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太空殖民需要...

2020-12-08 快科技

去太空殖民需要...

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和資源的減少,殖民太空已經從科幻逐漸變成了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議題。那麼要建立一個太空殖民地要多少人才行?科學家給出了答案:10000人至40000人。

曾經有研究稱150人就足夠,為什麼現在需要那麼多人呢?首先是距離問題。即便是最近的星系,距離地球都有4光年遠。以現有的技術水平,要到達那裡需要許多年。人類需要在航行的過程中保持存續,150人的規模或許也能夠做到,但基因多樣性就無法保證。

另外,足夠的人數也有助於人類應付各種毀滅性的意外,如疾病、自然災害等。150人難以建立起足夠的力量,災害過後的恢復力也相對差得多。

那麼這個10000至40000的數字是如何得出的呢?科學家在計算的過程中藉助了計算機模型,專門有一個算法用以模擬人類在太空旅行中遭遇的各種事件。根據計算結果,當人數為40000時,基因多樣性指數正好為100%,最少也得10000人才行。

相關焦點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人類具有探索和好奇的基因,人類只要存在就一定會走向太空殖民,不管結果如何......從當代技術來看,人類要完成星際移民,有兩個必備的條件;(可控核聚變,人造太陽)首選是可控核聚變,人類需要穩定的廉價的相對無限的能量輸出。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而且,每個人都需要過著物質更加充裕的生活。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很顯然,人類首先要徵服的是太陽系。
  • 白南準與他的「太空殖民」
    白南準回答道:其實五十年代時,我在做電子音樂,作為作曲家,其實我開始從事表演是因為我作曲很糟糕,但是我發現我的表演同樣糟糕,我需要另謀出路,那時我發現,實驗電視領域還未被開發,所以我就默認排除法,你能逃,逃跑時你能向後,或向前跑,可是如果你跑時背靠後,是更加危險的,他們可能射擊你背後,危機時只有一個方法逃跑,就是向前跑。
  • 防止重蹈晶片覆轍,防止美國殖民太空
    實際上,一個更加長遠但重要的問題,也需要我們關注,就是美國正在野心勃勃地想殖民太空。移民火星需要什麼​?1、能源。火星沒有地球的空氣,所以不能用化石能源,只能用電,​所以馬斯克做了電池。2、​交通。既然不能用化石能源,那就只好​開電動車了,所以做了特斯拉。後來​還做了地下高鐵。3、​飛船。移民火星的飛船不能太貴,否則就沒有多少人能過去,所以做了SpaceX的可回收​飛船。
  • 讓地球去宇宙流浪,人類殖民太空有多難?
    2,成本太高,能量是生命的基石;人類在沒有獲得可以源源不斷輸出能量的廉價超級能源之前,是去地球之外殖民的。(單細胞生物。)地球的歷史約有46億年,而在32億年之前,地球才出現了單細胞生物;換句話說,地球花了14億年的時間,才進化出適宜生命生存的條件。
  • 太空殖民拯救人類?滅絕可能性或上升 還需三思而行
    在太空殖民的宇宙中,人類滅絕的可能性實際可能會上升,而不是下降。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空殖民一直是科幻作品中經久不衰的話題,如今似乎越來越引人注目,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麥可·格裡芬(Michael Griffin)將太空殖民描述為事關「物種生存」的問題。已故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猜測,如果人類在一百年內無法殖民太空,那我們就將面臨滅絕的命運。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終將有一天需要離開地球,因為太陽在大約10億年後將使地球變得無法生存。
  • 馬斯克:火星殖民活動,並不需要膽小的人
    在近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 X,首行執行官埃隆•馬斯克表示,自己的終極目標就是殖民火星。馬斯克認為,將人類送上火星已經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是完全可以實現的,在這顆紅色星球上生存下來才是更大的挑戰。
  • 人類未來有可能創造出所謂的「太空嬰兒」,以此來殖民外星球
    同時人類也激發了另一個強烈的欲望,那就是殖民更多的外星球,讓人類的腳步遍布宇宙的各個角落。人類想要實現太空殖民,除了要有速度越來越快的宇宙飛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太空繁殖。人類想要在太空中生存,想要實現太空殖民,就需要有龐大的人口。
  • 人類要開啟太空殖民時代,準備向太空播種生命
    對於如此嚴峻的局勢,人類必須想辦法離開地球移民到外太空去,這樣還能給地球一個緩衝的機會,在NASA科學家有人已經登月球,這也是為了給人類擴展生存邁出去的一大步,主要想通過月球來作為基地到達太陽系中去。另外一個科學家利用重複火箭回收也能幫助人類到達太陽系中的殖民,聽上去這個消息振奮人心。
  • 這部科幻小說說,人類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原標題: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本報記者
  • SpaceX「星艦」衝擊18公裡,人類殖民太空還需要多久
