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太空難題!人類在太空能生孩子嗎?科學家:或將突變出新物種

2020-12-05 李論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一個世紀之前,我們人類還沒有親眼目睹過生活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自從阿波羅8號認為首次為我們返回地球的高解析度照片,我們所有人都認識了這顆在宇宙中孤獨漂浮的藍色星球。

時至今日,人類的航天事業可謂是如火如荼,現在上個天、發射一顆繞地衛星、甚至去往火星的探測器,已經是稀鬆平常的事了,我們探索宇宙的終極目的,是不想我們人類被困在地球上,一方面如果地球發生無法預測的災難,我們人類很容易被團滅,畢竟雞蛋不能放到一個籃子裡;另一個方面,我們希望將生命的種子播撒到外太空,甚至是遙遠的宇宙。所以我們現在就有了一個更加偉大的目標,殖民外星球。

不難形象,按照人類目前的發展進程,再過個一個世紀甚至是兩個世紀,我們可能會登陸火星,在哪裡建造人類的根據地,也許我們會成為火星上第一個雙腿行走的智能生物。

這一天我們完全可以預見,無非就是科技發展水平的問題。但是我們經常會忽略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人類能在太空交配繁殖嗎?這一點十分重要,到時候你不能說想生孩子了專門發一趟火星到地球的「專列」回地球,這代價有點大。還有就是,如果人類在太空繁殖會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化發生變異或者進化,成為另外一個不同的物種。

其實科學家們在太空中研究了很多物種的繁殖,包括蠑螈、魚、老鼠、青蛙和魚,當然還有植物,觀察了不同的生物在太空飛行中如何受到低重力和輻射的影響。不過好壞參半,依然沒有一個完整、確切的結論。但我們還沒有對人類進行研究,60多名女性曾前往太空旅行,但無一人懷孕,更不用說在失重狀態下生孩子了。

但是根據目前的理論,我們可以知道,人類在太空想要繁殖,肯定會面臨很多問題,例如:

首先就是交配,這個我們一般認為是物理學中的簡單的力學問題。就算失重,或者火星上低重力環境下,以我們人類的聰明才智,這完全不是問題。所以這方面不用討論。經過了第一步,如果人類在太空分娩,將與在地球上的分娩情況大不相同。首先,我們會受到零重力或者低重力環境的影響。如果順利的經過了第二部,就長期來看,人類在太空中不斷繁育的嬰兒可能最終會與地球上的嬰兒大不相同,也就是發生了變異/進化。

毫無疑問,人類想要殖民外太空出了努力發展科技以外,自身的一些問題也要解決,你不能繁殖,談何殖民,去了外面一樣團滅。

首先,最明顯的區別是在低重力環境下,如果沒有地球引力的幫助,當媽媽要把寶寶推出來時,會非常困難。另外,如果女性永久居住在外太空,懷孕的風險會比在地球上大得多。

因為沒有足夠的引力壓力,骨頭密度就會降低。研究表明,太空人在太空中度過的每個月,骨密度會下降1%到2%,這對生育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在分娩的過程中骨盆可能會發生骨折。因此,到時候的人類完全沒法自然分娩,會越來越依賴剖腹產分娩。

我們知道人類的生育方式會影響我們的身體結構。例如,我們頭部的大小受到產道大小的限制,在外太空剖腹產越多,我們後代的頭部就會越大,因為人類不再受到產道大小的限制。到時候的形象還真得很像大頭外星人。

大頭並不是未來人類唯一的主要變化,因為在外太空沒有地球大氣和磁場的保護,充斥著大量的高能粒子,還有高能輻射。這些都可以改變生物的基因造成突變。至於人類未來在特定的環境下進化成什麼樣子我們不清楚。但是可以肯定地是,我們會變得越來越黑。

因為黑色素得出現就是人類抵禦紫外線的一種方式,而太空中有更強的紫外線,所以在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中,色素沉積會越來越嚴重。但太空中還有其他的輻射,如果我們的基因適應著這種環境,就會進化出一些新型色素,這可能意味著生活在地球之外的後代將表現出不同的膚色。但這些變化可能需要幾百年或幾千年的時間,慢慢累積。

