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太空會讓人變年輕?美國宇航局NASA給出了答案

2020-12-03 科技曼曼談

人人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願望,在追求抗衰老的路上不曾停下過腳步,因為衰老就是嚴重疾病的風險因素,心臟病、癌症、中風、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的風險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增加,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生理上的極大痛苦。

某乎上曾有一個話題:如果一個人生活在太空失重環境,他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會不會變年輕呢?會不會長高嗎?細胞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今年4月12日出版的《Science》雜誌報導給了我們答案:科學家們通過比對兩名雙胞胎太空人分別來自地球和太空的生理數據,發現太空生活居然可以讓太空人變得更年輕。

而當天也是一個著名的太空紀念日: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了知道長期生活在宇宙中,究竟會給人體帶來怎樣的變化和影響,他們讓美國同卵雙胞胎太空人Mark Kelly與Scott Kelly接受了一項特殊的科研任務:Scott將去往太空完成一年的工作任務,而Mark則在地球上度過了這段時間。

在太空人Scott Kelly執行任務之前、執行任務期間和任務完成之後共達27個月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在不同時間點分別收集了雙胞胎兄弟的血液樣本、生理數據和認知測量結果,並重點對二人基因組表觀遺傳變化情況進行了研究。

研究發現,2015年至2016年間,在國際空間站度過340天的太空人 Scot從體重到基因都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而待在地球上的Mark卻一切如常。

具體改變了什麼呢?科學家將兩兄弟的基因進行比對後發現在太空待了一年的 Scott 身體發生:體重減輕、腸道微生物變化、頸動脈和視網膜增厚、認知能力下降、骨密度下降、DNA 受損、基因表達改變以及染色體端粒延長等變化。

這其中最令人興奮的發現就是在太空飛行期間以及著陸後的幾天內,研究員測量了Scott身上的端粒長度,驚奇的發現其端粒居然變長了,就好像他的細胞變年輕一樣。

為什麼我會說細胞變年輕呢?因為端粒被科學家們稱為「生命時鐘」,端粒的長度決定了細胞分裂的次數,控制著細胞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進而決定人的壽命長短。

Mark(左)和Scott(右)比較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癌症生物學家Susan Bailey表示:我們感到很驚訝,端粒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縮短,輻射、汙染、壓力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它加速變短,但奇怪的是,Scott去了一趟太空後,端粒竟然沒縮短,反而比之前更長,但是對此現象她表示無法解釋。科學家們也還在繼續研究調查,找出原因。

目前,科學家也正在研究延長端粒長度的方法,以此來逆轉衰老。

2019年3月28日,美國貝勒醫學院Hisayuki Amano的研究團隊就在端粒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國際權威雜誌《Cell Metabolism》上。

他們通過對小鼠進行的實驗發現,端粒的功能障礙和Sirtuins數量下降有關,而NMN卻可以激活機體中sirtuins的活性並維持端粒長度,降低端粒紊亂而帶來的損傷。

服用NMN的G4小鼠的端粒長度(C組)顯著

不僅如此,所提的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也曾將NMN應用於修復太空輻射損傷的DNA和恢復失重下骨骼肌損失,兩次為NMN研究的領導者David Sinclair頒獎。

因被哈佛醫學院證實可以顯著延長小鼠壽命20%,NMN一躍成為近些年抗衰老領域的明星分子。

當我們感嘆太空之行過於遙遠,難以被普通百姓所觸及時,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在不久的將來關於延緩衰老,定能被大眾所普及。就像NMN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據悉,美、中、日等國已有相關NMN產品入駐京東,而其中僅香港一家產品通過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Gras認證。

最後想說的話正如《Science》雜誌專文評述的那樣:「這項研究對於人類而言,邁出的遠不止一小步」,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終將實現長生不老吧!

