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在太空會發生基因突變,人類卻沒事,難道我們適應太空生活?

2020-12-05 科學黑洞

有的人很好奇為什麼種子進入太空下來會發生可見的變化,但是人類進入太空後卻相安無事。難道人類更加適應太空生活?實際上並非如此,進入太空的種子會被誘發進行基因突變或者變異,當種子被種植長大,開花結果後就會體現出突變後基因的性狀,這個性狀對於人類來說有好有壞。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如把一堆西紅柿的種子送上太空,那麼每顆種子發生的基因突變可能都不相同,有的讓西紅柿變得越來越甜,但是個頭卻變小了。而有的個頭非常大,但是不夠甜。但也會出現那種既甜個頭又大的西紅柿,把這些種子挑選出來,也就意味著太空育種成功了。

我們要明確一點並非是所有上個太空的種子最後都能發生基因突變,也並非所有發生基因突變的種子,最後結出的果實都是又大又甜的,只能說一切都是隨機的。最終得到人類需要的性狀概率也是很小的,並不能說上過太空的種子就能結大果實。

太空中的環境比較特殊,任何生物沒有特殊保護都很難在太空中生存下去。首先就是接近於絕對真空的環境,其次是沒有地球磁場的保護,會不斷的受到太陽輻射過來的高能粒子轟擊,簡單來說也就是輻射量增多,還有一點就是在太空中處於微重力的環境。恰好這些環境都可以提高基因發生突變的概率。我們的遺傳基因是染色體上的DNA,每一次細胞分裂複製,或者基因表達進行逆轉哭的時候,特別容易發生基因突變。

你以為人類的太空人就不害怕這樣的環境嗎?

進入太空穿戴太空衣不僅僅是為了提供正常呼吸的環境,還是可以防止太陽的輻射,儘量的去減少身體被輻射的量。因為輻射的多了,也會發生基因突變。實際上基因突變時時刻刻都在發生,即使生活在地球表面上,有地球的磁場進行保護,但也會發生基因突變。

地球上從三十多億年前的簡單單細胞生命,發展到今天有180多萬個物種,這個發展進化的過程,本質的需求就是基因發生突變和變異,表現出現的性狀有好有壞,適應環境的就被選擇下來,而那些不適應環境的自然就會被淘汰。因此說人類上太空也是有發生基因突變的危險的。

例如在19年的上半年NASA太空人史考特在國際太空站待了340天返回地球,同時把他和基因相同的雙胞胎兄弟進行基因比對。最後的結果顯示史考特「免疫系統和DNA修復功能」出現突變,是無法恢復的永久損傷。具體體現在下邊幾個方面:

1、太空人的DNA中,端粒縮短的速度下降很快;

2、太空人在太空中受到損傷的DNA,其中91.3%會恢復,但剩下的不會恢復變成永久損傷;

3、太空人的視網膜神經厚度增加,這有助於在太空中保持好的視力;

所以說無論是什麼生物進入到太空高輻射、零重力的環境都會受到影響,只不過人類進入太空會做好防護,而把植物送上太空密度就是為了讓它們發生基因突變,所以沒有防護。因此最後就體現出種子發生突變得到好的性狀,太空人上天后再下來不會有可見的變化。所以也不存在人類天生就適應外太空的說法。

文/杜若,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歡迎關注我們:科學黑洞!

