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有一個長生不老的願望,在追求抗衰老的路上不曾停下過腳步,因為衰老就是嚴重疾病的風險因素,心臟病、癌症、中風、神經系統疾病、糖尿病的風險都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增加,同時也給人類帶來生理上的極大痛苦。
某乎上曾有一個話題:如果一個人生活在太空失重環境,他的身體會發生什麼變化?會不會變年輕呢?會不會長高嗎?細胞又會有怎樣的變化呢?
今年4月12日出版的《Science》雜誌報導給了我們答案:科學家們通過比對兩名雙胞胎太空人分別來自地球和太空的生理數據,發現太空生活居然可以讓太空人變得更年輕。
而當天也是一個著名的太空紀念日:1961年4月12日蘇聯太空人尤裡·加加林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了知道長期生活在宇宙中,究竟會給人體帶來怎樣的變化和影響,他們讓美國同卵雙胞胎太空人Mark Kelly與Scott Kelly接受了一項特殊的科研任務:Scott將去往太空完成一年的工作任務,而Mark則在地球上度過了這段時間。
在太空人Scott Kelly執行任務之前、執行任務期間和任務完成之後共達27個月的時間裡,研究人員在不同時間點分別收集了雙胞胎兄弟的血液樣本、生理數據和認知測量結果,並重點對二人基因組表觀遺傳變化情況進行了研究。
研究發現,2015年至2016年間,在國際空間站度過340天的太空人 Scot從體重到基因都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而待在地球上的Mark卻一切如常。
具體改變了什麼呢?科學家將兩兄弟的基因進行比對後發現在太空待了一年的 Scott 身體發生:體重減輕、腸道微生物變化、頸動脈和視網膜增厚、認知能力下降、骨密度下降、DNA 受損、基因表達改變以及染色體端粒延長等變化。
這其中最令人興奮的發現就是在太空飛行期間以及著陸後的幾天內,研究員測量了Scott身上的端粒長度,驚奇的發現其端粒居然變長了,就好像他的細胞變年輕一樣。
為什麼我會說細胞變年輕呢?因為端粒被科學家們稱為「生命時鐘」,端粒的長度決定了細胞分裂的次數,控制著細胞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進而決定人的壽命長短。
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癌症生物學家Susan Bailey表示:我們感到很驚訝,端粒通常會隨著年齡增長漸漸縮短,輻射、汙染、壓力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導致它加速變短,但奇怪的是,Scott去了一趟太空後,端粒竟然沒縮短,反而比之前更長,但是對此現象她表示無法解釋。科學家們也還在繼續研究調查,找出原因。
目前,科學家也正在研究延長端粒長度的方法,以此來逆轉衰老。
2019年3月28日,美國貝勒醫學院Hisayuki Amano的研究團隊就在端粒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並將研究結果發表在了國際權威雜誌《Cell Metabolism》上。
他們通過對小鼠進行的實驗發現,端粒的功能障礙和Sirtuins數量下降有關,而NMN卻可以激活機體中sirtuins的活性並維持端粒長度,降低端粒紊亂而帶來的損傷。
不僅如此,所提的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也曾將NMN應用於修復太空輻射損傷的DNA和恢復失重下骨骼肌損失,兩次為NMN研究的領導者David Sinclair頒獎。
因被哈佛醫學院證實可以顯著延長小鼠壽命20%,NMN一躍成為近些年抗衰老領域的明星分子。
當我們感嘆太空之行過於遙遠,難以被普通百姓所觸及時,相信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在不久的將來關於延緩衰老,定能被大眾所普及。就像NMN這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據悉,美、中、日等國已有相關NMN產品入駐京東,而其中僅香港一家產品通過了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Gras認證。
最後想說的話正如《Science》雜誌專文評述的那樣:「這項研究對於人類而言,邁出的遠不止一小步」,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終將實現長生不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