂觀一派的人們,很容易看到基因編輯技術在生物學、醫學,以及農業、健康領域的巨大商業前景。但在理性樂觀的背後,我們也不能不警惕基因編輯技術有可能帶給人類的巨大技術風險和倫理困境。當杜德娜面對越來越多的實驗成果和外界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關注後,她認為自己不能不站出來開始對這項技術所引發後果進行公開的討論,諸如基因編輯工程會對人類的健康、農業和自然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也必須要面對能否對人類的卵細胞、精子和胚胎等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的討論。而這些問題不止是杜德娜在關心,這也成為整個學術界都要回答的問題。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獲諾獎,人類的福音還是災難
    當杜德娜面對越來越多的實驗成果和外界對基因編輯技術的關注後,她認為自己不能不站出來開始對這項技術所引發後果進行公開的討論,諸如基因編輯工程會對人類的健康、農業和自然環境造成怎樣的影響,也必須要面對能否對人類的卵細胞、精子和胚胎等生殖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的討論。而這些問題不止是杜德娜在關心,這也成為整個學術界都要回答的問題。
  • 基因編輯技術讓人類變造物主 帶來的是美好,災難,還是不平等?
    022018年11月26日,有著「科學狂人」之稱的賀建奎宣布「首例免疫愛滋病基因編輯嬰兒」誕生,他利用一項簡稱為CRISPR的基因編輯技術對嬰兒的基因進行改造,使其獲得可遺傳的愛滋病免疫力。這一消息在科學界引起巨大爭議,科學家表示,在人體上進行基因編輯實驗有著極大的風險,這種對人類遺傳物質進行不可逆轉的改造,一旦混入人類的基因池,後果不堪設想。03簡單來說,基因編輯技術就是對脫氧核糖核酸(DNA)序列進行插入、修改、刪除或替換。
  • 人類疾病治療的新福音:精準基因編輯納米金-CRISPR系統
    目前,造血幹細胞/祖細胞(HSPCs)在基因治療領域中的改造是疾病治療領域中的熱點。早期,HSPCs的異體移植對疾病治療意義重大,但因異體移植排斥反應對患者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尋找通過基因治療改造患者自體的HSPCs從而避免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的方法顯得尤為必要。
  • 基因編輯對於人類到底意味著什麼?
    基因編輯技術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確實可以給人類文明帶來積極的影響,但是如果控制不好或者沒有好的監察系統,只會給人類帶來無限的災難。基因編輯技術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如果打開了就再也收不住了。所以個人的看法是:無論出於什麼目的,基因編輯技術絕對不可以在人類身上應用。
  • 基因編輯,是未來,還是災難?
    前言: 2018年11月26日,兩名基因編輯嬰兒的誕生震驚了世界,這場「基因編輯嬰兒試驗」引發了科學界的集體質疑和譴責。賀建奎,也隨之變成2018年最具爭議性的科學人物。基因編輯,是未來,還是災難?
  • 基因編輯,福音還是禍根?
