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準與他的「太空殖民」

2021-03-01 Artplus國際藝術

白南準(Nam June Paik)高清作品《電子高速公路:美國大陸,阿拉斯加,夏威夷》

在一次對白南準進行的訪談中

主持人問道: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對錄像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感興趣的?

白南準回答道:其實五十年代時,我在做電子音樂,作為作曲家,其實我開始從事表演是因為我作曲很糟糕,但是我發現我的表演同樣糟糕,我需要另謀出路,那時我發現,實驗電視領域還未被開發,所以我就默認排除法,你能逃,逃跑時你能向後,或向前跑,可是如果你跑時背靠後,是更加危險的,他們可能射擊你背後,危機時只有一個方法逃跑,就是向前跑。

白南準

我在逃避電子樂,因為我沒有電子音樂的天賦,所以我轉向電視領域

我總是想當第一名,如果要保證能當第一名,只有一個辦法,如果你是一個人跑,如果你一個人跑馬拉松,你不得不當第一名,所以我仔細探索了一下,1961年至1962年,哪些藝術領域是空白的,一個這樣的領域就是——影像藝術,所以我進入了這個領域,

白南準是個很有趣而且直接的人

主持人問道:是你發明了一個叫錄像合成器的東西是嗎?

白:那是胡說。

那不是一個為影像藝術領域的貢獻,他們說我發明這個,是胡說的。

因為錄像合成器一直在那,在我們的指縫中,而你不能發明手指,錄像合成器僅僅是如何用你的手指,代替嘴巴。

簡單地來說,人們以前總是是用他們的語言來組成電視影像,所以我說那我們來用我們的手指,來做電視吧,所以我用很多開關組建了一臺電視,這樣做很常規,因為從音樂的角度上來看,你會用你的手指來做音樂,因為我是一個很爛的音樂家,也是一個糟糕的影像藝術家,我就說好吧,可是幸虧我有十個手指,所以我告訴他們讓我用到我每個手指。

這是一個錄像合成器,不是一個什麼新玩意,它已經存在幾百年了。

主持人:幾百年???你在糊弄我(微笑)

在談到近些年來對於在電視領域所作的實驗,白南準用了一個太空殖民的例子舉例到:

在某種程度上影像是關於如何用失重,如何用沒有重力的表現形式。

現在大家都對太空計劃有興趣,他們想要把幾千個青年男女,送上太空來殖民太空,但是他們還沒弄清楚如何在太空性交,因為如果在失重的環境下,你沒法性交,太累了,有重力做愛會更簡單些。

 

我們在電視領域所作出的實驗,是因為電視裡面也沒有重力,怎樣在,失重的環境下生存,這是影像藝術通過實驗解決的問題。

對我而言,電視的問題,需要把電視的冠冕堂皇,把這個虛假的裝逼狀態,丟掉,把它改掉,這是影像革命的核心,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那到了下個世紀,電視會變得很無聊。約翰·凱奇把嚴肅,從嚴肅音樂中抽離出來,我把嚴肅和嚴肅電視做了隔離,這是我給影像藝術帶來的小貢獻,如果我是因為這個原因而被記住,那我就開心了。

