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對人類的摧殘:NASA太空人基因表達出異常,認知能力有所下降

2020-12-04 環球科學大觀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數千年以來,人類一直生活在地球上,並在地球環境中完成進化。但如果把人類放在太空,人體還能經受得住微重力和電離輻射極端環境的摧殘嗎?這對未來的太空旅行,甚至「逃離」地球意義重大。隨著NASA「天地雙胞胎」對照實驗的進行,科學家們發現了有關太空對人類影響的更多秘密…

在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NASA太空人Scott於國際空間站(ISS)駐留1年,而他的雙胞胎兄弟則留在地球作為對照。近日,科學家們已經完成了對二人的第一次全面綜合多元化分析。小至人體細胞和微生物組的分子分析,大到人體生理學認知,可以說是太空環境對人體影響的最全面的分析解讀,也是NASA制定的最尖端的推動性項目。

報告顯示,人體進入太空會發生一系列微妙的變化。例如,執行長期太空任務的Scott眼睛的解剖學結構發生變化(變得扁平且視網膜神經增厚)、骨密度大幅降低以及大腦微觀結構的變化等等。在微觀層面,受到太空環境影響,因氧氣剝奪的應激反應、炎症增加及營養物質水平的變化導致Scott的基因表達與其兄弟相比變化了7%,其中與免疫系統有著密切關係。

此外,Scott體內白細胞中染色體的端粒長度發生了顯著改變。通常,科學家認為端粒的長度決定著人類的壽命長短。結果顯示Scott的一部分端粒縮短了,但卻增長得更快,這與科學家們的預期恰恰相反。此外,電離輻射也引起了Scott體內染色體的一些結構變化。

處於微重力環境的Scott與其兄弟Mark相比,頸動脈壁厚度增加及膠原蛋白含量下降,同樣還伴隨著一些認知上的變化。雖然Scott的認知能力在太空中可以保持良好狀態,但回到地球後卻有所下降。好在這一變化是暫時的,只是恢復時間會比較長,但能否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尚不得而知。可以預見,隨著在太空環境的時間加長,這一變化也會更加明顯。

雖然Scott的端粒平均長度、基因表達效果和微生物組變化在返回地球後的六個月內就基本恢復到了正常水平,但在後期追蹤研究時仍然觀察到較短端粒的數量有所增加,這說明一些基因的表達還是受到了影響。

科學家還發現在太空腸道微生物中細菌的比例發生了明顯變化,這將有助於為未來的火星任務提供實驗參考依據。除此之外,流感疫苗在太空中的效果與在地球上基本相同,這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好消息。

人類究竟能否適應長期的太空旅行?或者長時間處於微重力、高輻射環境對人體上海究竟有多大?現在回答這些問題還為時過早,但無論如何,這項對分子、生理和行為學數據的研究意義重大。在太空探索愈加繁榮的今天,它為太空人們的健康保障提供了寶貴的信息。該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雜誌上。

作者/朱張航宇

參考文獻:The NASA Twins Study: A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a year-long human spaceflight, Science, 12 Apr 2019:Vol. 364, Issue 6436, eaau8650, DOI: 10.1126/science.aau8650

