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水熊蟲基因與人類結合,人類就能抵抗太空輻射嗎?

2020-12-04 紫俠號

說起水熊蟲,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這種生物堪稱不死的小強,雖然大小只有1毫米,但它可以在零下20度的環境下沉睡30年後成功甦醒,在150度高溫中洗桑拿,在深海高壓中遊刃有餘,在太空環境裡安然無恙,甚至還能抵禦宇宙射線的攻擊。水熊蟲是科學家目前發現的唯一一種可以在太空名環境中生存的物種。

一直以來,人類都在研究為何水熊蟲的生命力能夠這麼強。

按照最新的研究成果,水熊蟲抵禦太空射線的原因已經找到了,那就是損傷抑制蛋白Dsup,這種基因蛋白在其他動物細胞內,也能起到同樣的保護作用。也就是說,如果人類身體內有了水熊蟲的這種DNA,人類就擁有了抵抗太空輻射的技術,從而實現真正的太空旅行和星際移民。

那麼將水熊蟲的基因和人類基因結合,是有可能實現的嗎?雖然國外還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但是不少科學家都提出了反對意見,那就是將蟲子的基因和人類基因相結合併不靠譜,還會引起倫理上的問題。

為什麼會這樣呢?

實際上,水熊蟲和人類有本質的區別,它之所以能夠抵禦惡劣的環境,很可能是因為他體型較小的緣故。將微小的水熊蟲基因和人體結合,不會帶來預期的結果,反而會給人類身體帶來困擾。從某種程度來說,體型越小的物種越容易「創造奇蹟」,比如跳蚤,這種蟲子體長只有幾毫米,但卻能夠一下子跳350毫米高,難道我們用跳蚤的基因就能讓人類也跳100米高嗎?顯然是不合理的。

還有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就算將來我們實現了星際移民,這種採用了水熊蟲基因的人類,還能算作是人類嗎?這在未來將引起相當大的爭議。

目前,人類抵禦太空輻射的主要辦法還是金屬屏蔽以及強磁場屏蔽,在未來的星際旅行中,可以採用休眠的戰術來進行,比如採取某種措施讓太空人陷入沉睡,等抵達目的地後再重新甦醒。