相關焦點

  • 種子送上太空,為什麼會發生變化?未來會有太空豬肉嗎?
    一批約重40克水稻種子,搭載嫦娥五號在月球遨遊23天後,順利返回地球,這標誌著我國水稻育種首次完成深空空間誘變試驗的搭載,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人們不禁發問,我們地球的種子送到太空會發生什麼變化,為什麼會發生變化?
  • 去了趟太空 太空人8.7%基因發生永久突變?這事沒那麼簡單
    今天我們就為大家好好的講一講。「8.7%基因產生永久突變」是真的嗎?被試的兩個雙胞胎兄弟均是太空人,都有進入太空的經歷。此前,Scott Kelly累計在太空生活過180天,Mark Kelly累計在太空生活過54天,而此次實驗前他們有4年時間沒有進入太空。
  • 種子登上太空後會變大?那人類登上太空後會變大嗎?
    許多媒體都曾報導過太空種子的故事,在我們的意識裡,在地球上一顆普普通通的種子,在登上太空之後再種植下去,就會得到體型變大的果實。於是有人會問,既然種子登上太空之後,再繼續種植下去後代會變得很大,那人類登上太空之後,他的後代也會變得很高很大嗎?
  • 上了趟太空,8.7%的基因發生永久突變?
    一對雙胞胎兄弟,一個留在地球,一個在國際空間站生活了足足340天。在這個過程中,科學家們對兄弟倆的多項生理指標進行了測試,希望了解長時間太空飛行究竟會對人產生怎樣的影響。上周五,NASA這項聞名已久的「太空雙生子」實驗終於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結果[1]。隨之而來的還有新一輪的標題黨:「新發現!NASA太空人太空待340天,DNA發生永久突變」。
  • 兩名太空人在太空生活1年後,被發現其基因永久突變,無法修復!
    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人類開始飛出地球去探索無垠的太空,那麼,如果人類在太空生活了一年的時間,當返回地球的時候,人體會發生什麼變化 呢?體內的DNA跟離開地球的時候是否又完全一樣呢?隨著美國太空人最新的一項研究成果的公開,事實真相讓所有人都大吃了一驚。
  • 上過太空的植物更受歡迎,它們基因突變,年創收2000億元
    眾所周知,宇宙環境十分惡劣,不僅存在極低的氣溫,還存在各種各樣的輻射,即使太空人穿上太空衣待在飛船裡,也多少會受到太空輻射的影響。當然太空輻射也並非只有害處,上個世紀就有科學家發現太空輻射的作用原理,提出了利用太空輻射來引誘植物基因變異的想法。這種想法最終實現了,於是出現了航天育種。
  • 為何種子環遊太空,果實可能會變得更飽滿?
    對於果實的培育,科學家們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是否種子在太空中遊了一圈,就會變得更大。其實平日裡我們看得到很多媒體,他們經常大肆報導——果實是太空果實,並且搭載了某種太空飛行器,在經歷了太空遊歷之後才返回地球,可是其實這根本就不是太空果實的培育,也不是簡單的環遊宇宙,而是需要一系列十分複雜的篩選過程,才可以最終達成所謂的目標。
  • 人類在太空能生孩子嗎?科學家:或將突變出新物種
    時至今日,人類的航天事業可謂是如火如荼,現在上個天、發射一顆繞地衛星、甚至去往火星的探測器,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了,我們探索宇宙的終極目的,是不想我們人類被困在地球上,一方面如果地球發生無法預測的災難,我們人類很容易被團滅,畢竟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裡;另一個方面,我們希望將生命的種子播撒到外太空,甚至是遙遠的宇宙。
  • 太空旅行造成基因突變?不會的! 美國宇航局發現太空人與他的雙胞胎...
    多少年來,人類一直生活在地球,和諸多動植物一樣,在這個蔚藍星球上完成生長和進化。隨著人類向太空進發,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和在太空中生長的變異植物那樣,如果人類也長時間在太空停留,我們的身體會不會發生變化?
  • 為什麼把種子送上太空再下來種,種出來的東西比較大?
    我們知道,太陽會向外散發紫外線和太陽風,它們都是高能粒子,能夠有一定概率摧毀遺傳物質,導致基因發生變異。正是因為如此,在地球上,生物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較低,大約只有20萬分之一,並且不可預見;但在太空上,生物發生基因突變的概率非常高,一般是百分之幾甚至千分之一,但有利的基因變異僅僅是千分之一到萬分之一的概率。而這相對於地球環境而言,突變的概率已經非常高。
  • 為什麼把種子送上太空再下來種,種出來的東西比較大?