    「星艦」,是人類殖民太空的關鍵希望,配備至少30個猛禽發動機的星艦,將攜帶100人左右前往月球或火星,未來還有可能前往更加遙遠的深空。星艦的高度在50米左右,由於其體型巨大,空間充足,也被稱之為「超級重型」運載火箭,為了讓太空殖民經濟可行,所有的星艦都被設計成可快速重複使用,就像是太空的「航班」。
  • 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能行嗎?馬斯克利用商業開發太空!
    為了「開疆擴土」美國計劃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能行嗎?馬斯克利用商業開發太空,現實嗎?根據科學家預測這顆讓人十分感到陌生的火星在40億年前竟然是地球的模樣,讓人難以置信!如今我們看見的火星遍布沙丘和礫石,充滿危險,一片死亡毫無生命跡象,為何科學家會這樣判定呢?最簡單的證據就是在火星地表中發現有水資源的足跡,眾所周知,水是生命生存的必備條件之一。
  • NASA為研究太空殖民將人類精卵送入太空受精
    是否看過機器人總動員裡面的太空人類,體形肥大,躺著生活,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如果人類真的在太空生長,會是那樣嗎?無數科學家和民科愛好者都分析過太空人,如果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會怎麼樣呢?目前只有各種分析,沒有人類科學實驗去驗證,為了研究太空殖民的可行性,NASA大膽邁出了一步,將人類精子和卵子冷凍,搭乘SpaceX火箭前往太空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再解凍後受精,觀察受精卵在微重力環境下,各種生命數據,將數據和視頻發回地球,由相關專家在地面進行科學分析。目前,NASA研究外太空生物的科學家埃姆斯表示,在微重力環境下,由於沒有重力的影響,精子移動更高效。
  •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SpaceX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從小深受科幻文化影響,一直想要殖民火星,這是他在2002年創立這家公司的根本動力。馬斯克認為,移居火星攸關人類生存,因為未來地球很可能不再適宜居住。此次龍飛船的成功發射,意味著登陸火星提上了議事日程。像馬斯克這樣熱衷於太空擴張和外星殖民的人士絕非少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局長格裡芬(Michael Griffin)將其定位為「物種生存」問題。
  •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SpaceX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從小深受科幻文化影響,一直想要殖民火星,這是他在2002年創立這家公司的根本動力。馬斯克認為,移居火星攸關人類生存,因為未來地球很可能不再適宜居住。此次龍飛船的成功發射,意味著登陸火星提上了議事日程。 像馬斯克這樣熱衷於太空擴張和外星殖民的人士絕非少數。
  • 星際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毋庸置疑,人類最終的確需要逃離地球才能延續,因為太陽將在大約10億年之後就會變亮10%,讓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當然討論人類星際殖民必須先定義兩個基本不變。第一,真空中的光速不可超越,光速約等於300000km/s第二,人類始終以肉身的形式存在,不會數據化;若人類信息化,像電影《黑客帝國》那樣虛擬生存,則人類沒有動力和必要進行星際殖民。
  • 太空殖民越來越現實,科學家已解決在太空建房最基本問題
    由於這是第一次在太空研究水泥固化,這項新發現也為在各種重力環境下研發其它建築材料提供依據。如果人類未來在月球或火星殖民,我們很可能需要這些技術。太空水泥有什麼不同?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由於國際空間站缺乏重力,太空水泥的密度非常均勻。而地球上的水泥由於重力作用具有分層結構。研究員之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工程師亞歷山德拉表示,太空水泥更均勻的密度實際上使它更加堅固。
  • 人類能否殖民火星?首先需要在火星建立自給自足基地
    但是成功創建火星基地需要什麼條件呢?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生理學和運動機能學副教授、美國宇航局STS-90太空梭任務前任太空人吉姆·帕威爾奇克(Jim Pawelczyk)說:「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是『美洲殖民地化將是一個合理的類推。』
  • 人類殖民太空首選火星的原因
    但金星環境極為惡劣宛如地獄,人類殖民太空的選擇不多,就是月球跟火星。2,月球跟火星之間的優劣對比。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火星是人類殖民外太空的首選。世界各大國若能聯合起來用所有的軍費都用於進行火星殖民,人類將在100年內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人類的一個新的家園。
  • 馬斯克說6年後送100萬人去火星殖民?
    有人問:馬斯克說6年後要送100萬人去殖民火星,你們覺得真有可能嗎? 馬斯克從沒說過6年後送100萬人去殖民火星,題主顯然在詞語上耍了個小聰明,但這樣黑馬斯克多沒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