最終,生活在太空的人可能會進化得與地球上的人完全不同,我們會認為他們是不同的物種。

相關焦點

  • 未生育的女太空人,在完成太空任務後,她還能生孩子嗎?
    地球上第一個生命誕生至今,其進化的過程是一個基因突變的過程,否則可能直到今天,地球上的生命形式仍然是非常簡單原始的單細胞。拿人類來說,其實人類的體內也會發生基因突變,特別是那些長時間生活在太空中的太空人們。據數據顯示,他們在返回地球的時候,其體內的基因都發生了變化。
  • 人類能在火星上生孩子嗎?也許比你想像的要難
    生孩子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同樣現在生兒育女不易從初期就各種檢查、孕期各種產檢、是一項極大的支出。不管地球上的事情了,有科學家提出人類可以在火星上生孩子嗎?在建立一個小的可持續的生態圈之前,人類首先必須回答一些關於基本生物學的棘手問題。
  • 人類能在太空生寶寶嗎?美俄太空繁殖實驗,令人喜憂參半
    火星上也一樣,人類在徵服外星球的路上勢不可擋。除了技術的因素以外,我們還會面臨一個自身需要特別對待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真的能在外太空繁衍嗎?因此人類就不得不考慮即使有一天我們建立了外星球基地,那麼我們自身能夠繁衍嗎?如果不能,那麼人類最終還是被自己的問題困在了地球。
  • 廣東分離出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說明什麼?
    就在剛剛,1月6日晚,廣東分離出新冠病毒南非突變株。 其實這也不奇怪,該病例是南非籍飛行員。 因為RNA與DNA不一樣,是單鏈核酸,單鏈核酸不穩定,極容易發生錯配,突變,等等,這就是為什麼新冠病毒有很多個突變種存在的原因。
  • 人類能在太空「生寶寶」嗎?美俄太空繁殖實驗,令人喜憂參半
    人類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是高瞻遠矚,按照人類航天事業目前發展的情況來看,不出數百年我們一定會在月球上建立一個長期可以居住的生活基地。火星上也一樣,人類在徵服外星球的路上勢不可擋。除了技術的因素以外,我們還會面臨一個自身需要特別對待的問題,那就是我們真的能在外太空繁衍嗎?
  • 種子在太空會發生基因突變,人類卻沒事,難道我們適應太空生活?
    有的人很好奇為什麼種子進入太空下來會發生可見的變化,但是人類進入太空後卻相安無事。難道人類更加適應太空生活?實際上並非如此,進入太空的種子會被誘發進行基因突變或者變異,當種子被種植長大,開花結果後就會體現出突變後基因的性狀,這個性狀對於人類來說有好有壞。
  • 大猩猩和人類能生孩子嗎?美女科學家獻身科學得到答案
    歷史事件乃是人類心靈活動的表現。……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事件時,則必須研究人們是在怎麼想的。所以有人問,人類和大猩猩能生育後代嗎?黑猩猩是已知與人類基因最接近的動物,相似度達到98.5%。Rh陽性血型可互換使用。在古代,他們有著相同的祖先。由於外界的幹擾,兩個物種向兩個方向進化,才有了今天的落差。當然,猩猩和恆河猴也與人類非常接近。它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物種之間可以相互交流,社會群體也有複雜的層次。
  • 科學家創造出新物種,是好是壞?警惕第六次生物大滅絕
    那麼在如今生態系統的情況之下,科學家們也在想辦法拯救生物群體。「雜交合體」拯救面臨滅絕物種?但是刻意的進行新物種的合體,很容易引發生態系統的問題,如果科學家們將這種新物種給釋放了,那麼在地球魚類生態系統相當於是多了一種生物,這將可能引發一些我們人類都難以想像的局面。
  • 去太空殖民需要...
    去太空殖民需要... 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和資源的減少,殖民太空已經從科幻逐漸變成了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議題。那麼要建立一個太空殖民地要多少人才行?科學家給出了答案:10000人至40000人。曾經有研究稱150人就足夠,為什麼現在需要那麼多人呢?首先是距離問題。
  • 大猩猩和人類能生孩子嗎?美女科學家投身科學,得到了答案
    歷史事件乃是人類心靈活動的表現。……歷史學家研究歷史事件時,則必須研究人們是在怎麼想的。所以有人問,人類和大猩猩能生出後代嗎?黑猩猩是人類已知基因最相似的動物,相似度高達98.5%,Rh陽性血型可以互換使用。在遠古時代,他們有著相同的祖先,因為外界的幹擾,兩個物種向兩個方向演變,才會有今天的差距。
  • 太空可以培育出新生物?大腸桿菌竟然可以抵抗輻射,空間站新科技