    但其實,太空果實的培育並不是簡單的「搭載」,而是一系列繁瑣的篩選培育。首先,搭乘太空飛行器的種子要進行嚴格的篩選,只有遺傳穩定性較好,抗病性強,高產等擁有多種優點的品種,才有資格進入太空。之所以進入太空後,會導致果實變大,其實是因為太空環境非常惡劣。我們知道,太陽會向外散發紫外線和太陽風,它們都是高能粒子,能夠有一定概率摧毀遺傳物質,導致基因發生變異。
  • 為啥上過太空的種子會結出比較大的果實
    現在我們人類的能力可大了,不僅可以上天入地,還可以去到月球上轉悠一圈。而且人類自己上去了還不過癮,還會拉上地球上的一些瓜果蔬菜跟自己一同去太空上遊玩一圈。也沒有問過這些蔬菜瓜果同不同意。但是我們將它們從太空中帶回之後,發現這些小傢伙們竟然能夠長出更加大的個頭了,這到底是為什麼呢?難道這些小東西知道自己去太空旅遊了一圈,回來後就膨脹了嗎?為了了解這個事實,我去採訪了一些一個從太空回來的番茄。
  • 前蘇聯太空人太空懷孕是真的嗎?未來人類該如完成太空繁育哪?
    例如前蘇聯五名女太空人在太空懷孕這個謠言,據說就是來自於蘇聯的秘密檔案,一般人都不能輕易查閱的,這就是立足點。1991年五名女太空人在太空執行任務,但當返回地球後全部都懷孕了,這件事聽起來匪夷所思,最終目的就是要直指外太空有外星人,通過特殊的辦法把它們基因傳遞給我們。據說五名中有四名回到地球後進行了流產處理,但是有一名把嬰兒生下來了。
  • 上過太空的種子就能長出大果實?為什麼基因總往好的方向突變?
    所謂的太空育種太空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具體操作並不複雜,方法是將農作物中子或者試管種苗通過探空火箭或者衛星送到太空,暴露在太陽和宇宙射線的輻射之下,使中子基因發生誘變,然後再返回地球將其發芽或者繼續種植
  • 太空南瓜最重288斤,太空育種就為讓果實更大?到底是福是禍?
    太空育種的部分目的是為了增產,所以確實會有很多太空蔬菜長得大,但也有一些甚至連果子都不結了。太空育種利用了基因的隨機突變,並不能保證長出來的果子都變大。>生物演化基於基因,而基因會突變,主要是基因鏈也會在生物化學或者物理因素作用下斷裂重構,或者發生鹼基的替換,結果使得基因的功能發生變化,反映在生物上就可能是外部性狀的變化。
  • 在空間站生活近1年的太空人,被證實基因突變,變異人會出現嗎?
    引言:進入太空是一件快樂而又美妙的事情?太空環境給身體帶來的損害或是你難以承受的!美太空人曾居國際空間站近1年,他的身體發生了諸多變化。細心觀察的朋友或許發現,中國許多太空人都僅去過太空一次,我們鮮少見到有太空人往返太空多次。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去一次太空會給他們身體帶來一定損害,而當他們完全恢復後,其年齡與身體素質已不允許他們徵戰太空。太空環境真的會給人體帶來傷害嗎?
  • 我們有可能在太空旅行中長期的存活嗎?聽起來好炫酷!
    一聽到這個題目,我們是不是特別的好奇?太空旅行會實現嗎?更何況是長期旅行呢?可是今天小編想和你科普一下,長時間的太空旅行將對人類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微重力環境會損害肌肉和骨頭的生長,並且高劑量的輻射會造成不可逆變的突變。
  • 人類能在太空生寶寶嗎?美俄太空繁殖實驗,令人喜憂參半
    甚至會打破生物體內固有的節律導致我們喪失某些功能。從上世紀60年代NASA的雙子座任務開始,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微重力對人的傷害。例如,在太空待上不到兩周的時間骨密度就會降低6%,心肺功能開始減弱,肌肉加速萎縮,精神壓力增大,在太空整個人就會變得異常的煩躁。
  • 太空人太空生活6個月,身體發生變化,馬斯克火星移民會實現嗎?
    ,並且埃隆馬斯克已經準備好了人類到達火星生活之後的相關法律框架,聽起來非常的瘋狂。,身體中的端粒和線粒體功能都受到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因為在太空環境中失去了地球磁場和大氣層的保護,將人體直接暴露在太空輻射當中,雖然有防護服的保護,但這並不是萬全之策,宇宙中還有失重時差等一些不利於人體的現象出現,那麼這些太空人的身體到底發生了哪些改變呢?
  • 人類無法走出地球?太空人的太空生活,導致身體結構發生變化!
    航天領域的發展已經經過了幾十年的時間,相信每一個熱衷於航天事業的人都有過這樣的幻想,希望人類可以進行大規模的航天飛行,就像是乘坐公交車一樣普遍,很明顯依靠人類現在的經濟實力,並沒有這樣做的能力。目前有能力有資格生活在太空中的,就是被各國發射到國際空間站上的太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