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重蹈晶片覆轍,防止美國殖民太空

2020-09-18 郝燦庭

最近,美國「卡脖子」我們的晶片,大家都在議論紛紛,國內科學家和企業也都不等不靠,奮起直追。實際上,一個更加長遠但重要的問題,也需要我們關注,就是美國正在野心勃勃地想殖民太空。

今年夏天,當第一批美國太空人乘坐SpaceX公司的太空船飛往國際空間站時,白宮對他們的評價是「who pursued our Manifest Destiny in to the stars」,這裡「Manifest Destiny」是顯然的使命的意思,也被翻譯做昭昭天命,因為​美國人曾說過一句著名的話:美利堅合眾國的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就是不斷地向外擴張,在美洲不斷的拓展疆域。任何擋在美國擴張道路上的列強,都將是美國的敵人。

看到沒有,美國人認為阻擋他們擴張的都是「列強」,而我們這兒的列強都是​侵略我們的。

美國人真是霸道,充滿野心。


目前,人類的科技發展明顯減緩,地球也被人類折騰得全球變暖了,耐人尋味的是,美國從來不關心全球變暖,一直拒絕籤署減緩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也許他們已經不在乎地球了,或者他們的觀念中,從來都是向外侵略的,當初他們佔領美洲大陸的時候,打的旗號就是傳播上帝的思想,​然後把印第安人消滅殆盡。

一想到探索宇宙,我們​心裡都是一些童真的、美好的想像。但在美國人那裡,宇宙就是另一個美洲,那裡有豐富的資源,能夠讓他們「自由」地索取,維持他們老子天下第一的位置​。



今年以來,特斯拉的市值上漲了5倍,就是因為埃隆·馬斯克的商用太空計劃進展順利。順便說一句,很多人不知道,馬斯克做的這些事情,為什麼那麼天馬行空,實際上,馬斯克從開始到現在,只​幹了一件事——為移民火星做準備。

移民火星需要什麼​?

1、能源。火星沒有地球的空氣,所以不能用化石能源,只能用電,​所以馬斯克做了電池。

2、​交通。既然不能用化石能源,那就只好​開電動車了,所以做了特斯拉。後來​還做了地下高鐵。

3、​飛船。移民火星的飛船不能太貴,否則就沒有多少人能過去,所以做了SpaceX的可回收​飛船。

​其實,從阿波羅登月以來,美國人就一直沒放棄殖民太空的野心。而且,他們發現,這種高科技項目,能夠把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都集中到他們手中,何樂而不為​?


​當我們羨慕美國的教育時,不要忽略了這個深層次的原因,如果美國沒有太空產業,那怎麼能夠留住那麼多優秀人才​?這些人才年輕的時候幹活,年紀大了就去大學裡教書,再培養新一代人才,這是一整條產業鏈啊。人才不是靠高薪吸引來的,而是靠讓他們發揮​所長的項目吸引來的。

其實,無論是晶片,還是網際網路,今天影響我們生活的種種高科技,都是美國軍方和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玩剩下的​。軍隊各國都一樣,但航空航天產業,實在是我們該奮起直追的,要不然,等美國成功殖民了別的星球,那全世界都再沒有辦法跟他們競爭了。