相關焦點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人類具有探索和好奇的基因,人類只要存在就一定會走向太空殖民,不管結果如何......那麼,深海生活、太空生活、外星生活、地下城生活皆可成為可能從當大科技技術的發展來看,這兩項技術在100年內有可能突破。人類的跨星際生活將成為現實,而不只是人類的科幻想像。
  • 去太空殖民需要...
    去太空殖民需要... 隨著現在科技的發展和資源的減少,殖民太空已經從科幻逐漸變成了一個值得認真考慮的議題。那麼要建立一個太空殖民地要多少人才行?科學家給出了答案:10000人至40000人。曾經有研究稱150人就足夠,為什麼現在需要那麼多人呢?首先是距離問題。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太陽系適合人類殖民的固態行星有月球,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塔)等,這幾個星球都有固態表面和水,火星,金星,土衛六(泰坦)還有大氣層。(NASA拍攝的火星照片,這是火星的一個蝌蚪型撞擊坑。
  •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SpaceX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從小深受科幻文化影響,一直想要殖民火星,這是他在2002年創立這家公司的根本動力。馬斯克認為,移居火星攸關人類生存,因為未來地球很可能不再適宜居住。此次龍飛船的成功發射,意味著登陸火星提上了議事日程。像馬斯克這樣熱衷於太空擴張和外星殖民的人士絕非少數。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前局長格裡芬(Michael Griffin)將其定位為「物種生存」問題。
  • 太空殖民未必美妙,看看地球的現實紛爭就知道
    SpaceX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從小深受科幻文化影響,一直想要殖民火星,這是他在2002年創立這家公司的根本動力。馬斯克認為,移居火星攸關人類生存,因為未來地球很可能不再適宜居住。此次龍飛船的成功發射,意味著登陸火星提上了議事日程。 像馬斯克這樣熱衷於太空擴張和外星殖民的人士絕非少數。
  • 太空殖民拯救人類?滅絕可能性或上升 還需三思而行
    在太空殖民的宇宙中,人類滅絕的可能性實際可能會上升,而不是下降。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空殖民一直是科幻作品中經久不衰的話題,如今似乎越來越引人注目,這其中的原因很多。前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局長麥可·格裡芬(Michael Griffin)將太空殖民描述為事關「物種生存」的問題。已故天體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猜測,如果人類在一百年內無法殖民太空,那我們就將面臨滅絕的命運。可以肯定的是,人類終將有一天需要離開地球,因為太陽在大約10億年後將使地球變得無法生存。
  • 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能行嗎?馬斯克利用商業開發太空!
    為了「開疆擴土」美國計劃在火星建立殖民城市,能行嗎?馬斯克利用商業開發太空,現實嗎?根據科學家預測這顆讓人十分感到陌生的火星在40億年前竟然是地球的模樣,讓人難以置信!如今我們看見的火星遍布沙丘和礫石,充滿危險,一片死亡毫無生命跡象,為何科學家會這樣判定呢?最簡單的證據就是在火星地表中發現有水資源的足跡,眾所周知,水是生命生存的必備條件之一。
  • 防止重蹈晶片覆轍,防止美國殖民太空
    實際上,一個更加長遠但重要的問題,也需要我們關注,就是美國正在野心勃勃地想殖民太空。今年夏天,當第一批美國太空人乘坐SpaceX公司的太空船飛往國際空間站時,白宮對他們的評價是「who今年以來,特斯拉的市值上漲了5倍,就是因為埃隆·馬斯克的商用太空計劃進展順利
  • 這部科幻小說說,人類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原標題:太空殖民從太陽系大開發開始) 本報記者
  • 技術狂人伊隆·馬斯克系列:馬斯克的太空火星殖民夢想終將實現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想探索太空,做太空人的夢想。時至今日,你還在為夢想奮鬥嗎? 你是否有想過,或許在不久將來,真的可能實現移民太空的夢想。,接著創建SpaceX公司,準備在航天與太空領域大展拳腳。
  • 人類殖民太空首選火星的原因