相關焦點

  • 從太空俯視地球,美國宇航局拍攝到一些詭異雲層
    2020年1月29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Aqua衛星從太空俯視地球,用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MODIS)拍攝到一些詭異雲層,它們如同一朵朵神秘的玫瑰綻放在澳大利亞西海岸上空。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由於近期深受新型冠狀病毒影響,不少網友看著這些雲層總覺得像是病毒。
  • 為了將人類送上火星,美國宇航局正在推進的六項技術
    它既是一個被人熟知,被研究得很透徹的星球,又是一個與眾不同,遠到足以讓人產生異域冒險的地方。美國宇航局出於許多同樣的原因,將目光投向了這顆紅色星球。 機器人,包括即將發射到火星的 &34;號火星車,讓我們了解了火星表面的情況。這些信息有助於為未來人類登陸火星的任務。我們還需要為太空飛行器和太空人配備高科技,讓他們能夠到達那裡,探索地表,並安全返回家園。
  • NASA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望遠鏡拍下了仙王座星系「全家福」
    美國宇航局的斯皮策太空望遠鏡有一個習慣,就是為我們提供一些非常壯觀的深空景象,但它最新的快照可能是迄今為止最好的。NASA在一篇新的博客文章中展示了這張照片,裡面絕對有很多值得看的東西,但我們需要NASA的幫助來解釋這一切。
  • 美國宇航局NASA欲更好地了解太空天氣,為太空GPS做準備
    美國宇航局已經朝著發射新任務邁出了一大步,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了解太陽與地球周圍空間環境的相互作用。該機構已經挑選了五個方案,並分別給了他們125萬美元,讓他們在其太陽物理項目下進行為期9個月的任務概念研究。研究期結束後,美國宇航局將在未來幾年內選擇兩個發射到太空。
  • 美國宇航局(NASA)公布的10張最令人驚嘆的太空科學插圖
    美國宇航局(NASA)10張最令人驚嘆的太空科學插圖藝術家的思維總是習慣性的跳出現實世界具有一定地超前性,當你進入NASA的時候自然的也會擁有這些超前的思維,在過去的60多年裡,除了史無前例的太空科學發現之外,美國宇航局還出版了一些引人注目的藝術作品,描繪了從50年代和60年代的科幻小說所描繪的未來
  • 美國宇航局的太空機器人
    美國宇航局的機器人加油任務3(RRM3)已經成功地完成了在國際空間站上的第二組機器人工具操作,展示了傳輸低溫流體的關鍵技術,這些流體被用作冷卻劑、推進劑或在軌道上的生命支持系統。這些技術在延長太空飛行器壽命和促進月球和火星探測方面具有應用。
  • nasa現在接受了讓阿提米斯登陸者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建議
    美國航空航天局官員在一份聲明中說,第一個完成登月裝置的公司將是2024年將美國宇航局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公司。他們補充說:「如果你想成為一名女性,那就去參加2025年的活動吧。」相關:nasa與商業夥伴合作的登月計劃「走向工業:我們對美國發達的阿爾泰米島登陸者的最後呼籲就在這裡!」美國宇航局局長Jim Bridenstine星期一在推特上宣布。
  • 未來20年美國宇航局太空探測的重大項目
    過去一年,美國宇航局(NASA)宣布了一系列太空探索計劃,包括讓人類重返月球和利用核動力直升機在土衛六搜尋生命跡象。除了這兩項任務,未來10年宇航局還將實施其它一系列任務,其中包括探測一顆死亡行星的金屬核心,搜尋木衛二地下海洋的生命和拍攝大爆炸。這些任務將耗資數十億美元,橫跨數百萬英裡。就像宇宙不斷膨脹一樣,宇航局的探索觸角也在不斷延伸。
  • VOA英語:美國宇航局再次推遲韋伯太空望遠鏡的發射
    美國宇航局表示,其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現在計劃於2021年10月31日發射。該太空望遠鏡的發射已經推遲了很多次。在最近這次推遲之前,它原定於2021年3月發射。The Webb is supposed to replace NASA's Hubble Space Telescope, which has been in operation for 30 years.
  • 美國宇航局(NASA)的行星獵人完成了其主要任務
    7月4日,美國宇航局(NASA)的過渡系外行星調查衛星(TESS)完成了其主要任務,在為期兩年的調查中,對約75%的星空進行了成像。通過捕獲這種巨大的鑲嵌圖,TESS發現了66個新的系外行星,即我們太陽系以外的世界,以及近2,100個天文學家正在努力確認候選系外行星。
  • 美國宇航局擬制定太空採礦法