    基因編輯技術模擬圖。 來源:中國日報網你是否設想過,愛滋病、癌症可以被治癒,禿頭、肥胖等「不完美」形體可以輕鬆被擺脫,甚至真的可以返老還童,壽命不再受時間的束縛?通過基因編輯技術,這些願景或許都有可能實現。
  • 基因編輯人類刷屏,人體實驗還是人類福音?100名科學家強烈譴責
    世界首例免疫愛滋病的基因編輯嬰兒在中國誕生  據人民網11月26日報導,在第二屆國際人類基因組編輯峰會召開前一天,賀建奎宣布:一對名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編輯雙胞胎姐妹於11月在中國健康誕生。  這對雙胞胎姐妹尚處於胚胎未植入母親子宮時,其中一個基因(CCR5)經過基因編輯修改,使她們出生後即能天然抵抗愛滋病。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不能「為所欲為」
    人民網北京2月15日電 (趙永新 趙竹青)2月15日零點(華盛頓時間2017年2月14日11時),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其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人類基因編輯這一技術利器不能「為所欲為」,必須「按規矩行事」,嚴格遵守相關原則和標準。
  • 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基因編輯技術先驅,人類會成為變種人嗎
    提到基因編輯技術我不由得想到了美國科幻電影《X戰警》裡面的變種人,很多變種人就是通過基因編輯改造從而形成的超人類!先了解一下什麼是基因編輯技術呢,兩位女科學家所發現的基因編輯技術叫作CRISPR/ Cas9,簡單來說,就是我們人類找到了細胞基因當中的一套工具,可以執行剪切、複製和粘貼的任務,去掉不想要的基因片段,換上想要的基因片段,進而可以改造動植物、細菌等生物體的基因構成。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飽受倫理爭議
    張新慶:長期以來,人類一直在夢想通過改變人類胚胎內特定的遺傳性狀,讓新生兒不再攜帶致病基因,從而從根本上預防和治癒疾病。這種樸素而又善良的治本想法本身並沒有錯。無論是如今如日中天的胚胎基因編輯技術,還是20世紀90年代就進入動物實驗階段的生殖細胞系基因治療,都是人類為了自身健康而主動開展的技術嘗試。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基本原則提出
    中國證券網訊 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人類基因編輯研究委員會日前在美國華盛頓正式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研究報告,並從基礎研究、體細胞、生殖細胞/胚胎基因編輯三方面提出相關原則。
  • 吳強:DNA片段CRISPR編輯技術在基因調控和基因簇功能研
    2015年6月25日 訊 /生物谷BIOON/-- 6月25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第二屆)基因編輯研討會》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隆重開幕上海交通大學吳強教授參加了此次會議並帶來了題為"DNA片段CRISPR編輯技術在基因調控和基因簇功能研究的進展"的精彩報告。吳強教授主要研究基因和基因簇的表達、調控,及其在人體腦神經系統中的功能。會議當天吳強教授的演講主要從基因/基因簇的P(啟動子)、E(增強子)、I(絕緣子)三個方面展開,並對研究中已探明的機理做了闡述。
  • 人類基因編輯技術基本原則確立 基因編輯概念龍頭一覽
    15日在美國華盛頓正式就人類基因編輯的科學技術、倫理與監管向全世界發布研究報告,並從基礎研究、體細胞、生殖細胞/胚胎基因編輯三方面提出相關原則。同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出臺報告,表示在嚴格的監管和風險評估下,基因編輯技術應可用於對人類卵子、精子或胚胎的編輯。受此消息刺激,當日美國首家上市基因編輯公司Editas股價大漲29%。  解讀: 基因編輯技術在人類基因治療的應用及普及已是大勢所趨、隨著更深入的研究和發展,其商業價值不容小覷。
  • 醫療器械開發:2020年諾貝爾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
    Doudna 因開發了基因組編輯方法而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CRISPR是基因技術中最銳利的工具之一。這種方法正式被稱為CRISPR/Cas9基因編輯,通常簡稱為CRISPR,使科學家能夠精確切割他們想要的任何一條DNA鏈。
  • 新的研究表明,基因編輯技術仍不成熟
    不過,新的研究表明,作為基因編輯的代表性技術CRISPR/Cas9並不成熟。儘管CRISPR/Cas9獲得諾貝爾獎的承認,而且被視為迄今較為準確和有效的基因編輯技術,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一技術對人類社會和自然也是有益的。這需要從多個層次來理解。
  • 從基因編輯看人類基因技術的專利適格性問題
    原標題:從基因編輯看人類基因技術的專利適格性問題 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出臺了一部針對基因編輯技術的法案,該法案規定不得在該州以自我使用為目的銷售與基因編輯技術相關的基因治療產品。
  • 美國將基因編輯技術列為危險武器名單
    美國將基因編輯技術列為大規模殺傷武器行列,認為有意或無意的不當使用基因編輯技術會對經濟和國家安全造成深遠的影響。 National Intelligence)總監詹姆斯‧克拉珀(James Clapper)將基因編輯技術(即改寫基因的一種遺傳工程技術)與北韓核武器及敘利亞化學武器一併列為危險武器名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