    目前,在國際空間站開展的科研實驗中,科學家們使用改造的特殊儀器成功培育了大腸桿菌,該菌可以抵禦太空失重缺氧環境,尤其是在高輻射的條件下也能生長,對人類研究生物細胞機理提供了新材料。大腸桿菌與人類的生活比較密切,大量存在於人和動物體的腸道內,在顯微鏡下觀察多呈現出棒狀或者杆狀結構,因此得名大腸桿菌,屬於正常的寄生菌群。
  • 地球一直都有物種滅絕,那有新物種在誕生嗎?
    但是,人類的育種方式能夠加快生物的演化速度。大約在1萬年前,人類通過各種方式馴化了狼,將狼變成了狗。之後的幾千年中,狗的相貌特徵變化較小。但在上個世紀時,人類對寵物外形的需求,導致各種不同的寵物狗開始出現,這些寵物狗雖然都是狗,但它們的體型、外貌、花色等各不相同。
  • 科學家指出人類未來將面臨的4個難題,科技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人類文明進入到現代文明以後,科技讓人們的生活日新月益,同時高速發展也帶來了許多值得讓人深思的憂慮,如今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科技產品帶來的便利,那麼在未來人類會面臨什麼樣的威脅呢?科學家根據目前科技的發展方向對未來提出了四條預言,下面來看看未來的人類會遇到哪些困難。
  • 把水熊蟲基因與人類結合,人類就能抵抗太空輻射嗎?
    這種生物堪稱不死的小強,雖然大小只有1毫米,但它可以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下沉睡30年後成功甦醒,在150度高溫中洗桑拿,在深海高壓中遊刃有餘,在太空環境裡安然無恙,甚至還能抵禦宇宙射線的攻擊。水熊蟲是科學家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可以在太空名環境中生存的物種。一直以來,人類都在研究為何水熊蟲的生命力能夠這麼強。
  • 科學家獲重大突破,復活了猛獁象突變基因,它能重現地球嗎?
    作者:文/虞子期 地球上的生物可以說非常多,而對於滅絕生物而言,我們人類基本上是沒有辦法進行「復活」的,除非具有一定的「復活」基礎才可能,而長期以來,關於猛獁象(Mammuthus primigenius)的復活可以說是不斷的在傳播,但是至今科學家們都還沒有辦法真正的復活它,而為什麼要復活它呢
  • 人類能在太空中生育嗎?美俄曾進行"太空交配"實驗,結果如何?
    在太空時代初期,人類只能將沒有任何&34;的探測器送上太空,並不能將生物乃至人類送上太空,畢竟當時的航天技術並不發達於是,蘇聯於1951年7月將兩隻狗狗送上了太空,但當時並沒有軌道返回技術,狗狗們的命運從一開始就被定下了。此後,各國都開展了太空生物實驗,在經過長期的技術沉澱之後,蘇聯脫穎而出,率先將人類送上了太空,而這個人就是我們所熟知的&34;加加林。
  • 一個神奇生物,既能下蛋又能生仔,科學家:人類正見證了進化
    大自然豐富而不可思議,它的存在為我們提供了生存的環境,同時創造了許多人類無法探索的神秘物種。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利用先進的技術開發探索我們沒有發現的新領域。 自然創造的神秘種子激發了人類強烈的探索欲望,只有揭開這些個神秘種子的面紗,才能進一步探索自然的神秘。
  • 人類能穩固地球霸主之位嗎?有這3個物種在,人類地球或將不保!
    人類能穩固地球霸主之位嗎?有這3個物種在,人類地球或將不保!回溯人類統治地球的歷史,已經接近300萬年了。人類在眾多生物中脫穎而出,就連恐龍也不過爾爾。雖然人類沒有恐龍龐大的身軀,靈敏的四肢,卻憑藉獨有的本領意識,成為地球上的主人,迄今為止都沒有誰能撼動人類的地位。人類成功站在食物鏈頂端後,對地球大改造。如今的地球模樣有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人類這麼厲害,令人不得不讚嘆,那人類是不是永遠都能平安無恙的在地球上存活呢?很顯然是不可能的,任何生物都是從盛走向衰退的過程。
  • 人類移民太空能去哪?火星「淘汰出局」,科學家發現「超級地球」
    科學家對地球的環境發展也感到焦慮,由於人類還在不斷發展,未來人口會越來越密集,但是地球的陸地面積是有限的,在人類的加劇膨脹下,地球只會變得越來越擁擠,於是科學家提出了太空移民的設想,美國科學家擬建太空城,設計方案為一個旋轉的圓筒,直徑為2800米,這個空間將容納1萬名居民。
  • 大膽到令人髮指的太空電梯 人類能製造出來嗎?
    一旦架設穩定,雷射驅動的纜車將登上電梯,把貨物運送進太空。不得不說這是一個驚豔的設計方案。但一些專家學者也指出了其中一些必須要解決的難題。難題#1:現有材料的強度不夠這是最大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無法跳過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