    紫金礦業加入世界黃金協會9月10日,全球黃金行業市場拓展機構——世界黃金協會宣布,紫金礦業正式加入協會並進入其董事會和中國委員會。世界黃金協會成立於1987年,在制定行業政策與標準、推動行業可持續發展、全球行業權威代表、保障黃金交易市場秩序、促進行業交流與信息共享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來自美國宇航局NASA最新圖片(大美而絕密)
    高灣3號的平臺,包括董事會成員所站立的平臺,被設計成圍繞NASA的太空發射系統和Orion太空飛行器並為其提供進入通道。工程管理委員會參觀了甘迺迪的各個領域,以幫助整個機構範圍內的小組實現其在整個NASA統一工程工作的目標。
  • 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人類在太空中應遵守的準則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美國要回到月球了。但是,距離上次的月球旅行已經過去了近50年,很多事情都發生了變化。隨著私人公司成為太空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許多國際太空機構的崛起,太空變得相當擁擠,所以可能需要一些新的規則更好地進行太空開發。
  • 印度天才造出「迷你」人造衛星,被美國送上太空,印度卻不淡定了
    在此之後,人類開始了探索外太空的旅程,從此進入到了太空時代。這顆人造衛星呈球形,直徑58釐米,重量為83.6公斤,環繞地球需要96分鐘。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許多的國家也已經掌握了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技術和方法。曾經就有人說過,在未來人類必將進入到太空時代,因此掌握獨立的航空航天技術,是十分重要的。我國在人造衛星,以及航天事業方面取得的成就為世界所矚目。
  • 美國宇航局明年可能不會再購買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的座位
    今年,當SpaceX將兩名美國宇航局太空人成功送往國際空間站(ISS)時,美國重新成為具有載人航天能力的太空強國自2011年太空梭計劃以來,美國宇航局一直沒有在美國本土部署太空人。自此以後,美國宇航局購買了俄羅斯俄航天公司聯盟號飛船的座位,以便將太空人送入國際空間站。近10年後,由於航天局與SpaceX合作,太空人再次乘坐美國製造的宇宙飛船從美國發射升空。
  • 美國宇航局計劃在月球背面建設太空基地
    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計劃利用月球引力場在其背後建立太空基地,距離地球約27.7萬英裡。這裡將作為載人航天的基地,而且也是載人火星探險的起點,目前位於地球近地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軌道高度只有230英裡。
  • 美國宇航局測試新型鈦合金太空馬桶 價值2300萬美元
    美國宇航局幾十年來第一次革新太空如廁設施,這是一個價值2300萬美元的鈦制馬桶,更適合女性使用。它的尺寸更適合野營車的尺寸,可以裝進美國宇航局的獵戶座太空艙,幾年後將載著太空人登上月球。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們將對它進行幾個月的測試。如果測試順利,廁所就會正常營業。
  • 揭秘:美國大選 NASA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投票?
    你可能想不到,美國太空人在太空中也可以參與美國大選投票!近日,美國宇航局披露了他們的太空人是如何實現太空投票的,一起來了解一下。美國宇航局在其網站上寫道:「和其他缺席投票的形式一樣,從太空中投票先要填寫聯邦明信片申請表。這張表和在美國境外服役的軍人及其家庭要填寫的是相同的。空間站工作人員在飛往太空前填寫好申請表,表示願意從太空參加大選投票。」
  • 雙語:美國大選 NASA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投票?
    美國宇航局在其網站上寫道:「和其他缺席投票的形式一樣,從太空中投票先要填寫聯邦明信片申請表。這張表和在美國境外服役的軍人及其家庭要填寫的是相同的。空間站工作人員在飛往太空前填寫好申請表,表示願意從太空參加大選投票。」
  • 揭秘:美國大選 NASA太空人如何在太空中投票?
    你可能想不到,美國太空人在太空中也可以參與美國大選投票!近日,美國宇航局披露了他們的太空人是如何實現太空投票的,一起來了解一下。 美國宇航局指出,因為太空人會到休斯頓培訓,大多數人會選擇作為德克薩斯州居民投票。宇航局補充道:「當然,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人來自美國各地,所以那些希望作為家鄉居民投票的太空人可以和自己家鄉所在的縣協商出太空投票的特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