    但金星環境極為惡劣宛如地獄,人類殖民太空的選擇不多,就是月球跟火星。2,月球跟火星之間的優劣對比。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火星是人類殖民外太空的首選。世界各大國若能聯合起來用所有的軍費都用於進行火星殖民,人類將在100年內將火星改造成第二個地球,人類的一個新的家園。
  • 劉慈欣:殖民火星之前,先把南極洲殖民了再說
    作者:採訪/楊雪 姜昊珂 口述/劉慈欣 撰文/楊雪我是一個科幻作者,寫科幻的小說,有對太空的嚮往是很自然的事情。太空就是科幻小說永恆的主題,寫科幻小說的作家,他肯定都是嚮往太空的。這種向往來源於心底的好奇。我從山西趕到北京,為了見一眼巴茲·奧爾德林,這和想去太空的動力一樣。
  •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 探索火星徵途知多少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40多年來,火星一直是美國太空探測的重點目標之一。在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同時,美國也在研究人類「遠徵」火星的可能性。此次美國宇航局公布重要發現,是否意味著人類「殖民」火星的時代已經到來?
  • 殖民火星?SpaceX推出不鏽鋼太空飛船,火箭推力是土星五號的2倍
    據悉可回收系統是SpaceX降低飛船使用成本的關鍵,也是使未來商業性殖民火星計劃成敗的重要一環。同時該型飛船還擁有"太空加油"的能力。根據SpaceX的設想,他們將先後發射兩枚"星船"前往太空,第一艘先在地球軌道上待命,第二艘飛船則滿載燃料,將兩艘飛船聯通後進行在軌燃料加注,之後重新裝滿燃料的載人飛船再飛往火星。
  • 太空殖民時代來了?
    390年後的現在,有一夥地球人,準備駕駛太空「五月花」浪跡星際,移民星球,衝出太陽系,遙遙百年曆程,一去不復返。  初級目標:移民火星  據美國《科學日報》庫爾扎韋爾·阿爾報導,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數周前曾問詢過NASA埃莫斯研究中心主任西蒙·沃登,他問單程前往火星的移民計劃,究竟要花多少錢?西蒙回答說大概需要百億美元。拉裡則問他能否控制到30億美元以下。  谷歌創始人的詢價與報價,代表了民間資本對這一項目的興趣。
  • 人類未來有可能創造出所謂的「太空嬰兒」,以此來殖民外星球
    同時人類也激發了另一個強烈的欲望,那就是殖民更多的外星球,讓人類的腳步遍布宇宙的各個角落。人類想要實現太空殖民,除了要有速度越來越快的宇宙飛船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需要解決,那就是太空繁殖。人類想要在太空中生存,想要實現太空殖民,就需要有龐大的人口。
  • 貝佐斯的夢想與執念:藍色起源與太空殖民願景
    貝佐斯推出了他的太空殖民計劃,並為之做出準備。藍色起源的早期工作有助於開發一個空間基礎設施。這將為數百萬人提供太空旅行,並釋放無數未來企業家和藝術家的潛力。他說,做這項工作的一個主要需求是因為地球是「有限的」,所以有朝一日擴展到太空將成為確保人類不會陷入配給和停滯的必要條件。
  • NASA為研究太空殖民將人類精卵送入太空受精
    是否看過機器人總動員裡面的太空人類,體形肥大,躺著生活,衣來張手,飯來張口,如果人類真的在太空生長,會是那樣嗎?無數科學家和民科愛好者都分析過太空人,如果人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生長會怎麼樣呢?目前只有各種分析,沒有人類科學實驗去驗證,為了研究太空殖民的可行性,NASA大膽邁出了一步,將人類精子和卵子冷凍,搭乘SpaceX火箭前往太空國際空間站,送入太空再解凍後受精,觀察受精卵在微重力環境下,各種生命數據,將數據和視頻發回地球,由相關專家在地面進行科學分析。目前,NASA研究外太空生物的科學家埃姆斯表示,在微重力環境下,由於沒有重力的影響,精子移動更高效。
  • 霍金五大驚人語錄:人類不殖民太空就滅亡
    霍金2014年1月提出這一論斷時,一度震驚了科學界,因為這與他自己的理論相悖。霍金認為,至少以目前為止人類概念中的黑洞來衡量,黑洞是不存在的。他進而認為所謂的「事件穹界」同樣也不存在。按照相關理論,「事件穹界」是一條無法觀測到的邊界,邊界內可以留存包括光在內的一切物質。   二、沒有天堂。
  • 太空殖民越來越現實,科學家已解決在太空建房最基本問題
    由於這是第一次在太空研究水泥固化,這項新發現也為在各種重力環境下研發其它建築材料提供依據。如果人類未來在月球或火星殖民,我們很可能需要這些技術。太空水泥有什麼不同?有趣的是,研究人員發現,由於國際空間站缺乏重力,太空水泥的密度非常均勻。而地球上的水泥由於重力作用具有分層結構。研究員之一、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工程師亞歷山德拉表示,太空水泥更均勻的密度實際上使它更加堅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