相關焦點

  • 太空人在空間站待了快一年,回地球後發現基因異常
    太空環境和地球環境有著本質區別。在太空中沒有大氣層,因而各種各樣的輻射橫衝直撞,它甚至會改變物種的基因。當然,這有時候是件好事情,我們把一些蔬菜的種子送入空間站待幾天,回到地球後種植出來就會發現基因變異的個體,然後我們再挑選其中表現較好的進行育種,培育出產量更高,抗病性更強的新品種,這就是太空育種技術。
  • 宇宙環境惡劣,對太空人有何影響?7%的基因變化,還是人類嗎?
    我們常說環境將會改變物質固有的性質,這一點在人類身上得到了印證。一個惡劣的環境能夠改變人的適應能力,一個舒適的環境會讓人們的免疫力逐漸下降,無法招架可怕的病毒。環境會改變人的身體結構,一方面是環境使然,另一方面是人類的進化所導致的。
  • 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影響?
    科技日報華盛頓電(記者劉海英)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人類基因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發現,太空旅行不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重大的表觀遺傳變化。這或可稍稍緩解人們對長期太空旅行的擔憂。
  •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 長時間太空旅行不嚴重影響人類基因組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華盛頓4月13日電 (記者劉海英)長時間太空旅行對人類身體健康有什麼樣的影響?是否會改變人類基因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一項新研究發現,太空旅行不會導致人類出現長期重大的表觀遺傳變化。
  • 在太空生活的人基因會被改變嗎?科學家:太空人更容易患癌症
    在上周,NASA在《Since》上公布了太空人史考特的身體報告,引起了不少科學家的興趣。美國太空人史考特在2015年前往國際空間站開展為期340天的工作,在2016年返回地球。為了研究人體在物理保護下,受到宇宙輻射後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NASA對史考特進行了全面的身體檢查,發現多項數據都與登上太空前有很大的變化,甚至基因也發生了改變。
  • NASA用雙胞胎太空人做研究:發現基因表達方式會變
    (原標題:NASA用一對雙胞胎太空人做了個研究,發現基因表達方式會變)
  • 進入太空會讓人變年輕?美國宇航局NASA給出了答案
    人人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願望,在追求抗衰老的路上不曾停下過腳步,因為衰老就是嚴重疾病的風險因素,心臟病、癌症、中風、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的風險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增加,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生理上的極大痛苦。某乎上曾有一個話題:如果一個人生活在太空失重環境,他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會不會變年輕呢?
  • NASA 的雙胞胎研究證實:太空旅行會影響基因表達
    在所有上過太空的太空人中,Mark Kelly 和 Scott Kelly 是比較特殊的兩位。他們是一對雙胞胎,2015 年 3 月 Scott 被送往太空,在國際空間站連續生活了 340 天,而 2011 年就已經退休的 Mark 則停留在地球,通過對比兩個雙胞胎在這段時期的身體變化,NASA 想了解長期在太空生活是否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狀況。
  • 太空人在太空遇見怪事 超出人類認知
    選擇置頂公眾號在人類50餘年的太空探索中,有超過400位來自世界各國的太空人出使過太空,他們有許多鮮為人知的親身經歷和感受,許多人將這些記在了航行日誌上,但他們均拒絕把日誌公布於世,因為這些經歷與感受超出了我們人類的認知範圍,他們擔心別人會將他們視為瘋子。
  • 太空旅行造成基因突變?不會的! 美國宇航局發現太空人與他的雙胞胎...
    本版文字王裳餘落美國航天局之前發布了「雙胞胎太空實驗」的結果,引起了不少人流傳太空人在外太空待340天,8.7%的基因發生突變等言論,實際上這只是誤解。事實太空人和兄弟基因不一由美國航天局主持的一項研究顯示,長時間太空旅行可能會讓太空人的基因發生變化並構成多種健康風險。研究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 長期太空飛行會改變太空人大腦形狀:各腦區灰質有所增減
    據國外媒體報導,研究人員發現,太空人的大腦形狀在太空中會發生改變。密西根大學的科學家們對近期在國際空間站工作過的太空人大腦進行了功能性磁共振掃描(fMRI),結果發現部分腦區的灰質減少,其它部分則灰質增多。該研究將有助於治療其它影響大腦的疾病,如長期臥床病人易患的腦水腫等。
  • 種子在太空會發生基因突變,人類卻沒事,難道我們適應太空生活?
    有的人很好奇為什麼種子進入太空下來會發生可見的變化,但是人類進入太空後卻相安無事。難道人類更加適應太空生活?實際上並非如此,進入太空的種子會被誘發進行基因突變或者變異,當種子被種植長大,開花結果後就會體現出突變後基因的性狀,這個性狀對於人類來說有好有壞。
  • 太空飛行是否會影響健康?NASA在《細胞》發表最新發現
    在分析的10種小鼠組織裡,比目魚肌(soleus muscle),趾長伸肌(extensor digitorum longus, EDL muscle)和肝臟的差異表達基因數目最多。趾長伸肌(EDL)和肝臟低甲基化,高表達。這和之前的研究一致[3],由於微重力而減少的肌肉負荷是基因調節的重要驅動力,可影響對太空飛行的轉錄反應。
  • NASA太空人回地球3年後,與雙胞胎兄弟DNA對比,發現基因突變!
    NASA太空人DNA發生永久突變?最新消息,NASA太空人史考特在國際太空站待了340天,回到地球3年後,科學家對他展開全身的檢查。然後和他的雙胞胎兄弟進行基因比對,結果顯示史考特「免疫系統和DNA修復功能」出現突變,是無法恢復的永久損傷。認知神經科學家稱,這不會對太空人造成直接危險,但不排除會增加他們未來罹患癌症的風險。
  • 科學家發現這種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
    近日,有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名為Dlgap2的基因會直接影響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認知能力。為了研究與阿爾茨海默症患者認知能力下降的遺傳機制。研究小組通過研究一大批遺傳多樣的小鼠的記憶和腦組織,發現Dlgap2基因的表達與小鼠記憶喪失的程度以及人類患阿爾茨海默症風險有關。該基因有助於促進神經系統神經元之間的交流。
  • 轉基因人類來了?NASA將對太空人基因改造,修改DNA抵抗宇宙輻射
    隨著世界各國對空間探索日益迅猛的發展,對長期在軌的太空人的保護已迫在眉睫。近日,美國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為此制定出了一系列研究方案。在地球,地磁場能有效保護人類不受到宇宙輻射的危害,但身處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不同,他們時刻暴露在高能粒子的持續輻射中,面臨著許多未知的健康風險。
  • 如果女太空人在太空來例假要怎麼辦?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進入太空執行任務的太空人捷列什科娃曾經說過:宇宙對於女性既不多情,也不寬厚,我們要接受和男性完全一樣的訓練。然而我們知道,男女的身體構造卻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女性會有生理期。在最開始時,科學家挑選太空人時曾經考慮過女性,因為女性有著眾多的優點,體重更輕,身材更小等,在早期火箭運載能力有限時,體重較小意味著可以節約一大筆發射經費。
  • 在空間站生活近1年的太空人,被證實基因突變,變異人會出現嗎?
    在了解這一職業之前,不少人會誤以為只要天資夠好,便能勝任太空人一職業,但實際上,在選撥過程中,考官除看重太空人的身體狀況及心理承受能力外,還更加注重太空人的品質及毅力,畢竟人們常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裡挑一」,這句話放在航天業同樣適用,即「優秀的外殼數不勝數,但堅毅而無私的品質萬裡挑一」。
  • 科學家在太空中發現太空人在太空中保持心臟健康的方法
    根據國外媒體《新地圖集》,一項將果蠅帶到國際空間站並返回地球的新研究的結果可能有助於開發出旨在在長途飛行任務中保持太空人心臟健康的治療方法。自從太空時代開始時,太空人和太空人暫時走出地球的稠密大氣以來,人們就知道微重力環境本質上對人體健康有害。
  • nasa現在接受了讓阿提米斯登陸者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建議
    這一呼籲的形式是一個正式的「人類登陸系統」的招標,其本身遵循的是7月和8月發布的兩個草案版本。所有申請的截止日期:11月1日。美國航空航天局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說,第一個完成登月裝置的公司將是2024年將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公司。他們補充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女性,那就去參加2025年的活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