相關焦點

  • 如果美國切斷GPS信號,中國是否會重蹈96年覆轍?俄:底氣十足
    圖為北鬥衛星近日,美國以進行演習為由,切斷了全世界範圍內除該國以外的全部GPS信號,那麼如果美國切斷GPS信號,中國是否會重蹈96年飛彈試射未擊中目標的覆轍?對此有俄羅斯網友表示:中國自主研發的北鬥系統給世界各國做了榜樣,從此中國終於不怕美國切斷GPS信號,也就意味著GPS在全球的壟斷地位已被徹底打破,因此在面對美國切斷GPS信號的情況時,中國會更加底氣十足。
  • 譴責虐俘如潮 拉氏可能重蹈麥克納馬拉的覆轍
    英國《泰晤士報》10日發表文章說,對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虜的譴責如潮,拉姆斯菲爾德可能重蹈越戰時期的前美國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的覆轍。  文章說,羅伯特·麥克納馬拉是詹森總統時期的國防部長。麥克納馬拉以他扭轉福特汽車公司命運的相同效率實施了越南戰爭。他將越來越多的軍火投向越南,結果卻是收益遞減。
  • 日本泡沫之鑑:中國會不會重蹈日本八十年代覆轍
    1980年代的覆轍?他說:「中國必須借鑑日本的教訓,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轍。」     提醒中國的不止關志雄一人。     最近兩年,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日本乃至英國,警惕中國重蹈日本覆轍的聲音,零零星星,陸陸續續,由遠及近,漸漸匯成一股沒有結論的巨響。
  • 太空殖民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人類具有探索和好奇的基因,人類只要存在就一定會走向太空殖民,不管結果如何......那麼,深海生活、太空生活、外星生活、地下城生活皆可成為可能從當大科技技術的發展來看,這兩項技術在100年內有可能突破。人類的跨星際生活將成為現實,而不只是人類的科幻想像。
  • 幾十萬大軍陳兵北方邊境,軍方下令調轉槍口,絕不重蹈62年覆轍
    隨著印巴兩國局勢的逐漸升溫,印度已經有幾十萬大軍陳兵北方邊境,而最近印度軍方卻突然下令調轉槍口,派遣了更多軍隊前往對峙前線,並且這次印度軍方公開表示,若開戰將不惜一切代價,不排除使用核武器,這次絕不會重蹈
  • 天問一號火星車會重蹈美國「機遇號」覆轍?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準備工作一切就緒,即將由長徵五號遙四火箭送上太空。如一切順利,它將在2021年初飛抵火星,在經過複雜的軌道調整後,著陸器將攜巡視車在火星預定地點登陸。它們分別是1972年前蘇聯的「火星3號」,1997年美國「火星探路者」,2004年的「機遇號」和「勇氣號」,2008年美國的「鳳凰號」,2012年的「好奇號」,以及2018年的「洞察號」。
  • 美俄支持,印警告巴鐵背後大國勿插手,揚言不會重蹈62年覆轍
    而美國顯然表態站在了印度一方,畢竟印度的大國地位現在迅速上升,美國也寄希望於印太戰略來牽制東方大國,而且美國希望把更多的武器裝備賣給印度,不能放著這麼大的油水不要,所以美國堅定的支持印度!據印度《今日商業》報導,普京和莫迪重申克什米爾問題是「印度內政」。莫迪則在記者會上表示,「我們(俄印)都反對外部勢力幹涉任何國家的內政。」俄羅斯也支持印度近期在克什米爾地區的決定。
  • 人類會不會重蹈它們的覆轍?
    即使發現與恐怖龍時代同樣的災難,我們也不會重蹈它們的覆轍,大家說是不是樣的?希望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 人類會不會重蹈它們的覆轍?
    即使發現與恐怖龍時代同樣的災難,我們也不會重蹈它們的覆轍,大家說是不是樣的?希望大家留言,發表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 美眾議院議員提出「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
    科技戰略 美眾議院議員提出「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稱三種情況下可「武力協防臺灣」 據環球網7月31日消息,美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首席議員遊賀(Ted Yoho)提出「防止臺灣遭侵略法案」。
  • 為了防止新冠感染,美國宇航局發明一種防止人們接觸臉部的項鍊
    由於新冠病毒在美國的蔓延,很多人選擇了在家隔離,對於不得不出門的人來說,除了保持適當社交距離以防止飛沫傳播以外,公用空間裡大眾對一些公用設施如門把手、電梯按鍵等接觸不可避免,接觸過這些位置的手很難保證不會帶有新冠病毒,而人們不可能隨時隨地徹底洗手。