大家認為,可以將水熊蟲的基因和人類細胞相結合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與水熊蟲「合體」 人類就能抵禦太空輻射?
    其DNA真的能與人類細胞結合嗎?對此,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研究員楊宇光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將水熊蟲DNA與人類細胞相結合併不靠譜,而且還涉及倫理問題。目前,金屬殼體和強磁場屏蔽技術是太空人抵禦長期太空輻射的主流技術。」
  • 科學家想將水熊蟲DNA與人類細胞結合,實現適宜複雜太空環境
    太空環境對人體影響比較大的無非兩個方面,一個是強輻射,一個是重力影響。因此,科學家研究人體基因改造方面也主要集中在這兩個方面。太空旅行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之一是輻射暴露。如果科學家能找到一種幫助人體細胞抵禦輻射影響的方法,那太空人就能在太空中更健康地生活更長時間,在理論上,這種技術也可以用來減少癌症治療過程中輻射對健康細胞的影響。
  • 還能讓人類抵抗輻射?
    圖片來源:NPS/Diane Nelson 水熊蟲因能承受多種極端的環境而出名。除了能夠在高溫、超低溫、高壓強等極端環境中生存,水熊蟲還能抵抗輻射。隨著「創世紀號」任務失敗,這些水熊蟲或許被灑在了月球表面。 雖然水熊蟲都保存在樹脂之中,能抵抗一部分的月球溫差和輻射。但科學家一直對水熊蟲強大的抗輻射能力充滿興趣。而最近,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團隊,在水熊蟲抗輻射的機制中有了新發現。
  • 號稱「地表最強」的水熊蟲,它的生存利器是什麼?
    水熊蟲們的棲息地相當廣泛,海洋、淡水甚至沼澤中都有它們的身影。水熊蟲必須要在水環境中才能生長和繁殖,而遇到泥沼乾涸時,它們也自有辦法:讓自己脫水收縮,進入一種可逆的「隱生」狀態。在「隱生」狀態下,水熊蟲可以耐受各種極端的物理環境,科學家們也一直對這背後的原理十分感興趣。通過基因組分析,來自日本的研究團隊發現了水熊蟲對抗極端環境的一件法寶——一種可以「防輻射」的蛋白質。
  • 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那麼和水熊蟲的基因改造是必然的嗎?
    他們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承受高輻射、失重引起的骨骼變輕等身體上的不適,慶幸的是,只要太空人回到地球休養後,就能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況。,成為已知的第一批在太空中存活下來的動物。在這次為期12天的任務中,水熊蟲要麼部分處於真空狀態,要麼部分處於輻射狀態。雖然真空和紫外線輻射對這種生物造成了一定的損傷,但回到地球補充水分後,有的水熊蟲奇蹟般存活下來,而且據傳還在任務期間產卵。在2019年,因為一次意外,水熊蟲被遺留在了月球,目前尚不清楚它們的命運如何,或許不久的將來,它們可能會成為另一種生物。
  • 如果人類要移民火星,那麼和水熊蟲的基因改造是必然的嗎?
    他們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承受高輻射、失重引起的骨骼變輕等身體上的不適,慶幸的是,只要太空人回到地球休養後,就能保持一個相對良好的狀況。但是對於將來移民火星不回家的人來說,要長期適應這樣的環境,並且保持安全和健康,那是一項難以攻克的難題,或許只有基因改造才能克服。
  • 如果把地表最強微生物DNA合成人類細胞,能在火星上生存嗎?
    緩步動物所謂緩步動物,說他們是地表存活能力最強的動物也不過分,其中尤以水熊蟲為代表。這種動物體型極小,體長很少超過1毫米,別看它小,它的生命力會讓你嘆為觀止。所以前段時間以色列發射月球探測器的時候也順便攜帶了一定數量的水熊蟲,後來探測器著陸失敗了。但是直到現在,科學家還懷疑在著陸失敗的月球探測器上,這些水熊蟲依然活著,不過暫時處於「閉關狀態」。所以科學家考慮用它的DNA來結合人類的細胞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有一天會把水熊蟲的DNA和我們的細胞結合起來去火星嗎?
  • 地球「三體人」,水熊蟲真不像地球本土生物
    十八世紀,德國的一位牧師在顯微鏡下,發現了一種體態憨厚微小,行動緩慢的蟲子,因行動方式與熊無異,便將其形象的命名為「水熊蟲」,水熊蟲被發現三年後,義大利科學家SpaUanzani對其產生極大的興趣,並正式將水熊蟲,命名為緩步動物門(Tardigrades),自此水熊蟲正式步入人類視野。
  • 水熊蟲 | 如何在太空中活下來?
    苔蘚上的水熊蟲這張圖是一張色彩增強的電子顯微照片----一隻一毫米長的肥碩水熊蟲正在爬上青苔。電子顯微鏡下的水熊蟲水熊蟲體表覆蓋著一層水膜,用於避免身體乾燥,同時也可通過水膜呼吸水中的氧氣。雖然長得又小又不忍直視,其實它可是被稱為世界上生命力最強的生物之一呢!
  • 2019年的一次失敗,讓水熊蟲留在月球上,代替人類完成「定居」!
    就拿人類來說,我們只能生活在氧氣充足,溫度恆定的環境當中,如果溫度過高過低或者在空氣當中充滿高輻射,人類是無法繼續生存下去的。如果要論生物的生存能力,人類在自然界當中並不佔據優勢。還有很強的耐輻射能力。它就是水熊蟲,水熊蟲從分類上來說屬於緩步動物,在地球上已經有5億年的歷史了。之所以水熊蟲再次進入我們的視線,是因為它們代替人類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水熊蟲已經代替人類在月球上「定居」了。沒有保護措施在太空中生存水熊蟲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名字叫做苔蘚小豬,因為它們非常喜歡在潮溼的苔蘚當中生存,湖水當中一些腐爛的沉積物是它們最喜愛的地方。
  • 科學家發現水熊蟲抵禦輻射的蛋白質,未來有可能植入到人體內?
    成功植入水熊蟲DNA的人類會成為首批登陸火星的開拓者,他們也將是首批進行基因改造的太空人,由於水熊蟲具有極強的生命力,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在真實環境下存活的生物,而且在輻射環境中依然有效地防止細胞出現變異,如果人類擁有這種DNA將不再懼怕宇宙中的輻射環境。
  • 水熊蟲為什麼能百殺不死?科學家找到答案了
    緩步動物俗稱水熊蟲,這種微生物能夠在其他大多數地球生物無法生存的環境中存活下來。太空?當然。超高壓?小意思。被冰凍多年之後呢?也沒問題,並且解凍後還能照常繁殖。尤為特別的是,水熊蟲能經受住高強度輻射,按照蘇格蘭愛丁堡大學遺傳學家馬克·布拉克斯特(Mark Blaxter)的話說:「高強度輻射絕對會讓你喪命。」 水熊蟲為什麼能夠在這些極端環境中存活?
  • 水熊蟲跌落神壇,這種生物才是地球上真正的「死侍」
    要說生命力,水熊蟲似乎已經做到了生物能做到的一切,不過最近科學家發現了另一種生物,它們不但跟水熊蟲一樣強大,能夠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甚至還有修復自己DNA的強大實力,在這個地球上,它們才是真正的「死侍」。這就是蛭形輪蟲。蛭形輪蟲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8000萬年,它們的足跡已經遍布七大洲。
  • 水熊蟲基因組之謎
    這一季中印象比較深的,應該是聯邦艦隊意外捕獲的那隻怪獸,這隻怪獸長的很像水熊蟲,也可以說是一隻巨型水熊蟲。發現者號利用這隻巨型水熊蟲實現了精準長途孢子菌絲網絡躍遷。這項技術可厲害了,遠超光速曲率引擎十萬八千裡。巨型水熊蟲可以通過孢子菌絲網絡躍遷到宇宙的任意角落。
  • 核彈炸不死,絕對零度凍不死,人類永生的希望?已登陸月球
    今天我們來聊聊一種近乎於殺不死的動物,水熊蟲。蟑螂與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完全差了N個量級,水熊蟲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可憐的一種微生物,自從人類發現他們以來就不斷的在虐它們,拿它們做實驗。它能在零下20攝氏度沉睡30年後成功甦醒;在150攝氏度高溫下鎮定自若;耐得了太空的真空環境、扛得住射線侵襲;在6倍於深海壓力的環境下也能存活。
  • 科學家想用地表最強生物的基因改造人類
    如果水熊蟲說第二,估計沒誰敢說第一。如今,科學家想用水熊蟲的DNA來改造人類。據外媒SPACE報導,威爾康奈爾大學遺傳學家克裡斯.梅森(Chris Mason)稱, 想用水熊蟲的DNA對人類進行基因改造,使得人類能夠承受致命的宇宙輻射,從而完成火星之旅。
  • 外媒:水熊蟲蛋白或有助人類防輻射
    同時,研究人員還能夠把這種抵禦特性轉移到人類細胞中。研究帶頭人、日本東京大學分子生物學家國枝武和(音)稱:「據認為,可耐受X光的特性是動物適應極度脫水狀態的副產品。」他表示,嚴重脫水會對生物分子造成極大破壞,甚至能夠撕裂DNA,與X光造成的破壞相似。
  • 核彈都殺不死的水熊蟲,科學家破解了它無堅不摧的秘密
    水熊蟲雖然體型很小,但緩步動物是出了名的難對付。現在,科學家們已經發現了Dsup是如何與細胞染色體結構結合併保護DNA免受輻射的傷害。科幻中的水熊蟲水桶形態堅不可摧 「我們認為,在極端生物體中發現的這種令人著迷的蛋白質可能會告訴我們一些我們從普通蛋白質中發現不到的新東西
  • 吸取別人的基因轉移到自己身上,這就是水熊蟲生存能力變態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過了這個時間水熊蟲並沒有真正的死去,實驗結束把它們放回水中,它們很快又活了過來。耐輻射它們可以忍受5.7萬倫琴的x射線輻射,而500倫琴就能要了一個人的命。在各種極端環境下,水熊蟲可以進入「假死」狀態,只要過後有水,水熊蟲就能活過來,而且身體似乎不受影響,可以正常產卵,後代也都是健康的水熊蟲。這種狀態其實是一種脫水狀態,有研究顯示,在絕對乾燥的環境中,水熊蟲可以存活1到10年。
  • 豆天蛾凍不死,水熊蟲熱不死,太神奇了!為啥人類做不到呢?
    隨著時間流逝,人們發現豆天蛾凍不死,水熊蟲熱不死,或許在這一些神奇的生物鐘人們可以尋找到一些答案,幫助人類實現永生的追求。或許哪天人類能產生防凍蛋白質了,也許能實現豆天蛾一樣的能力。04「不死」水熊蟲水熊蟲號稱不死,主要是其能在惡劣的環境當中生存下來,比如高溫、高壓、乾燥、核輻射等這些極端環境下能存活長達120-200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