  •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 探索火星徵途知多少
    美國外太空「殖民」時代到來?40多年來,火星一直是美國太空探測的重點目標之一。在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的同時,美國也在研究人類「遠徵」火星的可能性。此次美國宇航局公布重要發現,是否意味著人類「殖民」火星的時代已經到來?
  • 加來道雄表示只有殖民火星才能避免人類滅絕
    美國知名理論物理學家,美國著名高等學府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學博士,加來道雄(かく みちお)近日在電視採訪中警告,人類需要在火星上定居以避免滅絕。「看看恐龍,」加來道雄在採訪中說到:「它們沒有太空計劃,這就是為什麼它們今天不在這裡的原因。」
  • 白南準與他的「太空殖民」
    白南準(Nam June Paik)高清作品《電子高速公路:美國大陸,阿拉斯加,夏威夷》在一次對白南準進行的訪談中主持人問道:你是什麼時候開始對錄像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感興趣的?你在糊弄我(微笑)在談到近些年來對於在電視領域所作的實驗,白南準用了一個太空殖民的例子舉例到:在某種程度上影像是關於如何用失重,如何用沒有重力的表現形式。
  • 技術狂人伊隆·馬斯克系列:馬斯克的太空火星殖民夢想終將實現
    相信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想探索太空,做太空人的夢想。時至今日,你還在為夢想奮鬥嗎? 你是否有想過,或許在不久將來,真的可能實現移民太空的夢想。,接著創建SpaceX公司,準備在航天與太空領域大展拳腳。
  • 太空國家向地球發出警告:小行星可能毀滅人類,世界應該予以重視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Asgardia是世界上第一個「太空國家」。 Asgardia的建立旨在為地球在外太空搭建研究試驗平臺並組建人類的太空艦隊,以此保護地球免遭來自外太空的威脅。此外,世界各國也必須對此加以重視,有太空實力的國家理應探測並追蹤近地天體,研發反制小行星的技術手段。不過,儘管Asgardia對外宣稱自己是一個國家,但它沒有一個正常國家應該具備最基本條件——領土,這也導致許多人忽視了Asgardia的建議。但是,Asgardia並不是唯一一個對小行星撞擊地球這類事件發表意見、表示擔憂的組織,多年來,很多科學家同樣在警告世人。
  • 太空殖民-2030年人類將開始徵服星辰大海?
    美國人口普查局專家們表示,到2018年1月1日,地球人口將達到74.44 443 881億。預計到2050年,地球上的人類人口將飆升到99億或者更多。人類目前唯一的出路就是開啟大航天時代,開始星際殖民。人類的目標是星辰大海。宇宙間無數的超級地球等待著人類去徵服。人類殖民太空必須解決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首先在哪裡殖民。
  • 學術界的爭論:如果殖民火星,能否攜帶微生物?
    比起擔心汙染外太空天體這些美國宇航局和其他太空機構會特別注意避免的事,洛佩茲和他的合著者認為我們更應該故意把微生物傳入外太空,而微生物的傳播應該作為定居策略的一部分來改變火星上的氣候。研究人員提出的一個關鍵論點是防止汙染是幾乎不可能的,正如作者在研究中所說的一樣。『微生物的引入不應被認為是偶然,而是必然的。』
  • 美國擬在月球上跑馬圈地,不許咱靠近
    最近,我國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太空,目前它經過多次變軌,正在接近月球軌道,預計20多天後,嫦娥五號將攜帶2公斤月球土壤和巖石返回內蒙古降落場。為了這2公斤土壤,我們已經花掉了上百億,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能有人會問:值嗎?
  • 150萬太空垃圾包圍地球:再不治就毀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人類在太空中留下的50多萬塊垃圾正在繞地球飛行,歐空局(ESA)給出的數字則是150萬,其中不到1釐米大小的就有100萬。這些物體被稱作軌道碎片,以區分它們和流星體及人造粒子,通俗點說就是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包括廢舊衛星、廢棄火箭部件和從原本就繞地球公轉的天體上切下的碎石。